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赖嬷嬷也在旁边,自从史苗让她好生带几个姑娘,她就越发尽心了。
    “太太又说笑,好端端的姑娘家,何必学……”
    等话一出口,赖嬷嬷才察觉自己僭越。
    史苗也没明年怼她,赖嬷嬷的思维是京城培养闺秀的操作,算不得错。
    可史苗能做出的改变,也就是尽量把几个姑娘教好。
    她仍旧笑着反问:“如何不可,前儿个和你们一道押运大件东西回来的女人,不是也去找师父学?咱们家姑娘去当花木兰也不错。”
    听母亲提花木兰,年纪小的贾敏和贾娴眼睛都亮了。
    最大的贾姝稳重道:“自然有母亲做主。”
    史苗又鼓励几人:“如今只有咱们娘儿几个,你说说,你想学什么?”
    对于请先生,贾敏有很多话想说:
    “旁的我倒是不想,母亲若是请先生,别请那种老气横秋胡子一把的老头子,整日里只会念那几句,无趣得很。”
    也就因为贾敏是亲生的才敢无拘无束,看她那委屈样子,像是苦腐儒已久了!
    刚刚一直低着脑袋像是在思考的贾媃怯生生的说:
    “我那日见人吹笛子,很是有趣……母亲,我想学。”
    史苗点点头,小姑娘爱音乐,很正常。
    对这一点,大姐贾姝很不赞成,不符合讲究人家的规矩。
    贾姝:“若是喜欢,请来乐师……”
    史苗看得出来,姑娘们也有些小九九。
    贾姝不敢说贾敏,对于其它两个妹妹还是有些看人下菜。
    但贾姝却在史苗忽然严厉的眼神中低下头。
    史苗对着贾媃温柔一笑,点头:“母亲记下了,让人给你找女先生。”
    贾敏见母亲答应得干脆,马上就掰着手指念叨起来:“我想学琴、还想学琵琶、想学画,想学捏糖人……”
    贾娴好心,笑着提醒她:“妹妹,那是面人。”
    史苗听了连连点头,还是得原主亲生的贾敏来带动气氛。
    “还想学什么?我把先生都请来,你们真学了,瞧瞧自己最后要学哪一样,若是都能学还好,若忙不过来,莫要贪多嚼不烂。”
    姑娘们点头应是,唯有贾姝脸色不太好。
    史苗并未多关照她,这股拧巴劲儿,要她自己扭过来。
    贾姝年岁大,又定下亲,她很明白自己没几日轻松日子过,整个人已经不自觉的转向当家媳妇的心态。
    贾姝整个人都紧绷绷的,不仅完成了自我规训,也开始规训妹妹们。
    天大地大,规矩对女子来说,很大很大。
    世情如此,能怪她一个小女子?
    如今就当给贾姝脱敏,希望贾姝能扭转些心态。
    贾姝满脑子都是管家理事以及嫁人之后如何管家理事。
    只愿她能培养几个爱好当做寄托消遣,发泄的出口也好。
    别将心思都压在男人身上,不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第14章
    史苗一面感叹女儿家不容易,一面也无奈自己在当下社会环境下的藐小。
    贾姝是个聪明的,最先定亲的她对当下女子生存的规则看得十分透彻。
    甄家那几个媳妇来的时候,原本在史苗跟前说笑的贾姝居然主动提出带着妹妹去避一避。
    贾姝心理明镜儿似的,知道甄家打某个妹妹的主意,她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叛逆不满。
    如果女儿们不想嫁人,史苗就算背着不慈的骂名也愿意养她们一辈子。
    最无奈便是,诸如贾姝一样的姑娘们,明明心底有憎恶,却又自觉压抑天性,卷入其中,沦为最忠贞的信徒。
    史苗正感伤时,贾敏去而复返,她已经把自己想学的东西列了一个大概。
    小家伙想法挺多的。
    怯生生问:“母亲,我真能学那么多东西吗?”
    不过史苗看了一下,就比起现代社会的鸡娃课程,小巫见大巫。
    也就是捏泥人那一项显得奇怪了点。
    她再度向女儿贾敏保证:“等请到先生,母亲给你列个课程表,若你学得过来,就什么都让你学。”
    贾敏扑进母亲怀里:“好,多谢母亲。”
    和几个姐姐一起的时候,若她太和母亲撒娇,总显得她像是在暗地里炫耀。
    现下只有母亲和她,贾敏总算能在母亲怀里拱来拱去。
    史苗才想起来,最近忘记关照某人了。
    孩子静悄悄,不是在睡觉就是在作妖。
    她可害怕,贾赦这便宜儿子,别一不小心弄出一个大雷。
    江南烟花之所,瘦马产地,秦淮河畔鸳鸯戏。
    贾赦心里怕是想了又想。
    史苗捧着闺女的脸蛋问:“你大哥哥近来在做什么?”
    贾敏被捏的痒痒,从史苗的‘魔爪’中挣脱,笑嘻嘻道:“大哥哥最近在家中,说他要闲的长毛了。”
    长毛?
    贾赦以为他是毛豆腐呢?
    史苗叫人去把贾赦喊来。
    贾赦一脸不明所以,瞧他没有什么心虚的样子,应该没私下干坏事。
    史苗问他:“八月十五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过完中秋,母亲出门办事,你吃饱了好和我一道出门。”
    贾赦一听要出门,马上就来了兴致,没睡醒的眼睛骤然睁大:“母亲是有什么事,竟是要亲自去?”
    史苗也不多解释,吊孩子的胃口,神情庄重:“暂且不告诉你,只是我要的物件都列出单子了,你盯着采买预备。”
    史苗让丫鬟把自己早就列好的单子递给贾赦。
    贾赦看着名录,疑惑皱眉。
    这都是什么东西啊?母亲好端端又要作甚?不过他还是应承下来。
    ……
    史苗给姑娘们寻老师的事并不顺利。
    甄家那边举荐了几个老儒,正好戳中之前贾敏说的痛点,赖嬷嬷帮着想了好几个借口婉拒。
    虽然这个时代因为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但读书依旧是一件奢侈的事。
    江南有没有才情俱佳的女子?
    有,且有很多。
    但她们当中很多都是鸨母精心豢养的瘦马,将来高价售卖给达官显贵和富商们的玩物。
    给姑娘们找女先生,比史苗想的困难得多。
    中间又有中秋打岔,贾政也回来了,一家子赏菊拜月祭祖,史苗还要和贾族亲‘走过场’,累得头皮发麻。
    苍天,她真的非常需要一个‘人事部’!
    她还需要财务部、需要出纳、需要秘书处……
    不会带团队就只能自己干到死,几个孩子虽然能帮到一点忙。
    但面对年节特殊时期,荣国府上下还是应付不过来。
    史苗暗自下定决心,等忙完手上这件事,年底她一定要对荣国府进行机构改革。
    史苗出门要办的大事,关乎荣国府的钱袋子。
    四个姑娘不能出门,得力的赖嬷嬷给她们留着。
    史苗带着俩便宜儿子轻车简从的出门。
    目标是离金陵最近的田庄。
    史苗才到金陵盘账的时候就发现了问题,隐忍不发,就等着下面来报田庄马上要秋收时才行动。
    贾赦一路兴奋极了,骑着马一会儿顾前面的路,一会儿又问母亲可安好。
    他的性子比贾政外放热络。
    不知道是混的惹了多大事,导致原著贾母对大房冷淡。
    此处官道宽阔,贾赦又骑着他的枣红马溜了过来:
    “母亲,咱们这是,微服私访?!”
    史苗坐在马车里,被颠得七荤八素,羡慕起外面骑马的两个孩子。
    疲惫点头:“算是吧!我本来还想带着你妹妹们一起来,可惜她们出不得门。”
    这哥俩今日穿的只是一般的棉布衫。
    这样的衣裳在很多农家求而不得,已是这二人穿得最差的衣裳了。
    见史苗要带他们去视察田庄产量,激动得很。
    虽然史苗一个太太出来不妥,但荣国府她最大,又煞有介事,没人敢拦她。
    贾赦也顿悟,怪不得母亲要他置办量斗和大秤,原来是要亲自去称重。
    不过要那么多绳索和木牌子作甚。
    反正就是贾府一队人,最后面还跟着两辆拉着奇怪物品的驴车。
    古代通信不发达的好处便是,报信的消息传得慢,下面的人没有时间造假应付上级的检查。
    庄子的佃农只认得管事庄头,哪里认得太太和两位爷,还以为是走错路的那户赶路的人家。
    三五个佃农见到马车稀奇,穿着裹泥的衣裳,绑着腿围在路边看热闹。
    跟着的下人上前把他们赶走,拉着一个肩膀上都是补丁的人就大吼。
    “你是做什么吃的?还不快叫了庄头,来给太太磕头。”
    太太,庄头,这群人明显没明白。
    贾赦下马,摆手阻拦,刚刚开路的小厮:“不可如此,好生说话。”
    话少的贾政也跟着下马,兄弟俩被人打量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