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我已经叫七尹他们已经过去了,”谢余年垂眸看向姜窈,“你从后门走,我叫双瑞双寿跟你一起。”
    姜窈摇了摇头,“来不及了,庆武侯既然敢直接带兵来,必然已经派人封锁了各处要道,况且庆武侯并没见过我,不会轻易动手的。”
    谢余年思索片刻,应下,“那我先去前面,你继续用膳,见你没有用多少。”
    姜窈点点头。
    谢余年出了房门,往前厅的方向去。
    门外,庆武侯一身戎装骑于马上,腰间佩剑,身后站着二十余名全副武装的亲兵。
    他约莫四十出头,方脸阔额,一双虎目炯炯有神,下颌蓄着短须,整个人散发着久经沙场的悍勇之气。
    “谢大人大驾光临,怎么也不同本侯说一声?”庆武侯下了马,声音中带着刻意为之的亲切。
    谢余年不动声色地拱手,“不知侯爷也来了这庆兴,确实有失远迎。”
    庆武侯大步走入厅内,亲兵们立刻分散开来,赵德庸跟在后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不停地用袖子擦拭。
    “谢大人此次来庆兴,所为何事啊?”庆武侯在主位坐下,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
    谢余年神色如常,“太后懿旨,追查萧旌余孽。”
    “哦?那可真巧了,”庆武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本侯近日也接到太后懿旨,过来巡查漕运。”
    赵德庸心头一跳,太后那边果然早有准备。
    他悄悄观察谢余年的反应,只见他神色不变,只是微微颔首,“侯爷只管巡查就是。”
    庆武侯将手肘撑在膝盖上,“只是为查漕运账目,需清点船只。”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还请谢大人在本侯清点完之前,不要轻举妄动。”
    周边的空气瞬间凝固。
    这是明晃晃的警告。
    不许谢余年动漕帮,也不许他抓捕司马获。
    谢余年沉默片刻,忽然轻笑一声,“侯爷多虑了,本官此行只为查案,与漕运无关。”
    “是吗?”庆武侯直起身子,“那为何本侯接到消息,说谢大人的人今早去了漕帮码头?”
    谢余年面不改色,“例行查访而已,既然侯爷亲自督办漕运,下官自当避嫌。”
    庆武侯向后靠在椅背上,“只是有一事相求——请谢大人暂留知府衙门,待本侯查完漕运,再行离开。”
    “侯爷这是要软禁朝廷命官?这也是太后的懿旨?”谢余年声音冷了几分。
    庆武侯大笑,“是又如何?不过是请大人配合调查,免得节外生枝。”
    “侯爷口口声声太后懿旨,”谢余年冷笑道,“可有圣旨?皇上可知你庆兴调兵之事?”
    武侯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皇上龙体欠安,太后监国,懿旨便是圣意!”
    他转向赵德庸,“赵大人,你说是不是?”
    赵德庸浑身一抖,结结巴巴道,“侯、侯爷说的是......”
    这墙头草!
    听见赵德庸的话,庆武侯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大步出了前厅。
    待庆武侯的脚步声远去,赵德庸才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坐在椅子上,“谢、谢大人,这可如何是好......”
    谢余年冷冷扫了他一眼,“赵大人似乎与庆武侯相识?”
    赵德庸脸色煞白,“下官冤枉啊!庆武侯今日突然到访,持太后手谕,下官不得不从......”
    谢余年走后,姜窈也没了用膳的心情。
    隔着墙,甚至能隐隐听见外面庆武侯亲卫的声音。
    听见脚步声,姜窈急急朝外望去。
    见谢余年进来,忙道,“如何?”
    “庆武侯带兵围了知府,说是奉太后懿旨,任何人不得出入。”谢余年进了屋里,甩了甩袍上的水。
    姜窈这才注意到,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雨丝如织,门前的青石板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水光。
    她蹙起眉头,“司马获亥时就要从庆兴码头乘船南下,若叫他带着证据逃了......”
    “我知道,”谢余年轻声道,“庆武侯拦在这里,就是要拖住我。”
    第202章 识时务
    雨声渐急,仿佛催促着时间的流逝。
    谢余年坐在窗边,盯着庆兴水运图看,忽然道,“庆武侯不只是为了漕帮与司马获而来。”
    姜窈凑近看去,只见地图上几个关键点被做了标记。
    她瞬间明白了谢余年的意思。
    庆武侯此行,是要彻底控制北方漕运。
    “怀宁郡主那边......”姜窈突然想到什么,“太后要将她嫁给庆武侯,是想借他之力,掌控北方命脉。”
    随着夜幕降临,知府衙门内越发安静,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偶尔响起。
    谢余年忽然解下外袍递给姜窈,“帮我拿着。”
    “你要硬闯?”姜窈攥住他的衣袖,“庆武侯带了不少亲兵。”
    谢余年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谁说我要硬闯了?”
    他整了整袖口,大步走向府门,“庆武侯想拦我,也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
    府门吱呀一声打开,谢余年身穿蓑衣走入雨中。
    还没走几步,就瞧见了一队人马迎来。
    庆武侯端坐马上,铁甲在雨水中泛着冷光,见谢余年过来,抬手示意弓箭手戒备。
    “谢大人,深夜冒雨出行,所为何事啊?”
    谢余年站在台阶上,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落,“侯爷带兵围庆兴知府,又是何意?”
    庆武侯大笑,“不过是担心谢大人安危,特来保护。”
    他眯起眼睛,“近日庆兴不太平,谢大人还是待在府中为好。”
    雨幕中,谢余年与庆武侯目光相接,暗流涌动。
    谢余年忽然向前一步,腰间长剑出鞘三寸,“若我非要出去呢?”
    庆武侯脸色一沉,挥手间,数十弓箭手拉满弓弦对准谢余年。
    他压低声音道,“谢大人何必如此?娘娘很欣赏你,只要你肯......”
    “肯什么?”谢余年冷笑,“像侯爷一样做王氏的走狗?”
    庆武侯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但很快又换上和善表情,“谢大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只要你放弃追查此事,娘娘保你官升三级。”
    “三级?”谢余年轻嗤,“御前太尉乃正一品,太后打算将我升到哪?龙椅上?”
    这话着实大胆。
    庆武侯脸色骤变,手中马鞭“啪”地抽在鞍鞯上,“谢余年!你可知这话够诛九族的!”
    雨势陡然转急,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石板上,溅起一片水雾。
    府门两侧的火把在风雨中摇曳,将两人对峙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
    谢余年负手而立,官袍下摆已被雨水浸透,却仍挺直如松,“爷何必动怒?下官不过开个玩笑。”
    庆武侯眯起眼睛,雨水顺着他的铁护腕滴落。
    “谢大人,何必自讨苦吃?”庆武侯策马逼近,“你一个人,如何敌得过我三百精兵?”
    “侯爷今日阻我,不怕来日后悔?”
    “本侯等着那一日。”庆武侯得意地挥手。
    他忽然翻身下马,铁靴踏碎一滩积水,大步走到谢余年面前三尺处站定。
    “谢大人,别怪我没提醒你,”他声音压得极低,每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以为皇上还能活多久?别说是你,就算是承伯侯——"
    “侯爷说得是,”谢余年打断他,“既然如此,本官不出去就是了。”
    庆武侯见他态度骤变,以为是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谢大人果然识时务。”
    谢余年退回到府门口,“外面天凉,侯爷可要注意保暖。”
    庆武侯哼笑一声,“把整个知府给我围死了!一只苍蝇都不准放出去!”
    ......
    司马获紧了紧身上的斗篷,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来到码头。
    亥时降至,码头上弥漫着桐油与鱼腥混杂的气味,被雨水浸泡后愈发浓烈。
    大年三十,此时码头上空无一人,司马获皱了皱鼻子,暗骂了一声。
    哪家船上的桐油,盖都没盖紧。
    只有几盏昏黄的灯笼在雨中摇晃。
    他警惕地环顾四周,手指不自觉地摸向袖中的匕首。
    雨水打在篷布上的声音掩盖了其他动静,这让他有些不安,“老六?”
    他压低声音唤道,声音立刻被雨声吞没。
    没有回应。
    司马获不自觉加快了脚步。
    三号泊位前,那艘熟悉的乌篷船静静停泊。
    船头的灯笼被雨水打湿,光线昏黄如豆。
    司马获眯起眼睛,看见船舷边站着个模糊的人影。
    “刚刚喊人,你怎么不出声?”
    “没听见。”那人粗声问道,声音混在雨声中听不真切。
    “你是老六的人?”司马获突然发问。
    “您说笑了,是六爷的人,谁敢接这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