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低头,将工具一一摆开,开始拆卸。
    等到全部拆完,她看了一眼时间,还行。
    等组装完,她又看了一眼时间,眉心蹙起来。
    蹲在旁边看的钱明几人,也看了眼墙上的机械挂钟:“不错啊!比上次又进步了快二三十秒。”
    林巧枝却不满意,皱眉思索着:“下次还是得在王工来巡查的时候,找他看看。”
    钱明咳咳干笑两声:“这不是找骂吗?”
    “又不要你来挨骂。”林巧枝指了指眼前这台车床,催促,“赶紧的,看完你的问题我还得去那头。”
    王工虽然严格了一点,一点点小错都要揪出来,但要求高,进步也快。被他挑剔一轮,所有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相比之下,教操作课的老师就没有那么犀利了,也会指出一些问题,但都太柔和了,还有的不痛不痒的。
    林巧枝在这边练了两轮,保持手感,给钱明讲了一下她笔记里的技术,然后就朝着另一头的操作教室走去。
    就是入厂考核那间。
    中间一个大操作台,开放给所有学生用。
    林巧枝进去之后,找了个空位。
    她把一块铁料夹在钳台上。
    像是一层层的酥饼糕点一样,在铁料上划了一条条平行且密集的线。
    然后开始练习,手工将其一层层锉薄。
    ***
    赵松从班上过来操作教室,那种心慌的感觉淡了点。
    对于放学后来操作教室练技术,老师肯定是喜欢的,但作为学生,则感情不一,有的喜欢,也有的不喜欢。赵松就属于喜欢的那种,起码不用回家和他姐一起分着做家务了,而且也没有他爸在耳边念叨。
    反而在学校,在一众同学中,当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还挺爽的。
    经常被老师点上台去展示操作,那种感觉也让人非常骄傲。
    要是老师课后在表扬他两句,传到他爸耳朵里,那他在家里就更舒服了,连她姐喊他干活都少多了,因为他爸妈会拦着点,“小松累了,你别老喊他,就这点活顺手干了就完了。”
    赵松走到旁边选铁料的箱子里。
    这里堆满了用过、没用过的铁料,供学生们练习,学校会固定时间更换一批。
    很多人活儿不精,他们用过的铁料,后头人还能再加工,或者干脆一点点打磨,一层层锉平都是可以的。
    总之变成铁屑之前,总有人能用。
    赵松从箱子里掏了掏,看到一个熟悉的手艺,瞳孔微微一缩。
    手工活儿多少都带点个人风格,他们同学之间熟悉了,基本能猜得到。
    像是手上这个,所有截面打磨得镜面一样平整光滑,每一条边,每一个角都处理得非常清晰工整,棱角分明。
    在窗外照进来的阳光下,打磨光洁的铁质截面闪闪发光。
    一看就是林巧枝做的。
    赵松心里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慌乱,她又进步了。
    他左右看看,没人注意,伸手在箱子里翻了翻,一连翻到三个。
    摆在一堆铁料最上面,拿在手里一个个翻来覆去地看。
    “赵松,挑啥呢这么仔细?今天要练点啥绝活?”有人一拍他的肩膀。
    “没啥!”
    赵松下意识把手往后一缩,又连忙忍住状若无事,干笑了两下解释:“找块合心意的铁料,我给你也挑一块。”他伸手进去,心虚地把挑出来的那几块铁料都推进去,“喏,这块给你。”
    走到操作台前。
    他脑子里还是刚刚看到的几个练习工件,他不是没见过努力的人,当学生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好学生成天抱着书,效率也高,成绩也好。
    可学钳工的这片地界儿,原本还是正常和谐的,即使有周树那种埋头练习的,但那不是勤能补拙吗?
    赵松固定好铁料,不由在教室里扫了一圈,见林巧枝还没来,他下意识松了一口气,还好。
    十指交叉活动了一下手指手腕,他深吸一口气,决定赶紧开始练习。
    没事的,他之前是太惦记着去玩了,放学就是去打球,去玩。他也收收心,把心思放在技术上就好了,他都练了好几年了,不会那么轻易被超过的。
    埋头一阵刮削。
    他用抹布擦了擦铁料上的铁屑,然后满意的看这次练习的成果。
    再一抬头,看到熟悉的身影。
    下意识去看她手下的铁料,还有那一条条平直密集的划* 线,赵松表情顿时不太好了。
    他站直了身体,假装扭腰活动脖子,偏头用眼角去观察林巧枝的操作。
    她的练习要求又变高了。
    赵松忍着心慌,手指攥了攥自己面前的铁料。
    操作教室只有钢铁之间碰撞的声音,刮的、削的、磨的、搓的……
    好像一首铿锵交响乐。
    林巧枝听习惯了,还觉得挺解压,好像让人沉浸在钢铁工业的世界。她们都在努力,努力成为新中国挺起工业脊梁骨的新生力量。
    她松开锉刀,用手摩挲着铁料。
    “在用秦老师说的方法练手感呢?”赵松见缝过来招呼。
    林巧枝有点奇怪的看他一眼,赵松就第一天跟她聊了几句,问了她几下敲断钢棍,怎么他不是满分,之后就再没聊过了。
    她还感觉,赵松这家伙有点避着她走。
    今儿怎么主动凑上来了?
    她“嗯”了一声,“我试过几个老师说的方法,觉得这个最有用,锻炼手感效果尤其好。”
    赵松近距离看了下,点头:“秦老师提到过的吧?铁料一层层被锉薄的过程中,用手不断摩挲揉搓,我也练过,对手和眼睛形成对薄厚程度的感知挺有用的。”
    他爸教他的,就是太累了,一层层锉下来手指头都僵了,整个手和胳膊都跟灌了铅一样沉。
    练了几次他就没练了。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问:“你真要提前毕业?”
    林巧枝顺手又锉了一下,“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吗?”
    “你这是何必呢?早几个月,早半年一年又没什么区别,老师对你也会要求更严,自己还累。”赵松说了两句,觉得自己越说越有道理,越说腰杆越直。
    “我跟你说句实话,”他声音小了一点,“我爸跟我说了,王工开那个条件,压根就没想让你提前毕业,就是想让你知难而退呢,那个发动机侧盖板模具,根本不是学生能做出来的。”
    林巧枝手停下,目光灼灼的凝视他:“你跑来跟我说这话,是想干嘛?”
    赵松被她直直看过来的目光吓了一下,有种被看穿的感觉,心一虚,下意识辩解:“我也是为了你好。”
    感觉气氛不太对,他又慌忙找补:“你看我学了几年了,还有三年级那么多人,都觉得做不出来,这不是明摆着的嘛。”
    林巧枝看着他表情,忽然轻笑一声:“小时候你就不喜欢别人抢你风头,没想到长大了还这么幼稚。”
    “你要是怕了,就直说。”
    别拐弯抹角扯上一堆人,还说为她好。
    第14章 我偏要迎难而上!
    “你要是怕了,就直说。”
    被一语戳破心底那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想法,赵松脸一下涨得通红,“谁,谁怕了!”
    他梗着脖子,嘴硬说:“你不听就算了,好心当成驴肝肺。”
    说完,气得一挥胳膊转头往回走。
    这会儿操作教室挺安静的,钢铁碰撞的声音都没了,只剩下些浑水摸鱼的磨铁声。
    林巧枝左手捏了捏右手指节,她笑得斗志昂扬,扬声道:“赵松,你最好再加把劲再好好努力!”
    她坦坦荡荡的“赫”地笑了一声:“因为我偏不,我偏要迎难而上。”
    “诶没办法,我这人啊,从小就倔强,你也是知道的。”
    什么知难而退?
    不去撞撞那堵南墙,她还叫林巧枝吗?她还是那个从小敢为自己争取的“野丫头”吗?
    听了前面的话赵松还好,等听到最后那句“从小就倔强”背影都僵硬了一瞬,他忽然懊恼得想拍脑袋。
    他知道,他当然知道!
    怎么就忘了!
    他手一重,在铁料上搓出了一个肉眼可见塌下去的歪角。
    “哈哈哈……”江堤上的三个女孩笑得花枝乱颤前仰后合,“他真这么说啊?”
    林巧枝摊了摊手:“就是啊,不知道怎么想的,难道以为搬出他爸,他学的几年钳工,还有那批毕业生,能把我给吓退喽?”
    周末,她们约着一起到江边看芦苇荡。
    为了江滩不泥泞,江城在江边种了非常多的芦苇,入了秋,单一的绿开始染上黄,黄绿交织摇曳出大片浓密色彩。
    她们爬上堤坝的大斜坡,坐在高高的江堤上,俯瞰整个芦苇荡,江风吹得芦苇荡左摇右摆,白色的芦苇花染上暖黄的阳光,看起来非常壮丽!
    身后隔着一条土路,是大斜坡,很多小孩子拿着各种自制滑板欢呼着兴奋往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