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传消息于王翦将军——开战!”
    诺!
    这天夜里,桐桐下山入邯郸城,站立于郭开床榻之侧。
    郭开自梦中惊醒,一把拉开帐子,这才发现外面果然灯火通明。抬头一看,案几边有人坐着,正在看军中密折。
    才睁眼,有些迷蒙,眯眼一打量,他瞬间从榻上滚落下来:“你……你如何进来?”
    桐桐就笑:“瞧你,吓那样!之前不是告诉过你,你那库里藏了甚,我尽知!可丞相未曾入心!或是入心了,未曾找到我秦国之密探,便不得不不了了之。
    丞相大人呐,我连你最私密之事都知道,还有甚是我不知道的?这丞相府,想来我便来,想走我便走。能奈何?”
    郭开爬起来,惊恐的四下看:“长公主此来,有何指教?”
    “赵高奉我之命行事!”桐桐看他:“此消息是否意外?”
    “赵高!”郭开咬牙切齿:“若非此人……”大王何必疑心我,我又何必杀大王。
    桐桐将折子在案几上敲了敲:“赵高带宗室,在我秦密探营护送之下,满赵国流窜。而今,你们诛杀赵嘉与赵国宗室之事,已然人尽皆知。赵军中有护持赵王之正统者,亦有不忿尔等之行,护赵嘉与宗室者。”
    郭开头上的汗已经下来了,面色发白。
    桐桐笑了:“赵国之乱,已然不可避免。秦军所过之处,必势如破竹。届时,赵高携赵嘉与宗室一同,一头扎进秦军中,为我秦军之俘虏。宗室圈禁,不杀。赵高有功,在秦难免高官厚禄。郭开,你呢?”
    郭开深吸一口气,看向这位长公主。
    桐桐起身,看着他:“赵国必破!破国之后,你将如何?赵人深恨你,你之命,你之财,只怕尽皆不保。你所求者,权势富贵而已。为权势富贵,你从赵偃;为权势富贵,你杀赵偃。而今,为权势富贵,又该做抉择了。”
    郭开点头:“臣知晓!臣明白。”
    桐桐拍了拍他的肩膀:“少些杀孽,此乃功勋,你说呢?”
    是!臣知!臣知。
    那位长公主离开了,郭开颓然的瘫软在地。
    当如何?
    郭开起身,不住的徘徊:我为臣!为臣者可为赵臣,亦可为秦臣。今日为赵臣,明日亦能为秦臣。譬如廉颇,在秦一样被重用。
    于是,第二日,他进宫。
    倡后请他入席,他一摆手,服侍之人尽皆退下。
    “丞相有事?”倡后亲自斟酒于他:“战事不利?”
    郭开看了倡后一眼,而后一拍手,便有人抱了赵迁来。
    倡后便笑:“怎生将大王……”
    话未说完,她面色一变,此人抱大王之模样,甚不和善:“大胆!安敢如此待大王?”
    “太后!”郭开看向倡后:“臣会好好待大王,请太后上路。”
    “甚?”
    郭开再一拍手,便有人端了托盘来,拖盘里一根白绫,叠放的整整齐齐。
    倡后一脸不可置信:“你欲如何?”
    “臣,只是臣!权势富贵,赵国可得,秦国亦可得。臣若顽抗,一无所有;臣若降秦,权势……难些,然富贵不缺。”
    倡后愕然的看郭开:“当日在地牢……”
    “如何?”郭开笑了:“当日在地牢,臣为了保命,不得不哄骗你杀大王;今日,臣亦是为了保命,何错之有?”
    倡后大喊起来,要朝外跑。
    此时,赵迁大哭出声,倡后顿住手脚,回头去看。
    郭开的手掐在赵迁脖颈之上:“太后悲伤过度,殉夫而去。若不然,便是大王年幼多病,继而薨逝。太后若要大王活,便随先王去吧。”
    倡后:“……”她看着哭的可怜的儿子,不再挣扎,只呢喃道:“大王!大王!妾错了……妾错了……”
    她一步一步走过来,怜爱的摸了摸儿子的脸庞,这才抓了白绫,投于梁上:“郭开,你若不能护我儿之命,我便化为厉鬼,取你之命。”
    郭开往下一跪:“恭送王后!”
    是日,倡后亡,郭开携赵王迁——降!
    次日,赵嘉与赵国宗室被秦国所俘——降!
    第807章 秦时风韵(134)二更
    秦王下诏:于赵设’弃甲田‘!
    何意?
    但凡脱下战甲,此生不为战,在赵国境内,每一户可得’弃甲田‘!弃甲田不需纳税,可世袭。只要无子息披甲,此田便不收回。
    赵之宗室尽皆降秦,赵之子民为何还要战?
    战,乃死路。
    不战,卸甲便可归田!
    而今,不予披甲并非惩罚,而是恩典。不披甲,不征招入行伍,这便意味着可安生的在家中可安稳日子。
    先卸民之气,再卸民之甲!
    桐桐在公主府中,策是如此,但等真的打下来,尚需时日。
    她跟四爷吐槽:“不如话本精彩。”
    四爷就笑:“十年扫六国,平均一年半的时间灭一国!这还不算来回奔袭路上的时间,这么一算,攻城略地占比多重呢?”
    平均一年半的时间灭一国?是啊!还真是不到两年就能灭一国。
    四爷朝后一躺,打着哈欠:“秦国也只有五百万人口。七国加起来的人口总数也就一千三百多万。”
    一千多万人口里,出来这么多人杰已是天授!
    在史书里,灭赵国也不过是郭开被贿赂,造谣李牧、司马尚谋反,而后赵王换将,紧跟着,赵国亡!
    哪有那么复杂?更遑论现在,被你这么一搅和,军心乱,粮草军械调拨尽皆出问题。
    那么大国土面积,只这么一点人口,你想怎么玩?
    四爷对此兴趣缺缺,这有些事得倒腾着看!灭六国确实是气势磅礴,然过程嘛……哼!诸国到了如今,气势早不存了。
    他指了指案几上的名册:“诸国勋贵,私下过贴,瞧!不都是了。”
    秦国贿赂诸国贵族,此并非秘密。之于贵族而言,并无国界之坚守。只要利益不受害,从秦又如何?
    而黎庶尽皆贵族附庸,奴隶而已。
    “只是赵与楚格外难攻便是了!赵被你肢解,楚内乱难平,此可降低伤亡,这便是你我能做的了。”其他的,不用太费心,实不足为虑。
    桐桐:“……”也对!总共才一千多万人口,这其中贵族才占多大比重。六国加起来,识字人口能有多少?
    四爷提醒她:“有这时间琢磨有的没的,你想想魏国之危怎么解吧!”
    赵之后必为魏,而魏国的结局是什么呢?是水淹大梁城,魏国不得不降!
    大梁乃魏国之都城!任何时代,都城都是人口聚集区。
    桐桐坐起身来,有些挠头。
    秦国选用水淹之法,那必定是魏国抵抗极为强硬,死活不降,才不得不行此举。
    然则,水淹之法,能不用便不用吧。
    第二日她入宫,嬴政与朝臣正议事。
    赵国之战,战便战吧,秦朝堂之上,已然将视线挪开。
    灭赵,早晚而已。
    下一步,魏国当在计划之中。
    李斯指着魏国之地,笑道:“此国,东败于齐,西败于我大秦,丧地七百余里。南,亦非楚之对手。”
    尉缭附和:“廷尉所言极是!然亦不能小看此国。魏国,毕功高之后,用李悝变法,此乃诸国中首变法之国。
    赏耕种,兴水利,用武卒制,北灭中山国,西取我秦国西河之地,曾一跃成为天下最强诸侯国。
    彼时,魏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诸多大才,魏国得以开拓疆域,为中原之霸主国。”
    他提醒道:“秦国献公、孝公与商鞅之变法,尽皆以魏国变法为参照。”
    桐桐默默点头,也是魏国的魏文侯第一个把儒家提到了极高的高度,以收取士子人心。可以说,魏国强盛之时所施行政策,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斯反驳说:“昔年强盛者,不知凡几。”
    嬴政垂眸不成言语:昔日强,他日弱,乃常态。那是否可以预言,今日之强秦,他日亦不负存在?
    他继续说起了魏国:“魏国昔年称霸天下,也曾欺我秦国,杀我秦人,掠我秦地。自孝公始,我秦国变法图强,只一战便大败魏国,使魏由强而弱。然,魏国虽弱,恨秦之心丝毫未弱。此国,该如何取,可有良策。”
    王龁点了点衍氏:“此地已归我大秦,自此一役,魏人如惊弓之鸟,见秦军便闻风丧胆。臣以为,此一战,不难。”
    李信手指大梁:“臣以为当出兵围困大梁!大梁临近大河……”
    桐桐跟着看舆图,大梁便是后世的开封,大河指的是黄河。这是说,大梁是黄河边的大城。而后呢?
    李信的手指顺着河道:“我军围困大梁,大梁便为孤城。城中物资短缺,必撑不久!而我秦军则不同,我们有补给,且运输便捷。我军之粮草可从渭水码头浮撸而下,入黄河,顺水运至大梁。”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gt;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