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她回到舞团,在竞争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赛名额表演中,她的裙子湿了。
    淡黄色的液体顺着裙摆滴落,台下那样多的人,那样多双眼睛。
    那位和她一直不对付的同事当场嘲笑她,假意对她嘘寒问暖,给她各种建议,最后,原本属于她的参赛名额成了那位同事的,就连她的老师都对她说:“回去再休息一段时间吧。”
    实际上,没有人针对喻婉。
    那所谓的当场嘲笑不过是同事为了缓和气氛,为了不让她过于难受转移众人注意力的好心之举,老师给她争取了假期,希望她能够将身体养好。
    可当时的喻婉不这么想。
    她认为自己丢人,认为所有人都在嘲笑她,认为所有的嘘寒问暖都是阴阳怪气,没有人注意到她的情绪,没有人安抚她的情绪,没有人关心她。
    ——所有人都在看她笑话。
    喻婉退出了舞团,她将自己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她因为生了孩子才有后遗症,因为生了孩子才失去尊严,因为生了孩子才退出舞团。
    这个孩子怎么能不回馈她?
    可她想得太简单了。
    小孩是全天下最可怕的生物,会哭,会闹,哭声刺耳,直冲耳膜。
    而小孩一哭,所有人都在指责她。是因为她做得不够好,是她不会照顾孩子,是她不会哄孩子。
    她努力维持自己宝妈的形象,每天在网上晒娃,晒照片,拍vlog,可是她会在视频中被网友质疑,为什么会有这样错误操作,也会在去医院时,看到医护人员震惊的眼神,你怎么能一点常识也没有?
    她想要利用这个孩子,让自己得到更多关注。
    可也因为这个孩子,她遭受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贬低。
    孩子在一点点长大。
    而她发现,自己一点点变得苍白,变得憔悴,她睡不好觉,不愿出门,精神紧绷,看到一丁点对自己的质疑,她都会将这些质疑带来的愤怒转移向自己的孩子。
    我为什么要生你?
    我为什么不打掉你?
    为什么你要让我受到质疑?
    我生你,我养你,我给你生命,你难道不应该回报我么??
    她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送喻希去各种培训班,去学习技能,给他拍视频,记录他。
    ——优秀的孩子是她的脸面,是她的名片。
    她的做法是对的。
    喻希很优秀,越来越多人关注她,向她请教。
    她像个老师,像个专家一样,指导每一个来询问她的人。
    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优秀的教育家。
    直到有一天,喻希考了第二名。
    分差很小很小的第二名。
    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有人就是爱顺着网线冷嘲热讽。
    【你的培养也不太行嘛,还不是被人超过了?】
    原本应该被淹进评论中的阴阳怪气,偏偏被喻婉看到了,回到家,喻婉崩溃了。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比不过别人!!”
    喻希露出很不理解的表情:“可是,分差很小很正常啊,而且我这次错了,下次就不会错了,为什么要骂我啊?”
    居然敢反驳她!!!
    居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那是喻婉第一次崩溃,也是后续无数次崩溃的开端。
    她更加极端的将全部的关注放在喻希身上,不允许自己不体面,更不允许喻希出一点错。
    可越关注,她越觉得喻希不够优秀。
    喻希成绩第一,但是有人舞蹈成绩比他好。
    喻希舞蹈考核第一,但是有人去参加竞赛得到高名次。
    喻希参加竞赛拿了一等奖,但是有人早早出名,一场活动动辄百万。
    喻希参加活动,积累了不少粉丝,出场费也水涨船高,可有人一出生就备受关注,起跑线是无数人拼尽全力才抵达的终点。
    喻婉盯着喻希,目视前方,觉得他哪哪都不行。
    她觉得她要疯了,她怎么努力都不行,她的孩子太差劲了。
    她明明付出了那么多!
    后来的一天,她又谈了男朋友。
    不,在她这个年纪,不能叫谈,是在接触。
    这个男人家境好,人也很不错,优渥的家庭环境总能培养出优越的孩子。
    她会拿男人的孩子和自己家儿子对比,越比越丢人。
    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为什么她的孩子总是比不过其他人?
    喻婉想不通。
    她付出了好多啊,她也失去了好多啊,为什么她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优秀呢?
    最近儿子也很不听话,不和她说话,总是一副冷冷的目光盯着她。
    儿子长大了会变成这样么?
    她奉献一切了,她的目光只盯着他了,为了这么个东西她工作都没了,她没法跳舞了,她把所有投入都给她孩子了,为什么让她这么失望?
    每一次和喻希对视,喻婉都觉得,自己要疯了。
    她好恨啊,她真的好恨啊。
    为了孩子什么都没了,为什么最后到头来她什么都得不到?
    她甚至在怨恨中产生了一丝凌/虐感。
    她看到喻希渐渐不愿意和人说话,渐渐封闭自己,会对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要求无条件执行,她只有在这种时候才会稍微满意一些。
    可是有一段时间,喻希变了,变得无法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