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 第1164节

    “哎,我自己弄就行。”
    “来吧,来吧,不然我们这也吃不了。”
    今天中午自然不是吃榆黄蘑了。
    就算再好吃,也不能天天吃顿顿吃。
    今天中午,家里吃米饭,因为有几位客人,除了做了一道猪肉炖粉条,还有买回来的鱼。
    被江小年炸过之后,做成了烤鱼。
    说是烤鱼,实在是没有烤鱼的家伙什,只能用炸来代替了。
    好在味道是真的好。
    另外还有几道炒菜,以及白叶他们回来之后,白叶做了一大碗的干炸蘑菇和肉片炒榆黄蘑。
    早饭两位教授就吃的很舒坦,不管是炸盒子还是大果子做的都好吃。
    这东西,只要刚出锅就好吃,更不要说白家的调馅还好了。
    那些小二代们可是天天都盼着能来白家吃饭呢。
    若不是他们最近都被发出去了,听到白叶回来肯定都会来白家蹭饭。
    早饭好吃,中午饭更强了。
    两位教授吃的简直美滋滋。
    同时,郑教授给大家透露了一个好消息。
    第2221章 稀有品种
    除了家里的三个孩子,其他人的注意力都被郑教授的话吸引了过去。
    “郑教授,是什么好消息啊,您快和我们说说。”
    “哈哈。其实是这样的,昨天白叶将蘑菇样本带给我的时候,我就觉得品种不大一样。咱们现在市面上就是两种榆黄蘑,一种是窝状的,另一种是伞状的。但是这一种介于两者之间。”郑教授说道,“再加上吃起来味道格外鲜美,我就提出了和小白一起来看看。今天看了一路,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类型的,可以说这是另外一种变种,属于现在人工种植领域还没有的品种。”
    “这可真是好消息啊!”
    “我就说咱们村林子里的榆黄蘑好吃,我还以为是人工和野生的区别呢,原本真的就是品种不同。”
    “人工和养殖的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比如颜色,伞柄之类的地方都能看出来。但口感这么大的,肯定就是品种的不同了。”
    这些菌菇要先采集培养,然后制作出稳定的菌种包,再进行人工种植。
    这其中还要经历一段时间,不过白叶他们就帮不上忙了,只能郑教授和他们的团队去做。
    好在,他本来就是菌菇方面的专家,这件事他们做起来并不难。
    不过他们还是签订了一份合同。
    作为从他们村林子里取得的孢子,并且由郑教授团队来进行培育和推广,所以给予村里的回馈是村里人享有一部分的红利,并且首先对于村里人进行协助种植。
    合同双方反复敲定,老支书和郑教授都认真的签字。
    老支书签完后,周围围观的人都鼓起掌来。
    因为这一下,村里人的好日子就算是真的来了。
    难得回来一下,再加上制作茶包的流水线已经运送过来安装好了。
    几种必须的食材药材也都到齐了,白叶索性这几天就在工厂这边工作。
    反正家里的事情也不差他一个。
    俩徒弟有爹妈照顾,还有江小年在家帮忙做饭,招待小同学那是白安安的事情。
    但没想到,丫丫和辰辰不肯在家,而是非要跟着白叶。
    而且丫丫还振振有词。
    “师父,都说好了,每年的寒暑假我和师弟都是要和师父您学厨艺的,您不能把我们丢一边!”
    “好好好,对对对,我们一起去。行吧?”白叶又好笑又无奈地说道,“不过我丑话要说在前面,跟着我去工厂,肯定要吃苦头的。吃饭没有准点,在家就能好好的吃饭,还有你们小姑姑辅导作业……”
    “去去去!一定要去!”没等白叶将话说完,就听到辰辰迫不及待地开口。
    白叶失笑,“你暑假作业都写完了没有啊?”
    这小子,真是不爱学习。一听到辅导作业,就跟踩到了他的尾巴似的。
    “写完了写完了……就差作文和日记了。”
    辰辰马上就要小升初了,平时学业也很紧。
    别看小学生,小学生和小学生也是不同的。
    他现在暑假的作业很多,除了正常的作文之外,还有英语作文。
    这小子就差天天喊什么时候国家统一全球,再也不学英语了。
    但实话说,这小子的英文其实还是可以的。
    白叶一路和两个孩子沟通好,到了工厂,自己就去忙自己的了。
    两个孩子就在自己的厂子里,倒也不怕丢了。
    关键是,工厂里这么多的工人呢,大家看到自己大老板带着两个小朋友来,都忍不住打趣几句。
    无非就是逗逗孩子,问问学习情况,师父对他们好不好之类的。
    工厂本身就没有小孩子,所以丫丫和辰辰来这里,就跟空降两个小国宝似的。
    不光有零食吃,还有雪糕吃。
    另一边,白叶已经进入了库房挑选食材。
    这一批还是没有纳入系统范围时期的产物,所以还是普通品质,所以订购的量并不高,只是作为前期生产样品。
    虽然说没有加成效果,可本身白叶提供的就是药膳配方,所以功效是没问题的。
    等到今年的产量下来,就可以作为升级换代产品来销售了。
    一切都准备好,当天下午第一批茶包就生产了出来。
    第2222章 拳头产品
    第一天的产量不是很高,到了下午流水线才运营起来。
    白叶抱着一箱子回家,准备回家之后让他爹给来个直播。
    路上这一箱子茶包就被俩孩子坐在后座上给拆了,拿出一个小茶包来,仔细嗅了嗅,“师父,这个只能泡茶喝么?”
    “也可以用煮的,煮的效果更好。”白叶一边开车一边还不忘解答徒弟们的问题,“你们不要拆开,直接闻一闻,看看里面都有什么。丫丫你后回答。”
    丫丫刚要说话,就被师父说了这么一句,立马闭上了嘴,笑嘻嘻看着旁边的辰辰,“师弟加油。”
    辰辰立马苦了脸。
    早知道跟着师父出来玩,还有随堂小测验,他就留家里吃吃喝喝了。
    虽然是苦着小脸,不过还是拿着茶包一味味的辨别里面的食材和药材。
    得亏了白叶平时就给他们留这种任务,还有跟着丫丫身边,辰辰也被迫卷起来,所以还真的将里面的食材药材辨别的七七八八。
    不过这其中有几味量很小,味道又不浓重的,辰辰没有嗅出来,被丫丫给补充了。
    “不错不错,都值得夸奖。”白叶很欣慰。
    这俩徒弟,可比当初他强多了。
    俩孩子不光吃过见过,很多能力也都被锻炼着。
    就像是臂力,体力。
    因为知道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俩孩子都默认辰辰爷爷的培养。
    这一点,也是白叶拜托的。
    两个孩子要在沪市上学,他平时是没有时间天天盯着的。
    而且他自己现在也是事业上升期,所以培养两个孩子基本功的事情,基本都托付给了张老爷子。
    张老爷子给两个孩子定制了小沙袋。
    很漂亮的外形,两个孩子心仪的颜色,平时就在脚腕上,放学之后连手上都戴上。
    一开始的很轻很轻,不会有任何负担,等适应后一点点的加码。
    就连辰辰爸爸,也就是张老爷子儿子回来看到后都忍不住嫉妒的撇嘴,“爸,以前您对我们可不是这样的!不是都直接小棍子抽么?”
    张老爷子脸一耷拉,“什么小棍,那叫家法!”
    再要说两句,张老爷子就要请家法了。嘴里还要哼哼唧唧的不依不饶孙子比儿子强多了。
    除了锻炼体力腕力,这学期回去,两个孩子也要开始锻炼颠勺了。
    至于刀工,那是一直都没停的。
    白叶检查了两个孩子的身体,都棒棒的。体力更不用说,真的比一般孩子要强不少,简直两个小牛犊,也就放心的让张老爷子继续带他们。
    至于上手烹饪,那不急。
    多听多看多学,打好基础。
    他们师徒一路聊着回到了家,家里已经做好了饭菜。
    前些天做的蒜茄子已经好了。
    以前家里穷,这玩意做的很咸。
    现在都是做的微咸,直接当做一道小菜吃。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很爱吃。
    今天白老爹还给孩子们做了煎粉,一大锅,让孩子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