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 第941节

    鸡肉是静宁烧鸡。
    这烧鸡色泽金黄,晶亮诱人,手撕的方式更是让鸡肉层次分明,卤香四溢。
    鸭子则是一道叫做陇上香酥鸭。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肉质鲜嫩,只有鸭香没有鸭骚味。
    就算是不爱吃鸭肉的人估计都能一口气吃上几块。
    华先生尤其爱那酥香的表皮,悄悄问白叶,“小白,你能不能做这道菜?”
    第1796章 呱呱
    白叶吃了几口,心中大概有了想法。
    这鸭子是先腌制后烹制的,大不了吃完饭再去跟大厨请教一下腌制的调料。
    白叶朝着华先生点点头,华先生顿时露出了笑模样。
    看起来是真的很爱吃这道菜。
    不过以华先生的身体,经常吃鸭子倒是好事。
    鸡鸭鱼肉里的鱼,则是红烧大鲤鱼。
    据说这道菜原本是用黄河大鲤鱼,那黄河鲤味道鲜美,能够在大江大河里生活的鱼类,味道自然好吃。
    不过也正因为好吃,据说正经的黄河鲤早就杳无踪迹了。
    现在所谓的黄河鲤,更严格的称呼应该是黄河洗澡鲤。
    他们今天吃的这一道红烧鲤鱼,据说就是黄河鲤。但其实几位老专家吃过后都摇头说没有当年的味道。
    “几位教授,你们都吃过正宗的黄河鲤?”
    一听这话,这几位老专家都笑了起来。
    他们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倒退几十年黄河鲤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稀少,也没有被乱七八糟的进口鲤鱼给混淆稀释了品种,所以还是吃过的。
    “那真正的黄河鲤到底什么滋味啊?”白叶很羡慕地询问。
    “那可太好吃了。”
    几位老专家老教授纷纷开口描述他们口中的黄河鲤,虽然有的人口音浓重,但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将黄河鲤描述的让人垂涎欲滴。
    不管是白叶,还是华先生,亦或是旁边离得近的几桌人,都忍不住喉结滚动,下意识的吞咽口水。
    真正的黄河鲤吃不到,也就只能吃吃眼前这个了。
    别说,虽然这几位老专家证明这并不是真正的黄河鲤,但是口感也确实是比市场上的普通鲤鱼强上不少。
    华先生吃了几口,忍不住感叹,“这假的黄河鲤都这样,真正的黄河鲤鱼该是什么滋味啊?”
    “要说灭绝,其实也不是灭绝,听说一年也能打到几条的。”一位老专家说道。
    华先生顿时眼睛一亮,转头询问白叶,“小白,回头有时间的话,我们去黄河边上守着点,看看能不能撞大运?”
    白叶笑着点头。
    这么好的鱼,他也想烹饪一次的。
    当然了,感觉这黄河鲤是吃一条少一条的感觉。
    可惜他只有系统农场,若是能有个系统渔场,能将这些黄河鲤收集起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繁衍,那不就有源源不断的真正黄河鲤吃了?
    可惜,他现在一条都还没见过呢。
    想那遥远的事情干什么。
    先吃鱼!
    鸡鸭鱼都吃了,最后的肉自然也不能放过。
    甘省这边羊肉是最最有名的。
    羊肉又鲜又嫩,还没有膻味。所以羊肉衍生出来的菜肴可是不少。
    最常见也最能让人大快朵颐的,自然就是手抓羊肉了。
    但其实在甘省,手抓羊肉也有不同的流派。
    除了羊肉,甘省这边对于猪肉也是很喜欢的。
    像之前张小卫吃的炒炮,上面就是大块大块的卤肉。
    而这边的人,挺偏好卤肉的,且卤的真的很香的。
    七分肥,三分瘦,看着挺肥的,可一大块入口那真是过瘾。
    也可以往饼子里夹。
    刚出锅的热乎乎饼子从中间剖开,大块卤肉进去,外酥内绵连着肉咬上一口,谁吃谁知道。
    要说这桌上,自然也不能都是肉菜,也有素菜的。
    还有一道凉菜看起来很特别。华先生吃了几口觉得很有滋味。
    白叶也吃了几口,没吃出是什么食材,问了之后才知道这觉呱呱,是用荞麦淀粉做的。
    这一桌子的菜肴,说是多精致,多讲究,那并没有。
    甚至上菜顺序都没有,啥熟了就上啥,热热闹闹的摆在一起。
    但没有人去挑剔这个,因为这都是一群老专家们的心意。
    听说好几道都是老专家们指点下做的,更贴近几十年前的老味道。
    他们吃到一半的时候,最后一道菜终于上来了。
    白叶这才知道居然还有菜肴没上来。
    “这一道菜比较的费事,我们的厨师一直在后面捣鼓。”
    白叶看看这菜,“这是啥啊?”
    第1797章 洋芋搅团
    “这可是你们大城市吃不到的,叫搅团。”
    “对,洋芋搅团,快尝尝!”
    几位老专家都在劝,那边也给两人盛上了两小碗。
    “洋芋?”华先生疑惑地看向白叶。
    “这边管土豆叫洋芋。”
    “噢噢。”华先生点点头。
    “好吃的,我们这边讲‘要得吃好饭,洋芋砸搅团’说的就是这洋芋搅团。”
    “这是怎么做的?”
    华先生一边吃着给他盛好的洋芋搅团,上面撒着一些菜,混合起来吃颇有滋味,且酸辣可口挺开胃的。正好前面吃了不少的大鱼大肉,现在吃一碗倒是正合适。
    “这个啊,先用洋芋煮熟剥皮,放在石槽里,用榔头轻轻揉搓,待洋芋成团则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团变成一整块。”
    说起来简单,其实这砸起来可没这么简单。
    否则,这一道菜也不会吃到一半了菜上来。
    这土豆蒸熟之后,在石槽里反复的搅打,一直打到产生粘性。
    要知道,这可是不添加任何的辅助食材,就是纯粹的土豆搅打出来的。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土豆品种都能有这样的粘性,能够搅打出这样的效果的。
    所以本地人对于他们的洋芋是非常自豪的。
    这做好的洋芋搅团还要配上菜。
    油泼辣子,简单翻炒的韭菜,自制的汤水。
    这一碗,搅团劲道,浆水酸辣,开胃的很。
    这半路才上来,大家也能理解。
    若是几个土豆,来回搅打个二十分钟估计也就够了。可他们这么一大群人,估计后厨的厨师们手臂都在打颤了吧。
    这一顿饭,果然像这些老专家们承诺的那样,真的很多菜肴都是他们没吃过的。
    固然,像是烧鸡,红烧鲤鱼,手抓羊肉这些菜肴,他们在别的地方也吃过。
    但,一个地方一个风味,总是有些许的不同的,需要细细品味。
    至于那搅团,那呱呱,他们是真的没吃过,也确实是真的好吃。
    虽然这一桌子菜肴,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的,可能没有华先生在那些一线大城市被请吃的宴席成本高。
    但这些人拳拳心意,却实实在在地摆在了华先生的眼前。
    回去的时候,华先生很是赞扬了饭后走路的行为。
    白叶默不作声。
    很想建议他去秦省好好感受一下走路的快乐。
    不过晚上吃的有点多,走回去消化食儿确实很好,正所谓‘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
    能不能活到九十九不知道,但对身体总是好的。
    或许是因为吃了洋芋搅团,华先生对于土豆的感观也是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一开始他们吃的土豆,都是类似烤土豆、炒土豆、炸土豆等。那天白叶做的土豆饼华先生算是很给面子的吃了半个,但土豆塔是一口没吃。
    在国外早就吃腻了油炸食品的他,对于薯片薯条这类食物,没有太大的兴趣。
    相比国内这么丰富的蔬菜品种,国外土豆的占比就很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