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鼎一日不下葬,作为未亡人,她们就得日日同皇后一般跪在这里,翻来覆去地诵念着这些经文,替高鼎祈祷往生。
    吃不好,睡不好,每日长时间地跪着,膝盖红肿。
    为了高鼎的尸身不腐烂,这间灵堂没有取暖的炭盆,只有寒冰不断散发着刺骨的寒意。
    她们仿佛灵魂离了肉.体,变得麻木僵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坚持不下去了。
    高鼎死前暴虐残忍,荒淫无度,对她们冷漠至极,死后却还得这么折磨她们。
    这份憎恶,恨意生生将这祈福的经文变成了咬牙切齿的诅咒。
    三花耳力惊人,听着这些恶毒的咒言,无悲无喜的目光落在太子的画像上,袅袅细烟升起,萦绕出朦胧的烟雾,将太子的面容扭曲,他仿佛看到了一只被拖进地狱的狰狞恶鬼。
    终于,三花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这声音让眼前的虚幻化为了乌有,也让宁皇后睁开眼睛,停下口中的经文。
    一旁的宫女往前,将皇后搀扶起来。
    “皇后娘娘。”
    “国师倒是稀客。”宁皇后冷漠道。
    “娘娘恕罪。”
    知道三花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见她,宁皇后于是抬了抬手,“都下去吧。”
    太子妃和妾室身体一松,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彼此搀扶着走出灵堂。
    宁皇后淡淡道:“有什么事,国师就说吧。”
    “请容许老衲先向太子殿下上一炷香。”
    宁皇后没说话,侧身让开。
    三花是万佛寺的住持,又是大宗师,乃当世最负盛名的大禅师,有他的一炷香,宁皇后怎么会拒绝?
    看着三花上完香,又念了一段往生咒,那梵音禅语仿佛拥有魔力一般,让宁皇后沉浸其中,直到末尾往生不归,再也无法忍受,落下泪来,“鼎儿……”
    三花转过身,见皇后失态,不禁深深一叹,“人死如灯灭,尸身入土方为安,太子殿下已过头七,娘娘将他强留在身边,只会让他魂魄难安,无法转世投胎,您……又于心何忍。”
    这话宛如戳中皇后的心肺,让她的呼吸有一瞬间的停滞,她的目光落在高鼎的冰棺上,悲哀难忍闭上眼睛。
    然而皇后毕竟是皇后,若只是三花这么一劝就能让她改变心意,她就无不是那个将庆帝扶上皇位,如今又能掐住他脖颈的女人。
    待她再睁开眼睛之时,目光已经变得非常冷静,她说:“国师,本宫向鼎儿发过誓,你是要让我食言吗?”
    “岂敢。”三花微微弯了下腰,“娘娘女中豪杰,高瞻远瞩,皇上不及。大庆建国不易,这辉煌之下必有娘娘一份功绩,无可磨灭。”
    “国师目光明锐,既然如此,当知本宫为何不甘心?”
    “阿弥陀佛,娘娘对太子殿下舐犊情深,令人动容,若安王和靖王之死能让太子殿下活过来,想必皇上再不舍亦会同意。”
    皇后的眼中露出一分讥诮。
    “娘娘,安王和靖王将流放边陲,大赦不归,永不踏入京城。”
    说的再多,还是得给出实质的东西,三花从宽大的袖子里取出一张圣旨,呈给了皇后。
    宁皇后打开来,快速地浏览,目光落在那份玺印上。
    “娘娘若是愿意,宗室之中,亦或是后宫之中可随意挑选一位过继于太子殿下,封皇太孙,有母,则去母留子,皇上绝不过问。”
    这几乎是庆帝能给的最大让步,宁皇后深知这一点。
    “虎毒不食子,还望娘娘体谅陛下难处。”
    庆帝没有亲自来,而是让三花来游说,便是避免与皇后冲突,而有德高望重的国师见证,玉玺盖印,便是不会再反悔了。
    安王和靖王与皇位无缘。
    宁皇后握着圣旨,一脸平静,良久她才问:“那么西越和东楚呢?”
    三花道:“娘娘应当清楚,若真是这两者所为,便不会留下如此明显的证据。”
    “还指望北寒呢?”宁皇后觉得有点可笑,但她了解庆帝,不会是这么愚蠢的一个人,这样想来,她不由地看向三花,看着那张仿若佛陀转世般的脸。
    三花低眉垂眸,无悲无喜。
    然而皇后却眯起眼睛,笑了,“看来国师也不是那么无欲无求,这修行还不到家。”
    与北寒的合作是当初草原佛子入庆之时谈妥的,出面的正是三花。
    如今摆明了西越,东楚,南望暗中已与北寒勾结,庆帝竟还愿将凶手的罪名按在云霄宫身上,便意味这天山的屏障,大庆是不想要了。
    枕边人是什么样的,皇后再清楚不过,能劝着庆帝一意孤行的,只有这位了。
    只见三花微微一笑,“阿弥陀佛,即使是出家人亦在俗世之中,终有所求,无可幸免。”
    “本宫很好奇,你用什么理由劝住皇上?”
    三花道:“叶雪山一剑退万敌,老衲愿效仿之。”
    他的声音总是这般轻缓,仿佛带着佛门悲悯的叹息,然而在这句话之下,皇后却感到一股凉意从脚下窜起,直冲天灵盖。
    三花见她死死地盯着自己,便再次双手相合,行了一礼,“娘娘宽容尊贵,母仪天下,无人撼动,老衲敬佩。”
    母仪天下?
    这是将她钉死在皇后的位置上,宁皇后自嘲一笑。
    到头来,这和尚竟然是在威胁她!
    “若想让本宫退让,我有两个要求。”
    “娘娘但说无妨。”
    “我要万佛寺一千和尚为我儿送往生,祈福七七四十九天!”
    这个要求令三花皱起了眉。
    然而皇后已经做了让步,若他不同意,便又会生出事端。
    三花道:“太子逝世已过七日,还请皇后娘娘考虑念足二十一日入土,之后余下的二十八日,可将太子牌位请入我万佛寺大殿,得信徒供奉,倾佛寺之力,送入极乐往生。”
    皇后没有异议,点头:“好。”
    “那请问第二个……”
    “说是云霄宫,那总得给我信服的证据吧!”
    三花听着,再一次阿弥陀佛一声,“老衲明白了。”
    “你走吧。”
    三花离开了,皇后站在高鼎的棺椁前,目光隐晦,暗藏杀意。
    宫女悄声走进来,“娘娘。”
    “你替本宫送封信,要快,不能被人发现。”
    “奴婢遵命。”
    作者有话要说:
    第090章 乌铎 论谋略和眼光,天下只此这一位。
    夜晚, 南望皇宫
    赵思露盘腿坐在地上,有内力自内而外流转,宛如雾气朦胧, 在她的身边,曲公公挽着浮尘替她护法,眼神中掩藏不住的惊讶。
    在望帝封赵思露为明都公主, 曲公公收其为弟子开始, 整个南望所有的功法资源皆往赵思露身上倾斜, 短短几个月, 她的武功突飞猛进,速度之快, 简直令人刮目相看。
    怕是再过不久,真的能成为南望最年轻的宗师了。
    “师父。”在曲公公思索的时候, 赵思露已经睁开眼睛,她伸了伸懒腰, 然后一把拎起边上的精铁锤道,“弟子刚有所感悟, 还请师父不吝赐教, 为弟子巩固!”
    武学之路, 越往上越难走,到赵思露这个阶段, 想精进突破,已经不是勤学苦练就能行的。
    感悟二字弥足珍贵。
    曲公公颔首,手上浮尘一摆, “来。”
    “师父小心了!”然而赵思露才刚提起内力, 却听到一个脚步声由远及近, “大监, 皇上召见!”
    曲怀能指点赵思露的时间不多,多是在望帝批阅奏折,或是已经安睡之下,此刻夜深人静,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今紧急召唤他。
    “那师父你去吧,父皇那儿要紧。”赵思露善解人意道。
    曲怀点点头,“公主若想巩固,不若寻张统领,今晚应是他当值。”
    “好。”
    赵思露看着曲怀离去的背影,想了想,便让侍女将锤子带走,自己则悄悄跟上。
    自从待遇提升之后,赵思露在皇宫中几乎是横着走,她虽将心思都放在武学上,却也关心大庆的局势,算着时间,哥哥已经在大庆好几天了,也该有消息传回来。
    这么晚了,能让望帝从床上起来,召回曲怀,必然是件大事,说不定便是关于赵思洵。
    南望地处南方,虽然冬天跟大庆相比实属温暖,但是夜晚寒凉,望帝起身之后依旧披了件厚衣裳。
    曲公公进来之时,他正一动不动地闭目坐在御案后,仿佛在小憩,然而手指不断轻点大腿,显示着他在思索,眉目微锁,这消息似乎困难却也并非是坏事。
    曲公公心里有底了,“皇上。”
    望帝睁开眼睛,目光朝周围移了移,曲公公道:“无旁人气息,皇上尽可放心。”
    望帝从袖中取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递了过去。
    大庆与南望相距千里,若是靠着人力跋山涉水来回传递消息,显然黄花菜都要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