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此时,树叶发黄,树干不长,如同大病一般。需得施肥浇水,小心养护,尤怕雨打风吹。其砧接部位并非浑然一体,太容易折断。
    一般需得数年,砧接之处长为树结,折也折不断时,才能称之为一棵树。
    此种境况,就如一统诸国后的大秦。如何养护此树,便当如何养护大秦。
    养护之法,不能急。水肥多,枝叶壮,创口太脆弱,容易折断。若是水肥过多,则烧死根系,危害整棵树。可也不能不给水肥,水肥若少,久之必病。
    需得处处小心谨慎,悉心养护,使得它根深干壮、枝繁叶茂。
    此时再修剪,于树有利而无害。莫说只是修剪,便是砍掉其枝干,树根深千尺,来年发新木,亦能郁郁葱葱。
    嬴政反复读,反复琢磨其中意思。
    文渊君是觉得,分封制推行诸国,怕是操之过急。需得缓缓图之,慢慢改之。
    如此,便有一种情况,那便是诸国施行之法与秦国有所不同。
    文渊君又提出,将其交叉册封。
    手札字数不多,他读了数十遍,回过神来,竟是能听见鸡鸣之声。
    李斯认同郡县制,他愿意主持此事。然则,文渊君之建议,确实需得好好思量。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驳了李斯,此亦不妥。
    天不亮,他就告知黄琮:“天亮之后传李斯。”
    “诺!”
    李斯以为是着手郡县事,谁知道大王递了几个折子过来:“看看!”
    看甚?
    他接了过去,看了再看,这几份折子有个问题,赵郡之地的折子,用赵文;魏郡所递折子,用魏文。
    诸国文字皆不同。
    李斯就笑道:“诸国语音接近,然则字体不同。此乃分封制之弊端!商周以来,施行分封制。诸侯国之间严禁相互往来,于是,便各行文字。使得臣民之间界限分明,此教化使得子民只限于一隅,其害至深。”
    嬴政点头,“不错!因而,寡人欲交托你大事。”他说着便起身:“你曾于稷下学宫就学,尤擅书法。寡人令你负责文字事,统一其文字,天下共行。”
    “书同文?”
    “正是!书同文。”嬴政看着李斯,“言语音可异,文字须同形!删繁就简,废黜异体!此事干系甚大,朝中唯你可担。”
    李斯忙道:“臣以为,货币需得一统。”
    “准!”
    “车轨需得一统。”
    “正合寡人之意。”
    “各有度量衡,商人经商极不便捷,臣以为,当一统度量衡。”
    “善!”嬴政看向李斯:“此桩桩件件,尽皆大事!廷尉,诸事皆由你掌管。诸事达,一天下才有根基。”
    李斯忙俯身:“诺!臣定当竭尽全力。”
    嬴政笑看着李斯离开,这才慢慢的转过头,将视线落在舆图上——楚国!该你了!
    第815章 秦时风韵(142)一更
    这个冬日于桐桐而言,是难得的惬意时光。
    四爷回来的时候,她守着炉子在扒拉,从里面挑烤好的栗子,然后小心翼翼的剥出来往嘴里塞。
    不用问也知道,她想吃红薯了。
    桐桐瘪嘴:可不嘛!这么好的火堆,不烤个红薯真就白瞎了。
    这会子见四爷回来了,她伸出乌漆嘛黑的手,“自己脱皮裘。”
    冬日里穿皮衣御寒,一层一层的裹着,极为厚重。穿此等衣衫,冬日里只管胡吃海塞,胖不了一点。
    四爷将衣裳脱下来,桐桐搁在嘟囔:“我用鸭绒试了……”布不成,毛老往出窜,只能这么穿了。
    衣服一脱,四爷觉得像是卸掉了铠甲。而后履袜尽皆脱掉,赤脚在毡毯上。
    桐桐指了指狐皮褥子,早就暖着呢,脚塞进去。
    四爷跟着过去,过去就往下一躺,真累了:“……将塌屋舍今冬翻盖,起了四千多户……”
    土坯房子,无甚技术含量,有墨家协助,事办的顺畅。别管盖了多少,此乃实事。
    桐桐洗了手,这才想起来:“稷下学宫送了信来……”说着,从案几下取了出来递过去,“怕是跟书同文相关。”
    四爷没起来,躺着将信看了:稷下学宫不同意书同文。
    这本也不足为奇!读书人嘛,他们想的是:凭什么?你有何造诣,敢定天下通行文字。
    信上说:稷下学宫亦有三百余载,以学而论,可谓集法、儒、名、兵、农、阴阳百家。而百家中,贤达着数千人。其中佼佼者如孟子、邹子、慎子、申子、鲁连子、荀子……
    四爷合上信,递给桐桐。
    桐桐瞟了一眼,倒也不是稷下学宫挑理,人家的学生就是牛嘛!这些牛人学生的著作影响后世两千年,还继续影响下去。
    像是《孟子》、《晏子春秋》、《荀子》等等,这些著作的作者可都是稷下学宫的学生。
    敢问:谁敢在这些人面前论才能。
    若才有不及,不能胜于诸子,怎敢定天下文字?
    桐桐这才有点明白过来:“嬴政命李斯负责,在大篆的基础上创秦小篆,也是因着李斯出身稷下学宫吧?”
    那你以为呢?稷下学宫于天下士子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虽李斯不如先学,然亦是你稷下学宫弟子,闹腾什么?
    四爷懒的搭理,这是李斯的事,李斯能处理。
    李斯在稷下学宫被喷了一脸口水!在秦国,秦王理事尚且顾念他之感受,可回了稷下,面对师长与同门,李斯被口诛笔伐,几无立身之地。
    学宫祭酒冷笑:“偶合王意,得以显荣,此乃目下而已,岂能长久?”
    李斯忍着,只能道:“厮,小吏出身,诟于卑贱。身为卑贱,更当有奋发之心。”
    “自命不凡耳!”
    李斯:“……”岂敢?“厮岂敢自命不凡?”
    他的话才落,满堂尽皆鄙夷之声。
    李斯再好的脾气,也不受这个气了,他也冷笑道:“厮便自命不凡,又如何?总也强于故作姿态之辈!诸位标榜与世无争,可其实呢?有功利之心,无功利之能!”
    祭酒一拍案几:“放肆!”
    李斯起身,朝着祭酒恭敬一礼,“学宫之先学贤达,厮自愧弗如。厮有自知之明,亦知不可在孟子面前说仁,不可在荀子面前说义。厮今日来,只为说礼。”
    祭酒这才缓和了面色:“礼?”
    “正是!”李斯点头:“我王尊礼,守礼,重礼。荀子有言,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此言诸位认同否?”
    “然!”
    李斯再问:“诸国征伐,此为礼?”
    “否!”
    “诸国劳民伤财,建关塞修堡垒,使得国与国相互防备,此为礼?”
    “否!”
    “国恨则民怨,庶民彼此为仇,此为礼?”
    “否!”
    “在座诸位尽皆学人,身为学人视无礼而不见,此为礼?”
    众人相互对视,而后才道:“否!”
    “七国言语音近,话出口,耳皆懂,无交流之障碍,何故文字不一?而今,使得口、耳、目合一,不使其混乱,此有悖于礼法?”
    众人沉默,良久祭酒才说:“否!”
    李斯再问:“如不修订字体,那引何种字体通行天下呢?诸多书法之体,何种最优?”
    众人皆不能言:无法评其优劣!
    李斯看着众人:“秦欲将天下归一,可迄今为止,韩郡、赵郡、魏郡,我王未曾要求需得用秦字,为何?
    天下人皆用秦之大篆,于秦而言最为便捷亦最有利。然,我王以礼待天下士子,取百家之长;以圣人为师,融诸家之学。诸位缘何诋毁若此?此若不通,行秦之篆,若何?”
    无人应此言!
    李斯将新定小篆字体展开,“此尚未完成,小部分而已,请诸位斧正。”
    说完,转身就走。
    直到出来之后,他才冷笑了一声朝后看去。
    亲随低声道:“可能从之?”“必从之!”这就是长公主说的给脸不要脸。
    你们要是不愿意重新定,那就按照秦字天下通行。若不想让秦字抹掉其他诸国文字特征,就只能用新定的。
    看着办!
    侍从问:“可请稷下学宫同定。”
    李斯摇头,之前未必无此意!而今嘛,只从大篆往小篆演化,他们又能如何?
    有了小篆,大家都得重新学。
    隔几天,桐桐就能收到一部分。
    其实小篆字体真的很好看,当然了,桐桐和四爷都会,只是见证了它的一步步诞生,这是挺神奇的事。
    这玩意后来多用在印章上,官方防伪所用。
    嬴政的书信也开始用小篆书写,他送了书信来,想让自己回咸阳。此次灭楚,他打算亲自领兵。咸阳无人坐镇,他希望自己回去。
    桐桐把信看了,递给四爷:“……”你在邯郸吧,我得回咸阳。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gt;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