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可惜现在出门不太安全,还是得等他爹当上实权天子再说。到时候他就是皇帝最信任最疼爱的弟弟,可以在皇都里横着走,去哪儿看热闹都不怕。
    扶苏期待地看向阿父:
    “阿父,你加油。”
    赶紧把皇后和朝臣都收拾掉,这样他就可以放心玩耍了。
    秦政微微挑眉,从一旁取来了一沓文书资料递给儿子。
    既然想让他早些掌权,那太子是否应该好好干活,不再偷懒了呢?毕竟没有只享受不付出的道理,若非扶苏偷懒,这些东西应该早就处理好了才对。
    扶苏:……
    扶苏认命地接过去:
    “阿父套路我。”
    故意勾起他对外出玩耍的兴趣,好压榨他干活。
    秦政但笑不语。
    其实放任扶苏偷懒也没什么,可陛下觉得欺负儿子很有趣,所以非要看他皱着脸露出烦恼的样子。
    恶趣味罢了。
    第352章 先帝死了,但是没有人在乎
    为了早日能出去玩,扶苏之后倒是没有偷懒。帮着父亲分析资料,拉拢朝臣,趁乱布局坑了几回丞相他们,整个年假过得特别充实。
    等年假结束重新上朝的时候,朝中的熟面孔少了好几个。
    本来不上朝的日子里,皇帝也不处理政事,应该不会直接就处罚官员的。
    但他们动静闹得太大了,什么东家勾搭岳父的小妾被大舅子打上门、西家儿子侵占良田苦主找上门差点被当街纵马践踏。
    这些在达官显贵看来都是些“小事”,根本不放在心上。奈何现在的时局比较特殊,各家都琢磨着抓政敌把柄,这不就是送上门来的?
    所以很快就告状到了上头,皇后抓住机会就下达了叫他们闭门思过的旨意,于是今天的朝会少了好几个人。
    这几个后续会怎么处置,就看三方博弈了。皇后和敌党肯定是想让对手降职甚至丢官的,就看自己这边的人捞不捞。
    虽然丢人,但完全不捞也不太可能。毕竟出事的都是党内的重要人物,可不是什么小喽啰。
    扶苏出手一向都是直指要害的。
    只不过这类的事件,如果发生在丞相、尚书这样的党派首脑身上,肯定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一开始就很难给人足够的处罚,根本别想让他们闭门思过。
    所以扶苏只能对中流下手,正好卡在实力没有强到能逃脱惩罚、但是在本党内地位还算重要的那条线上。
    因而这会儿两党都很难受。
    既想把自己人捞出来,又想让对方损失惨重,不愿意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各退一步,互相交换人质,倒也不是不行。可是好不容易能拉下对方的重要人物,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难道要用自己这边的人,拼掉对面的,来个两败俱伤吗?
    双方都在衡量。
    皇后却不想让他们慢慢思考,越是斟酌思考,越容易选择保守路线。这自然是她不想看到的,所以她选择了刺激两党,让他们在冲动之下做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决定。
    提前埋下的钉子于是动作了起来。
    尚书一党中有人提到:
    “如今是丞相那边出问题的人更多,即便真和他们直接拼了,也是丞相受损比较大。”
    倘若互相交换人质,他们这边就要吃亏了。除非一个换一个,但那样的话他们也很难再追究剩下那个的问题。
    因为如此一来,丞相一党就可以调动全部的资源精力去救最后那个,自己这边大概率还是没办法成功的。
    这不相当于还是把所有丞相党人都放过了?
    算下来,自己这边很亏。
    尚书觉得有道理。
    又有人劝他:
    “不如先针对性地处理掉一部分敌党官员,到时候再握手言和,互相放过剩下的。至于什么时候和谈,自然是看双方各自剩下的人数是否持平。”
    若是持平了,和谈才算公平,谁也不吃亏。与其先和谈再动手,肯定是先动手再和谈对尚书更有利。
    尚书缓缓点头:
    “就这么办。”
    计划很好,可惜赶不上变化。
    外头有皇后和秦政父子二人虎视眈眈,怎么可能叫他们顺利执行?
    所以没过多久,尚书一党就发现情况出现了变化。
    他们本来的想法是丞相一党比他们多损失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叫停了。结果时局变化太快,皇后不知道为什么格外针对丞相,导致丞相一党损失惨重。
    这个时候,尚书这边的想法就变了。
    和谈什么和谈?他们占大优势,才不和谈。添一把火把丞相那边的剩余党人都处理了,再集中精力捞自己这边的人。
    巧了,丞相一党也觉得没法和谈。
    凭什么他们损失惨重,尚书那边却只是擦破个油皮?说全是皇后干的他们是不信的,皇后有这个本事,之前帝后就不会被朝臣压制了。
    所以一定是尚书一党在暗中使坏,表面上假装出无辜的样子,骗谁呢。
    丞相这边很快就杀红了眼。
    皇后惊讶地发现自己最近的计划推行得格外顺利,仿佛有谁在帮她似的。可仔细一想,又不可能有人在帮她。
    莫非是以前皇帝还能掌控权柄,所以不愿意完全信任她。表面赞同了她针对朝臣的计划,实则命令底下人施行时却并未完全照做?
    否则怎么会以前的计划处处受阻,经常难以达成她最终的目标。现在皇帝一病倒,这些阻力就消失了,仿佛再没有掣肘了一般?
    皇后看皇帝的眼神渐渐不对起来。
    原来陛下还在防备她。
    她之前觉得,有陛下在,可以替她遮风挡雨,她能有更多的时间发育、学习理政。可若是皇帝对她其实藏着掖着,会故意给她拖后腿,不想她太过顺遂,那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世人说的对,死了的丈夫才是好丈夫。她不介意只有亡夫留下的权柄傍身,她会好好帮亡夫经营他的帝国的。
    皇后默默收回了对皇帝的看护。
    病重的皇帝本来就在吊命,一旦出现一丝变故,便很有可能就此驾崩。现在皇后收手不管了,皇帝自然更好不起来。
    不仅如此,帝王病重的消息也终于传了出去。而不是像之前那般,皇后绞尽脑汁地找借口解释拖延。
    丞相一党听说皇帝病重后,越发认定了之前就是尚书在使坏。
    皇帝都病重垂死了,如何还能辅助皇后一起针对自己?只有尚书一党有这个本事,所以一定是他们干的!
    两边越打越激烈,反而没人去对付皇帝了。
    不过这会儿朝臣也不是很想叫皇帝直接驾崩,至少得他们打出个胜负来再说。到时候可以顺手扶持自己看中的皇子继位,彻底掌控朝堂。
    至于帝后一党,两家都不是特别在意它。皇帝在的时候就干不了什么,皇帝不在了只剩下一个皇后势单力薄,就更好对付了。
    毕竟之前皇后孤注一掷对付四皇子时,对外表现出的就是被朝臣狠狠回击了一波,现在只能退居二线。
    父子俩置身事外看戏。
    没有人察觉到他们的不对,除了四皇子。但四皇子并不觉得朝中的事情有他们插手,只是单纯的忌惮六皇子会控制住二皇子当傀儡而已。
    看别人打架牵连不到自己就很快乐。
    扶苏还打算多看两天呢,结果一直很能苟的皇帝突然苟不下去了。在皇后默默放手之后的一个月,才猝然驾崩。
    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病重,迟早都会死,而且最近这个“迟早”肯定只早不迟。
    但介于皇帝都拖延了这么长时间了,大家还是没想到会在这天驾崩,以为还能拖一拖。
    对于这个结果,朝臣那边自然是不高兴的。皇帝死了,他们还没掐完,太子仍在没有被换,以后更换天子会比较麻烦。
    然而祖宗礼法摆在那里,他们又没办法现在废太子。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后压抑着高兴扶二皇子继位,考虑片刻决定继续互掐。
    算了,事已至此,先掐完再收拾皇后。
    大家并不关心皇帝为什么这天死。
    只有秦政和扶苏去调查了一下,发现是四皇子又一次暗中出手了。
    大概是对方也没想到,皇帝都病了、皇后都放弃了,皇帝居然还死不掉。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做了就得做到底,因而选择再补一刀。
    扶苏看着一步步走上王阶的父亲,没忍住弯了弯眉眼。果然,这个位置还是他阿父坐着比较合适。
    秦政回头看了儿子一眼,用眼神提醒他收敛点。
    先帝头七都没过,你在这里笑,是想干什么?就算不怕先帝鬼魂跑来找麻烦,也得顾虑一下会不会被朝臣拿住把柄吧?
    扶苏立刻肃穆了神色。
    其实没人会抓他把柄的,毕竟他是个没什么对付必要的病秧子。而且谁不知道先帝和他这个身份的生父有仇,他高兴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