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大爷扶了扶黑框眼镜,迈着穿了足力健的脚,走到位置上,扭开掉色的保温杯喝了口水。
    苏浩从此开启了上课讲初中知识,下课和大爷讨论博士内容。
    其实一大半都是大爷在跟他讲,苏浩边复习还要边做笔记。
    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成为稀世大儒的关门子弟。
    大爷甚至还鼓励他回去考个博士。
    苏浩觉得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现在过的跟高三生一样。
    以前是他催升学率,现在他自己要变成升学率了。
    他觉得改天得问一下林校长,支不支持在职老师去考博士?
    考了博士还能不能回来继续上班儿?
    毕竟这份烧高香才找来的大学老师工作他是准备干到学校倒闭的。
    班里一共12个人,除了大爷这个民间高手,还有许多数学爱好者。
    比如拿着孙子的奥数题过来问苏浩,对他发出连环提问的;问自己孙女不会乘法口诀数学怎么考到90分?
    更多的是爱看热闹的子女怂恿着报数学课的。
    因为父母老说:“如果上学的时候有你现在的条件。”
    子女们当然要满足父母的愿望,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总之数学课上大家虽然有的摸鱼,有的发呆,但是整体还是稳定和谐。
    隔壁班的教物理的于俊义就没他这么好运了。
    苏浩每次上课都能听见隔壁班的动静。
    搞得像是发明大赛。
    路过的时候,里面有拧螺丝的刀的,锯凳子腿的,改装闹钟的,人均都是大发明家。
    根据他的观察,于老师的头发都快被他自己揪光了,苏浩决定跟于老师安利自己的植发心得。
    隔壁班,于俊义目瞪口呆的看着几个大爷推着一个机器进了教室。
    “于老师,给你展示一下我们几个研究的发明。
    第38章 大爷爱发明
    于俊义赶紧去帮大爷们把机器推进教室,千叮咛万嘱咐:“大爷,小心点,别把腰闪了。”
    他也没想到人到中年想清闲来了老年大学,没想到天天看班里上演《我爱发明》。
    十几年前,于俊义上大学的时候学的物理专业,那个年代教师编还是实打实的的钱饭碗。
    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当了老师,一直从青年到中年,落了一身病。
    人到中年混得不上不下,走到辞职这一步。
    中间试图创业,差点把多年积蓄赔光,收到老年大学的招聘通知,决定重回讲台回到自己熟悉的岗位,和年轻人争一争。
    多年的一线教师经验让他的课堂无可挑剔,于俊义顺利被录用。
    听到工资金额,不善言辞的男人给妻子打电话的时候高兴地放声大笑。
    教的内容是初中物理,他教了十几年,有经验。
    学生都是老年人,也佛系,跟他们相处压力也不大。
    钱多活闲,又能修身养性,于俊义找不到更好的词来形容这份工作了。
    很快于俊义就笑不出来了。
    第一节 ,看着只有五个大爷的教室,于俊义多少有点失望的。
    他安慰自己,物理很多年轻人都学不懂,老年人觉得难正常。
    人少就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然后打起十二分精神上课。
    看着台下大爷认真的眼神,于俊义心里无比感动。
    直到有大爷带了坏掉的收音机在教室修,于俊义看到后指出了是线路问题,并在课上讲了怎么修收音机线路。
    大爷听得两眼放光,第二天搬来了电视机。
    电视机的构造比收音机复杂很多。
    好在于俊义对于家电维修是从小有兴趣的,家里坏了的家电也总自己上手修,处理起电视也不难。
    大爷们看着他的眼神更崇拜了。
    大爷第三天来什么也没带,下课了指着手机上的图片,问于俊义能不能修拖拉机,能的话明天把拖拉机拉来学校。
    于俊义后知后觉,自己好像进入了一个名为好奇的陷阱。
    为了帮大爷们修理电器,于俊义把家电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
    家电常见问题讲了三周,大爷们现有的问题解决了,开始自己创造问题。
    先是有大爷改装了修正带,绑上磁铁,做成钓鱼钩,隔着两排钓走了前面大爷的老花镜。
    然后大爷主动修教室坏了的电灯,还从家里带了梯子。
    于俊义阻拦无果,赶紧扶着,生怕大爷一不小心闪了腰。
    结果大爷的身手比他还敏捷,着实让于俊义捏了把冷汗。
    五个大爷轮流在班里大搞发明。
    今天推进来一个一米多高的机器。
    “于老师,我们几个一起做了一个全自动写字机,你给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于俊义看着大爷分工把机器架好,连接上电脑,机器随即动了起来。
    几秒钟就出来了一份近乎手写的作业。
    “你们刚刚交的作业不会就是用这个做的吧?”于俊义看了看五份作业,虽然字迹不一样,但是从对齐程度来看不像是人写的。
    “于老师,我们想着正好拿作业试试,他还会模仿字迹。”
    “只要把字迹和要写的内容导入进去,几分钟就能出来一份作业。”
    于俊义眼前一黑,他知道市面上有类似的机器,但是没想到以前5个只有小学水平的大爷纯手工制作了一台。
    “你们这个做了多久?”
    操作机器的大爷回答:“一年多了,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多亏了于老师上课讲的东西,让我们茅塞顿开。”
    “你们最开始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
    “我小外孙子上一年级,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被罚抄了100遍,给孩子都写哭了。”大爷一拍大腿:“我就琢磨着弄个能写字的机器哄孩子。”
    于俊义彻底惊呆了,原来高手在民间。
    一问才知道这5个大爷每一个都身怀绝技。
    有木匠,铁匠,泥瓦匠,修电表的,修水表的,可以说工种非常齐全了。
    从此物理班打开了发明的大门。
    经常能听见里面传来锯木头的声音,打铁的声音,以及于俊义抓狂的声音。
    于俊义最近因为疯狂地动用脑细胞,头发都快揪完了。
    跟教数学的苏浩两人互说苦衷,抱头痛哭。
    没几天,物理班的事迹就传遍全校。
    林晴岚也过来围观,征得叔叔们的同意后,把机器拍了视频发在短视频平台上。
    自从上次突然关掉直播之后,常青树大学的账号已经有差不多半个月没有直播。
    重阳节的时候有更新视频,网友们留言着想看直播。
    视频一更新,许多网友们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家老人年轻时候的工作。
    网上突然掀起了一个话题
    “假如65岁的你还在工作。”
    网友们的留言也很搞笑。
    【过60大寿的时候还得跟老板请假,想想就可怕。】
    【能在企业做到65岁退休不是和老板有亲戚关系就是有老板的把柄。】
    【我是老师,估计到65岁只有扩音器不行,我还要带助听器。】
    【65岁因为频繁使用手写输入,打错字被客户投诉。】
    【熬到65岁上班路上忘带助听器,给30岁领导打电话请假。】
    虽然一部分是调侃的话,但是也映射出一种现象,年轻人对老年生活的想象过分夸张。
    应网友们的要求,林晴岚计划录制一个vlog。
    主题就叫“你能给年轻人哪些建议?”
    不是说教,不是鸡汤,就是想通过经验分享,让年轻人看到真实的老年生活。
    这个想法也受到叔叔阿姨们的赞同。
    第39章 治好了精神内耗
    叔叔阿姨们都很热情,林晴岚制作了问卷,结合问卷填写情况,挑选了10位叔叔阿姨们参与拍摄。
    林晴岚带着她熬夜写的脚本闪亮登场。
    因为是额外的拍摄,占用了10位叔叔阿姨的上课时间。
    通过沟通林晴岚给每位叔叔阿姨一千元,作为出镜参与拍摄的酬劳。
    叔叔阿姨们都推辞不要,还是林晴岚说可以攒着捐赠给基金会或者爱心机构,他们才同意收下。
    参与拍摄的梁姨、杜姨还有廖叔在内的叔叔阿姨们准备的都很认真。
    “我还准备了草稿,我现在看见摄像头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梁姨握着手里的纸,手心微微出汗。
    算上重阳节联欢会,这还是她第二次见阵仗这么大的拍摄。
    之前倒是有访谈节目通过出版社编辑邀请过她,但是她那时候不爱出门,就拒绝了。
    杜姨倒是没少在医院拍宣传片,她为人稳重,遇事波澜不惊,拉着梁姨安慰:“别紧张,你就当成过年跟孩子们说说话,放心大胆的说。”
    “你稿子写的真好,等会儿拍完跟小林校长建议一下,让她给你的稿子一个特写,专门拍一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