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741节

    脑子里闪过副导演喷着唾沫骂人的画面,陶希武一下子蹦下了床,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连脸都顾不得洗就冲出了房间。
    「希武,吃饭。」
    林朝阳正在餐厅慢条斯理的吃早餐,见他出来招呼了一声。
    「姑父,我不吃了,来不及了。」
    话音刚落,陶希武已经出了家门。
    林朝阳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才半个月,孩子已经这么有时间观念了,所以说啊,还是得多历练。
    水深火热的二十多天过完,还有三天就开学了,陶希武短暂的剧组实习生涯也结束了。
    「老谢,我先撤了。」
    老谢一脸惋惜,「你这到底得罪谁了?我找谷小姐给你求情都摆不平!
    都跟你说了,在剧组做人要低调,你整天咋咋呼呼的——”
    老谢口中的谷小姐是剧组制片人谷薇丽,制作过《富贵逼人》《纵横四海》
    《秋天的童话》等电影,在林氏影业内部很有份量。
    听着老谢的絮絮叻叻,陶希武感觉眼眶有点温热,一把揽过老谢。
    「反正都不干了,得罪谁也不重要了。这些天谢谢你的照顾,在这剧组最高兴的就是认识你!」
    老谢笑骂道:「你个衰仔!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说完他摆弄了一下陶希武的头发,「有空了去把头发染黑了吧?你又不是明星,也不是小混混,染什么黄毛啊!」
    「你懂个屁,这叫时髦!」
    陶希武倔强的撩了撩眼前的刘海儿,秀发飘逸。
    「以后等我当导演了,让你给我做制片人!」
    离开前,陶希武郑重其事的说道。
    老谢捶了一下他的胸口,「我就喜欢你小子这吹牛逼不脸红的性格!」
    揣着二十多天实习的2300块港元,陶希武坐在新界小巴上看着沿途的风景,
    这条路他走了23天,一共路过了46次。
    明明对那些风景一无所知,可不知道为什么,却有一股离愁别绪涌上心头。
    到北角下了车,一眼便看到了停在路边的绿色三菱得利卡。
    「上车。」
    「等我一下,我去染个头发。」
    陶希武跑进了路边的理发店,一个多小时后出来,黄毛不见了。
    「怎么又想把头发染回来了?」开车的时候,小朱问他。
    陶希武看着窗外,「也没什么。马上要上学了,听说学校不让染黄毛。朱哥,等会再回家,我去买点礼物。」
    三菱得利卡转了个方向,去往九龙,
    陶希武采购了一堆礼物,都放进了后备箱,刚到手的薪水也花了个精光。
    「这钱可真不禁花!」他感慨了一句。
    「你从小不缺钱,冷不丁自已赚钱,当然觉得不禁花。这些钱要是给我,半年都花不了。」
    「我怎么不缺钱?再说了,你吃住都不花钱,当然省。」
    车子回到深水湾道,陶希武给林朝阳几人送了礼物,陶玉墨感动坏了。
    「从小到大在你身上花了那么多钱,今天总算是见着回头钱了。」
    别说是陶玉墨,连陶玉书都有点感动,晚上她和林朝阳在床上谈起这件事,
    感慨万千。
    「感觉孩子们一下子都长大了,我们也快老了!」
    「他长大了是不假,我们说老还早着呢。」
    耳边传来湿热的气息,陶玉书感觉一阵酥麻。
    「我说正事呢,你怎么没一点正形。」
    「我现在干的也是正事。明天孩子们就回来了,时间紧、任务重,咱们得抓紧时间。」
    次日下午,冬冬和晏晏在陶玉成的陪伴下回到香江,一见面立马冲向了林朝阳,亲热的不得了。
    林朝阳看着两个孩子,明明这一个暑假在燕京玩的肆无忌惮,黑得像块碳,
    他却越看越觉得眉清目秀。
    果然是距离产生美。
    陶玉成看着陶希武的一头黑发,心里也很满意,跟林朝阳四目相对,都感受到了对彼此的谢意。
    「大哥辛苦了!」
    「朝阳辛苦了!」
    快乐的暑假结束了,小黄毛和小豆丁们都回归了校园。
    陶希武临走时唯一的遗憾是这个暑假过得太充实,以至于连火爆香江的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都没看过。
    这个夏天,《侏罗纪公园》给香江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6189万港币!
    最终这部电影成为了香江第一部破6000万港元的电影,刷新了诸多记录。
    在此之前,香江电影的票房记录保持者是林氏影业去年出品,周星驰和梅艳芳主演的《审死官》,票房5021万港元。
    这也是香江此前唯一一部本埠票房破5000万港元的电影,曾经香江电影界以为这个数字至少保持个三五年,没想到仅过了一年就被破了。
    并且记录还被足足提高了一千多万港元。
    仰望着那高悬的票房记录,许多香江电影人的心中甚至升起了绝望。
    6189万票房意味着《侏罗纪公园》至少吸引了300万观影人次,对于人口只有五百多方的香江来说,这简直是个bug一般的存在,只怕要等到以后票价上涨才有可能被打破。
    在被《侏罗纪公园》所取得的成绩震撼之余,香江电影界还有一股传言才流动。
    这部电影在香江的宣发都是由林氏影业负责的,很多人都认为林氏影业这完全是引狼入室,破坏香江电影市场的环境。
    在现在的香江电影市场,林氏影业一家独大,连曾经的霸主嘉禾都被挤压的只有喘息之机,而毫无还手之力,但这并不代表林氏影业就可以在香江电影市场为所欲为了。
    前些年陶玉书领导下的林氏影业一直走的是牺牲部分利益,拉拢中小制片公司的路线,本质上其实跟当年嘉禾、金公主的崛起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称得上区别的是,陶玉书比嘉未、金公主还要大方,这也是林氏能够在与嘉禾、金公主的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
    财散人聚。
    但这两年随着林氏影业的不断膨胀,对香江电影市场的虹吸效应也在不断增强,很多事情已经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哪怕陶玉书是公司掌舱人也不行。
    就比如中小制片公司想跟林氏合作,可以,你得有一点得天独厚的条件吧?
    要不然林氏凭什么找你合作呢?
    外面的公司用林氏的资源赚钱,那林氏的员工就要少分一份钱,员工们自然不愿意,这就是连陶玉书也无法撼动的集体意志。
    除此之外,还有股东和资本市场影响。
    公司一大,问题自然也越来越多,哪怕勤勉如陶玉书有时候也不免感到头疼。
    相比之下,一些外部的影响处理起来反而倒简单了一些,就比如这次《侏罗纪公园》所带来的流言。
    第595章 打进荷里活
    对林氏影业的指责看起来无端,但大众舆论就是这样,有时候真相和情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
    《侏罗纪公园》上映的强势影响力带给香江电影人的不仅是震撼,更有恐惧。
    许多人沉涵于「东方好莱坞」的叙事之中,猛然被《侏罗纪公园》抽了一个大逼斗,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自省,也不是奋起直追,而是愤怒。
    林氏影业将这头恐怖的巨兽放进香江,很有可能砸了所有人的饭碗。
    这股新闻的报道强度并不大,但情绪发酵的很快,八月的下半月陆续有不少香江电影人站出来指责林氏影业这种做法是「出卖香江电影利益」。
    连林氏影业内部也有声音表示不满。
    这样的舆论对于林氏影业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舆情的波动还是影响了股价,这就得重视了。
    出现负面舆情,林氏影业的公共关系部很快动了起来。
    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意味着它有源头和传播路径,掌握着全港最大的传媒集团,要想查清流言的来历,对于陶玉书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流言的源头最早是由《东方日报》发出来的,撰稿记者叫胡令华,有个哥哥叫胡令中。
    胡令中是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的现场制片,麦当雄这两年跟嘉未来往甚密,
    前年上映狂揽近4000万港元票房的《跛豪》就是嘉禾影业和麦当雄合作的。
    一切矛头直至向嘉禾。
    后世的九十年代先有金公主自,后又靠着《忍者神龟》积蓄了一把弹药,
    再加上程龙在海外的爆红,嘉禾活的很滋润。
    但现在不同,金公主噶了,来了个更猛的林氏影业,《忍者神龟》又被截胡,因此这两年嘉禾的日子不算好过。
    对于娱乐行业来说,私下里操纵一下舆论攻击竞争对手只是寻常事。
    每当重要档期,林氏和嘉禾互相攻击抹黑是常态。
    只不过这两三年随看林氏势大,嘉未的攻击已经显得越来越无力了。
    这次嘉禾学聪明了,学会了绑架公众,试图将林氏影业塑造成香江电影的「买办阶层」,把它推到香江电影的对立面。
    公共关系部的汇报结束,坐在会议室上首的陶玉书迟迟没有说话,会议室内的气氛无形中变得压抑起来,员工们大气都不敢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