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第290节

    贾珩笑了笑,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暗道,京营王子腾那边儿看来已经彻底展开行动了,这是着手清点中高级将校。
    那秦姓令史陪笑说道:“云麾,卑职还有事。”
    “秦令史去忙吧。”贾珩笑了笑,眸光深深,心头泛起思索。
    待秦姓令史离去,贾珩起身向着司务厅行去,刚入厅中,抬头就见着条案后站起了兵部左侍郎施杰。
    这位兵部堂官脸上现出笑意,招呼说道:“子钰过来了?阁老刚刚去了五军都督府,等会儿再回来,子钰先坐着喝会儿茶。”
    贾珩点了点头,拱手道谢:“多谢施大人。”
    说话间,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就有书办端上香茗。
    施杰这时,从条案之后绕过来,也坐在一方小几旁的另外一张椅子上,笑着问道:“京营最近整顿如火如荼,子钰所领果勇营,没有着手进行吗?”
    贾珩道:“果勇营先前查过一次空额,原在籍兵丁皆已补齐,现新军与原旧军三营,也正在整训。”
    施杰手捻颌下短须,笑了笑道:“本官差点儿忘了,你在领军出征之前,已稽查过空额,整顿过果勇营。”
    贾珩点了点头。
    施杰道:“说来,京营这次整顿力度很大,王节度使大刀阔斧,刚才的动静你应也见着了,武选清吏司的杭郎中,已抽调不少令史没,把军将档案送至京营,以便梳理。”
    贾珩道:“王节帅这次成竹在胸,魄力十足。”
    施杰笑了笑,目光闪了闪,开口说道:“有件事儿,想听听子钰的想法。”
    贾珩道:“施大人客气了,在下见识浅薄。”
    施杰笑了笑,道:“子钰可不是什么见识浅薄,阁老先前也是赞誉有加。”
    “那是阁老高看。”贾珩谦虚了一句。
    施杰笑了笑,道:“兵部最近打算和五军都督府协商,趁京营整军裁掉一些定额,京中十二团营,兵马多达二三十万之多,空耗钱粮,却不堪大任,兵部之意是每营初定额万五,仍分神机、神枢、五军,子钰意下若何?”
    贾珩沉吟半晌,道:“施大人,京畿三辅之地,团营拱卫京师,震慑宵小,兵马少了,恐怕京师安危有碍。”
    施杰之意是趁着整顿,将十二团营压缩至每营一万五千人,如此一来,整个京营之军大概就十八万左右。
    这个也不是不行,但问题在于,设想可能是好的,如果战力仍是不行,那么最终还是要走到扩军的老路上。
    施杰道:“子钰啊,不整军前,兵马同样连二十万都没有,如今行精兵选锋之法,将兵额控制在二十万内,应无大碍。”
    贾珩想了想,问道:“这是李阁老的意思?”
    施杰面色顿了下,解释道:“这是本官之议,已向阁老陈述,阁老之意,是听听你这等带兵将领的看法,二十万人控制京畿三辅,应是足够的吧?”
    “够倒是够。”贾珩思索了下,续道:“兵在精而不在多,行精兵之法,自无不可,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这次整军,否则,贸然行事,反而削弱戍卫神京的军力,有违强干弱枝之理,而且,我还是以为,如今三辅之地,京营至少应有实额二十五万,非此,不足以机动策应北方诸省。”
    如今的陈汉,受厄于天灾,流民无有生计,如此之多的流民,这时候不说先军政治,至少也要维持相对力量的禁军,来维持中枢威信,以防生变。
    一旦将神京城兵力降至十八万左右,那么可以出动的兵力就只有十万,因为三辅以及都城至少要留八万人。
    那样对地方诸省的威慑力就不太够。
    谁能保证这十万人都是一以敌十的精锐?
    施杰闻言,叹了一口气,道:“国家财用困窘,以我之想是待京营整军事毕,九边并地方都司也要稽查空额,裁汰老弱,将兵力维持在合理之数。”
    这分明是施杰打算在接掌握兵部后,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贾珩面色凝重,道:“若裁汰九边和地方都司,那就更不能如此激进了。”
    施杰凝眉问道:“子钰此言何意?”
    贾珩道:“施大人就难道不担心,地方军头不满生变?”
    “这……”施杰面色微变,目光惊疑不定,道:“天下承平已久,应不至于此罢。”
    贾珩摇了摇头,道:“其利受损,必定生怨,加之这二年……诚是难说。”
    施杰闻言,似也意识到一些严重性,脸色难看。
    贾珩想了想,劝道:“施大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还是要看京营整顿结果如何,如一切顺利,那自是不必说,若多有波折,恐怕还请大人三思。”
    施杰作为兵部侍郎,虽为正三品,但代表着文官集团对兵事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内阁的想法。
    施杰面色复杂,道:“子钰所言甚是,那此事暂且不急,待明年开春,再作计较。”
    “嗯。”贾珩应了一声,心中却暗暗摇了摇头。
    这一位兵部堂官,是标准的文人思维,精兵简政好不好,当然好极了,但也要根据战略环境拟定。
    百万大裁军也是在国防形势有变之后。
    如果他为兵部尚书,边关也好,京营也罢,原实定兵额,均不会大幅度裁汰,而是一边裁、一边补,尽量做到实兵实额。
    这样不至于人人生怨,有上有下,一出一进,用不弱于旧有力量的新生力量来镇压局势。
    军卒整顿后,无论是惩治贪腐,刷新吏治,都可保驾护航。
    先把军队的贪污整饬了,保持绝对忠诚,然后枪杆子在手,做什么都游刃有余。
    第301章 实地走访,普遍落后
    及至半晌午,兵部尚书李瓒终于从五军都督府,一进入司务厅,见着贾珩,面容上现出笑意,说道:“子钰过来了。”
    贾珩连忙起身,冲李瓒拱手唤道:“阁老。”
    李瓒摆了摆手,示意贾珩坐下,这时,一旁就有书办奉上香茗,二人落座叙话。
    “明年就往北边儿去,最近,方方面面事务繁多。”李瓒解释了一句,又说道:“你递交的那份儿经略安抚司架构,人员已有眉目,唯军情司,从头筹建,千头万绪,一时又无相应干才可倚。”
    贾珩想了想,开口道:“大人何不从锦衣府抽调人手?先前,下官在清剿三河帮时,就用着探事,省了不少力气。”
    李瓒面色诧异了下,道:“锦衣府……子钰可有推荐人选?”
    贾珩道:“刺探敌情,深入敌境,非取性情勤勉沈慎之人不可担此大任,而我听说锦衣府中,北镇抚使仇良正派人向北刺敌虏之情。”
    李瓒点了点头,道:“仇良?听说在锦衣府中克勤克俭,以其为军情司副手,行细作之事,倒也合适。”
    贾珩闻言,面上不动声色,心头却有几分惊异,这位李阁老,竟听过仇都尉之名?克勤克俭,这评价倒不低。
    李瓒问道:“最近京营整训,子钰可有什么看法?”
    这算是近来京城最为焦点之事。
    贾珩道:“刚才还和施大人议过此事,京营而今选锋校兵,裁汰老弱,倒也颇有章法。”
    李瓒眉头凝了凝,心头虽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妥,但细思不得,倒也不再多问,转而问及经略安抚司的一些细节。
    贾珩又在司务厅中坐了一会儿,询问李瓒关于军器监的一些人事和基本情况,及至近晌时分,这才离了兵部,前往军器监。
    军器监
    官衙离着兵部一道街远,周围罕少民居,衙署之外有着兵丁把守。
    陈汉之军器监,承袭唐宋,又汲取了明制军器局的部分架构,军器监下设弩坊署和甲坊署以及兵仗局。
    设正监一人,正四品;监丞一人,正七品;主簿二人正八品;录事四人正九品。
    贾珩领着五城兵马司随行的扈从,步入官衙院落之中,就见到了军器监的正监常弘,监丞徐庭业,主簿、录事等一众大小官吏。
    常弘着正四品文官官服,面带微笑,迎至官厅门口,拱手道:“下官见过云麾将军,未及相迎,还请恕罪。”
    如今陈汉唯贾珩被敕封为云麾将军,如今官场上下,多以云麾相称。
    贾珩看向常弘,这是一位身量中等,面皮稍黑的中年文官,着四品文官官服。
    军器监虽因历年边事吃紧,由工部划归兵部统管,但因主官为正四品,在兵部说话也是很有分量。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常大人无需此言,本官冒昧而访,未打扰到监中事务就好。”
    眼前几人,其实已有几分技术官僚的雏形。
    他在兵部听李瓒提及过,常弘虽是进士文官,但时常鼓吹兵甲之利,可改易陈汉于边疆的不利局面,也算是一员能吏。
    为监中长官,主抓生产任务,比如京营弩弓、盔甲、刀枪,都是由其监造,起码这几年都没出什么大差错。而监丞徐庭业,则是兵匠世家出身,其人捐了个举人出身,在军器监为常弘副手,算是真正的技术官僚。
    常弘笑了笑,伸手相邀道:“外间冷,还请云麾至官厅叙话。”
    贾珩微微颔首,在一众官吏的迎奉下,步入官厅,落座而毕。
    贾珩看向常弘,问道:“常大人,本官受圣上之命,督问军器监,先前一直在外领兵,这还是第一次过来,等下还需常大人介绍介绍监中细务才是。”
    常弘笑道:“云麾督问监中事务,宫里的公公早已说过,下官听说云麾对火器十分感兴趣?”
    贾珩点了点头,道:“京中十二团营,神机营所用火器,皆系监中打造,正要一窥底细。”
    常弘道:“大人,打造火器一事,是由兵仗局负责,徐监丞全权过问,说来,徐监丞对火器研究造诣颇深,也是此道好手。”
    说着,引荐向一旁的监丞徐庭业。
    这是一位身材瘦削,颌下蓄着短须的老者,短眉之下的眼睛虽小,但却明亮有神。
    贾珩道:“还要请教徐监丞。”
    见贾珩目光投了来,拱手说道:“贾大人,兵仗局下有匠人九千七百人,有两千四百匠人,熟练精制单眼铳,三眼铳,鸟铳,将军炮,佛郎机炮,多管火箭……”
    贾珩默然片刻,问道:“听着品种倒是繁多,不知威力几何?”
    佛朗机炮,此世同样在前明嘉靖初年由葡萄牙人传至境内,后得明人仿造制用,但遗憾的是,仍未能拯救前明。
    不过,在如今的陈汉,也是九边戍堡的标配守城利器。
    只是未听着红夷大炮,想来陈汉还未建造出来?
    徐庭业闻听询问,面色微顿,道:“火器威力,各不相同,还请大人入兵仗局火器作实地一观。”
    这位贾云麾打仗在行,但未必知晓火器之利,却不知宫里怎么任命了这等少年郎来督问军器监来做什么?
    贾珩转而看向一旁的正监常弘,笑道:“常大人,那事不宜迟,本官这就随着徐监丞往火器作看看。”
    常弘点了点头,道:“那云麾慢慢看,下官手边儿还有一些公务,倒不能陪着云麾了。”
    贾珩点了点头,也不再说其他,随着徐庭业以及两个录事,这就前往火器作。
    进入物料作坊,可见一派热火朝天之象。
    虽是冬日,匠人仍是抱着各种材料,往来匆匆,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以及炭火炉中的熊熊火焰,颇有后世生产车间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