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桐桐就说金寿:“那你写个证明,都来签字。算是我跟你爹分家的时候欠了你大哥一个大锅。”
本身织布机老大就吃亏了,再把补偿给的小锅让给老二家,那就折算成大锅吧。
金福不干了,这不是平白增加爹娘的负担吗?“妈,就这样吧!我自己想办法。”
金禄不言语,拉着李润叶就出堂屋:“妈,我俩商量商量,等我几分钟。”
商量吧,看你俩想咋。
金禄拉着润叶去后院,低声道:“那小锅都快烧的糊底了,争那个干啥?”
“那咱拿啥做饭呀?”
金禄看了润叶一眼,“你傻呀!咱这一分家,你娘家不来暖屋?来总不能空手吧。好的咱也不能要,但孬的也行呀!我瞧见你家后院的柴火垛上有一口破锅,咱家有个破油勺,有这两样,咱去换个新锅,小是小了点,但就咱两口子吃饭,够用了。”
“旧换新还要加工费呢!”咱哪有钱?
“你爸妈手里没有?你不想办法要,最后落到谁手里了?你姐可比你精,我上次去你家,你姐大包小包的拎回去了……咱先借点,等以后有了,肯定能还。”再说了,“我家给你家的彩礼可不少,你都带过来了?”
没有!
“那你说这彩礼,留给谁了?我宁肯叫你拿那个钱买肉吃,也不想叫你嫂子贴补了她娘家……你妈肯定给你说,彩礼要是都给你,过来你还得补贴婆家。现在分家了,咱的钱归你管,我不花一分,你想咋花就咋花……你寻思寻思!”这钱是你自己拿,还是你爸妈拿,补贴给你哥,你哥再补贴他老丈人。
润叶:“……得找我爸我妈张嘴,咋张得了口?”
“跟我爸我妈张嘴,你不是挺好意思嘛!你也看了,我妈这人公道,到最后啥也没多得,还叫人不喜欢。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润叶问说:“锅回来之前,咋做饭?”
“上你娘家住两天,省的做饭。”
两口子商量了几分钟回来,金禄蔫焉的坐着去了,润叶说:“妈,小锅我不要了!家里那破油勺给我,我娘家有个破锅,我俩拿这些去换个小锅。”新的!
桐桐:“……”行吧,“你紧着你的时间去做饭。”错开时间。
“我们先回我娘家住两天……”润叶说完了,就看了看在座的人,“等锅换好了,我们就回来。”
王翠枝气的脸都变色了,这不够丢人的,不知道的以为我金家过不下去了!她白了大儿媳一眼,说孙媳妇:“我那边有个锅,给你们送来。”
罗宝琴斜了婆婆一眼,到底没敢言语。
桐桐没言语,看了儿媳妇一眼:这个可以要!老人家补贴孙子,你做晚辈的觉得能拿你就拿,不妨碍啥。她乐意补贴哪个孙子都行,顺着老人嘛!
况且,当初分家,大房可是吃了亏的。
润叶接到婆婆的眼神,立马道:“奶给的,我得要!”说着就往出走,“在哪放着呢,我去取。”
罗宝琴这个做二婶的气的够呛:大房分家,从叔叔家占便宜,上哪说理去?
她跟着往出走:“给你说你也找不见,我去给你拿。”
润叶搀扶着二婶就走:“我以后常去,去的多了,啥都能摸到!以后我有时间就给我奶烧炕……家里有啥活干不过来,您也喊我。”
罗宝琴嘴上应着,这个侄儿媳妇就是长了一张好嘴,啥实在的都没有。
她就说:“……你婆婆太娇惯三个小的了,金寿念书都念到十六了。谁家十六不是家里的壮劳力?就金寿,这么个年岁了,还在念书。不过想想,你婆婆大概觉得她是城里面的,憋着劲儿要把子女往城里里送,供儿子咱还能想的通。你说就小意,一个丫头,横竖都是别人家的人,这花钱供念书,图啥?”
润叶跟着点头:“我一个做媳妇的,能说啥?”
“上学费钱着呢。”
“可不就是!”润叶就说:“半月前,我说妈,咱把那小萝卜腌上,你给我钱,我买二斤粗盐去。可就巧了,润叶没笔没本子了,要买笔和本子。我妈把钱给小意了,跟我说,腌菜太早了,怕坏,等等再腌菜。”
罗宝琴’啧‘了一声,“我家的萝卜片都腌入味了。”
“您看!这不就耽搁了。”
婶婶侄媳两人一路絮叨,到家里的时候,二房的小闺女金花正在屋里纺线。金花是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字都不识,还是个小脚,解放后放脚了,但还是习惯于缠着穿小鞋。一天到晚盘腿坐在炕上做针线活。
“二嫂子来了?”
润叶就笑:“看看,看看咱金花养的多精细。”
罗宝琴拎了锅来,递过去:“这锅其实是新的……”
谁家新的这么放着?润叶只笑:“不管好歹,这是我奶疼我们,补贴我们呢。”东西拿了,她并不多留,拎着锅就走,心里盘算着,加上家里的破漏勺,再加上娘家的破锅,连同这个锅一起,能去换一个大的新锅回来。
所以,今儿还是得回娘家一趟,跟自家妈要彩礼钱,再顺便住两天。
到家得时候,粮食都分完了。家里的油盐酱油醋,一块都给分了。菜窖里的菜也一并分了,就连菜地里那些盖在苞谷杆子下面的耐寒的香菜啥的,也是用尺子量好,用草木灰划线,从哪里到哪里是谁家的,吃菜各从各那一片拔。
真的分的特别公道,分家文书一写,这就成了。
金大发提醒:“还没写奉养……”
桐桐拦了:“不用写,有心就行。”这东西不能拿尺子量。
于是,还算是消停的把家给分了。
队长姓叶,叫叶贵阳,四十来岁的年纪。他是很少跟金镇家这个婆娘打交道的,这个婆娘是常年生病,谁能有印象?这一家不管有啥事都是金镇出面的。谁知道男人猛地倒下了,人家这婆娘立起来了。
日子不好过,是非就多。
自家也是给老大结了婚之后,再给其他孩子不管干啥,都得看老大媳妇的脸色。姑娘大了,做身衣裳吧,儿媳妇不乐意。这都叫啥事?
那就不如干脆给分开,他们的日子他们自己过去!人家小两口挣了自己花,要不然,就得两口子挣钱养一家,人家媳妇不乐意呢。
金镇家婆娘说的对,人家媳妇就是不乐意,也没啥不对!凭啥人家累死累活的,挣下点口粮分给别人吃?
桐桐说:“劳烦了,这就做饭,吃顿饭再走。”
家里还有人伤成那样了,吃啥饭?这就走了。
人家走了,桐桐就把家里晒的萝卜干,叫金喜给叶队长家送去,又给大房金大发家送了一份。就自家菜园子大,家里也只有这个能拿的出手了。一家一碗,别管贵贱,是个意思。
中午的时候,叶队长家得嫂子,这人姓戴,叫丑女,家里当小名叫的,也没个正经的名字。
“嫂子,快来。”
“我来瞧瞧,今儿好多了?”
“好多了!”
戴丑女把碗还回来了,里面盛放着一碗冒尖的豆腐渣:“我娘家侄儿送来的,他在豆腐坊,拿来你尝尝。”
算是个人情往来。
一会子金大发家得大儿媳妇,金顺的媳妇也来了,拎着个篮子,篮子里有十个鸡蛋,“留着补身体。”
鸡蛋可以去换油盐酱醋的,这是可流通的,“这……多不好意思。”
“拿着!咱是外人么?”
行吧!拿着。原主原来也养着鸡鸭的,这不是前后给两个儿子结婚,把鸡鸭全都给卖了。昨儿吃的鸡蛋沫糊里的鸡蛋,还是牡丹出去从邻居家借的。
把这个送走了,乡邻好些都来看望。或是两根萝卜,或是一捆子干萝卜樱子,或是一把花生,是个意思就得了。
等人都走了,桐桐取了一个鸡蛋,挑了最大个的,站在院子里喊牡丹:“你昨儿从谁借的,还给谁去。”
牡丹应着,拿着鸡蛋走了。
润叶一听见就趴在窗上看,见婆婆果然只给了老大家一个鸡蛋,这才坐回去:没偷着偏老大家就行。
再分家,最后一顿饭总要一起吃的。
今儿不出工,不干活,就不吃干的。就是蒸一锅红薯,一人一碗红薯汤,一盘子青盐腌的青辣椒。
这辣椒是霜降前摘下来的最后最后一茬。老的都红了,辣的火烧火燎;嫩的还没长成,没啥味道。
李润叶说:“大嫂,其实整根腌存的时间长。”
牡丹:“……”她’哦‘了一声,忙道:“也没有多的,剩下的不到一盆,三两天就吃完了。”
桐桐喝了一口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都没有,谈啥好吃不好吃?为啥切开?因为最后一茬辣椒,肯定好些被虫吃了,她得细细的把被虫啃的单独放着,淘洗干净,舍不得扔呗。再就是老的老,嫩的嫩,还分开腌吗?哪有那么些盆碗放这个?
她就说牡丹:“做啥吃啥!日子穷,你精打细算的,不容易!”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
本身织布机老大就吃亏了,再把补偿给的小锅让给老二家,那就折算成大锅吧。
金福不干了,这不是平白增加爹娘的负担吗?“妈,就这样吧!我自己想办法。”
金禄不言语,拉着李润叶就出堂屋:“妈,我俩商量商量,等我几分钟。”
商量吧,看你俩想咋。
金禄拉着润叶去后院,低声道:“那小锅都快烧的糊底了,争那个干啥?”
“那咱拿啥做饭呀?”
金禄看了润叶一眼,“你傻呀!咱这一分家,你娘家不来暖屋?来总不能空手吧。好的咱也不能要,但孬的也行呀!我瞧见你家后院的柴火垛上有一口破锅,咱家有个破油勺,有这两样,咱去换个新锅,小是小了点,但就咱两口子吃饭,够用了。”
“旧换新还要加工费呢!”咱哪有钱?
“你爸妈手里没有?你不想办法要,最后落到谁手里了?你姐可比你精,我上次去你家,你姐大包小包的拎回去了……咱先借点,等以后有了,肯定能还。”再说了,“我家给你家的彩礼可不少,你都带过来了?”
没有!
“那你说这彩礼,留给谁了?我宁肯叫你拿那个钱买肉吃,也不想叫你嫂子贴补了她娘家……你妈肯定给你说,彩礼要是都给你,过来你还得补贴婆家。现在分家了,咱的钱归你管,我不花一分,你想咋花就咋花……你寻思寻思!”这钱是你自己拿,还是你爸妈拿,补贴给你哥,你哥再补贴他老丈人。
润叶:“……得找我爸我妈张嘴,咋张得了口?”
“跟我爸我妈张嘴,你不是挺好意思嘛!你也看了,我妈这人公道,到最后啥也没多得,还叫人不喜欢。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润叶问说:“锅回来之前,咋做饭?”
“上你娘家住两天,省的做饭。”
两口子商量了几分钟回来,金禄蔫焉的坐着去了,润叶说:“妈,小锅我不要了!家里那破油勺给我,我娘家有个破锅,我俩拿这些去换个小锅。”新的!
桐桐:“……”行吧,“你紧着你的时间去做饭。”错开时间。
“我们先回我娘家住两天……”润叶说完了,就看了看在座的人,“等锅换好了,我们就回来。”
王翠枝气的脸都变色了,这不够丢人的,不知道的以为我金家过不下去了!她白了大儿媳一眼,说孙媳妇:“我那边有个锅,给你们送来。”
罗宝琴斜了婆婆一眼,到底没敢言语。
桐桐没言语,看了儿媳妇一眼:这个可以要!老人家补贴孙子,你做晚辈的觉得能拿你就拿,不妨碍啥。她乐意补贴哪个孙子都行,顺着老人嘛!
况且,当初分家,大房可是吃了亏的。
润叶接到婆婆的眼神,立马道:“奶给的,我得要!”说着就往出走,“在哪放着呢,我去取。”
罗宝琴这个做二婶的气的够呛:大房分家,从叔叔家占便宜,上哪说理去?
她跟着往出走:“给你说你也找不见,我去给你拿。”
润叶搀扶着二婶就走:“我以后常去,去的多了,啥都能摸到!以后我有时间就给我奶烧炕……家里有啥活干不过来,您也喊我。”
罗宝琴嘴上应着,这个侄儿媳妇就是长了一张好嘴,啥实在的都没有。
她就说:“……你婆婆太娇惯三个小的了,金寿念书都念到十六了。谁家十六不是家里的壮劳力?就金寿,这么个年岁了,还在念书。不过想想,你婆婆大概觉得她是城里面的,憋着劲儿要把子女往城里里送,供儿子咱还能想的通。你说就小意,一个丫头,横竖都是别人家的人,这花钱供念书,图啥?”
润叶跟着点头:“我一个做媳妇的,能说啥?”
“上学费钱着呢。”
“可不就是!”润叶就说:“半月前,我说妈,咱把那小萝卜腌上,你给我钱,我买二斤粗盐去。可就巧了,润叶没笔没本子了,要买笔和本子。我妈把钱给小意了,跟我说,腌菜太早了,怕坏,等等再腌菜。”
罗宝琴’啧‘了一声,“我家的萝卜片都腌入味了。”
“您看!这不就耽搁了。”
婶婶侄媳两人一路絮叨,到家里的时候,二房的小闺女金花正在屋里纺线。金花是一天学没上过,一个字都不识,还是个小脚,解放后放脚了,但还是习惯于缠着穿小鞋。一天到晚盘腿坐在炕上做针线活。
“二嫂子来了?”
润叶就笑:“看看,看看咱金花养的多精细。”
罗宝琴拎了锅来,递过去:“这锅其实是新的……”
谁家新的这么放着?润叶只笑:“不管好歹,这是我奶疼我们,补贴我们呢。”东西拿了,她并不多留,拎着锅就走,心里盘算着,加上家里的破漏勺,再加上娘家的破锅,连同这个锅一起,能去换一个大的新锅回来。
所以,今儿还是得回娘家一趟,跟自家妈要彩礼钱,再顺便住两天。
到家得时候,粮食都分完了。家里的油盐酱油醋,一块都给分了。菜窖里的菜也一并分了,就连菜地里那些盖在苞谷杆子下面的耐寒的香菜啥的,也是用尺子量好,用草木灰划线,从哪里到哪里是谁家的,吃菜各从各那一片拔。
真的分的特别公道,分家文书一写,这就成了。
金大发提醒:“还没写奉养……”
桐桐拦了:“不用写,有心就行。”这东西不能拿尺子量。
于是,还算是消停的把家给分了。
队长姓叶,叫叶贵阳,四十来岁的年纪。他是很少跟金镇家这个婆娘打交道的,这个婆娘是常年生病,谁能有印象?这一家不管有啥事都是金镇出面的。谁知道男人猛地倒下了,人家这婆娘立起来了。
日子不好过,是非就多。
自家也是给老大结了婚之后,再给其他孩子不管干啥,都得看老大媳妇的脸色。姑娘大了,做身衣裳吧,儿媳妇不乐意。这都叫啥事?
那就不如干脆给分开,他们的日子他们自己过去!人家小两口挣了自己花,要不然,就得两口子挣钱养一家,人家媳妇不乐意呢。
金镇家婆娘说的对,人家媳妇就是不乐意,也没啥不对!凭啥人家累死累活的,挣下点口粮分给别人吃?
桐桐说:“劳烦了,这就做饭,吃顿饭再走。”
家里还有人伤成那样了,吃啥饭?这就走了。
人家走了,桐桐就把家里晒的萝卜干,叫金喜给叶队长家送去,又给大房金大发家送了一份。就自家菜园子大,家里也只有这个能拿的出手了。一家一碗,别管贵贱,是个意思。
中午的时候,叶队长家得嫂子,这人姓戴,叫丑女,家里当小名叫的,也没个正经的名字。
“嫂子,快来。”
“我来瞧瞧,今儿好多了?”
“好多了!”
戴丑女把碗还回来了,里面盛放着一碗冒尖的豆腐渣:“我娘家侄儿送来的,他在豆腐坊,拿来你尝尝。”
算是个人情往来。
一会子金大发家得大儿媳妇,金顺的媳妇也来了,拎着个篮子,篮子里有十个鸡蛋,“留着补身体。”
鸡蛋可以去换油盐酱醋的,这是可流通的,“这……多不好意思。”
“拿着!咱是外人么?”
行吧!拿着。原主原来也养着鸡鸭的,这不是前后给两个儿子结婚,把鸡鸭全都给卖了。昨儿吃的鸡蛋沫糊里的鸡蛋,还是牡丹出去从邻居家借的。
把这个送走了,乡邻好些都来看望。或是两根萝卜,或是一捆子干萝卜樱子,或是一把花生,是个意思就得了。
等人都走了,桐桐取了一个鸡蛋,挑了最大个的,站在院子里喊牡丹:“你昨儿从谁借的,还给谁去。”
牡丹应着,拿着鸡蛋走了。
润叶一听见就趴在窗上看,见婆婆果然只给了老大家一个鸡蛋,这才坐回去:没偷着偏老大家就行。
再分家,最后一顿饭总要一起吃的。
今儿不出工,不干活,就不吃干的。就是蒸一锅红薯,一人一碗红薯汤,一盘子青盐腌的青辣椒。
这辣椒是霜降前摘下来的最后最后一茬。老的都红了,辣的火烧火燎;嫩的还没长成,没啥味道。
李润叶说:“大嫂,其实整根腌存的时间长。”
牡丹:“……”她’哦‘了一声,忙道:“也没有多的,剩下的不到一盆,三两天就吃完了。”
桐桐喝了一口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啥都没有,谈啥好吃不好吃?为啥切开?因为最后一茬辣椒,肯定好些被虫吃了,她得细细的把被虫啃的单独放着,淘洗干净,舍不得扔呗。再就是老的老,嫩的嫩,还分开腌吗?哪有那么些盆碗放这个?
她就说牡丹:“做啥吃啥!日子穷,你精打细算的,不容易!”
<a href="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content">https:///yanqing/03_b/bjzgr.html</a>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a href="https:///zuozhe/linmuer.html" title="林木儿"target="_blank">林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