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甄莲忙接了,心道一声不好:两位王爷必是生气了!并不是有公事避讳。
    这般想着,她就起身告辞:“你先收拾,我先回去,回头再找郡主说话。”
    桐桐笑着叫银翘去送,甄莲也就跟着出去了。
    直到外面,甄莲还能听见里面欢快的声音:“……那个箱子里是什么……对对对!那个琉璃瓶里的……是果子露还是果酒?”
    甄莲回头看了一眼,出了院子,低声吩咐身边的丫头:“快去——快去找夫人。”
    甄夫人来的匆忙:“何事这么急?太后给郡主捎带了东西我知道了,正要过去。”
    甄莲赶紧拦住了:“我爹呢?此次的丧事是否尽快了了呢?宫里怕是大不满了。”
    “没打算大办,可宾客盈门,奈何?”甄夫人低声道:“你道我愁什么,就愁此事!你是不曾见过郡主发威,在太后皇后面前,那一字一句,刀刀见血!
    此次,我便怕她闹将起来,不好看!这才赶紧给安置了!省的她守灵守出火气来,哪句话稍微不对,便闹起来。
    叫她守灵,确实也是难为她!好在我体贴安排之后,她未曾说过其他!我也想早早把这事撂过手算了,可许多亲朋故交,因为远,还在来的路上。这丧事草草结束,岂不是叫这些人觉得失礼了。
    你父亲得那么些人爱戴敬重,自是因着处事周全。而今这般不周全……太失礼于人了!难免要叫人诟病!”
    甄莲急道:“叫他人诟病好呢?还是得罪宫里好呢?难道这般阵仗,二位王爷会不告知宫里?”
    正说着话呢,李祥家的急匆匆过来:“夫人,老爷去见王爷了……传话说,撤了治丧的白幡,只在侧院中安置灵柩即可。”
    甄莲松了一口气:这必是去请罪的。
    甄应嘉上船,进了船厅,看见三王爷在擦着手里的宝剑,边上金镇正陪着四王下棋。他先给王爷见礼,四爷又起身给他见礼。
    四王就说:“下了一半……坐下下完呐!哪里有那许多虚礼。”
    甄应嘉赶紧拍了拍四爷的肩膀,示意他继续。
    转过身去就躬身认错:“臣有罪……”
    “甄公是错是罪,那是父皇和太子要过问的!我们兄弟二人只为案子而来,所谓督察江南,多指案子。甄公莫要多想。”
    “臣之家事……”
    “家事便是清官也难断,甄公乃满朝皆赞的贤达之人,焉能理不清家事?”三王说着就道:“你治丧,走不开。姑苏之案,我们即日启程,不日将达。”
    甄应嘉忙道:“明日便是大吉,停丧日久,也多是靡费。因而,明儿起丧!虽则起丧,然则终究是孝期,臣早已递了折子,祈丁忧。因而,确实不能陪王爷去往姑苏……””
    意思是:这丧事不大操大办了,知道错了!案子的事情我不插手,姑苏那边由您二位做主。我不怕深查,你们随意。我也已经做好了准备,便是有牵连的责任,皇上看在太子的面上,准予我丁忧就应该是惩罚了。
    四爷看向棋盘,这一次,四王并没有将棋子放的那么端正,显见的,甄应嘉将姿态放的很低了,但是四王心里还是极其不舒服。
    这在三王和四王的眼里,甄应嘉此举就是有恃无恐。
    四爷将棋子摆端正了,四王淡淡的说了一句:“三哥,既然明日要起丧,那便不如多等半日……带着郡主和郡马一道走吧。皇祖母交代了,郡主颅内有伤,在旧人旧地,容易想起旧事。在哪守孝都是一样的!”
    三王点了点头,说四爷:“郡马先回去,将行李运上来吧!明日安葬之后,你们夫妻随我们一道去姑苏。”
    趁机就将那证据捎带出来。
    四爷起身应是,便先告退了。
    甄应嘉:“……”他只能跟着一道出去,一起先回甄家。
    路上,甄应嘉就看这个侄女婿:“此事……”
    “周围船只,甄公可瞧见了?”
    “自然瞧见了!”那又如何?
    四爷叹了一声,“今晚,您自己瞧瞧便知道了。”
    金陵风月场所极盛,秦淮河两岸,风情何等绝艳。
    甄应嘉夜里从侧门出去,才发现此地比往日繁盛的多。王孙公子齐聚,达官显贵盈门,莺莺燕燕,歌舞升平。
    再去码头上,除了看见郡主的行李在望船上搬之外,还看见了其他那些船连同花船连成一片,笙歌燕舞,寻欢作乐,谁也不遑多让。
    甄应嘉顿时便黑了脸,难怪王爷生气:“此乃风气之恶!”
    一地主官,最要紧的职责之一便是教化百姓,治下需得风气纯正,而今这乌烟瘴气,像个什么样子。
    这个事情当然是个大事情,但三王爷提笔之后,斟酌再三,真心诚意的给父皇记流水账:
    “今日,见诸国公之子孙前来吊唁。”
    “昨夜,周围船只有笙箫之声,隔着水音儿听,伶人声儿轻绵入骨,煞是动听。”
    “金陵城素白一片,自码头始,哭嚎声不绝于耳。”
    “秦淮河,脂粉浓,王孙公子、达官显贵,伶人艺伎,好一盛世气象!”
    而四王爷呢?他盛赞江南之盛,盛赞江南甄家得人心之处,盛赞皇上会用人,而后又感叹,说儿臣之前并未能体悟圣上下江南的意图。
    之前总有御史谏言,言必称下江南靡费过多。可而今站在江南,这才真正明白了父皇之难。父皇为了这个天下,当真是承受了太多。
    别人不能理解还罢了,身为儿子竟是未能体悟,可见还是被父皇保护的太好了。出了京城,看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天下,叫人感触良多云云。
    两封信连夜八百里加急送去京城,表达着儿子们对父亲的那般思念、理解和感同身受。然后把鸡毛蒜皮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的都与皇上分享。
    就连吃了刀鱼的鲜美,也不忘提一嘴。然后还得感叹,不该贪口腹之欲。因为他们打发人去买刀鱼,结果晚上就被甄大人送了很多很多的鲥鱼,真是叫人过意不去。
    四爷夹着碟子里的鲥鱼:这玩意初春难寻,只有在四五月中,回溯产卵时才好捕捉,为了这点鱼,得去出海口找吧。
    亲王们吃点什么你都知道,且马上就送来在这个时节在金陵捕捞不到的鱼……他们一定会好好的跟皇上夸你的——甄公!
    第1110章 红宇琼楼(52)三更
    第二天送葬?
    桐桐嗤的一声,我可不去!
    于是,这天晚上还不算是太晚,桐桐就头疼了。
    廖嬷嬷叫了大夫,大夫一诊脉:肝风夹痰上扰,血气逆行,阻闭经络,蒙蔽清窍,心神无主……
    甄应嘉夫妇被吓的不轻,都守在外面的厅里。
    大夫一出来,两人忙站起来。大夫这么一说,甄应嘉:“……”原来真的是伤的重了,迄今不能痊愈。
    没法子,拿了帖子去码头,两位王爷带着太医,请太医来再给瞧瞧吧。
    这一瞧,跟甄家大夫诊断的差不多,也都只开了方子,而后就说甄应嘉:“甄公,旧人旧事难免刺激郡主,尤其是丧事在即,到底是过往之事心难平……”死人重要,但活着的人更重要呀。
    甄应嘉一声一声的应着,甄莲都不敢要求进去看望,这几日也着实是感知到了:三妹真的将过往遗忘的一干二净了。
    甄夫人就说:“明日葬礼,就不要请郡主了。汤药可安神,明日不用喊郡主起身。”
    甄应嘉应了一声,也吩咐着老嬷嬷:“郡主醒了若是过问,就说是我吩咐的,勿要自责,保重自身要紧。”
    廖嬷嬷应了,甄应嘉这才亲自送太医出门。
    太医回船上,跟两位王爷也说了:“……气血失常所致,不是忧思过甚,便是恼怒过甚,但凡情绪激动,此症便凸显,无药可医。”
    三王爷将太医打发了,这才目露讥诮,说太子:不过一乳母,高贵在何处?
    四王爷吩咐亲随:“明儿一起丧,便接了郡主和郡马上船,咱们好启程。”
    于是,高调已极的丧事,猝不及防的就得下葬。
    本来郡主若是提了,那老袁氏就能跟甄家老太爷合葬。可郡主连送葬都没有,老袁氏又是继室,自然就在别处安葬了。甄家老太爷去世之后,跟原配合葬的。原配生了甄贵妃和甄应嘉,这么合葬本就是应该的。
    若是继室合格,继室的子女又相对有出息,那必须得合葬,为三人合葬墓。
    而今嘛,就是在一边另外起了简单的墓穴,就这么葬了。
    至于甄应良也一样,他年纪轻轻的家里不会给他准备墓穴的。家里没人敢提跟郡主提与公主合葬的事,于是,他的墓也是单独的,将来他的庶子庶女去祭祀就是了。
    甄家这么安排,必有内情,没人真去问,或是提出质疑。
    倒是赶来的贾珍和贾蓉,深觉此事办的仓促又无礼。老太太乃是太子乳娘,生的女儿也做过太子的美人,还跟太子生了一女。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gt;.&lt;)
    &lt;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gt;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