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店子开业好几天却不怎么上客人,怎么办才好?
    第140章
    在店门口指挥工作的刘姐看起来动作干练,精神饱满,实际上她最近有点烦。
    敢在鹏城盘下这么大的店,刘姐对自家的配方和手艺其实还是有些自信的。
    毕竟跑鹏城来开店之前,她曾在湖北老家开过二十几年小龙虾店。
    这些年来,她的小店在老家三四线城市深受街坊邻居欢迎,店子越开越大,也陆续攒下些本钱。
    在老家有房有车,也算是体面人家。
    会离开老家跑鹏城这个不怎么熟悉的地方来,原因很复杂,其中一点就和孩子有些关系。
    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在鹏城上大学,一个在鹏城工作,目前暂时都没回老家发展的打算,也不打算接手家里的店。
    姐姐说:“我对开小龙虾店没兴趣。”
    妹妹说:“我花这么大功夫上学,最后回家开店那不是很浪费吗?”
    两个孩子都在外头,一年见不上几次面,总是让人十分想念。
    不过,如果仅是这样,她还不会生出来鹏城开店的想法。
    真让她动心的,还是某些熟客的话。
    刘姐老家就业机会不那么多,不少年轻人在毕业以后,都会离开老家前往各大小城市工作。
    回家时,便会来她店里吃虾。
    不少客人吃完以后都会吹几句,夸她家小龙虾好吃,比哪儿哪儿的一线城市做的还好,要是把店开出去,能挣的钱肯定比在老家多。
    像他们这样离开家外出工作的上班族,也能在外地吃到家里的味道。
    最开始她还只当这些是老客人们的玩笑话,一笑而过。
    只是时间长了,她也不免有些想法。
    刘姐是个胆子比较大,敢闯敢创业的人。
    毕竟最初瞅准机会,决定在老家开小龙虾店的人就是她。
    老家的小龙虾店做得风生水起,店面已经扩展过几次,想再继续做大估计也难,上限就摆在这。
    如果去一线城市开店呢?
    据说大城市里人多,钱也多,赚钱创业的机会更是比老家多不少,不然她两个孩子怎能不回家来?
    想着,她的心便活泛起来。
    原本刘姐就想让事业再上一层楼,还想距离自家孩子更近些。
    两相结合,去鹏城开店似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她算过在鹏城开店的成本,发现生意好像真能做,年后便开始找机会去鹏城考察市场。
    到当地各大小龙虾门店打探敌情之后,发现自家味道确实不输什么。
    龙虾季前,便把老家的店转让给别人成功套现,带着一家子跑鹏城开店去。
    刘姐在鹏城开店还是想的老家那一套,酒香不怕巷子深,小龙虾好吃不怕没人来。
    她喜欢把钱花到实在地方。
    同样的租金,她更愿意租一个稍微偏一些,场地更大,厨房更宽敞的铺子,也不愿意租一个市中心,门店位置窄,进不了几个客人的小店。
    最好店子更新一些,附近道路干净点儿,看着也舒服。
    现在盘下的这间铺子就很符合她的要求,厨房够大,在里面干活舒服得很。
    铺子附近就是办公区,客群都是光鲜亮丽的都市白领,消费能力也不弱,肯定能赚钱。
    前期客人少嘛,多做宣传,学习年轻人的做法,多利用各种平台。
    比如在小众点评上架点儿优惠代金券什么的,客人不就自己来了嘛。
    来过之后尝着味道好,下次肯定还愿意继续来。场子越来越热闹,财源滚滚来。
    想得挺美哈。
    实际上事情远没那么顺利,开店之后刘姐才意识到,她的步子迈太大了。
    小龙虾和其他食物不同,它是季节性美食。
    一年内,最好吃,也最好卖的时候,总共也仅有三个多月。
    大多数小龙虾店的大部分盈利都需要依赖5-7月的季节性订单,趁这个时候大赚一笔。
    剩下的9个月里,无法继续靠小龙虾赚钱的店子,大多都会开拓例如烧烤、小火锅等其他餐饮业务,只要店子开支平衡不亏钱。哪怕少挣点儿,抗到来年5月,又可以继续赚。
    但如果在这最赚钱的三个月内都没赚到钱,剩下的9个月就会更难维持开支。
    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也得要有时间让酒香传出去才行。
    一年只香三个月,客人还没循着香找来呢,小龙虾可能就已经快要过季。
    更可怕的是,创业总是不容易如想象中那般顺利。店还没开,就已经出现问题。
    ——由于装修不顺利,店铺开业时间比预想中晚了一个月。
    晚一个月就晚一个月吧,毕竟还有两个月的旺季,只要两个月内能把店子带上正轨就行。
    店子装修好,设备人员配齐后,刘姐信心满满地提前在各大平台上架代金券,又在店门口挂上折扣横幅,开业前以及开业当天还找人在附近派发优惠传单。
    这些宣传手段确实有效果。
    冲着优惠,店里也来了好些客人,只是店子太大,来的客人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连一半都坐不满。
    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主要还是因为店偏。
    鹏城每年龙虾季前后,做活动的小龙虾店都不少,有新有旧。
    各种优惠铺天盖地的飞。
    38抵100的代金券算很优惠,所以限购的100张一下就被抢光了。
    但优惠减少至48抵100后,看起来就略微差些。
    毕竟不少开在大商圈里,交通方便的小龙虾店在开业时也经常会有折扣活动,活动力度也基本能达到五折。
    虾鱻鱻混在里头不算显眼。
    和没听过名字的偏远小店相比,当然是开在商圈里的有名连锁店更能吸引食客。
    这就很尴尬了。
    按照目前店内折扣售卖的小龙虾,其实盈利并不丰厚。
    按照刘姐的想法,原本她想等客人数量越来越多以后,渐渐降低优惠力度,好让店内收入恢复到正常盈利状态。
    但到饭点时,店里客人也不多,她可怎么降低优惠力度,降低优惠之后,店里还能继续来客人吗?
    如果不降低优惠力度,要怎么做才能盈利呢?
    想办法把小龙虾的成本降低,例如进便宜些的虾,不聘剪虾工,在调味上少下点儿料?
    那不就变味了嘛。
    她抹去心中想法,对员工们说道:“记得检查一下虾新不新鲜,把死虾挑出来……”
    正当刘姐在店门口干着活,一个举着相机的身影从远处缓缓走来。
    “你好,这是店里今天进货的活虾吗?”
    ……
    来店里吃虾的禾嫒尺可不知道老板刘姐心里烦什么。
    她觉得店里没人正好,拍视频时不打扰别人,也不会有好奇的食客过来瞅她干啥。
    不尴尬。
    不过别人不来瞅她干啥,她却会去瞅别人。比如说看看小龙虾怎么杀,后厨在炒虾时都怎么炒。
    顺便再拍一段素材。
    正式取材和之前吃饭的流程还是有些区别,为了拍以上这些素材,得找店长或老板商量配合才行。
    “要收费吗,怎么收呢?”刘姐问。
    找探店号买广告也是她曾考虑过的宣传方法。不过店子刚开业不久,还没来得及而已。
    “哈哈,不收费,我就探个店。一般如果要收费会在拍摄前说,不会拍完才要求支付费用的。”说完,禾嫒尺开始采访刘姐,问她一些关于开店时的小故事,例如啥会来鹏城开店,配方是怎么来的等等。
    刘姐一一回答后,旁敲侧击地问出禾嫒尺在网上的账号,赶紧关注起来,又说要请她吃小龙虾。
    不不不。
    吃人的嘴短,接广告也不是这么个流程。她是之前来过店里觉得东西好吃才再来的,和接广不太一样。
    “请你吃店里最大的极品虾,268一份那种,想吃什么味的,每种口味来一份?”刘姐很热情。
    禾嫒尺:“……”
    是心动的声音。
    但她还是拒绝了。
    “我来之前买了48抵100的代金券,三张!”
    *
    吃饱喝足的禾嫒尺回到家,开始着手处理这些天拍摄的素材。
    “先把准备发公众号的图文版做出来……”
    “小紫书也发图文版吧,比较直观。”
    “逗音好像视频会好一些,到时候从p站的长视频里截取重点部分发布好了。”
    “措辞,要注意措辞,吐槽也不能骂太狠了,免得人家找上门……打个马赛克吧。”
    测评内容做起来比较复杂,考虑到要在多平台发布,还得做不同版本,禾嫒尺紧赶慢赶,足足折腾了4天才把作品做出来。
    “搞定。”
    她从办公椅上站起来伸个懒腰,正准备挑个好时间发布作品,又有些犹豫。
    “就这么发吗?”禾嫒尺总觉得自己对这次做的内容有些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