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林书阁回去之后,在纸上画出了曲辕犁和筒车的图纸,他其实只能记个大概,接下来还是得靠工匠的发挥了。
    几个工匠接过图纸仔细看了看,又互相看了看对方,却集体没说话。
    “怎么了?诸位能否造出来?”林书阁问道。
    其中一个工匠面庞黝黑,他咽了咽口水,“大人所画图纸可以一试,但是小人不能保证造出一样的。”
    林书阁笑道:“不碍事,你们尽管试试,只要能造出来,县令大人重重有赏。”
    李县令坐在旁边品茶,闻言差点喷出来。
    林书阁,你又拿本官扯大旗。
    工匠倒是没注意到李县令的表情,闻言脸上都带着喜色,那名面庞黝黑的工匠谨慎道:“大人需要我等多长时间造出来?”
    “越快越好。”
    现在正是耕种的时节,冬小麦虽然已经种上了,但今年播种的时候也能用上。
    还有其他农作物,百姓耕种时也可省下不少时间和力气来县城作坊打打工,也可补贴家用。
    “小人知道了。”那名工匠回道。
    林书阁观察工匠们的神情动作,好像隐隐以这名工匠为首,不过他也没在意,只要能把农具造出来就行。
    等工匠都走了,李县令才出声,“你再画一份图纸,我叫人送去郡守府,此事须得知会魏使君一声。”
    这个时代一般是郡守府给各县发放农具的,百姓想要农具还是跟官府买的,毕竟铁的提炼技术是官方掌握,普通老百姓哪里懂得这些。
    “多谢大人。”林书阁真心道。
    李县令对他提出的各项建议一直是支持采纳态度,明明各项建议都是可以用来牟利的手段,他却任由他做主。
    要不是顶头上司是李县令,换那些鱼肉乡里,自私自利的县官,他那些东西肯定不会拿出来。
    “行了,知道你想做什么,本县没什么大本事,但起码读了多年圣贤书,为民造福还是知道的。”
    “有大人是此地百姓之福。”林书阁笑道。
    “少拍马屁,赶紧去干活。”
    林县令摇摇头,哼,自己才不吃这一套。
    第43章
    一大早, 林书阁急匆匆地在路边摊子上买了一块酥油饼,边走边吃,路上碰到一脸萎靡的周度。
    “你这是怎么了?”林书阁用纸擦完手。
    这些纸是万家新造出的一批草纸, 质地比较柔软,虽然比不上现代的卫生纸, 但已经让林书阁幸福感爆棚了。
    毕竟在古代上厕所, 谁上谁知道。
    周度咬了一口饼, 一脸生无可恋,“家中要给我说亲事, 昨晚轮番上阵搞得我就睡了两个时辰。”
    “你才多大?怎么就要说亲了?”林书阁话一说出口,才突然想起来古人成亲早。
    “也不早了,我朝男子成亲大都是我这个年龄,我阿母的意思是今年先帮我相看, 等有合适了便成亲。”
    “那你呢?你怎么想?”林书阁问道。
    “我?我能有什么想法,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只求那女子聪慧温婉, 最好嘛,长得好看。”周度脸上带着痴笑。
    林书阁一脸嫌弃,“你还是少祸害人家小娘子了。”
    “还说我,你长我一岁, 到现在还不是独身一人,你就不急吗?”
    林书阁老神在在,“不急。”
    他一个现代人, 还是个单身到研究生快毕业的现代人,自然不急。
    “也是,也没人敢催你, 不过李县令就没跟你提过。”周度想着林书阁父母双亡,自己又是家中长子,平时也没听说他有族中长辈,自然没人帮他操心这些事。
    林书阁捏着纸低声道:“说过,但我拒绝了。”
    周度起了兴趣,问道:“说说,你怎么拒绝的?”
    “我说啊……”林书阁故意拖长语气。
    “说什么?你倒是快说。”周度生气道。
    “我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说完不管周度的反应,径直溜进了县衙。
    周度口中重复,“匈奴未灭,何以……林淮亭,你竟然拿前朝冠军侯的话来搪塞我,你……你等等我。”
    周度追了上去,看到林书阁停了下来,直直地看着几样东西,眼睛发光,神情带着激动。
    “你看什么呢?这是什么?”
    林书阁看的是已经造出来的曲辕犁和木桶筒车。
    工匠做得极为精巧,完美还原了林书阁记忆中的实物。
    那名脸色黝黑的工匠站在旁边,低声道:“大人,小人已经按照您说的造了出来,只是一些问题可能得去田间试试才能知道。”
    林书阁激动万分,“你做得很好,等我派人去实验,若是成功了,即刻请县令大人赏赐你们。”
    工匠俯身行礼,“多谢大人。”
    林书阁向门口值守的差役招了招手,“去请县令大人过来。”
    差役领命去请了。
    李县令一听农具已经做出来了,兴奋地一路小跑过来,林书阁远远地就听到李县令的呼喊声。
    “真做出来了?”
    他一进来就看到县衙院中立着的曲辕犁和筒车,“做得真精巧,来人,搬去田间试一试。”
    林县令激动地直搓手,“书阁,这要是真成了功德无量啊。”
    “走走走,咱们一起去看看。”
    田间垄头,林书阁和李县令眼巴巴看着农户在使用曲辕犁耕地。
    这几个农户是找的当地干活的好手,不然要是把曲辕犁弄坏了谁也赔不起。
    只见农户扶着犁,转动犁盘,很轻松地操作犁架,不一会便犁了一垄地,然后灵活地掉头转弯继续耕地。
    “这还能转弯呢?”李县令震惊道。
    林书阁看着曲辕犁犁完之后平整的土地,果然要比原先省事省力不少。
    成了。
    “我们再去试试筒车。”李县令高兴极了,打算乘胜追击,再试试灌溉的利器。
    筒车使用得有水,差役带着林书阁等人找到了一块旁边有溪水的田,工匠配合农户安置完毕,只见溪水的水流转动车轮,轮上的水桶依次接满水,使装在车轮上的水桶自动戽水,水流均匀地撒在了田里。
    田里新播了种子,水撒到田间,立刻渗到水里,滋润了田地。
    众人纷纷欢呼,李县令抓着林书阁的手激动万分,“书阁,真的成功了。”
    林书阁心潮澎湃,他笑着道:“大人,这样农户用水灌溉便方便许多。”
    他看了一眼旁边侯立的工匠,“大人,不要忘了工匠的赏赐。”
    李县令高兴,大手一挥,“赏,重重有赏。”
    林书阁提议道:“大人,工匠手艺着实厉害,不如将他们收进县衙,以后再有什么还得用他们。”
    尤其是那个面上黝黑的那个工匠,必须得收归官用。
    李县令思考了片刻,反正县衙因商户交税有钱,这些人造出了曲辕犁和筒车,此乃大功一件,用他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县中田地多,一架筒车可不够,曲辕犁就更不够了,这群工匠还有大用,说不定魏使君一见甘州县已经造出来了,还要找甘州借工匠呢。
    他想通之后便道:“就让他们担任你的僚属吧。”反正其他人也用不着。
    林书阁拱手答谢,这样一来,若是有其他想法便可以直接吩咐他们做了。
    对了,还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呢?
    工匠们此刻正高兴着呢,他们做出来了新兴的农具,县令大人还说要大大嘉奖他们。
    士农工商,他们地位仅仅高于商人,但又没商人能挣钱,日子过得颇为辛苦,无论县令大人奖励什么,对他们来说都是意外收获,毕竟图纸是县丞大人给的,他们只是按照图纸做出来而已。
    只有那个面色黝黑的工匠看着筒车灌溉农田出身,林书阁走过去,问道:“你看着不像是高兴的样子?”
    工匠恭敬道:“只是感叹大人心思。”
    林书阁直接道:“县令大人已经答应让你们在县衙中做个小吏,以后算是我的僚属。”
    “多谢大人。”他神情不变,拱手谢道。
    其他工匠听到林书阁的话,窃窃私语。
    “竟有这样的好事,我这也算是吃上公家饭了。”
    “那就是说咱们每个月也有俸禄可以养家了?”
    “我一会赶紧回去告诉娘子,我……”
    林书阁听着其他工匠的声音,看着眼前面色如常的某人。
    “你姓甚名谁,是哪里人?”
    工匠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轻声道:“在下相里谷,南乡人士。”
    “相里?”林书阁惊讶出声,引得李县令回头看了他一眼。
    “你祖上可是秦墨?”他试探着询问道。
    相里氏,是墨家的一支,“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先秦时期,儒家和墨家都是当世显学,但是在创始人去世之后,两家学派都发生了分裂,儒家分为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