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也有人对和尚和说那句“我站着门外看他们。”
    门外,方外之人。
    可是乱世之中方外之人就能逍遥太平吗?
    不可能,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嬴政对那群读书人买些胭脂水粉来化妆很不理解,堂堂七尺男儿,做这等矫揉造作的姿态。
    难怪被胡人逼得南下!
    就这样子的毫无血性的软骨头,南下不是活该吗!
    梁祝二人终于心意相通,梁山伯努力考试,当上了县令,然后立刻去祝家提亲。
    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马家去纳吉,他不知道是去往祝英台家的,于是便先让对方过了。
    有人看的哀叹:有事情不能让,不能等。
    霎时间飞沙走石,梁山伯送来的礼物被风吹起红布,露出一担子的面饼。
    权贵人家哈哈大笑,从没见过去提前抬一担子的面饼的。
    普通百姓们却倍感心酸,这是梁山伯能给出的最好的礼物了吧。
    但是在那些士族眼中却是何其可笑的事情。
    第465章 弱者的反抗
    梁山伯来到祝家,却被祝夫人一顿冷嘲热讽。
    有些人都不忍看下去。
    马家正在给祝家一台台地往里抬聘礼,而梁山伯只有一担子在路上被灰尘弄脏的面饼。
    帝王们看得无趣,士族之间的联姻可不是小辈说不愿意就不愿意的。
    他们那一点的男女之情在强大的利益面前微不足道。
    而且,真正士族家的女子绝对不会允许女扮男装去书院和一堆男人混在一起的。
    这不过是那些落魄才子道听途说地就写成了这个故事,后面就口口相传。
    传到后世就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悲剧故事。
    谁知道真正的梁祝会不会是梁山伯面对强权退缩了呢,或者是祝英台在面对母父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力气去反抗。
    一些士族心中不满,这不是挑唆还在闺中的女儿忤逆父母吗!
    这电影果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过他们不会成功的。
    梁祝二人相约晚上私奔,祝英台却被父亲叫了过去。
    面对她的反抗一顿严厉的呵斥。
    并将她关了起来。
    百姓们看得揪心,有人说道:“这梁山伯也是个县令了,县令大小也是个官啊。就不能同意了吗?”
    “呵呵。”有人无奈笑道:“在你的眼里确实是个官,可是在那些权贵眼里,这个县令算什么?估计连马家的一个奴才都比不上。”
    倾盆大雨中,和祝英台见面的梁山伯被祝父叫人抓住,在雨中狠狠地打着,在雨中奄奄一息。
    一些人笑:“看,这就是权贵。县令在他们眼里真的不算什么。甚至这两人的挣扎在权贵眼中都是有趣的。”一旁身份略低的人听得毛骨悚然。
    “算了。门不当户不对的,总不能为了这个事把自己命给丢了吧。”有百姓看见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梁山伯不忍。
    “他要是算了,就不会有梁祝的故事了。”读书人摇头。
    “他太天真,就像那位祝妇人说的那样:你以为愤怒就可以改变你和英台的命吗,你以为不满,胡人就会忍让南边的汉人,要怨就怨你们生错了地方,生在这个我们汉室没落的时候,人人都这么虚伪,迂腐和势利。要怨就怨你们太多想法,年少无知到了以为你们不喜欢就可以改变周围的人。以为靠你们两个就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这段话让许多人振聋发聩,有些人甚至犹如当头喝棒一般,瞬时对一些事情通透了。
    “这位祝夫人说梁祝二人,何尝不是在说她自己呢?”有人一眼看穿。
    “因为她就是曾经的祝英台吧。”
    梁山伯被逼写断绝书,一口鲜血喷了上去。
    众人默默流泪,梁山伯活不成了。
    权贵们嗤笑了一声,后世拍得权贵太温柔了,像梁山伯这样的人都不需要什么理由,直接往牢里一关,上几个小小的刑罚,什么坚持,什么忠贞?
    都比不上活着。
    所以说后世人不了解他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权贵啊。
    小丫头将梁山伯吐血的信件拿给了祝英台。
    在她展开的时候,梁山伯死去,古琴上的弦断——
    祝英台一声声凄厉的呼喊仿佛带着血。
    百姓们哭成了一片。
    可也有不同想法的人。
    “祝英台生在士族,一直以来都是享受尽荣华富贵的。所以得不到的感情这么珍贵,不惜失去生命。”一妇人喃喃说道:“可是当她生在贫困之家呢?她怎么能去到书院念书?她怎么愿意放弃衣食无忧去做那人人唾弃的私奔?”
    奔者为妾,父母国人皆贱之。
    这句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牢牢建立的牢笼。
    祝英台流出了血泪,脸上却被抹上了厚厚的白色脂粉,暗红的口脂,戴上金色的头冠,百姓们一惊:这妆容远远看去仿佛冥婚的新娘……
    有人难受道:“他们还不如去找马家的公子,马家的公子也不一定就喜欢祝英台啊——”
    读书人看向他,眼中带着悲悯:“你以为是马公子的婚事吗?不,这是两个家族的婚事。马公子同样没有说不的权利。”
    “只有士族的权益是最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没有马公子也会有其他的公子,只要能让两个士族联姻,哪怕是嫁给公鸡也不是不可以。”
    出嫁的队伍路上遇到了强烈的大风,掉落的树枝和泥土挡住了原本的去路,送亲队只得绕路。
    这一绕就绕路到了梁山伯的坟前。
    祝英台从喜轿上冲下来,一路飞奔向坟前,金冠丢掉,红色的嫁衣脱下露出里面的孝衣……
    “脱了嫁衣即孝衣,夫人之礼——”有人感叹。
    祝英台在梁山伯的墓碑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天空突降暴雨将她脸上厚厚的脂粉冲刷得干干净净。
    坟前裂开一个大洞,她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百姓们边哭边笑:太好了!
    他们最后还是在一起了——
    有一权贵轻轻地笑出声:“弱者连最后的反抗都是以伤害自己为武器——问题是谁在乎了?无人在意。”
    “没错,这样的电影也就骗骗那些百姓的眼泪了。”另一人附和,笑咪咪地在火热的炉子里放上一壶茶水。
    梁祝的故事后劲太足,以至于一些人还沉浸在其中。
    都不太想听后面人问的问题。
    嬴政无感,觉得浪费了他的宝贵时间。
    刘邦笑呵呵:挺有趣,不过怎么都是士族女子为爱下嫁男子,为什么不见男子为爱放弃高官厚禄呢?
    因为男子是绝对的掌权者,不需要放弃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人。
    刘彻还在发呆,想着原来历史上的刘据,巫蛊之祸。
    三国众人也觉得有些无味,小情小爱的可以增加乐趣,但不是他们这些人的人生全部。
    天下——
    才是他们最狂热的目标。
    李世民在询问众大臣朝堂上的各种事情,一向喜欢电影的长孙皇后却眉头微皱:是挺感人的故事。
    但太天真。
    她年少的时候或许会为他们哭得死去活来。
    但是现在的她只会冷静地分析他们走的每一步路,将利益最大化,却也失了一些东西。
    第466章 家长里短
    “第八位,宋代刘二妹。”
    刘二妹已经五十岁了,可以说是儿孙满堂。
    儿子媳妇都孝顺,小日子过得也算舒坦,她没别的爱好,最喜欢就是东家长西家短。
    这村里谁家有什么事情她绝对是第一个知道的。
    天幕的出现也让她看到其实后世人和现在的人也没啥区别,除了那些高科技的玩意现在没有以外,后世人的事 情也和现在的人一样有很多烦恼。
    什么父母孝顺,妻子感情,儿女问题,千百年来大家还是一样的过日子。
    这一发现可把她高兴坏了,后世人还不是和他们一样?
    刘二妹就不喜欢看什么大国,什么崛起——
    压根就听不懂的事情,就算天幕让她识字了,她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要是抽到她啊,她就不看这些高大上的东西,就看看后世人鸡飞狗跳的生活。
    看得乐呵。
    完全没想到天幕能抽到她,刘二妹激动地如实说了。
    周瑾玉一听,后世人的鸡飞狗跳,哦哦——
    这不就是袁妈妈最喜欢的各种卫视播放的调解节目吗——
    还别说,有时候看着还挺上头的。
    “没问题——”人都是八卦的周瑾玉也想看。
    她放了个调解节目。
    百姓们一看,哦哦,看后世人的八卦啊——
    那可不能错过。
    帝王们一听:什么?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行,众位爱卿大家一起来讨论下朝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