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事情都定了,大太太才知道的。细想来,这婚事何止是好?真真是四角俱全。
她之前提的人选,老爷说要去打问打问,可这一打问,再没有消息。
过了两天,她催着问:“打听的如何了?”
“那哥儿才十三,年岁小了三岁。”如何做亲?
“大三岁……何妨?”大太太就道:“锐哥儿他媳妇比他也大两岁,有甚妨碍?”
金达便说:“四哥儿交际之人,非秀才便是举人,可择一二家境尚可,年岁相当的婚配,岂不是更好?”
“您也说了,公侯府邸,门子也比七品县令高贵。”大太太坐下默默垂泪:“你瞧瞧二房给铃姐儿定的亲事!四哥儿要有心,为何不操心玥姐儿?”
“王家那亲事,千好万好,若换做玥儿,你又肯答应?”
大太太一噎:“……”
“你是想着你娘家侄女!”
“月娥乃是官家小姐,嫡出之身,比铃姐儿高出何止一筹,或是玲姐儿长的可人?”
那何姨娘也不过是稍微齐整些罢了,铃姐儿也不过是中人之姿,比月娥好一些也有限。
大老爷:“……这话很不必争执!”人心偏颇而已!我觉得我的侄女容貌中上,庄重端庄,堪为良配;你觉得你侄女可人可心,非良人不嫁。
血缘一事,无道理可讲!
大太太这才又沉默了,良久之后继续道:“许给秀才、举人,可之后能否出仕,老爷可能笃定?便是做官,一辈子不得晋升者,何其多?我兄长是如此,张家亲家何尝不是如此?可高门大户,生来便爵位加身,荣华富贵,福荫子孙。此等前程,岂是秀才、举人可比?”
大老爷:“……”
“若得一高门贵婿,铮哥儿和钟哥儿的前程便有了。捐官便有实缺,做官便能晋升!”大太太说着,就叹道:“四哥儿能考出来,难得!可人与人不同,铮哥儿和钟哥儿无此天分,也是命里该着。若是身为父母不为他们筹谋,子孙后代将如何?”
大老爷问说:“你可知世人皆道,那府里除了门口的两狮子是干净的,就再没干净的了。”
“富贵之人,艳羡者何其多?屡有诋毁之言,又何必当真?荣国府老封君乃是我的族姑母,规矩极大,岂容子孙乱了礼法人伦?”
“京城中高门显贵遍地皆是,你缘何非相中贾家?便是卖货,也需得多问几家,扫扫行情,比对比对!你这前脚看中,后脚就要女方主动提亲……”大老爷弹压不住,只得道:“太太若是想去宁国府,我也不敢拦!但我的女儿去不去,我还做的了主!”
于是,不欢而散!大老爷再不往后院去了。
本来大喜的事,却因为这个,家中的气氛骤降!
大太太非要坚持给她娘家报喜,可史县尉家并没有上门贺喜,只叫下人送来了贺礼,而后说,他们家太太有些不自在,老爷公务繁忙,便不来了。
不来便不来,省的尴尬!曹家合家来府里三天,欢喜无限。
而后大太太跟大老爷闹别扭,不出来露脸了。
曹家便无法再呆下去了,高兴还是高兴,回头曹家请戏班子,自家去做客,关起门来咱自己乐。
这一闹的结果就是家里快速从无限欢喜中回归了正常,二房的其他人回镇上的老宅,只把老太太留下了。
老太太不叫桐桐和四爷总过去:“你们自己开火!安心备考去吧。”大房的有些事能管,有些事……我都管不了,更别提你们了。
四爷还是管了,给大老爷递了一份名单,里面有三个人选。
一个是翰林院侍讲家的儿子,今年中举,年二十,考中第十七名。
这家是书香世家,在他们县开设有书院,族中子弟尽皆读书人,附近十里八乡,学生遍布,很有乡性的人家。
一个是御林参将家的庶子,武将人家,因嫡子承父职,他便科举求进。年二十一,长的五大三粗,却也是昂扬男儿模样。性情疏朗,擅交际。观其人,便知其嫡母宽和厚道,教养得宜!这般人家,便是庶子媳妇,也当不难做。
还有一个今年十九,其父是举人,乡绅之家,今年考中第三十八名,观其人不急不躁,谦逊通达。
金达想看看,四爷还约了人家喝酒,叫金达都给见了一面。
而金达最满意的是御林参将家的庶子,四品武将门第,与嫡子无利益之争,兄弟间可互为臂膀。一旦考中举人,人家去军中做文职,也只有高升的。
他觉得这个人选太太能满意,可史氏一听,便否了:“武将之家与武勋之家不同!武勋之家,乃是祖上有功,恩荫子孙;可武将之家……哼!太子妃亦出身武将之家,而今如何?一场败仗,便成戴罪之身。家中子弟姻亲,尽皆遭连累!”
“韩林院侍讲,他家的公子……”
“老爷忘了张家亲家,翰林院九品快十年了!”
“那便乡绅之家,稳妥!”
“父乡绅,子乡绅……子子孙孙皆乡绅,前程在何处?”
金达拍了额头:“……”他说,“大抵是我委屈了太太,我一白身之人,仰仗解元侄儿,所能攀处,以致极致。你若不应,那便和离,不拦太太的前程。太太若有高枝可依,女儿婚事由你做主便罢了!”说完便走,回镇子去了。
史氏:“……”她称病,再不见人。
金钥婚事就此搁置,直到第二年开春,春闱在即,亦再无人提及婚事……
第1079章 红宇琼楼(21)三更
春闱的日子大致固定,都在二月初!
天下士子齐聚,取其中二百余人,其中前六十为进士,而后皆为同进士。
人戏称,同进士与如夫人一般。所谓的如夫人便是妾室!这便是同进士的地位。
因而,到了举子这一步,又何尝不紧张呢!害怕考不中,考中又担心是同进士,连下次再科举的可能都没有了。
一府解元又如何?天下多少州府,又有多少解元?这一届的!上一届的!上上一届的,不敢细算!
况且,北地解元与南地解元又不同。
江南文风鼎盛,落榜秀才换个地方考,那也是头筹。为了平衡南北,而今会试,四成从北地录取,六成从南地录取。
也因着科举要安抚天下士子之心,有时候这名次未必就真准确。
因而,不管是四爷还是桐桐,都不认为四爷能一直站在首位。
二月初七准备妥当,二月初八便进了考场,二月初九正式开考!
桐桐早起送四爷出门,还不时的给手上哈气。走的早,夜里结的冰还未曾融化。读书人便是家境富裕,自来冬天也惯常在不升炉子的房间里用功,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得习惯于这样的环境,而后才能应付考试。
这样的气温之下,桐桐给四爷准备了许多发寒暖身之物,像是姜糖!
“回去吧!”四爷朝桐桐摆摆手:“忙你的吧!”
桐桐点头,是得忙了。
最近听说太子妃扛不过这个春天,之前还能喝半碗粥,最近好似只能进食一盏牛乳或是一盏米汤。
西安郡王妃在城外千佛寺中所雕塑佛像已经建成,要举行盛大的祈福大会,现已请来了天下诸多寺庙的高僧。
据说,甄贵妃与东宫侧妃皆会出宫观礼,各府王妃,皇亲宗室、国公勋贵之家,尽皆随从。
为彰显诚意,不拘城中百姓,还是往来客商旅人,皆可前往法会。
桐桐选了春闱进行中的一天,喊了银翘:“……去准备礼佛之物,去千佛寺礼佛。”
银翘以为是为自家镇四爷祈福的,便急忙去准备。
桐桐换了出门的衣裳,而后取了帷帽戴上。
大安驾着马车,一路往千佛寺去。
停在寺院门口,桐桐下车,带着银翘往寺里去。寺庙里果然格外热闹,前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桐桐没急着去拜,而是带着银翘前前后后的看。
请那么多人来这么个办法会,自然得提前安排。也就是说,西安郡王府必有亲信在处理杂事!
因着关乎女眷,又有宫中女眷,那么女仆中必有王妃的亲信之人,外人办事她不信。
当时上船给自己请安的嬷嬷,应该就是王妃的亲信。
她今儿来就是要偶遇这个人的!
果然,找了一圈,在大殿背后看到了此人。桐桐没有再上前,只低声问银翘:“看见那个嬷嬷了吗?”
嗯!看见了。
“还记得她吗?”
“记得!”
“拜完佛后,你从她面前过一次,务必让她看清你的脸。”
是!
这嬷嬷正安排那一日贵人们就坐的位置,就见一丫头东张西望的闯了过来,不知道是找人还是在找东西。
突然间从佛像另一面传来一个声音:“银翘,这里!”
这丫头顺着声音的方向跑了:“奶奶,您去哪里了?叫我好找。”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她之前提的人选,老爷说要去打问打问,可这一打问,再没有消息。
过了两天,她催着问:“打听的如何了?”
“那哥儿才十三,年岁小了三岁。”如何做亲?
“大三岁……何妨?”大太太就道:“锐哥儿他媳妇比他也大两岁,有甚妨碍?”
金达便说:“四哥儿交际之人,非秀才便是举人,可择一二家境尚可,年岁相当的婚配,岂不是更好?”
“您也说了,公侯府邸,门子也比七品县令高贵。”大太太坐下默默垂泪:“你瞧瞧二房给铃姐儿定的亲事!四哥儿要有心,为何不操心玥姐儿?”
“王家那亲事,千好万好,若换做玥儿,你又肯答应?”
大太太一噎:“……”
“你是想着你娘家侄女!”
“月娥乃是官家小姐,嫡出之身,比铃姐儿高出何止一筹,或是玲姐儿长的可人?”
那何姨娘也不过是稍微齐整些罢了,铃姐儿也不过是中人之姿,比月娥好一些也有限。
大老爷:“……这话很不必争执!”人心偏颇而已!我觉得我的侄女容貌中上,庄重端庄,堪为良配;你觉得你侄女可人可心,非良人不嫁。
血缘一事,无道理可讲!
大太太这才又沉默了,良久之后继续道:“许给秀才、举人,可之后能否出仕,老爷可能笃定?便是做官,一辈子不得晋升者,何其多?我兄长是如此,张家亲家何尝不是如此?可高门大户,生来便爵位加身,荣华富贵,福荫子孙。此等前程,岂是秀才、举人可比?”
大老爷:“……”
“若得一高门贵婿,铮哥儿和钟哥儿的前程便有了。捐官便有实缺,做官便能晋升!”大太太说着,就叹道:“四哥儿能考出来,难得!可人与人不同,铮哥儿和钟哥儿无此天分,也是命里该着。若是身为父母不为他们筹谋,子孙后代将如何?”
大老爷问说:“你可知世人皆道,那府里除了门口的两狮子是干净的,就再没干净的了。”
“富贵之人,艳羡者何其多?屡有诋毁之言,又何必当真?荣国府老封君乃是我的族姑母,规矩极大,岂容子孙乱了礼法人伦?”
“京城中高门显贵遍地皆是,你缘何非相中贾家?便是卖货,也需得多问几家,扫扫行情,比对比对!你这前脚看中,后脚就要女方主动提亲……”大老爷弹压不住,只得道:“太太若是想去宁国府,我也不敢拦!但我的女儿去不去,我还做的了主!”
于是,不欢而散!大老爷再不往后院去了。
本来大喜的事,却因为这个,家中的气氛骤降!
大太太非要坚持给她娘家报喜,可史县尉家并没有上门贺喜,只叫下人送来了贺礼,而后说,他们家太太有些不自在,老爷公务繁忙,便不来了。
不来便不来,省的尴尬!曹家合家来府里三天,欢喜无限。
而后大太太跟大老爷闹别扭,不出来露脸了。
曹家便无法再呆下去了,高兴还是高兴,回头曹家请戏班子,自家去做客,关起门来咱自己乐。
这一闹的结果就是家里快速从无限欢喜中回归了正常,二房的其他人回镇上的老宅,只把老太太留下了。
老太太不叫桐桐和四爷总过去:“你们自己开火!安心备考去吧。”大房的有些事能管,有些事……我都管不了,更别提你们了。
四爷还是管了,给大老爷递了一份名单,里面有三个人选。
一个是翰林院侍讲家的儿子,今年中举,年二十,考中第十七名。
这家是书香世家,在他们县开设有书院,族中子弟尽皆读书人,附近十里八乡,学生遍布,很有乡性的人家。
一个是御林参将家的庶子,武将人家,因嫡子承父职,他便科举求进。年二十一,长的五大三粗,却也是昂扬男儿模样。性情疏朗,擅交际。观其人,便知其嫡母宽和厚道,教养得宜!这般人家,便是庶子媳妇,也当不难做。
还有一个今年十九,其父是举人,乡绅之家,今年考中第三十八名,观其人不急不躁,谦逊通达。
金达想看看,四爷还约了人家喝酒,叫金达都给见了一面。
而金达最满意的是御林参将家的庶子,四品武将门第,与嫡子无利益之争,兄弟间可互为臂膀。一旦考中举人,人家去军中做文职,也只有高升的。
他觉得这个人选太太能满意,可史氏一听,便否了:“武将之家与武勋之家不同!武勋之家,乃是祖上有功,恩荫子孙;可武将之家……哼!太子妃亦出身武将之家,而今如何?一场败仗,便成戴罪之身。家中子弟姻亲,尽皆遭连累!”
“韩林院侍讲,他家的公子……”
“老爷忘了张家亲家,翰林院九品快十年了!”
“那便乡绅之家,稳妥!”
“父乡绅,子乡绅……子子孙孙皆乡绅,前程在何处?”
金达拍了额头:“……”他说,“大抵是我委屈了太太,我一白身之人,仰仗解元侄儿,所能攀处,以致极致。你若不应,那便和离,不拦太太的前程。太太若有高枝可依,女儿婚事由你做主便罢了!”说完便走,回镇子去了。
史氏:“……”她称病,再不见人。
金钥婚事就此搁置,直到第二年开春,春闱在即,亦再无人提及婚事……
第1079章 红宇琼楼(21)三更
春闱的日子大致固定,都在二月初!
天下士子齐聚,取其中二百余人,其中前六十为进士,而后皆为同进士。
人戏称,同进士与如夫人一般。所谓的如夫人便是妾室!这便是同进士的地位。
因而,到了举子这一步,又何尝不紧张呢!害怕考不中,考中又担心是同进士,连下次再科举的可能都没有了。
一府解元又如何?天下多少州府,又有多少解元?这一届的!上一届的!上上一届的,不敢细算!
况且,北地解元与南地解元又不同。
江南文风鼎盛,落榜秀才换个地方考,那也是头筹。为了平衡南北,而今会试,四成从北地录取,六成从南地录取。
也因着科举要安抚天下士子之心,有时候这名次未必就真准确。
因而,不管是四爷还是桐桐,都不认为四爷能一直站在首位。
二月初七准备妥当,二月初八便进了考场,二月初九正式开考!
桐桐早起送四爷出门,还不时的给手上哈气。走的早,夜里结的冰还未曾融化。读书人便是家境富裕,自来冬天也惯常在不升炉子的房间里用功,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得习惯于这样的环境,而后才能应付考试。
这样的气温之下,桐桐给四爷准备了许多发寒暖身之物,像是姜糖!
“回去吧!”四爷朝桐桐摆摆手:“忙你的吧!”
桐桐点头,是得忙了。
最近听说太子妃扛不过这个春天,之前还能喝半碗粥,最近好似只能进食一盏牛乳或是一盏米汤。
西安郡王妃在城外千佛寺中所雕塑佛像已经建成,要举行盛大的祈福大会,现已请来了天下诸多寺庙的高僧。
据说,甄贵妃与东宫侧妃皆会出宫观礼,各府王妃,皇亲宗室、国公勋贵之家,尽皆随从。
为彰显诚意,不拘城中百姓,还是往来客商旅人,皆可前往法会。
桐桐选了春闱进行中的一天,喊了银翘:“……去准备礼佛之物,去千佛寺礼佛。”
银翘以为是为自家镇四爷祈福的,便急忙去准备。
桐桐换了出门的衣裳,而后取了帷帽戴上。
大安驾着马车,一路往千佛寺去。
停在寺院门口,桐桐下车,带着银翘往寺里去。寺庙里果然格外热闹,前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桐桐没急着去拜,而是带着银翘前前后后的看。
请那么多人来这么个办法会,自然得提前安排。也就是说,西安郡王府必有亲信在处理杂事!
因着关乎女眷,又有宫中女眷,那么女仆中必有王妃的亲信之人,外人办事她不信。
当时上船给自己请安的嬷嬷,应该就是王妃的亲信。
她今儿来就是要偶遇这个人的!
果然,找了一圈,在大殿背后看到了此人。桐桐没有再上前,只低声问银翘:“看见那个嬷嬷了吗?”
嗯!看见了。
“还记得她吗?”
“记得!”
“拜完佛后,你从她面前过一次,务必让她看清你的脸。”
是!
这嬷嬷正安排那一日贵人们就坐的位置,就见一丫头东张西望的闯了过来,不知道是找人还是在找东西。
突然间从佛像另一面传来一个声音:“银翘,这里!”
这丫头顺着声音的方向跑了:“奶奶,您去哪里了?叫我好找。”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