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那日祭祖大典,这位煞神带着一队禁军直驱而入,场面太过吓人,至今仍令满朝文武心有余悸。
    太后满意地收回目光,她轻轻抬手,“既然诸位爱卿如此坚持......哀家便暂时代为理政,待陛下龙体康健,再行交还。”
    宫墙内外不过一墙之隔,寂静与喧嚣,却仿佛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因着临近岁末,京城的街巷比往日更加热闹。
    各色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孩童们举着糖葫芦在人群中穿梭,空气中弥漫着炒栗子和炸年糕的香气。
    茶茗楼里,说书先生一拍醒木,满堂茶客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客官,今日咱们不说那些风花雪月,就说说这朝堂上的新鲜事!”说书人捋了捋胡须,压低声音道,“摄政王谋反下狱的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茶客们纷纷点头。
    这一个月来,锦衣卫接连查抄了十几家高门府邸,搞得人心惶惶。
    “不过这可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说书人扇子一展,“眼下最大的事,还得是七公主和亲北狄。”
    “那可是先帝嫡亲的公主啊!太后娘娘为了两国之谊,还是含泪签了和亲国书。”
    堂下一位老者感叹道,“太后娘娘当真是为国为民......”
    “可不是!”说书人趁热打铁,“先前那些反对太后垂帘听政的大臣,如今也都转了风向,听说连陈阁老都在朝会上夸太后深明大义呢!”
    第189章 喜宴
    角落里,一道声音传出,“那晋王殿下呢?”
    陛下身子不好,太后一个后宫之人,哪能撑得起来?
    “这位客官问得好!”说书人眼睛一亮,“晋王殿下对七公主倍感不舍,如今奉了旨意,不日便要启程送公主和亲。”
    茶楼二层雅座,姜窈手中的茶盏微微一颤。
    这借口倒是好听,显得皇家子弟之间关系多亲密似的。
    不过太后也是不肯吃亏,这么一来,名声倒是有了。
    透过竹帘缝隙,姜窈看见楼下茶客们议论纷纷。
    “眼下最风光的,还得数太后的母族王家,”说书人继续道,“王家的门生故旧,这月里可是把六部的空缺都填满了!”
    “还有薛家,”一个茶客插嘴,“听说太后有意让薛家大公子入阁呢!”
    “王家?”邻桌突然传来一声嗤笑,“王名扬不是刚被锦衣卫革职吗?怎么,现在又要换个官职当?”
    说书人脸色一变,连忙打圆场,“这位客官可要慎言啊!”
    “瞧先生激动的,”有客人嚷嚷道,“不会是收了钱吧?”
    被人这样说,说书人也没生气,只道,“你若给我些银子,我也能将你夸出花来。”
    满堂便开始哄笑。
    笑声穿过茶楼,融入京城繁华之中。
    “走吧,”姜窈整理了下裙裾站起身来,“那边也该开席了。”
    今日是卫玉凝嫁进佘府的日子。
    按照京城惯例,成婚的喜事本该有午宴和晚宴两场,就像她上次阿姐的那次婚礼一样。
    只是近来京城风声鹤唳,佘家原本打算将婚事推迟。
    谁知在这个节骨眼上,卫玉凝被查出怀有身孕了。
    这事姜窈还是听夏蝉说的,卫夫人匆匆登门,声泪俱下,抽噎着说玉凝已有两月身孕,若婚事延期,只怕要惹人闲话。
    “我瞧你们真是要糊涂到底!”沈氏当时气得摔了茶盏,“那佘三郎去拜访时,你们就该避嫌才是。”
    卫夫人哭得更凶了,“婚前叫两人见见有何不好的?说到底,凝儿哪敢得罪佘家公子?再说那院子就那么大......”
    几句听下来,姜窈听明白了事情原委。
    卫玉凝跟着卫夫人搬离了姜府之后,在城西租了一处两进两出的院子,佘家三郎去过几次,谁知......
    她脑中突然浮现佘三郎那张总是挂着轻浮笑意的脸。
    佘夫人虽不喜卫玉凝,但是对她肚子里佘家的骨肉却是重视的,便没再提改婚期的事情。
    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张旗鼓也不好,只说不必大办,将午宴取消,晚宴也缩减至十桌。
    也幸亏这几日京中事多,佘家三郎娶侧室的这事就也没那么显眼了。
    姜窈刚踏入佘府大门,管家便快步迎了上来,恭敬地引着她往内院走。
    “姜二姑娘,夫人特意吩咐,您来了就请您过去说说话。”
    姜窈微微颔首,心里却有些意外。
    她与佘夫人素未谋面,今日不过是碍于情面才来走个过场,没想到佘夫人竟这般客气。
    佘夫人正坐在花厅里,见姜窈进来,脸上立刻堆起笑容,起身相迎,“姜小姐来了,快请坐。”
    姜窈福了福身,温声道,“佘夫人大喜,母亲本应亲自来贺,只是近日偶感风寒,不便出门,特命我代她向您道喜。”
    说着,示意身后的丫鬟奉上贺礼。
    佘夫人笑容不减,让身旁的婢女接过,嘴上客气道,“姜夫人有心了,改日我定当登门探望。”
    姜窈又取出一份礼单,轻声道,“这是晋王妃托我转交的贺礼,王妃府中事务繁忙,今日实在抽不开身,也请佘夫人见谅。”
    佘夫人脸上的笑容微不可察地僵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如常,依旧笑着让人收下,“王妃贵人事忙,能记挂着我们佘府,已是我们的福气。”
    姜窈垂眸,心中暗叹。
    这些不过都是托辞罢了,沈氏被卫姨母寒了心,不愿来,阿姐经历了那一件事,更是连面都不露。
    若非实在无人可来,姜窈今日也不想踏进佘府的门。
    只是,她原以为佘夫人会因姜家无人到场而不悦,却没想到佘夫人还能笑脸相迎。
    姜窈正暗自疑惑,佘夫人已叫丫鬟引着她入席。
    她刚准备坐下,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一旁,忽地一怔。
    谢余年竟坐在那里。
    谢家与佘府素无往来,他怎会在此?
    似是察觉到她的视线,谢余年抬眸望来,唇角微扬,冲她轻轻颔首。
    姜窈迟疑片刻,待丫鬟退下后,才低声问道,“你怎么来了?”
    谢余年执起茶盏,慢悠悠地抿了一口,才道,“我去姜府寻你,门房说你来佘府赴宴了。”
    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几分无奈。
    只是来了以后,发现姜窈还没到,只能先进来了。
    姜窈耳根微热,有些不好意思,“我见时间还早,就去茶楼听了会说书。”
    姜窈眸光微闪,突然明白过来,低声道,“怪不得佘夫人今日对我这般客气......”
    谢余年眉梢轻挑,“嗯?”
    姜窈她将方才在花厅的事细细说了一遍,末了轻叹,“我还奇怪,佘家虽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但也不至于对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这般热络,原是我沾了谢大人的光。”
    谢余年闻言低笑一声。
    “怎么了?”姜窈抬眸看他。
    谢余年摇头,眸中带着几分无奈,“看来这几日京中的传言,阿窈还没有听全。”
    姜窈一怔,“什么传言?”
    谢余年缓声开口,“你大伯父姜明和的案子今日刚贴了告示,罪名已定。”
    姜窈指尖微紧。
    萧旌入狱后,认下了不少罪,不仅承认了有造反之意,更牵扯出私贩盐铁的罪状。
    姜明和自然被归成了萧旌一派。
    判决书自然就下来了。
    可这与今日佘夫人的态度有何干系?
    姜窈思索着,忽地心头一跳,蓦然明白了其中关窍。
    她刚跟谢余年定下了婚约。
    按律法,姜家虽已分家,但三房作为同宗血脉,本该受些牵连。
    第190章 离京
    可这次判决下来,他们竟全须全尾地躲了过去。
    阿姐虽是晋王妃,可晋王萧无衡素来闲散,在朝中并无实权。
    而谢余年......
    他如今是御前太尉,天子近臣。
    京中谁人不知,这次肃清萧旌一党,谢余年便是主理之人之一。
    难免有人觉得姜府这次能断尾求生,尽靠的是谢余年。
    姜窈想清楚了其中关节,揶揄道,“那我这也算是抱上大腿了?”
    这词不难理解,谢余年眼中闪过一抹笑意。
    今日佘府的宴席并未分设男女席位,姜窈便顺理成章地坐在了谢余年身旁。
    她上一次参加婚宴还是阿姐出嫁时,那时她作为娘家人忙得脚不沾地,今日倒是头一回能静下心来观礼。
    卫玉凝一身大红嫁衣,头戴珠冠,被喜娘搀扶着缓步走来。
    尽管姜窈对她并无好感,却也能想象到,盖头下的她应是明艳动人的。
    她侧眸瞥了一眼身旁的谢余年,忽然起了促狭的心思,压低声音道,“谢大人可后悔了?”
    谢余年偏头看她,“嗯?”
    姜窈以袖掩唇,眼尾微弯,“若是你当初应下那出‘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的戏码,今日这新郎官,说不定就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