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不光街边的建筑是番邦的,你们看那些尖尖顶的建筑,完全就是番邦的样式。叫……叫什么教堂。”
    “其实看起来还挺好看的。”
    “带着一种异样的美。”
    但也有人嗤之以鼻:“这种番邦的玩意就该全部推倒!留着做什么?难道眼睁睁看着番邦的文化入侵吗!”
    “你这话就不对了,文化唯有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也是不是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人反驳。
    “哼!你说说这个地方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番邦建筑,难道不是这个地方曾经也被番邦侵占吗?”
    “这……”
    一群人为哈市里的番邦建筑该不该留吵了个翻天。
    第391章 来写书吧
    陈雪越来越心动:“好像值得去啊。”
    “非常值得!”周瑾玉肯定。
    得到建议,陈雪心满意足的走了。
    周瑾玉和袁妈妈出去图书馆看书,两人慢慢地走在街上,阳光正好。
    许多人就喜欢看她们在街上闲逛的过程。
    街道干净整齐,一派的安稳现世。
    “啊——这,这是图书馆?是有很多书的地方?”其他人还好,读书人激动得不行。
    “这么大的房子那得装多少书啊——”
    “我要是能去这里待上一整天那真是死而无憾了!”
    “不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书,四书五经会有吗?”
    图书馆里很安静,许多人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者写着什么。
    巨大的玻璃窗给室内带来了明亮的光线,一排排桌椅排列整齐。
    有学生,有老人,还有青年的男女。
    大家都不约而同安静地看书,行走,低声说话。
    除了常规的阅览室,还有儿童阅览室,里面都是年龄小的孩子在看绘本,身边还有家长的陪同。
    “真好啊——这个图书馆什么人都照顾到了。”有老者双眼含泪:“连孩子都能进来读书。”
    “他们进来看书不需要钱吗?”有人奇怪,只看见周姑娘他们刷了卡就进去了,并没有给钱。
    “因为是办了个卡,就能看书吧。”有读书人万分羡慕,如果他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图书馆就好了……
    可惜大量的书籍不是掌握在皇家里,就是掌握在权贵的手中。
    普通人想要看书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读书人紧盯着周瑾玉,恨不得她每一个书架前都停留到他们看完全部的书名。
    周瑾玉看的是小说的位置。
    看看一排排密密麻麻的书籍,有着国内,国外,古代,现代的各种的小说,读书人突然一怔:咦?怎么全都是 小说?四书五经呢?
    后世人都不看四书五经吗?
    小说,那不就是话本?
    这些东西对科举无益啊!
    而且看看那些小说的书名,什么《无人生还》、《银河帝国》、《那不勒斯四部曲》、《基督山伯爵》、《素 食者》等等……
    这,后世人就看这些?
    他们靠公是要看这些书?
    也有人仔细看后说道:“这只是其中的一项,并不是全部,你们看看上面写着外国小说,这书架上就全部都是 外国小说。”
    果然周姑娘走过了外国小说就来到了国内小说的书架。
    《我与地坛》、《三体》、《四世同堂》……同样没有一本书是他们熟悉的。
    读书人:……
    不知道说啥好,怎么现在他们看的书在后世他们都不喜欢看了吗?
    那《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呢?
    也不看吗?
    正失落着,就看到了传统古典小说的书架。
    半生落魄的吴承恩第一眼就看到了《西游记》的书名,他沈默半晌,最后笑了。
    此生的才华,唯有后世人了解啊!
    四大名著?他写的小说竟然能成为名著!
    值了!
    这一生都值了——
    清,金陵秦淮河畔的白板桥西。
    一形容落拓的汉子正在桌上趴着睡觉,这时外面飞奔来一人:“吴兄——”
    汉子迷迷糊糊地抬起头:“金兄啊?这是来找我喝酒的?”
    “哎呀,吴兄,什么时候还喝酒?你看看天幕!”金兆燕激动地拉着他指向天幕。
    “天幕,天幕怎么了?”吴敬梓还搞不清状况。
    “古典小说名著!你写的!看看——”金兆燕两眼放光:“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吴敬梓怔了怔,看着自己的名字和书出现在后世的书架上,突然心中涌出一股心酸。
    原来他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众读书人顿时明白了,这书架上就是流传到后世的他们这段时期的书籍!
    于是纷纷瞪大了眼睛去一一仔细看过去,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但是好几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名字,但就是没有自己!
    真真气煞人也!
    那个什么蒲松龄,屡试不第,最后只能在家乡做个塾师的糟老头子,竟然也有名著流传后世?
    简直是不公平啊!
    看看他现在的样子,穷困潦倒,吃了上顿没下顿!
    竟然能写出名著?
    后世人是不是眼瞎?
    而且他那《聊斋志异》他看过了几页,全是那些个妖魔鬼怪的事情!
    于国于家有何益?
    看这些就能当官?上面还有些针砭时弊的话,这怎么能成为名著?
    看看,还有那个《水浒传》写的全是乱党,就这?
    名著?
    后世人选择名著的标准是什么?
    就是这些吗?
    不少读书人已经在心中暗暗下决心,好,后世人喜欢这样的书?
    我写!我就不信写不出一本名著来——
    反正做官也不一定能名垂千古,现在可以换一个赛道!
    书籍可以流传千古!
    除了名著,还有各朝的代表诗歌。
    “唐诗三百首?”李世民皱眉:“我大唐怎么可能只有300首诗?”
    “陛下,应该是最好最精华的300首。”长孙无忌说道。
    “那也太少了!”李世民是真心觉得少,想大唐万邦来朝,代表唐的诗歌怎么能只有300首?
    “宋词三百首……”赵匡胤问赵普:“后世人对300这个数是有什么喜好吗?怎么全部都是300首?唐诗300首,宋词300首,元曲300首!”
    “官家,或许我们可以自己收集好的词,自己编撰一本宋词一万首?”赵普提议。
    “好主意!就这么办!”赵匡胤赞同,即刻命人去收集好词。
    刘邦不高兴了,怎么其他朝代都是300首诗歌,轮到他汉代就成了薄薄的一本汉赋了?
    我大汉没读书人了吗?
    被比下去了,刘邦心情很不爽!
    张良倒是神色自如,毕竟这一代又一代的强项,没必要去强求。
    既然汉代擅长写赋,那就多写一点好了,他就不信还凑不出一本汉赋300首!
    嬴政:……
    这里竟然没有他大秦什么事情……
    感觉很不好,难道寡人的大秦在文化上就没有一点点的建树吗?
    第392章 刺激开场
    不行!
    我大秦是第一个统一六国的国家,文化上怎么能输给后面的朝代呢!
    嬴政便命李斯昭告天下,写得好的文章都将收录起来,流传后世。
    政令一出,无数有才华或者没才华的人都过来凑热闹,说不定自己的文章就能被选上呢。
    走过古典小说的书架,来到名人传记的书架旁。
    众人一眼就看到了三个大大的字《张居正》!
    荆州知府李士翱瞬间涨了起来:张居正!居正,这不就是他替张白圭改的名字吗?
    他激动得不已:那孩子果真非同凡响!
    看看,这么厚厚的两大本书都是写他的!
    可见他将来的功绩是多么的盛大——
    宋代读书人心塞,他们又看到了苏轼的名字!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传》,这家伙到处都有他的诗就算了,如今连传记都有!
    怎么不叫人心生嫉妒!
    苏辙哈哈大笑:“此乃我的兄长是也——”
    苏洵摸摸胡子:“还行吧,小儿还做得不够好——”
    旁边的人听得一脸扭曲,你们父子三人就独占了唐宋八大家的三个名额,如今长子又有单独的传记……
    简直,简直就是得意过头了!
    赵匡胤一眼就看到了《赵普传》,顿时有些闷闷不乐,怎么连赵普都有,那他呢?
    就没有他的传记吗?
    众大臣都看向赵普,满心羡慕。
    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的成就后世人才会立传呢?
    要说做官,他们也不比赵大人差啊。
    赵普拼命压抑这上扬的嘴角,心中暗暗告诉自己绝不能太得意了,免得遭人恨!
    但是真的很激动和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