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等出宫了,府里便接到长公主的信笺。
    门客帮着看了,就传达这个意思:“长公主之意,是问是否能举办的盛大一些,多进一些人才,向六国宣告秦国人才之盛,这亦是传达,天下人心尽皆向秦。若是觉得她之所想尚可,就请见进宫之名单尽快递进宫,怕失礼于大贤。”
    吕不韦听着门客转述时语调都激动起来,他便笑:“那你先去拟定名单,府中人,只要有意向者,皆可列于名单之上。”
    门客忙恭维:“若非丞相,某等何以有此机缘?此宴之后,相府门厅必人才如江海涌入,丞相之名,必被颂扬之人尽皆知。”
    吕不韦笑容爽朗,可等门客一出去,吕不韦便收了笑意:此举细想来,分明是宫中得利,自己得名。
    然,若是阻拦,必为府中门客所弃,自己是无法拒绝呐。
    不过,终有所得吧!
    吕三子从外面进来:“父亲。”
    “何事?”吕不韦坐回去看着儿子:“府中先生众多,你多读几年书,出仕为未可知。而今整日里悠游,成何体统?”
    “父亲……此次入宫,儿是否可随行?”
    吕不韦皱眉,语重心长:“儿呐,宫中并非如你所想,大王亦非孩童,许是一句话不对,便是泼天大祸!你呢?曾与大王和长公主在邯郸数年却不曾谋面,此时你贸然而去,难不成能得了什么好?你是怕他们不曾忘昔年被你慢待之事?”
    吕三子:“……”
    吕不韦摆摆手:“去吧!先进学,莫要心急。”
    吕三子不敢反驳,退了出来。
    出门见嫪毐等随从一脸期盼,他便不悦:“怎的?想领攀高枝?”
    “不敢!不敢!”
    吕三子正要走,迎面便碰上樊於期:“樊将军,今日得空?”
    樊於期是来求见丞相的,今日将军有所命,后日护送太后去先王陵。得此信儿,他需得告知丞相一声。
    见是公子,他忙笑道:“某先去见丞相,稍后便去给公子请安。”
    “好!我等着你。”
    吕不韦纳闷:“太后出宫?为何?”
    “据说是太后思念先王,想去陵寝祭拜。”
    吕不韦叹气:哪里是太后思念先王?只怕是宫中设宴,太后不出席不合适,可出席……以太后那做派,失礼于人便不好了。那便不如打发出去,彼此皆安。
    至于赢傒为何派此事给樊於期:“莫要多虑!太后与宗室不和,宗室之人亦是避太后唯恐不及。你用心护卫便是,莫要出了差池。”
    “诺!”樊於期问:“丞相是否另有交代?”
    “传言纷扰,瓜田李下,本相需得交代甚?无瓜葛最好,你只管尽忠职责,与旁事不相干。”
    “诺!”
    嬴政确实怕太后失礼,尤其是当着诸国前来效忠的贤才,更怕太后在宴席上说出不合适的话,做出不合理的举动来。
    既然思念父王,那便出宫去吧。着人护送便是了。
    桐桐手里拿着名录,——记住,这宴席排序需得费心。
    而今待客,礼仪要求极多。以她的习惯,那就是进门就是客,无分贵贱。可现在不行呀,人家动辄说什么当以上宾待之。
    意思就是客人分三六九等,分错就出事了。
    像是吕不韦这种招揽门客的,有些人住上舍,有些人只配住下舍。上舍一人一间,陈设齐全;下舍乃大通铺,无甚讲究。
    只摆弄这个,就给桐桐整的焦头烂额。
    宫中的请帖送出,咸阳城中士子们奔走相告,十分热闹。
    在这热闹之中,太后出宫,护卫威严,一行出了咸阳。
    樊於期回头看看坠在最后,要去’巡查‘铺子的三子,面色有些无奈:竟是真的跟来了?
    第743章 秦时风韵(70)三更
    咸阳宫设宴,贤达尽皆入宫赴宴。
    嬴政居于王位,任由人打量:“……秦国求贤若渴,得贤才,秦国如久旱遇甘霖。无论诸位之前因何而来秦国,无论之后诸位因何而离秦国,寡人皆感念诸位能来赴宴。此宴,唯盼诸位畅所欲言!今儿宾客,无论身份、无论年纪,尽皆寡人之师。所言无论利弊,言者不论罪。”
    此话一落,大殿之中便是一声声喝彩之声:“彩!彩!彩!”之声不绝于耳。
    李斯举起酒杯:“诸位!诸位!请听李斯一言。”
    他甩动广袖,站起身来,大殿中顿时一静。
    李斯朝上见礼:“大王、长公主、丞相,鄙人李斯且有一言。”
    嬴政一脸兴味:“李斯先生之名,如雷贯耳。文渊侯与长公主举荐,丞相亦是赞赏有加,先生直言,寡人洗耳恭听!请!”
    李斯一礼,站在大殿中慷慨而言:“秦国百年奋发,而今,已为天下之霸主。霸主,虚名矣。李斯来秦,非看中霸主之名。这一年于咸阳城中,李斯用心观察,越发笃定,灭六国,安黎庶者,非秦莫属。为何?秦有历代先王之积淀,秦有沃野千里,秦有锐士百万,秦能赏罚分明,秦有明君强臣!这般之大秦,放眼天下诸国,谁可与之抗衡?”
    说着,便又朝上首一礼:“李斯,愿辅佐明君,以图天下一统,消亡战祸,造福黎庶。”
    吕不韦看向此人:此乃溜须拍马之词,歌功颂德以求晋身。此人名利之心,颇盛!
    桐桐的手指点着膝盖,觉得甚有意思。李斯此人,很适合官场。与之相比,在场的许多人皆不如此人。在士子看来,谄媚之语非贤士所为。
    那边嬴政一脸笑意,正要说话,就见一小童站起身来。
    桐桐低声跟嬴政介绍:“此乃甘茂之孙,甘罗!”年岁没比嬴政小多少,但身高差距极大,没发育起来的小男孩长甚模样,此子便长甚模样。
    只是脸上颇为机灵,处事不惊不乱,在这大殿之上,敢在李斯说完之后站起来,一副要反驳架势的,他乃第一人。
    嬴政饶有兴致:“甘家亦是名门,你为名门之后。甘茂曾为秦相,而今,他可好啊。”
    甘罗一礼:“回禀大王,祖父身不在秦,却日夜思念秦国,去年成疾,已然病逝。”
    嬴政便跟着一叹:“想当年,甘丞相亦是为魏冉所害,而今想来亦是唏嘘。能再见甘家后人,寡人不胜欢喜。”
    吕不韦:大王丝毫不提当年甘家支持的本就不是赢氏这一支!一切过错,皆为魏冉所犯。魏冉乃宣太后同母异父之弟,外戚也。
    处处彰显不计前嫌……大王愈发有王者姿态了。
    甘罗深深一礼:“谢大王。”说着,就看向李斯:“小子有一言,想请教李斯李先生。”
    嬴政伸手:“请!当辩则辩,不必顾虑。”
    甘罗便问:“李先生,敢问秦国而今共有多少人口?”
    李斯回道:“男女老幼,大致五百余万。”
    桐桐的手一顿:是的!巍巍大秦,后世说起来气魄极大。可秦国上下,只有五百余万人口。而这,已经是七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像是后世那般,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就有九十余个,这是不可想象的。
    多少个城市人口都是千万人口级别的。
    可而今呢,霸主一般的秦国,只有五百余万人口。
    甘罗就说:“五百余万人,占天下人口的十之二三。齐、楚乃秦之外强国,人口皆不足五百万。更遑论小国如韩国,是否有百万人口,亦不可知。”
    说着,就问李斯:“五百余万人,养百万锐士。即每五人需得有一人入伍,四人供养一人。而四人中,尽皆老幼妇,可堪重负?请先生作答。”
    嬴政顿时坐直,秦国民生艰难,艰难在何处,就艰难在此处了。甘罗所言,正中要害!
    他看向李斯,听李斯如何说。
    李斯道:“当以六国流民来补充。一路走来,荒地无数,只要有人垦荒,便可补充不足。”
    甘罗又问:“开荒到收获,几年?这几年流民以何来养?请先生作答。”
    开荒耕种困难,收成少。莫说上缴,便是自养自身都难。若是顿顿饥馁,何以留住流民。此时,流民不仅不是助力,甚至可能是祸端。
    李斯笑道:“秦国坐拥关中八百里平原沃野,后占巴蜀天府,有备而无患。兴水利,而重农事,何愁无以养民?”
    嬴政笑着点头,对谁的话都没有评判。但是他心中给了评价。
    李斯之才,不在一事,他只善于统筹。
    民事事务,驳杂纷繁,他一知半解。
    诸如田亩收成几何,民用几斗可为养,甚至于水利如何灌溉,这些,他一盖不擅长。
    他之长处,在于纵观全局,把握走向。此才可用。
    甘罗有口舌之利,乃邦交之才。
    人无全人,才无全才,都好!
    嬴政就笑道:“宫宴之前,吕丞相将诸位贤才编纂文章,择篇目送于寡人一阅。寡人记得有这么一句,’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此文甚好!当喝之以彩!”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gt;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