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桐桐把书包备好,走过去帮忙。给碗上套塑料袋,收桌上的碗筷。
客人要结账:“多少钱?”
“一碗米线一笼包子,四块五。”桐桐接了十块钱,找了五块五过去,“您看好。”
女人抬头看了一眼,顺手抓了一把馄饨下到锅里,然后端了一笼包子放在边上,馄饨煮好,满满
一碗,不要汤,浇上一勺子给米线调味用的肉酱,递给桐桐一双一次性筷子,“吃饭!”
桐桐:“……”她端了碗,一口一口吃着。
女人又从泡沫箱子中摸,摸出一瓶汽水来,开瓶放在边上:“辣了?”
“没有!”桐桐应着,看着有客人来,便放下碗。
“你吃你的,忙得过来。”女人用挂在车头上的毛巾随便擦了一把汗,便又去忙了。
夜里的火车站,还是比别处热闹。太阳炙烤了一天的柏油路面,叫夜里的城市格外的热。直到十二点左右了,人潮退了,热也开始退了。
两人收了摊子,一个蹬着三轮车,一个在后面使劲推着。四十分钟之后到出租屋,已经过了凌晨一点了。
小小的一间屋子,一张架子床。倒是有个卫生间,只有一个蹲坑。要洗澡便用盆接水,去里面冲一下就好。
冲完回来,桐桐爬在上铺,趴下!她头上有伤,不能躺,刚才也没有洗头。
吊扇就在不远处,呼哧呼哧的吹着。女人洗漱了,也躺着去了。这家里除了日常活动发出的声响,竟是可以沉默着一直演哑剧。
桐桐以为女人不会再说话了,也渐渐有些迷糊的时候,女人说话了:“高考成绩能查了?”
“啊?”桐桐’嗯‘了一声,“明天查。”应该是固话就能查。
“我看对面那拉面店里,电视上说分数线都出来了。”
桐桐:“……”那就是吧!应该是先估分填志愿,而后才出成绩的。她就说:“对!出来了。”
“明早上查分数。”
嗯!好。
然后女人的鼾声便响起了,桐桐侧着脸面朝墙,墙上挂着一张布,布上贴的都是小男孩的照片,一张一张又一张。
桐桐伸手过去,从照片上一张一张的抚过,睡前一直在说:会找到的!能找到的!只要我活着,永远都不放弃找他。
这一觉起来,大汗淋漓。早起猛的翻身坐起,看见格子床单上清晰的印上了一个人形。
起来的时候屋里没人,她洗漱了,抓了书包才要出门,便见女人又回来了。手里拎着豆浆,炸油饼,鸡蛋,然后递过来:“吃饭。”
桐桐:“……”行!吃吧。
饭撸完,也就五分钟。
她把袋子抓着,准备顺手扔出去。女人伸手接了,说她:“去洗手。”
桐桐顺从的洗手,然后打算出门,“我去找公话……”
女人抓了钥匙,把装钱的包包背上,然后出门:“把门带上。”
等桐桐出来的时候,她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出来,自行车上都是灰尘,车头上挂着个木牌子,木牌子上贴着寻人启事,说桐桐:“坐上来。”
桐桐不解其意,还是坐上去了。一路上,凡是看见的都多看骑车人几眼,然后带着几分同情的转移了视线。
车子骑出去三站路,这里是铁路职工医院,对外接诊,瞧着规模不小。
女人把车子放在车子棚,去排队挂号,挂了外科。拉着桐桐去找科室,排队,检查。
大夫看了伤:“昨天咋不来就医呢?这么大的口子!”
“太晚了。”
“怎么伤到这里了?”
“在路上走,有醉汉骑摩托车,太快。我一转身,正面撞过来,后脑勺碰到电线杆上。”
“晕不晕?恶心不?”
“还好。”
“先去处理外伤……”
女人一路都沉默着,缝合也是外科手术了。剃了头发,清理伤口,打麻药,一针一针的缝合。
桐桐能看见,女人在边上坐着,没敢看,就这么木着脸,眼泪大滴大滴的往下掉。
该是今早起来,她才发现的吧。
桐桐就说:“没事!不疼。”
女人不说话,转过去却把眼泪擦干了。问大夫几天换一次药,要注意什么。
拿着ct检查单,还是去交钱去了,包扎好了,又去查了ct。
等着片子出来,已经是下午,又去找大夫,大夫说:“没有大的问题,注意观察,不要见水,夏天尤其注意,爱出汗对伤口不好……”
女人一一的应着,等拉着桐桐出来,站在那破车子边上,她才说:“要不,你再去跟你奶奶住一段时间……你二叔家有空调……”
“不用!”桐桐摇头:“晚上不热,我白天在书店……”
“晚上……”
“晚上可以去网吧!我应聘上网管了。网管一般没啥事就是睡觉,有人叫了才起来。”桐桐看着医院对面的网吧招牌,现编瞎话,“按天结算,一天只十块钱。只有夜班,清闲!”
见她还要说话,桐桐忙岔开话题,“去查高考成绩……找话吧吧。”
话吧随处可见,里面小隔间里有电话。桐桐按照提示查询,那边提示忙碌,重复了好几次之后才听到机械电子音:考号********的考生林雨桐,你的高考成绩是623分,被第一志愿人大社会学专业录取。
桐桐放下电话:原主想成为记者,她觉得这个职业有助于她找到弟弟。
她对成绩不自信,选了保底的专业。社会学……就业方向上确实有媒体单位,但是……唉!普通人家孩子,挺难的!
第1195章 归途漫漫 (2)二更
原身的母亲叫张舒,原是s市食品厂的工人。原身的父亲叫林耀军,十八当兵,二十二裁军就回来了,分配到s市面粉厂当司机。
通过介绍,两人认识了。
七九年结婚,八零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叫林雨桐。八五年,意外怀孕,还是决定生下来,这才又有了个儿子,叫林雨果。
这个还是属于超生,林耀军为此丢了工作。他在部队上学的开车,没了工作当时问题也不大,当时货运十分挣钱,他给开货车去了,远途运输,一走便是十几天甚至成月不在家。
张舒带着俩孩子,住在食品厂的家属院,四十来平,按说也还算稳当。
但当初跑长途车挺危险的,不说路匪路霸,就是路不好,各种状况,这都不好说。总之,出门家里联系不上,特别操心。
而恰巧,在南方遇到暴雨天气,差点翻了车。林耀军后怕,张舒听车队上的人一说,便更害怕了。
两人就想着,挣些钱,咱自己买一辆车租车。这个时候,出租车正在兴起,也是挣钱的营生,就在市里跑。
九零年前后,食品厂效益不好,发不下来工资。家里有急着攒钱想买车,张舒心思活泛,也拉的下来面子,便去火车站附近做小生意。
烙饼子夹菜,挣的其实不少。
忙的时候,家里的公公婆婆也会去帮忙。九一年的时候,原主算是大孩子了。
暑假嘛,家里给报各种班。去学英语口语,去学画画,去少年宫游泳。有些地方远,孩子奶奶定点去接送。
而小的幼儿园放假了,那一天少年宫的乒乓球课也停了。爷爷就带着过去,一边给儿媳妇帮忙,一边照看孙子。
那会子生意正多,就是连着给三个顾客找钱的工夫,再找孩子便找不见了。
说是走失,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被人贩子带走了!
孩子的爷爷,在九二年的时候便去世了。不是自然死亡,自责的,活不下去了,一年多不太说
话,最后从老厂区的七层办公楼上跳下来,当场死亡。
老人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两口子相互指责,也不知道谁错了。而今老人因自责死,夫妻之间更是要分崩离析。
但有孩子呀,有一个姑娘,不能扔下不管; 有一个孩子不见了,生死不知。散了就过好了?连散也散不了了。
从九一到九九年,这些年,张舒没有离开过火车站这一片,就在这里做生意。而林耀军四处的寻,稍微有一点可能,千里迢迢,哪里都去。
北边,南边,山沟沟,大城市,真的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四处寻孩子。
这情况……怎么工作?两口子就这么一个挣着,一个四处跑去去找。
老厂区那边的房子现在闲置着,那边人少,距离繁华地段太远,做生意不方便。为了省钱,就在距离火车站较紧的城乡结合部租了一间一楼的民房。
上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原主住二叔家,跟奶奶挤着住。一到放假,才回来跟母亲住,在小摊子上帮忙。
说起来,很简单的事!但这是这一家子日复一日,磨过去的日子。
桐桐看着忙着备晚上出摊用的东西的张舒,她还是得找个网吧,要不然必不能放心的。
其实,火车站附近的大网吧最多,等火车在网吧最能消磨时间。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客人要结账:“多少钱?”
“一碗米线一笼包子,四块五。”桐桐接了十块钱,找了五块五过去,“您看好。”
女人抬头看了一眼,顺手抓了一把馄饨下到锅里,然后端了一笼包子放在边上,馄饨煮好,满满
一碗,不要汤,浇上一勺子给米线调味用的肉酱,递给桐桐一双一次性筷子,“吃饭!”
桐桐:“……”她端了碗,一口一口吃着。
女人又从泡沫箱子中摸,摸出一瓶汽水来,开瓶放在边上:“辣了?”
“没有!”桐桐应着,看着有客人来,便放下碗。
“你吃你的,忙得过来。”女人用挂在车头上的毛巾随便擦了一把汗,便又去忙了。
夜里的火车站,还是比别处热闹。太阳炙烤了一天的柏油路面,叫夜里的城市格外的热。直到十二点左右了,人潮退了,热也开始退了。
两人收了摊子,一个蹬着三轮车,一个在后面使劲推着。四十分钟之后到出租屋,已经过了凌晨一点了。
小小的一间屋子,一张架子床。倒是有个卫生间,只有一个蹲坑。要洗澡便用盆接水,去里面冲一下就好。
冲完回来,桐桐爬在上铺,趴下!她头上有伤,不能躺,刚才也没有洗头。
吊扇就在不远处,呼哧呼哧的吹着。女人洗漱了,也躺着去了。这家里除了日常活动发出的声响,竟是可以沉默着一直演哑剧。
桐桐以为女人不会再说话了,也渐渐有些迷糊的时候,女人说话了:“高考成绩能查了?”
“啊?”桐桐’嗯‘了一声,“明天查。”应该是固话就能查。
“我看对面那拉面店里,电视上说分数线都出来了。”
桐桐:“……”那就是吧!应该是先估分填志愿,而后才出成绩的。她就说:“对!出来了。”
“明早上查分数。”
嗯!好。
然后女人的鼾声便响起了,桐桐侧着脸面朝墙,墙上挂着一张布,布上贴的都是小男孩的照片,一张一张又一张。
桐桐伸手过去,从照片上一张一张的抚过,睡前一直在说:会找到的!能找到的!只要我活着,永远都不放弃找他。
这一觉起来,大汗淋漓。早起猛的翻身坐起,看见格子床单上清晰的印上了一个人形。
起来的时候屋里没人,她洗漱了,抓了书包才要出门,便见女人又回来了。手里拎着豆浆,炸油饼,鸡蛋,然后递过来:“吃饭。”
桐桐:“……”行!吃吧。
饭撸完,也就五分钟。
她把袋子抓着,准备顺手扔出去。女人伸手接了,说她:“去洗手。”
桐桐顺从的洗手,然后打算出门,“我去找公话……”
女人抓了钥匙,把装钱的包包背上,然后出门:“把门带上。”
等桐桐出来的时候,她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出来,自行车上都是灰尘,车头上挂着个木牌子,木牌子上贴着寻人启事,说桐桐:“坐上来。”
桐桐不解其意,还是坐上去了。一路上,凡是看见的都多看骑车人几眼,然后带着几分同情的转移了视线。
车子骑出去三站路,这里是铁路职工医院,对外接诊,瞧着规模不小。
女人把车子放在车子棚,去排队挂号,挂了外科。拉着桐桐去找科室,排队,检查。
大夫看了伤:“昨天咋不来就医呢?这么大的口子!”
“太晚了。”
“怎么伤到这里了?”
“在路上走,有醉汉骑摩托车,太快。我一转身,正面撞过来,后脑勺碰到电线杆上。”
“晕不晕?恶心不?”
“还好。”
“先去处理外伤……”
女人一路都沉默着,缝合也是外科手术了。剃了头发,清理伤口,打麻药,一针一针的缝合。
桐桐能看见,女人在边上坐着,没敢看,就这么木着脸,眼泪大滴大滴的往下掉。
该是今早起来,她才发现的吧。
桐桐就说:“没事!不疼。”
女人不说话,转过去却把眼泪擦干了。问大夫几天换一次药,要注意什么。
拿着ct检查单,还是去交钱去了,包扎好了,又去查了ct。
等着片子出来,已经是下午,又去找大夫,大夫说:“没有大的问题,注意观察,不要见水,夏天尤其注意,爱出汗对伤口不好……”
女人一一的应着,等拉着桐桐出来,站在那破车子边上,她才说:“要不,你再去跟你奶奶住一段时间……你二叔家有空调……”
“不用!”桐桐摇头:“晚上不热,我白天在书店……”
“晚上……”
“晚上可以去网吧!我应聘上网管了。网管一般没啥事就是睡觉,有人叫了才起来。”桐桐看着医院对面的网吧招牌,现编瞎话,“按天结算,一天只十块钱。只有夜班,清闲!”
见她还要说话,桐桐忙岔开话题,“去查高考成绩……找话吧吧。”
话吧随处可见,里面小隔间里有电话。桐桐按照提示查询,那边提示忙碌,重复了好几次之后才听到机械电子音:考号********的考生林雨桐,你的高考成绩是623分,被第一志愿人大社会学专业录取。
桐桐放下电话:原主想成为记者,她觉得这个职业有助于她找到弟弟。
她对成绩不自信,选了保底的专业。社会学……就业方向上确实有媒体单位,但是……唉!普通人家孩子,挺难的!
第1195章 归途漫漫 (2)二更
原身的母亲叫张舒,原是s市食品厂的工人。原身的父亲叫林耀军,十八当兵,二十二裁军就回来了,分配到s市面粉厂当司机。
通过介绍,两人认识了。
七九年结婚,八零年第一个孩子出生,叫林雨桐。八五年,意外怀孕,还是决定生下来,这才又有了个儿子,叫林雨果。
这个还是属于超生,林耀军为此丢了工作。他在部队上学的开车,没了工作当时问题也不大,当时货运十分挣钱,他给开货车去了,远途运输,一走便是十几天甚至成月不在家。
张舒带着俩孩子,住在食品厂的家属院,四十来平,按说也还算稳当。
但当初跑长途车挺危险的,不说路匪路霸,就是路不好,各种状况,这都不好说。总之,出门家里联系不上,特别操心。
而恰巧,在南方遇到暴雨天气,差点翻了车。林耀军后怕,张舒听车队上的人一说,便更害怕了。
两人就想着,挣些钱,咱自己买一辆车租车。这个时候,出租车正在兴起,也是挣钱的营生,就在市里跑。
九零年前后,食品厂效益不好,发不下来工资。家里有急着攒钱想买车,张舒心思活泛,也拉的下来面子,便去火车站附近做小生意。
烙饼子夹菜,挣的其实不少。
忙的时候,家里的公公婆婆也会去帮忙。九一年的时候,原主算是大孩子了。
暑假嘛,家里给报各种班。去学英语口语,去学画画,去少年宫游泳。有些地方远,孩子奶奶定点去接送。
而小的幼儿园放假了,那一天少年宫的乒乓球课也停了。爷爷就带着过去,一边给儿媳妇帮忙,一边照看孙子。
那会子生意正多,就是连着给三个顾客找钱的工夫,再找孩子便找不见了。
说是走失,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被人贩子带走了!
孩子的爷爷,在九二年的时候便去世了。不是自然死亡,自责的,活不下去了,一年多不太说
话,最后从老厂区的七层办公楼上跳下来,当场死亡。
老人的死,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两口子相互指责,也不知道谁错了。而今老人因自责死,夫妻之间更是要分崩离析。
但有孩子呀,有一个姑娘,不能扔下不管; 有一个孩子不见了,生死不知。散了就过好了?连散也散不了了。
从九一到九九年,这些年,张舒没有离开过火车站这一片,就在这里做生意。而林耀军四处的寻,稍微有一点可能,千里迢迢,哪里都去。
北边,南边,山沟沟,大城市,真的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了,四处寻孩子。
这情况……怎么工作?两口子就这么一个挣着,一个四处跑去去找。
老厂区那边的房子现在闲置着,那边人少,距离繁华地段太远,做生意不方便。为了省钱,就在距离火车站较紧的城乡结合部租了一间一楼的民房。
上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原主住二叔家,跟奶奶挤着住。一到放假,才回来跟母亲住,在小摊子上帮忙。
说起来,很简单的事!但这是这一家子日复一日,磨过去的日子。
桐桐看着忙着备晚上出摊用的东西的张舒,她还是得找个网吧,要不然必不能放心的。
其实,火车站附近的大网吧最多,等火车在网吧最能消磨时间。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