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多少人家想要,人家最后联系了医院的大夫,给孩子挑了一户人家。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男方不能生育,当时也都四十出头的年纪了,把孩子给了人家了。
他家没提要钱,就是请好好抚养就行。可那边给了两万块钱,说是给孩子妈看病的钱。当时话说的很客气,说孩子大了,结婚的时候叫去认孩子。可收了人家的钱了,咋有脸去?
他们是知道娃在哪,从不上门打搅;那边也知道他们家是哪里的,也从不走动。”
这才是正常的送-养、抱-养。
“再说了,要送生下来就送,别看一眼,要不然就舍不得。谁家养到两三岁了,把孩子送人了?养个狗啊猫的,养一养都养出感情了,更何况是孩子。
就算是父母日子难过,可村里有人管,城里这社区也不会看着人饿死的,还有低保,对吧?山珍海味是养孩子,一碗稀饭一碟青菜也是养孩子。亲爹妈宁肯叫孩子在眼皮底下吃糠咽菜,也舍不得送出去,招人打骂去。”
四爷明白他的意思:“若是父母有啥意外,亲戚想把我送人,是需要有人同意的。他们不愿意抚养,不愿意监护,那也不能随便处理……”
村里得有村上的干部知情,派出所得去说明情况。
城里的话就更是如此,这是说送人就送人了?亲戚做主给送出去,比父母做主送出去难多了。
老汪就问:“这种的,周围肯定有议论声……”谁谁谁是谁的谁,他做主把他谁家的孩子送给谁谁谁家,一定会有人说的。
四爷:“……”没有说自己的,“有人议论四花送到本家抚养,五花送给姑姑抚养……”却没听人议论过自己这个原身是谁牵线,送给尹厚禄和高引娣抚养的。
他这一摇头,老汪就心说,这孩子九成九都是来历不可说。
但是,谁叫咱爷俩投缘呢?
老汪说:“……叔这几年干的是收生猪的营生,你知道的,咱这没有规模养殖,都是农户家里养的。为了给省城送猪,叔也是本省包括周围的市县都跑遍了,都在村里钻。一片都有一个猪经济,都跟朋友似的。有了货源,就给我打电话,一条线上攒的差不多了,我过去一趟。”
四爷心里有数,这人对村村镇镇都熟悉,又是跟农户打交道。这些汉子在一起说什么?不过是说些哪个村里的婆娘不安分,谁家没儿子,谁家又怎么怎么着了……这些闲话搜集到一块,确实是信息。
他给老汪倒茶,听他继续说。
“你家那一片,你大概不知道……都有个成十年了吧,打死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要是活着吧,得有你这么大了。
是啥情况呢?那家老当家当年是近亲结婚,结果生下的孩子有点精神不正常,养到四十多岁了,老当家不中用了,怕儿子将来没人给养老,不知道从哪里抱养了孩子回来,那孩子都两三岁了。
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帮着养的,养到成十岁了,老太太死了。剩下个精神病和那孩子。精神病是不犯病的时候像个正常人,犯病了就不好说。
结果那一年,不知道为啥的,犯病了。一个失手……人没了不说,他还给扔到沟里,点了火烧了好几里,等火灭了……烧的都不像个样子了。这事在当年闹的很大,都把那精神病往村子外面撵,最后当地政府给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老汪说起来也是一脸惋惜:“那孩子听说是用门口的抱鼓石换来的!抱鼓石是古董,明清的物件。当年也值个八百一千的。就是煤矿那边抱回来的。”
八十年代初,八百一千就是大钱了。
也就是说,那个孩子是找煤矿上的人花钱买来的!
煤矿距离他们乡镇不过三四十里,但煤矿上临时工也多,黑工也多了,其实是最不好查的。
老汪觉得,“你要是查,周围的亲戚、乡邻中,如果没有这个中间人,你就朝这个方向查一查。前两年我听说,有人找孩子,找到那一家了,那破院子还在,人家爹妈从那屋里找出了孩子当年穿的衣服……你想想那爹妈心里是啥滋味。”
第1215章 归途漫漫(22)二更
吃了顿饭,四爷记录了十多个孩子的信息,这都是老汪提供的。都很含糊,很少能说出谁谁谁的孩子不是近处抱的。
就像是:哪个镇朝东边去,那边有个小村村,二十来户人,听说一个哑巴一个瞎子,当年家里的老人在世的时候,给抱养了个姑娘。这家人需要的是有人照顾,还怕小子长大了太野,这两口子辖制不住。
只能画出个大概的圈圈,他也是听闲话听来的。但这些东西确实是有用的!就像是这个姑娘,只怕是念不了两年书……家里需要她照顾。
这姑娘将来必然要招赘,也就是说,她就算是走出了村子,也绝对走不出镇子!她便是知道自己不是这家的孩子,又能去哪里找父母呢?
两人分开,四爷说:“下次再回来,一定上家里去拜访。”
行!到家里就住下,咱爷俩喝几壶。
四爷目送对方离开,这次确实是有些意外的收获。本来只是单纯的感谢,却没想到搜集了这么些消息。
回了酒店,跟桐桐说了几句话。她那边应该是在家庭聚餐,大孩子小孩子的,闹的厉害,也没有说更多的,报了个平安就挂了。
第二天一早四爷便往县城去。
在县城也先安顿下,房子订了五天的。他没打算在那边家里住,做戏也不成。
想了想,他起身去了前台。县城的政府宾馆,他递给前台一个电话:“这样,我订一桌酒席,要最好的包间。然后你帮我打个电话……”
这个只是小忙而已,人家先叫餐饮部的来下单,四爷定了一桌688的酒席,是除了888之外,档次最高的一档。
一下单,这边就打电话,打到村部:“这里是县招待所,找张志强张村长。”
那边用半土半洋的普通话回复说:“找张村长?有啥事?张村长不在……”
“不在?那你们村的领导,哪个能来,来几个客人。之前有客人订了688的酒席,就是今天的,说是已经捎话说好的,你们今天到。我想请问一下,你们啥时候能到,后厨能准备了吗?”
那边:“……”谁请村上的领导吃饭?没听说呀?是哪个狗怂货捎话给捎忘了,还是哪个接了人家的话了,一有事给忘了这一茬了?
他赶紧问:“能退不?”钱退回来也行呀!够咱在镇上吃几顿了。
“不好意思,不能退。那您看,是不来了吗?”
“来!来!”张村长要是没空,这村里有空的多着呢。混一顿饭嘛,闲着也是闲着。
“那您几点到呢?”
“一个半钟头之后吧!肯定会到,也许会早一点,也许会迟一点,别给我们退了。”
“好!等着您。”
前台的大姐打了电话,一脸的笑意的问这帅小伙子:“怎么样?”
“谢谢!”
“你咋还神神秘秘的,自己打就行嘛!”
“替老板办点事,村里人多眼杂,不方便。”四爷掏了二十块钱,偷着塞了过去:“顾不上谢了,就算是请吃饭了。”
“不用不用!”非不要。
四爷去外面的牛肉馆买了两张餐券,这个是可以的,对方推辞了两句就收下了。还给四爷指了地方:“餐饮部一露有会客区,去那边等不会错过。”
四爷就去等着去了,最多一个小时,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停在大门口,里面不让进。然后村上来了七八个人,有一个是村主任,有一个是村上的会计,剩下几个都是村上人事旺的人,都像是才下地回来的样子,穿的下地的衣裳,破破烂烂,满身的尘土。
然后一边走一边说,说话高声大气像是在跟人争吵一般。
四爷在里面看见了,就笑着迎出去:“志勇叔,没想到把你给等来了。”然后又跟村里的其他人打招呼。
张志勇是主任,他堂哥是村长,叫张志强。
一见四爷,村里的老少爷们就笑骂:“你个坏怂,哄你叔们干啥?!牛都没喂,跑来吃这六百多块钱的宴席来了……”
“没哄!给老板办点事,正要问咱当地的人。”
“那你回去问你爸,或是上家里去问,我们能不说?花这钱干啥?回回回!回去!”
“钱都交了。”
“退了!退了你收着……”日子难过的跟啥一样,“咱不讲究这些。”
四爷硬给拉住了:“走吧!就是家里说不方便,才请来了。老板在路上了,叫我先招呼。好歹听我说说是啥事嘛!”
这些人一副推脱不过的样子,推推搡搡的一群人进了包间。
688的席面,菜色是精致的。这些可不够,四爷又叫了服务员,在这个基础上点,鸡鸭鱼肉大肘子,都是硬菜的上,这是大家喜欢的。
张志勇就问:“你给叔个底,你要问啥?”
“我想打听煤矿的事!那边不是早就承包了嘛,我这个老板呀,在晋省有煤矿,现在还四处承包煤矿,钱是不缺的……”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他家没提要钱,就是请好好抚养就行。可那边给了两万块钱,说是给孩子妈看病的钱。当时话说的很客气,说孩子大了,结婚的时候叫去认孩子。可收了人家的钱了,咋有脸去?
他们是知道娃在哪,从不上门打搅;那边也知道他们家是哪里的,也从不走动。”
这才是正常的送-养、抱-养。
“再说了,要送生下来就送,别看一眼,要不然就舍不得。谁家养到两三岁了,把孩子送人了?养个狗啊猫的,养一养都养出感情了,更何况是孩子。
就算是父母日子难过,可村里有人管,城里这社区也不会看着人饿死的,还有低保,对吧?山珍海味是养孩子,一碗稀饭一碟青菜也是养孩子。亲爹妈宁肯叫孩子在眼皮底下吃糠咽菜,也舍不得送出去,招人打骂去。”
四爷明白他的意思:“若是父母有啥意外,亲戚想把我送人,是需要有人同意的。他们不愿意抚养,不愿意监护,那也不能随便处理……”
村里得有村上的干部知情,派出所得去说明情况。
城里的话就更是如此,这是说送人就送人了?亲戚做主给送出去,比父母做主送出去难多了。
老汪就问:“这种的,周围肯定有议论声……”谁谁谁是谁的谁,他做主把他谁家的孩子送给谁谁谁家,一定会有人说的。
四爷:“……”没有说自己的,“有人议论四花送到本家抚养,五花送给姑姑抚养……”却没听人议论过自己这个原身是谁牵线,送给尹厚禄和高引娣抚养的。
他这一摇头,老汪就心说,这孩子九成九都是来历不可说。
但是,谁叫咱爷俩投缘呢?
老汪说:“……叔这几年干的是收生猪的营生,你知道的,咱这没有规模养殖,都是农户家里养的。为了给省城送猪,叔也是本省包括周围的市县都跑遍了,都在村里钻。一片都有一个猪经济,都跟朋友似的。有了货源,就给我打电话,一条线上攒的差不多了,我过去一趟。”
四爷心里有数,这人对村村镇镇都熟悉,又是跟农户打交道。这些汉子在一起说什么?不过是说些哪个村里的婆娘不安分,谁家没儿子,谁家又怎么怎么着了……这些闲话搜集到一块,确实是信息。
他给老汪倒茶,听他继续说。
“你家那一片,你大概不知道……都有个成十年了吧,打死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要是活着吧,得有你这么大了。
是啥情况呢?那家老当家当年是近亲结婚,结果生下的孩子有点精神不正常,养到四十多岁了,老当家不中用了,怕儿子将来没人给养老,不知道从哪里抱养了孩子回来,那孩子都两三岁了。
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帮着养的,养到成十岁了,老太太死了。剩下个精神病和那孩子。精神病是不犯病的时候像个正常人,犯病了就不好说。
结果那一年,不知道为啥的,犯病了。一个失手……人没了不说,他还给扔到沟里,点了火烧了好几里,等火灭了……烧的都不像个样子了。这事在当年闹的很大,都把那精神病往村子外面撵,最后当地政府给送到精神病院去了……”
老汪说起来也是一脸惋惜:“那孩子听说是用门口的抱鼓石换来的!抱鼓石是古董,明清的物件。当年也值个八百一千的。就是煤矿那边抱回来的。”
八十年代初,八百一千就是大钱了。
也就是说,那个孩子是找煤矿上的人花钱买来的!
煤矿距离他们乡镇不过三四十里,但煤矿上临时工也多,黑工也多了,其实是最不好查的。
老汪觉得,“你要是查,周围的亲戚、乡邻中,如果没有这个中间人,你就朝这个方向查一查。前两年我听说,有人找孩子,找到那一家了,那破院子还在,人家爹妈从那屋里找出了孩子当年穿的衣服……你想想那爹妈心里是啥滋味。”
第1215章 归途漫漫(22)二更
吃了顿饭,四爷记录了十多个孩子的信息,这都是老汪提供的。都很含糊,很少能说出谁谁谁的孩子不是近处抱的。
就像是:哪个镇朝东边去,那边有个小村村,二十来户人,听说一个哑巴一个瞎子,当年家里的老人在世的时候,给抱养了个姑娘。这家人需要的是有人照顾,还怕小子长大了太野,这两口子辖制不住。
只能画出个大概的圈圈,他也是听闲话听来的。但这些东西确实是有用的!就像是这个姑娘,只怕是念不了两年书……家里需要她照顾。
这姑娘将来必然要招赘,也就是说,她就算是走出了村子,也绝对走不出镇子!她便是知道自己不是这家的孩子,又能去哪里找父母呢?
两人分开,四爷说:“下次再回来,一定上家里去拜访。”
行!到家里就住下,咱爷俩喝几壶。
四爷目送对方离开,这次确实是有些意外的收获。本来只是单纯的感谢,却没想到搜集了这么些消息。
回了酒店,跟桐桐说了几句话。她那边应该是在家庭聚餐,大孩子小孩子的,闹的厉害,也没有说更多的,报了个平安就挂了。
第二天一早四爷便往县城去。
在县城也先安顿下,房子订了五天的。他没打算在那边家里住,做戏也不成。
想了想,他起身去了前台。县城的政府宾馆,他递给前台一个电话:“这样,我订一桌酒席,要最好的包间。然后你帮我打个电话……”
这个只是小忙而已,人家先叫餐饮部的来下单,四爷定了一桌688的酒席,是除了888之外,档次最高的一档。
一下单,这边就打电话,打到村部:“这里是县招待所,找张志强张村长。”
那边用半土半洋的普通话回复说:“找张村长?有啥事?张村长不在……”
“不在?那你们村的领导,哪个能来,来几个客人。之前有客人订了688的酒席,就是今天的,说是已经捎话说好的,你们今天到。我想请问一下,你们啥时候能到,后厨能准备了吗?”
那边:“……”谁请村上的领导吃饭?没听说呀?是哪个狗怂货捎话给捎忘了,还是哪个接了人家的话了,一有事给忘了这一茬了?
他赶紧问:“能退不?”钱退回来也行呀!够咱在镇上吃几顿了。
“不好意思,不能退。那您看,是不来了吗?”
“来!来!”张村长要是没空,这村里有空的多着呢。混一顿饭嘛,闲着也是闲着。
“那您几点到呢?”
“一个半钟头之后吧!肯定会到,也许会早一点,也许会迟一点,别给我们退了。”
“好!等着您。”
前台的大姐打了电话,一脸的笑意的问这帅小伙子:“怎么样?”
“谢谢!”
“你咋还神神秘秘的,自己打就行嘛!”
“替老板办点事,村里人多眼杂,不方便。”四爷掏了二十块钱,偷着塞了过去:“顾不上谢了,就算是请吃饭了。”
“不用不用!”非不要。
四爷去外面的牛肉馆买了两张餐券,这个是可以的,对方推辞了两句就收下了。还给四爷指了地方:“餐饮部一露有会客区,去那边等不会错过。”
四爷就去等着去了,最多一个小时,来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停在大门口,里面不让进。然后村上来了七八个人,有一个是村主任,有一个是村上的会计,剩下几个都是村上人事旺的人,都像是才下地回来的样子,穿的下地的衣裳,破破烂烂,满身的尘土。
然后一边走一边说,说话高声大气像是在跟人争吵一般。
四爷在里面看见了,就笑着迎出去:“志勇叔,没想到把你给等来了。”然后又跟村里的其他人打招呼。
张志勇是主任,他堂哥是村长,叫张志强。
一见四爷,村里的老少爷们就笑骂:“你个坏怂,哄你叔们干啥?!牛都没喂,跑来吃这六百多块钱的宴席来了……”
“没哄!给老板办点事,正要问咱当地的人。”
“那你回去问你爸,或是上家里去问,我们能不说?花这钱干啥?回回回!回去!”
“钱都交了。”
“退了!退了你收着……”日子难过的跟啥一样,“咱不讲究这些。”
四爷硬给拉住了:“走吧!就是家里说不方便,才请来了。老板在路上了,叫我先招呼。好歹听我说说是啥事嘛!”
这些人一副推脱不过的样子,推推搡搡的一群人进了包间。
688的席面,菜色是精致的。这些可不够,四爷又叫了服务员,在这个基础上点,鸡鸭鱼肉大肘子,都是硬菜的上,这是大家喜欢的。
张志勇就问:“你给叔个底,你要问啥?”
“我想打听煤矿的事!那边不是早就承包了嘛,我这个老板呀,在晋省有煤矿,现在还四处承包煤矿,钱是不缺的……”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