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生怕他们再内疚,糯宝就赶紧挥挥小手,故意支使他们干活。
    “水水~四锅锅,糯宝要喝的水呢,是想渴屎你妹妹嘛!”
    “还要吃桃酥,五锅锅快去拿,跑慢了糯宝要打!”
    一听妹妹有“令”,两个孩子这才有了精神,赶紧擦擦眼睛跑去忙活,心里一下子好受多了。
    第56章 城里出乱子
    下午,为了给闺女压压惊,冯氏又重新张罗了一小桌子好菜。
    全是小糯宝最稀罕吃的。
    主食是大米和黄米掺着做的二米饭。
    配上一大碗香到迷糊的肘子肉炖藕,一盘肉沫茄子、再添一盘卤鸡腿,还有一碗酱香鸡蛋菜,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
    每道菜都是软烂好消化的,吃得小糯宝压根舍不得下桌子。
    到最后她小嘴油光光的,肚皮也鼓得快要冒尖。
    冯氏知闺女晌午是没咋吃好,但也不得不给她小饭碗收走,生怕给这乖宝儿胃口撑坏了。
    小糯宝闹了个肚饱眼不饱。
    没了小碗,就动起了八百个心眼子,故意躺在大嫂和二嫂脚边打滚,等着她俩投喂。
    果然孙春雪最先上钩。
    一有能讨好小姑子的时候,她就舍不得放过。
    只是又怕真给糯宝撑着了,便只敢喂上两筷子肉沫。
    还是李七巧心思转得快。
    她偷摸对着糯宝耳边嘀咕:“等晚些的,二嫂给你煮酸梅汤喝,又酸又甜还能消食儿,你大嫂她可不会!”
    小糯宝一听,馋虫全被勾了出来,抱着二嫂的大腿就手舞足蹈。
    小脚丫子还忍不住高兴乱踢,给被跺子都踢得歪了一半。
    春哥儿因上午护小姑有功,也有了能上桌喝肉汤的机会。
    姜丰虎抱着他,喂上一口便洗脑一句:“干得好儿子,以后只要有人敢靠近你小姑姑,你就得立马护着,咱家啥事,都没有你小姑的事要紧,知道了吗。”
    “咕嘟嘟!”春哥儿肉汤喝得叭叭响。
    像是听懂了般的,时不时点两下头。
    他是小。
    但又不是傻。
    这些天看都看明白了,小姑就是家里的天,还用他爹来教?
    姜丰虎满意地咧嘴一乐。
    还好这小子上道,姜家真理就得打小灌输,以后肯定啥都听他小姑的。
    晌午的饭菜还剩了一些,待吃过饭,冯氏这就挑拣出来分好。
    让姜丰年拿去送给村长家、张秀才家,还有盖房出力最多的几个乡亲家。
    这席面上的菜油水足,味道好,都是大伙平日家里舍不得吃的。
    村里人没那么多讲究,能分到剩菜吃,只觉得是有了口福,都直跟姜丰年道谢。
    入了夜,李七巧以酸梅汤作诱饵,给小糯宝哄去西厢房睡了。
    偌大的炕上,烧得呼呼热,小糯宝躺在二哥二嫂的中间,被他俩稀罕不够似的看个没完。
    “糯宝的脸好像消肿了不少,媳妇儿你快看是不是。”姜丰虎拿手比划两下。
    一晚上都在关心此事。
    李七巧点头舒了口气:“是消了大半了,余下的光靠热鸡蛋也不行,大哥明天要进城打些新家具回来,娘已经让他顺道去趟医馆,买些药膏子给咱糯宝擦了。”
    姜丰虎心里头踏实了下来。
    他妹妹可是金贵,是得弄些好药膏,慢慢养着才行。
    姜丰虎又看了两眼小糯宝,扯起闲篇来:“媳妇,咱妹妹脸盘子圆溜溜的,越看越俊,咋还跟我小时候越看越像呢。”
    “滚!糯宝是面似银盘,你是脸像大饼,哪像!”李七巧气得掐他大腿。
    “啊啊啊管它啥银盘大饼,反正不都是圆的吗?”
    “尿壶和水壶还都是壶呢,那你用起来咋不说一样!”
    二哥二嫂的嘀咕声,小糯宝没咋太听进去。
    她只记住那句,大哥明日要进城。
    就在方才,小糯宝闭目观想到,城里这两日出了乱子,只怕要殃及大柳村,她得早做准备才成。
    不过还是等大哥,明日从城里回来再说吧……
    姜丰虎和李七巧说笑打闹了一阵。
    忽然一下子,煤油灯被吹灭,小糯宝看见二哥的黑影子绕过她,拱进二嫂的被窝里。
    “媳妇儿~嘿嘿,我看妹妹闭眼睛了,她睡着啦~”
    “……咳咳,又来!那你小声点哈,别给妹妹吵醒了……”
    “嘿嘿俺来啦!”
    听着耳边传来熟悉的“奇怪动静”,小糯宝睁开眼睛,盯着漆黑一片的夜色,有时真得挺“无助”。
    她很想说,她还没睡呢。
    小糯宝转头一看,身边的春哥儿,眼睛也一直瞪得像铜铃。
    比自己还要精神。
    她无奈地扒拉扒拉贡品。
    只好掏出俩块饴糖,和小侄子一人一块,长夜漫漫,边吃边叹气……
    翌日,冯氏拿出一小袋碎银子,让姜丰年进城采买。
    “咱家温锅完事了,也是该好好给家里添置添置了。”冯氏打量着屋子里。
    原来的旧房一穷二白,唯有两个衣箱子,和一张破桌几把旧椅。
    就这还是原先二房用剩下的,冯氏索性就给劈了烧火,新家所用的一切,都重新置办。
    至于银子的事,她倒不咋心疼。
    先前韩尚给的银票都还没动。
    家里卖猎物果蔬,还有绣品的银子,除去盖房子外,也还剩下几十两。
    这小半个月,李七巧又完成几幅绣品,拿去香留坊,至少又能出个五六两。
    冯氏看手头宽裕,除了衣箱桌椅外,还想给闺女添置些啥。
    “娘,要不再给妹妹,定做个小摇摇椅吧。”姜丰年看出娘的心思,赶紧提出来道。
    前些日子,他进城时,正好看到木工坊那边,有卖这物件的。
    所谓小摇摇椅,更像是一张小床。
    贵些的要五六两银子一张,由普通楠木所制作,上面的漆面光滑,下面的卯榫结构也是精巧非凡。
    小孩子只要躺在上面,被轻轻一拨弄,就能自己摇晃好一会儿。
    大冷天的,妹妹不能常出去玩,姜丰年琢磨要是给她买张小摇摇椅,定能平添不少乐趣。
    冯氏一听竟然还有这好玩意儿?
    立马大手一挥,给闺女买!
    她又多掏出十两银子,给姜丰年。
    “要买,咱就给糯宝买最好的,不用心疼银子,钱少些咱家还可再赚,能哄你妹妹高兴才是最要紧。”
    姜丰年也正这么想,他收下银子,这就兴冲冲准备去给妹妹买了。
    只是临出门前,他忽然看见,驴车上多了好几个,装粮食用的大麻袋子。
    姜丰年正觉发愣,丰苗便告诉他,这是妹妹让放上去的。
    知道妹妹做啥都有道理,于是姜丰年可不敢拿下,这就带着空麻袋,出发进城了。
    他这一趟是大清早走的,然而都到了午后,也迟迟没有回来。
    “老大平日做事麻利,今天咋去了这么久,该不会是遇到啥事被绊住了吧。”冯氏微微皱眉,朝门口张望。
    第57章 粮价疯涨
    听见冯氏嘀咕,小糯宝踩着大棉鞋,摇摇晃晃地蹦跶过来,扯了扯娘的大手。
    “不等大锅锅,外面冷啊凉~。”她仰着小肉脸,奶声催娘进屋。
    大哥这么久没回来。
    多半是为了那几个麻袋忙活了,不会有什么事。
    闺女一开口,冯氏就像吃了个定心丸,这便松口气抱她进家,准备剁鸡食了。
    小糯宝年岁尚小,还是有些嗜睡的。
    下午,她和春哥儿躺在一张小褥上,随便挑拣了几下贡品,就乏得仰头呼呼睡了。
    李七巧守着两个孩子,满足地扬起唇角,手里针线翻飞,想给他俩各缝只虎头帽。
    丰景收拾着书袋子,在为明日回私塾做准备。
    而丰苗猫腰躲在门后,本想在家偷个懒。
    却还是被冯氏揪着耳朵,提溜去了学堂。
    村里学堂为了看着他们这些小子,每读七日就只歇一天,昨个为给姜家温锅,张秀才已经多了休一日。
    现下是无论如何也得去了。
    丰苗个子小,冯氏给他挑了个最前排的位子,一下午困得哗哗淌泪,也不敢在张秀才眼皮底下睡着。
    过了不知多久,眼看太阳就要西落,丰苗从学堂回来,李七巧也要下地做饭。
    姜丰年才终于顶着寒风,开门进院了。
    闻声,孙春雪刚要出去迎他,就见驴车后面,堆了满满几个大袋子。
    她打开抓了一把,里面装的全是掺了麦壳的白面。
    “老大,你买粮食做啥。”孙春雪不由惊讶:“咱家窖里那些可都还吃不完呢。”
    姜丰年脸色有些难看:“先把白面卸下吧,一会儿进屋再说。”
    待把窖门关好,姜丰年才回到炕上。
    他脱下破了一块的外袄,递给媳妇:“城里出了乱子,我被挤得摔了一跤,衣裳都破了,你给我拿去缝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