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朱门 第171节

    想查便查,反正真话假话也没人在意。就算知道她去见了东平王又如何,反正她不会认。
    “你认识东平王?”季明堂也扬声问道。
    刘氏无奈地看了这个儿子一眼。东平王与温家的渊源,知道的人不少。他做为温家的女婿连这都不知?不喜温氏,就对她的事从未上心?
    大姑奶奶季氏也看了这个大弟弟一眼,无奈叹了口气。
    “东平王谁不认识。陛下的堂叔,被太祖视为亲子,战功赫赫,因伤在郊外庄子静养。见过的人可能不多,但谁没听说过。父亲竟没听说过吗?”
    一句话又堵得季明堂胸口疼。
    引得季氏也看了她一眼。
    这会竟有些庆幸,没有让这侄女嫁到临安王府来。这性子,不说帮衬她,只乖顺听话都难。
    醉仙楼事了,很快开门营业。再次开门时,在门口放了整整一个时辰的鞭炮,几乎满京城的人都听到响。
    “各位客官里面请。今日我主家有喜,八折筹宾,还送酒水一壶,仅此一天,机不可失!”
    伙计们在门口一扬嗓子,前来
    看热闹的人纷纷往里涌。
    “竟有这等好事。这热闹我得看看。”
    “醉仙楼的酒难买,也不知送的酒水口味如何。我得去看看。”
    “听说醉仙楼背后的东家竟是东平王?”东平王的面子得给。得进去看看。
    客人一波连着一波,纷纷往里挤。童掌柜和一众伙计脸都笑僵了。
    连着数日,醉仙楼客似云来。
    童掌柜以为挂了东平王的名头,正好趁这股东风,可以更进一步时,结果本该运进京的酒竟迟迟未到。
    派人沿路查看,竟没半点痕迹。
    “东家,这事只怕不妙。”
    定是被人劫了。
    “这些天醉仙楼客人不断,酒水卖得好,库里没多少存货了。”若是酒水供应不上,只怕要失信于人。
    不说订购的客人,就是堂食都没有酒上桌了。到时醉仙楼只怕要关张。
    到时再给东平王添了麻烦,只怕他不会再庇佑自家酒楼。
    也不知是不是东平王的名声太好用,这些天京里不少设宴的人家,都跑来订酒,都是几十上百坛的订。这要是耽误了别人的宴请,怕是要耽误对方不少事。
    得罪了这些达官贵人,东平王的名头也不好用。
    醉仙楼的生意只怕要一落千丈。
    季安澜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赵魁那边又出手了。
    没想到他们一计不成,又施二计。就为了逼自己低头。哪怕知道自己搭上东平王,也不惜叫板。只为逼自己低头,认王府为唯一依傍。
    季安澜不肯低一次头,更不会低二次头。
    一边问库存还有多少,一边让人停了堂食稀缺酒水的供应,并依据订购酒水名单,分出轻重缓急,又另寻别的酒水替代。
    “在京城及附近采购酒水,即便加价也先把订购的酒水支付了。”
    诸多安排下去,还是觉得这般受制于人的滋味不好受。
    醉仙楼以酒多且全闻名,通过自家遍布各地的商队源源不断从四处采购当地著名酒水。这是盛昌号的一个优势,同时也是一个劣势。
    比如现在,因无自己的酒,便容易被人卡脖子。
    “还得要有自己的酿酒坊。”得有自己的酒。季安澜如是跟东平王说道。
    且还要不差于醉仙楼卖得最好的那几款酒。如此才能在洒水供应不上时,有自己的酒供上。
    “开个酿酒坊倒是容易。我这庄子地方大,可借于你。还无人敢觊觎。”
    东平王脸色平静,听她分析了一番经营上的困境。
    “只是好的酒方不好寻,你要往何处寻?”
    好的酒方那都是传家的,再多钱,也不会有人出让。除非以权势相逼。可这种事他不会做。眼前这小丫头也不会做。
    第212章 好事
    季安澜没有苦恼多久,很快好事就寻上她。
    “姑娘尝尝看。”
    梅母端着一碗酒递到季安澜面前。
    季安澜接过,还不等凑近,一股浓郁的酒香就扑鼻而来。
    “好酒!”
    细细闻了闻,才送到嘴边。
    待浅浅尝了一口,细细回味,初尝有点涩,细品,竟回甘爽滑;再品,温润柔和,入喉若被那极光滑的丝绸拂过面颊,还未及一品再品,已一滑入喉。
    细腻又不失醇厚。好酒!
    目光大亮。看向脸上带笑的梅母,又看向站在她一旁的酒课师父水娘子,“您二位?”
    这二位怎么凑到一块去了。
    “是梅妹妹所酿,我不过提了几个意见。”水娘子淡淡出口,不居功。
    “是我二人共酿。我仗着有祖上的酒方,结果却酿不出好酒,若不是有水姐姐指点,只怕不知何时才能得这佳酿。”
    二人谦让着,都不说是自己的功劳。
    “没想您二位竟有这等好手艺。比之去年醉仙楼热卖的无名酒还更胜一筹!”
    季安澜不吝夸赞。
    观这酒,酒香浓郁,且香气独特,无异味和杂味。再观酒色,清澈透亮,亦无杂质和悬浮物。且细腻酿香,入口爽滑。
    属实是一等一的好酒!
    大喜过望。
    “您二人找我,可是想谈这酒的买卖?”
    梅母望了水娘子一眼,点头。
    “我和我儿多亏大姑娘关照,如今住在京城,衣食无忧,日子安逸,再想不到这一生还能过上这样富足舒适的日子。我借着大姑娘的院子,试酿了这酒,又得水娘子指点,才终得这佳酿,便想把它托给大姑娘。”
    季安澜有些诧异,“要把它托付给我?”
    梅母点头,目光真挚。
    “我儿亏得季小大人指点,又看了那满屋的兵书,如今判若两人。他将来若有造化,都是大姑娘和小公子的功劳。一来感恩,二来我们小门小户也护不住这佳酿。”
    梅母住在西街季安澜的私宅,范家来闹,她清楚缘由。
    想着母子二人有大姑娘照拂才有今日,酒一酿成,便迫不及待请季安澜来品。
    季安澜大受感动。
    如今酒水运送不畅,以后估计也要受制于人。正想方设法寻一酒方,造酒坊自酿,结果好事就上门了。
    待问明,她二人只想要银子,不想参股,亦不想参与经营,卖了酒方,只要求今后可以许她酿来自家人喝。
    季安澜深受感动,同意了她们的请求,给了她俩一笔可观的银子。足以令她们一辈子富足无忧。
    两厢便利,你好我好。
    得了酒方,季安澜便捧了两坛,亲自去见了东平王。
    东平王生平也好酒,不然也不会放着会仙楼、迎宾楼不去,频频光顾醉仙楼。待喝了那酒,直拍桌子,道好酒!
    “你这小丫头,倒是有些运道。”时来运转,逢凶化吉。
    大手一挥,便吩咐下人在庄子上寻一处大的地方,他要建一个酒坊酿酒。
    “还请王爷为这酒赐个好名。”
    “要我赐名?”
    “是,非您不可。有您赐名相护,这酒必能卖到大魏各地,传为圣品。”
    “你倒用心良苦。”
    东平王大笑,思索片刻,拍板,“便叫它‘玉丰酒’!琼桨玉液,丰年稔岁。”
    “玉丰酒?好名字!”季安澜亦很喜欢这个名字。
    东平王得了佳酿,当即便让人送了一坛进宫,送给承平帝。
    承平帝喝了连声叫好。又赐下诸多物事。
    很快酒坊还未开建,玉丰酒便传得满京城都是。醉仙楼又一次声名大噪。
    平阳王府,平阳王妃摔烂了一套茶具。
    赵魁回府本来是想陪她用膳,在屋外听得她在里头发脾气,喝斥下人,转身离开。
    回到书房,又看了一遍暗卫传回的信息,刺杀顾少晏竟然失败了?
    一朝不成,再来只怕他已有防范。
    顾少晏不是蠢人,应该很快就想会到是他所为。倒是不好再动作了。不然被他抓住把柄,只怕得不偿失。
    顾少晏那边不顺利,没想到在京城,在他的势力范围,竟然也拿捏不了一个小小的季安澜。
    让赵魁心气不顺。
    醉仙楼一事,本想逼她看清形势,在遍地权贵的京城,她一个侯府的孙女,哪怕有再多钱财,也难以施为。最终会看清形势,知他才是依靠。
    结果,竟让她找上东平王。轻易就给化解了。
    让赵魁不喜。
    他年纪轻,没想到季安澜跟东平王还有渊源。而向来不管事的东平王竟肯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