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这个请求,倒是出乎姜云冉意料。
    姚贵妃做事干脆利落,她把大公主托付给贵太妃,就不需要旁人再去关照,那反而是贵太妃的不信任。
    一事不烦二主,既然托付,那就不要朝秦暮楚。
    所以她只想请姜云冉帮忙,为大公主的未来保驾护航。
    “无论是大公主要做什么,是上阵杀敌,还是偏安一隅,无论是遴选夫婿还是终生不婚,都请姜妹妹替她做主。”
    她不求女儿飞黄腾达,不求她青史留名,亦不盼望她生儿育女,幸福美满。
    她希望她自由,等她长大了,自己选择未来。
    希望她能做快乐的小鸟,自由翱翔在天地间。
    只做自己,随心所欲,活出公主的潇洒。
    这是姚贵妃放弃母女相伴,放弃荣华富贵,甚至放弃同姚家的骨肉亲情,才换来的自由。
    姜云冉平静看向姚贵妃,片刻后却笑了:“可是姚姐姐,那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到时候,我还不知是什么模样。”
    “你会比现在更好。”
    姚贵妃定定看向她,眼眸中只有坚定。
    “我可以笃定,到时候的你,能左右宫中所有皇嗣的未来。”
    这话若是旁人听了,都要吓得面色惨白,但姜云冉依旧坐而不动,丝毫都不慌乱。
    “姐姐真是对陛下有信心。”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不说二十载,便是三年五年,姜云冉都不知那时自己同景华琰是什么模样。
    “可我没有信心,不过……”
    与其期待旁人垂怜,与其等待铡刀落下,不如在自己还能博得权利的时候,努力攀爬。
    “不过我一样可以答应你,到了那时,我会照拂大公主。”
    姚贵妃不由笑出声来。
    她的眼角一片红,好似哭过,又似喜悦落泪。
    她说:“难怪陛下这样喜欢你,因为你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旁的人,都是跟陛下祈要,以求富贵加身,”姚贵妃睁开眼,看向姜云冉,“而你不同。”
    “你是换。”
    姜云冉用自己的能力,本领,用自己的聪慧,交换权柄和身份地位。
    她从来不奢求莫名其妙的赐予。
    她也不需要景华琰对她偏爱特殊,因为她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努力之后的酬劳。
    然而她换给景华琰的,对于景华琰来说,是最珍贵的给予。
    或许,从未有人这样给予过他。
    对于姚贵妃的说辞,姜云冉不置可否,却又觉得有些新奇。
    她思量片刻,问:“姐姐还有什么想要叮嘱的?”
    姚贵妃摇了摇头,果断道:“没有了,这就足够了。”
    “姐姐不关心姚家和太后?”
    姚贵妃垂下眼眸,看着自己光洁的手指。
    她已经褪去钗环,素面朝天,此刻只觉轻松。
    “他们不用我关心,”姚贵妃道,“人各有命,姚氏的曾经,我做出了奉献,生恩养恩都已还清,姚氏的未来,便与我无关。”
    最温柔的姚贵妃,却是最心硬的人。
    最嚣张的徐德妃,却又是那么心软。
    姜云冉笑了一下。
    她端起茶杯,对姚贵妃举了举:“后日姐姐就要出宫,此去山高路远,还望姐姐珍重,提前恭送姐姐。”
    姚贵妃眯着眼睛笑了,她说:“望你得偿所愿。”
    次日,景华琰下旨,贵妃姚氏冲撞太后,违背宫规,着降为美人,至皇觉寺为宗室祈福,大公主由贵太妃代为抚养。
    第二日早朝,姚氏朝臣激烈反对,最后被姚相压了下来。
    老大人发须皆白,他挺拔立于百官之首,从不展露半分衰老。
    此刻,他慢慢弯下了腰。
    “谢陛下宽宥。”
    一锤定音,姚听月出宫一事,再无转圜。
    早春晴暖,微风拂过柳稍,发出沙沙声响。
    宫中花坛里,二月兰已经婀娜着曼妙身姿,等候绽放美丽。
    姚听月抱着女儿,亲自把她送到贵太妃宫中。
    贵太妃今年刚过四十整寿,她圆脸笑唇,看起来开朗又活泼。
    之前相见,景明舒就很喜欢她,今日一见,立即喊:“抱抱。”
    小家伙理直气壮,一点都不怕生。
    贵太妃弯下腰,一把把她抱了起来,在怀里掂了掂。
    孩子太小了,什么都不懂。
    但姚听月还是看着满脸笑容的女儿,轻轻拍了拍她的小脑袋。
    “明舒,娘要出宫了。”
    景明舒脸上的笑容凝固了,她似懂非懂,茫然盯着母亲那张笑脸。
    姚听月一直在笑。
    从她脸上,似乎看不出离别愁绪。
    “娘有事情要做,必须离宫,以后你就跟着林祖母好不好?”
    其实景明舒还是听不懂。
    但她敏锐察觉到了事情有些不对,她忽然开始挣扎,拼命想从贵太妃怀里跳下来。
    “母妃,母妃!”
    她喊着喊着,又换了称呼:“娘,娘!”
    然而一切都是徒劳。
    她太小了,挣脱不开如高山一样的大人。
    贵太妃怕她摔伤,紧紧抱着她,被踢痛了也没有放开。
    “乖孩子,听你娘说话,好不好?”
    她声音特别温柔。
    仿佛一汪春水,让人卸下满身防备。
    奇迹般的,景明舒竟然安静了下来。
    她那双圆圆的杏眼眨了一下,豆大的泪水滚落。
    “娘。”
    可怜极了。
    贵太妃都要跟着一起抹眼泪。
    但姚听月还是那一副平静模样,她伸手帮女儿拂去脸颊上的泪水,凑过去,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
    “明舒,你好好吃饭,好好长大,等你以后长大了,就去看我。”
    姚听月的声音也很平静。
    “我会好好活着,等你来见。”
    景明舒不知道听懂没有,她就那样瞪着眼睛,不舍地看着母亲。
    眼泪跟珍珠一样滚落,可怜又无助。
    姚听月最后抚摸了一下女儿的脸,然后慢慢后退,直到脚跟碰到门槛。
    身后是光明大道。
    前方是至亲骨肉。
    姚听月却不能再向前。
    她笑容温柔,语气一如既往地慈爱:“明舒,跟娘说再见。”
    景明舒哇地一声哭嚎起来。
    “我不!”
    她倒是不挣扎,只是缩在贵太妃怀里,忽然扭过头去,不肯看姚听月。
    小孩子闹脾气,生母亲的气了。
    姚听月无奈一笑,见贵太妃心疼地哄女儿,一颗心倒也安然。
    此时此刻她才发现,自己其实很无情。
    人都好好活着,她从不觉得分别有什么痛苦。
    姚听月最后跟女儿说:“娘走了,明舒听林祖母的话。”
    说完,姚听月果断转身,当真大步离去。
    景明舒猛地抬起头。
    她眼里满是泪水,看不清前路,只能看到母亲走向阳光中的背影。
    “娘!”
    孩子的哭声凄厉,让人鼻酸。
    姚听月脚步微顿,她定定站在原地好久,却始终没有回头。
    最后,她背对着景明舒,摆了摆手。
    她没有让任何人送她,布衣木钗,就这样潇洒离开了这奢华壮丽的九重宫阙。
    从此青灯古佛,未尝不是新生。
    ————
    姚听月离开之后,宫里似乎冷寂了许多。
    以前不觉,随着人越来越少,东西六宫也越发冷清。
    不过随着春日来临,整个玉京仿佛重新活了过来,街上人头攒动,郊野游人络绎不绝。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长信宫中,也重新有了欢声笑语。
    小宫女们换上了夏日翠青色的宫装,展露出青春和活跃。
    就连徐德妃的病情也稳定下来,除了依旧只能卧床养病,已经月余未曾病危。
    随着大皇子年节时亮相,最近也时常出宫游玩,一时间锦绣宫车马盈门,周宜妃又重新盛装出现在众人面前。
    一切都欣欣向荣。
    景华琰朱笔御批,预备从春闱之后,至东阳围场围猎。
    东阳围场位于庆州以东,距离玉京快马两日路程,但若是皇帝驻跸,约要走上五六日光景,方才能到达。
    先祖皇帝立国之前,曾在东阳驻军,也就是在此训练新兵,打下万里山河。
    因此大楚立国之初,年年都会至此行围猎。
    只为让后世子孙不忘马上得天下的不易,告诫他们不能荒废武功,贪图享乐。
    可之后岁月稍长,各先帝喜好不一,围猎一事便不再设常例,每年是否至东阳围场,视情况而定。
    景华琰登基之初,在元徽元年曾举行过秋狩,但那一次不过一月就结束,因尚未选秀,那一次的秋狩只有仁慧太后、皇贵太妃和几位皇叔公主陪同,再无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