[红楼]贾璋传 第160节

    “我明天送你回家,我以后会去看你的,我……”
    说到最后,贾璋却不忍继续说下去了。
    黛玉看着他,把青雀拿出来的荷包放到贾璋手里。
    她说:“我都知道的,三哥哥。”
    贾璋点了点头,把黛玉送到贾母身边才离开。
    而他在回到鹤鸣苑打开荷包时,便见到荷包里面装着的芙蓉与海棠的花瓣。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折成方形的雪浪纸。
    贾璋打开那张纸,只见上面写着一首吟诵芙蓉花的绝句,却与他上次送到黛玉手中的海棠七绝互相唱和,用词用句典雅至极。
    他瞧着那淡粉色的芙蓉花瓣与金红色的海棠花瓣,心里很是欢喜。
    他小心翼翼地把那张诗稿折好,放回到天青色的白鹤荷包里。
    最后,他珍而重之地把荷包放到了枕边。
    今夜,他将在芙蓉花香中沉睡,只可惜海棠无香。
    不过他又转念想到,海棠无香,才能更好地衬托芙蓉,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131章 落英宅邸黛玉归家,举重若轻小惩大诫
    翌日上午, 林如海和黛玉启程回家。
    因为前几天林家的仆役就在陆陆续续地搬东西了,所以这次林如海与黛玉回家时不用带太多行李,倒是省了不少事。
    贾璋骑马跟在黛玉乘坐的马车附近。
    他是要亲自送表妹回家的。
    不过一刻钟时候, 车队就到了落英巷。
    林家的仆役鱼贯而出,运送主人的行李。
    黛玉和贾璋告别后, 就坐着软轿, 被力大的嬷嬷抬进了二门之内。
    而贾璋被林如海带往林府的书房说话。
    落英巷的房屋原是当初还是探花郎的林如海与国公爷嫡女贾敏大婚的居所, 占地面积也极大,园中布局疏阔雅致。
    如今林如海贵为三品京官,家里的大门也换上了朱漆的, 瞧着就十分端肃。
    而在大门之后, 屋舍之中, 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树木山石郁郁葱葱, 奇花怪石数不胜数。
    除此之外, 还引入了一道活水溪涧, 名之曰濯缨。
    贾璋跟着林如海前往书房,看到这些景致后,心中只觉纳罕。
    林府内部移步换景、典雅恢弘,这本是寻常事。
    毕竟林姑父家里有五代列侯积累下来的财富,就算花再多银子修房子也不会心疼。
    对于林姑父来说, 没有什么比他和黛玉的舒适更重要。
    只是,这房子内部的装潢为何处处合他心意?
    还有那条叫做濯缨的小溪。
    他和黛玉说过, 若来日自己建园子,一定要引活水入园, 名之为濯缨,也好效渔父之思……
    到底是黛玉在信中向林姑父提过他们的玩笑话, 还是林姑父和他想到了同一处呢?
    林如海带贾璋来到书房,让他坐下后笑道:“不用瞎琢磨了,这房子就是按照你和黛玉的心意修葺的。”
    “待到我们这些老人家百年后,你和你二哥就要分家了。到时候,你就带着黛玉搬到这处宅子里面来住。”
    “这房子共有四进,虽不如荣国府大,但也够你们住了。而且走亲戚也便宜,还方便你看着荣宁街的族人。”
    林如海一开始说这话时,贾璋还有些不好意思,后头倒是越听越有道理了。
    这些年他经营有方,靠着绍治帝建玉熙宫、娘娘们省亲、去江南抄家与日常经营田产生意赚了不少钱。
    去了各项花费,也剩下了十来万两银子。
    不说别的,在京中置办一处宅子还是没问题的。
    但现买的宅子不一定有落英巷这处宅子离荣宁街近,若是日后搬到这里,确实既方便走亲戚,又方便监察他们家那些容易犯事的族人。
    而且,这里是黛玉的家。
    若是分家后,黛玉能住在这里,心情也会很愉悦吧?
    想到这里,贾璋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小侄多谢姑父挂心,只是姑父不用这般照顾小侄。姑父和妹妹住得舒坦才是最要紧的,侄儿年轻,住哪里都使得。”
    林如海听到贾璋话中对黛玉的关怀之意,心情亦是不错。
    因此他特意拉着贾璋探讨了好半天学问,又为贾璋正在编纂的《尚书通考》提出了几条实用的建议。
    中午的时候,林如海又留了贾璋吃饭。
    在离开林家前,他又见了黛玉一面。
    因为有林如海在,两人也没说太多话。毕竟昨天晚上在荣庆堂的院子里,他们两个已经叙过旧了。
    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有些不舍的。
    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即便再不舍,两人也得道一声再见与珍重了。
    在贾璋离开后,黛玉正式接手了林家的内务。
    林如海在转任南京翰林院掌院学士前,就重金遣送走了家里的姨娘。
    此时京中林府除了林如海外,只有黛玉管理家务最是名正言顺。
    在荣国府这些年,贾母和史湘霓都没少教导黛玉掌家的本领,黛玉又管过菁莪馆的内务,因此拿起林家的家务事来也很是得心应手。
    毕竟林家人口简单,管起家来,自然比荣国府这样枝繁叶茂的人家容易。
    对于黛玉来说,她管理林家内务时,只有官面上的交际走礼算是一个挑战。
    不过有林如海教导、林管家帮扶,她也很快就学会了这件差事。
    林如海不止一次赞叹黛玉的聪慧。
    事实也确实如此,黛玉她的确是一个聪慧的姑娘。
    在原本的时间线中,养在深闺中的黛玉都能看破荣国府烈火烹油下的危机。
    这一世,因为贾璋的建议,黛玉读了更多经史游记。
    在读完这些经史游记,听过贾璋向她讲述的世情后,黛玉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她本就是个聪颖绝伦的女孩子,在接收到这些深闺女子难以获得的信息后,黛玉整个人都得到了蜕变。
    贾璋就觉得他的黛玉妹妹知世故而不世故,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的赤子之心是假的,黛玉的赤子之心却是真的。
    因为这些缘故,黛玉在处事的时候非常从容,处理这些内宅之事亦是举重若轻。
    如果贾璋知道黛玉的进步,他肯定会感到欣慰和骄傲的。
    可惜林如海不爱在书信里多讲黛玉之事,黛玉也惯来不会对自己本领多加夸耀。
    因此,即便贾璋多次探望过黛玉,对这些事情也只是管窥一豹、略见一斑而已。
    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情,暂且不用细表。
    只说贾璋送林如海父女归家后回转荣府,结果回家没多久后,就听到了一条让他扫兴的消息。
    因为林妹妹回家,贾宝玉大哭了一场。
    他那性情素来是只愿常聚的,最不喜欢的就是别离伤悲。
    虽然黛玉待宝玉颇为冷淡,宝玉也和黛玉不算亲近。
    但他年少时不知为什么,也曾隐隐觉得自己和黛玉合该是最亲密的。
    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那种念想就断了,他也和表姐宝钗渐渐亲密起来。
    今儿黛玉这一走,反倒勾起了宝玉许多年前的想头。
    他心中闷闷不乐,便在陶园里的紫藤花丛里哭泣。
    他那丫鬟袭人去找他,问他为什么哭,他竟直接说自己是为林姑娘哭的。
    此言一出,唬得袭人连忙捂他的嘴,让他不许继续胡吣。还说他再胡说,就要把这事情告诉二老爷去,这才吓得宝玉收了眼泪。
    宝玉的话都快把袭人的魂儿给吓没了。
    一来,黛玉和贾璋已经定亲,除了亲迎外,六礼全都走完了。若按照这层关系论,黛玉合该是宝玉的堂嫂才对!哪里由得宝玉说这等浑话?
    二来,大房的三爷可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别看璋三爷平时温文尔雅,从来都不迁怒奴婢。可若是真惹了他,遭受到的打击报复只会比大老爷二老爷他们给的惩罚还要重。
    而且林如海和贾璋两人,一个位高权重高居侍郎之位,一个三元及第御前行走备受皇帝老爷宠爱。
    这样的两个人,哪里容得还没挣下半个功名的宝玉得罪?
    袭人只得暗暗祈祷,没有人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来的浑话,连忙拉着宝玉把他带走了。
    不幸的是,袭人的祈祷并没有生效。
    在荣国府内,贾璋最喜欢的地方就是陶园。
    因此经常来园子里散步踏青,乃至舞剑打拳。
    陶园内侍奉过贾璋的丫鬟婆子全都得过贾璋的赏赐,而且不止一次。
    因为这些赏赐,人人都甘愿做鹤鸣苑的耳报神。
    所以贾璋前脚从林家回来,后脚就从青桃口中听到陶园莳花婆子传递过来的信息。
    他心里对宝玉的所作所为很是不喜。
    贾宝玉这一哭倒是痛快了,却会害黛玉妹妹被人说嘴。
    而且玉儿是他的未婚妻,贾宝玉为黛玉哭哭啼啼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