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贾敏言未毕,贾兰跟小林奕就跑了过来,喊饿。李莞便留贾敏、黛玉、小林奕在她院里用饭。
饭后,贾敏带着黛玉跟小林奕回了她们的住处。
李莞安顿贾兰睡下后,在书房等贾珠。
小炉子里热着补汤,贾珠从江南回来后轻减了一圈,李莞每天都会给他留下汤汤水水的,等他回来。
贾珠回来后,一边喝着汤,一边写着折子。他原本在年末跟返京述职的林如海一起回京都,这会儿是提前被皇上召回来的。
李莞不大过问贾珠朝中的事,但从皇上召唤的频率来看,皇上是很看中贾珠的。
贾珠这天的奏折写得很快。小夫妻半年没见了,比往日更要热乎一些。
温存后,李莞想起白天的一些事,便问贾珠:“夫君觉得,东府的蓉大奶奶秦氏如何?”
贾珠立刻说:“没有娘子好看。”
“不是说这个。没个正形。”李莞“噗嗤”笑出来,“今儿跟着姑妈一行人去了东府。我就觉得姑妈话里有话。然后问我有没有跟你谈过秦氏的事。秦氏到底有什么事?”李莞试探着问。
李莞前世追剧喜欢开弹幕,网友们对秦可卿的各种说法都有。“爬灰”之类的香艳八卦就不说了。她的身份其实挺可疑的。
秦可卿的父亲秦业,官职就是营缮郎,相当于朝廷的一个基层办事员。秦可卿是他在养生堂抱养的女婴。
而贾蓉是宁国府第五代唯一嫡出的男丁。在贾家,门户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按道理说,贾蓉不可能娶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子为正妻的。秦氏不但在成了蓉大奶奶,过得还异常滋润,从她房里的摆设都可以看出,都是皇亲国戚用的规格。
“我不关心别的女人,娘子知道的。”贾珠狡黠地眨了眨眼。
贾珠和李莞之间是坦诚的,但是也不是互相要把每句话都掏出来。秦可卿的事情上,李莞有感觉,贾珠是知道内幕的。
李莞小声地在贾珠的耳边问:“秦氏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公主?”
她记得看电视时,有网友发的弹幕,说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废太子在圈禁时,偷偷送出去的公主。然后,被宁国府娶成了儿媳妇。他们想着,等废太子一脉起势了,秦氏就成了宁国府的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所以,一个小吏抱养的弃婴,代入公主身份,成了整个贾家媳妇儿中的第一人,就说得通了。
这些事,应该不少人知道。王熙凤就很讨好秦氏,她应该是知道秦氏身份的。贾敏应该也知道一些,才会问贾珠有没有提起过秦氏的事。贾政、王夫人、宁国府那些人绝对是知道秦氏身份的。
贾珠面色一滞,非静止画面停了大概五秒钟,然后,不容分说地将李莞放倒。“娘子是不是太闲了,不如再生一个给兰儿作伴吧。”
贾珠在耳畔说,天塌不到他们家。她信他。
一夜风雨飘摇,院子里斑驳了一地的花瓣。
贾珠的态度,李莞觉得是验证了网友的猜测了。
不久,李莞又有了身孕。孩子的小名也想好了,就叫“八卦”。
*
且说李岩已经去了军中报道。众军官、士兵见一个书生模样的少年,还以为他走错了。
谁知那少年不但有着百步穿杨的箭术,对兵书也倒背如流。
再一问,乃知是今年的武状元,诸人更是心服。
大将军甚喜,难得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便钦点其为禁军校尉,要带在身边好生栽培。
李家从前朝旧臣,一下子又成了当朝的新贵。国子监重新来请李老爷子回去当国子监祭酒。
李家的门楣又亮堂起来了,可谓双喜临门。
第26章 岩黛cp(1)小修
李莞这胎闹得厉害,加上下了凉气,就不大外出了。王夫人这时候提让王熙凤管家。老太太、贾珠,包括李莞自己都没啥意见。
反正管公中账的是墨竹、管采购的是林之孝,都是自己的人。钱和物,这两个最大的权利都在手里,府里变不了天。
这些年,李莞“悍妇”的名头也没白来,就是坐在府里,都有震慑力。据素云几个八卦来的消息,连住在梨香院的呆霸王薛蟠,都不往正院的门走,只从梨香院通街的小门出入。
王熙凤这回管家,可学精明了,太太吩咐的事,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和稀泥。太太跟老爷这些年都掰不过珠大哥两口子,她也犯不着去较劲。况且,珠大哥说了,他不要爵位,将来爵位还是大房的。不久前她从舅舅王子腾那边听说,珠大哥往后至少是二品大员。王熙凤便也悄悄地跟李莞靠拢了。
王熙凤刚刚就来跟李莞汇报。“过冬的银丝碳、姑娘们过冬的棉衣,以及府里的一应吃穿用度都妥当了。”
“凤哥儿辛苦了。”李莞道。王熙凤只要不跑偏,办事能力那是杠杠的。
银蝶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五谷羹。
五谷羹是用五种谷物磨碎了熬的,又加了些桑椹干在里边,酸酸甜甜的,营养又开胃。
王熙凤喝了一口后,眼睛都亮了:“都说大嫂子会养生,我这是信了。往后我可多要在大嫂子处走动。”
李莞笑着道:“妯娌间,本就该多联络联络。”
“嫂子不嫌我愚笨,大字儿不识一箩筐,把管家的事儿又交到我手里,往后要跟大嫂子多学着。”王熙凤继续展示着她的口才。
李莞笑了笑。论管事儿,王熙凤已经满级了。如果做人上能继续稳着,将来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当然,李莞还想继续观察观察。
俩人又叙了一会儿话,王熙凤便说要去太太处,李莞不便出门,就让银蝶去送送她。
银蝶送王熙凤回来时,便看到炒豆儿在后院蹲着,跟几个小丫头子凑在一起,几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银蝶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想去听听。谁知,脚下踩断了一根枯树枝,发出“咔嚓”一声脆响。
李莞管家这些年名声在外,底下人都怵她。银蝶是李莞身边的心腹大丫头,人也严肃。几个小丫头见是她,便惊得四散开来。
银蝶只看清这几个丫头里,有宝玉房里的媚人,赵姨娘屋里的彩霞,其余几个小的跑得飞快。
炒豆儿倒是一脸的懵,脚边还有堆了半个的雪人。
“我的好姑娘,让你看着炉子上的火,怎么跑后院儿了?”银蝶问。
“对了,炉子上还有熬着的五谷羹。”炒豆儿说着,拔腿就往小厨房跑,“可别熬过了。一会儿要给姑太太跟林姑娘处送去。”
正说话着,来了一大一小两个丫头。
“姑太太跟林姑姑都吃中了大奶奶熬的五谷羹,正差我来讨,就不劳烦姐姐去送了。”说话的大丫头叫紫鹃,正是贾母拨给黛玉的丫头,原名叫鹦哥。
紫鹃对贾府上下都熟悉,跟丫鬟们之间素有来往。叫雪雁的小丫头是跟在贾敏、黛玉从扬州来的,只是笑盈盈地跟着紫鹃,不大说话。
“整好你们来了。”银蝶说着,就带着她们一起去了后厨。
李莞的小厨房小巧别致,收拾得很干净。炉子上的砂锅冒着热气,里边的羹在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炒豆儿拿羹勺在砂锅里搅了搅,“火候正好。”
“你啊,可别再贪玩了,要熬过了,可得让紫鹃跟雪雁白跑一趟。”银蝶将砂锅里的羹往小盅里舀着。
紫鹃笑着问炒豆儿:“刚刚你们在讲什么呢?我还看到媚人、彩霞几个来着。”
炒豆儿年纪较小,原来是在外跑江湖卖艺,被贾珠捡回来的。加上李莞院子里的氛围比较简单,炒豆儿还未庚事,懵懵懂懂地说:“她们说宝二爷醒了人事,跟袭人有了首尾,袭人要做姨娘了……”
炒豆儿还未说完,就被银蝶按住了嘴巴。“让大奶奶知道你听些有的没的,管你一个冬天不能堆雪人儿。”
紫鹃听完,两颊绯红,接过汤羹,匆匆去跟李莞道了谢,就带着雪雁就往贾敏跟黛玉的住处去了。
跟在紫鹃身后的雪雁,也是个少不更事的。出了院子后,她拉了拉紫鹃的衣角。“好姐姐,什么叫有首尾?袭人姐姐怎么就要当姨娘了呢?”
紫鹃见四下无人,便悄悄在雪雁耳边讲了几句。
雪雁听明白后,顿时涨红了脸。
紫鹃小声道:“可不许再在外边乱说。我们赶紧回去,姑太太、小姐还等着呢。”
宝玉跟袭人的事,兜兜转转,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
据说是宝玉房里的媚人讲出去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就是在宁国府赏梅花的那天,宝玉在东府睡了个午觉,回来后跟袭人试了。袭人本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想着自己也算是过了明路的,半推半就着就成了。
虽然李莞曾经追剧时,对这个剧情并不陌生。但是身在这个世界多年,对此还是接受无能。李家西边院角还有几块烧黑的石头,并没有去撬走。每每回去看到,还是觉得触目惊心,二叔妾室放的那场大火仿佛就在昨天,二叔撂下一句出家当和尚,至今杳无音信。
饭后,贾敏带着黛玉跟小林奕回了她们的住处。
李莞安顿贾兰睡下后,在书房等贾珠。
小炉子里热着补汤,贾珠从江南回来后轻减了一圈,李莞每天都会给他留下汤汤水水的,等他回来。
贾珠回来后,一边喝着汤,一边写着折子。他原本在年末跟返京述职的林如海一起回京都,这会儿是提前被皇上召回来的。
李莞不大过问贾珠朝中的事,但从皇上召唤的频率来看,皇上是很看中贾珠的。
贾珠这天的奏折写得很快。小夫妻半年没见了,比往日更要热乎一些。
温存后,李莞想起白天的一些事,便问贾珠:“夫君觉得,东府的蓉大奶奶秦氏如何?”
贾珠立刻说:“没有娘子好看。”
“不是说这个。没个正形。”李莞“噗嗤”笑出来,“今儿跟着姑妈一行人去了东府。我就觉得姑妈话里有话。然后问我有没有跟你谈过秦氏的事。秦氏到底有什么事?”李莞试探着问。
李莞前世追剧喜欢开弹幕,网友们对秦可卿的各种说法都有。“爬灰”之类的香艳八卦就不说了。她的身份其实挺可疑的。
秦可卿的父亲秦业,官职就是营缮郎,相当于朝廷的一个基层办事员。秦可卿是他在养生堂抱养的女婴。
而贾蓉是宁国府第五代唯一嫡出的男丁。在贾家,门户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按道理说,贾蓉不可能娶这么一个来历不明的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子为正妻的。秦氏不但在成了蓉大奶奶,过得还异常滋润,从她房里的摆设都可以看出,都是皇亲国戚用的规格。
“我不关心别的女人,娘子知道的。”贾珠狡黠地眨了眨眼。
贾珠和李莞之间是坦诚的,但是也不是互相要把每句话都掏出来。秦可卿的事情上,李莞有感觉,贾珠是知道内幕的。
李莞小声地在贾珠的耳边问:“秦氏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公主?”
她记得看电视时,有网友发的弹幕,说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是废太子在圈禁时,偷偷送出去的公主。然后,被宁国府娶成了儿媳妇。他们想着,等废太子一脉起势了,秦氏就成了宁国府的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所以,一个小吏抱养的弃婴,代入公主身份,成了整个贾家媳妇儿中的第一人,就说得通了。
这些事,应该不少人知道。王熙凤就很讨好秦氏,她应该是知道秦氏身份的。贾敏应该也知道一些,才会问贾珠有没有提起过秦氏的事。贾政、王夫人、宁国府那些人绝对是知道秦氏身份的。
贾珠面色一滞,非静止画面停了大概五秒钟,然后,不容分说地将李莞放倒。“娘子是不是太闲了,不如再生一个给兰儿作伴吧。”
贾珠在耳畔说,天塌不到他们家。她信他。
一夜风雨飘摇,院子里斑驳了一地的花瓣。
贾珠的态度,李莞觉得是验证了网友的猜测了。
不久,李莞又有了身孕。孩子的小名也想好了,就叫“八卦”。
*
且说李岩已经去了军中报道。众军官、士兵见一个书生模样的少年,还以为他走错了。
谁知那少年不但有着百步穿杨的箭术,对兵书也倒背如流。
再一问,乃知是今年的武状元,诸人更是心服。
大将军甚喜,难得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便钦点其为禁军校尉,要带在身边好生栽培。
李家从前朝旧臣,一下子又成了当朝的新贵。国子监重新来请李老爷子回去当国子监祭酒。
李家的门楣又亮堂起来了,可谓双喜临门。
第26章 岩黛cp(1)小修
李莞这胎闹得厉害,加上下了凉气,就不大外出了。王夫人这时候提让王熙凤管家。老太太、贾珠,包括李莞自己都没啥意见。
反正管公中账的是墨竹、管采购的是林之孝,都是自己的人。钱和物,这两个最大的权利都在手里,府里变不了天。
这些年,李莞“悍妇”的名头也没白来,就是坐在府里,都有震慑力。据素云几个八卦来的消息,连住在梨香院的呆霸王薛蟠,都不往正院的门走,只从梨香院通街的小门出入。
王熙凤这回管家,可学精明了,太太吩咐的事,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和稀泥。太太跟老爷这些年都掰不过珠大哥两口子,她也犯不着去较劲。况且,珠大哥说了,他不要爵位,将来爵位还是大房的。不久前她从舅舅王子腾那边听说,珠大哥往后至少是二品大员。王熙凤便也悄悄地跟李莞靠拢了。
王熙凤刚刚就来跟李莞汇报。“过冬的银丝碳、姑娘们过冬的棉衣,以及府里的一应吃穿用度都妥当了。”
“凤哥儿辛苦了。”李莞道。王熙凤只要不跑偏,办事能力那是杠杠的。
银蝶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五谷羹。
五谷羹是用五种谷物磨碎了熬的,又加了些桑椹干在里边,酸酸甜甜的,营养又开胃。
王熙凤喝了一口后,眼睛都亮了:“都说大嫂子会养生,我这是信了。往后我可多要在大嫂子处走动。”
李莞笑着道:“妯娌间,本就该多联络联络。”
“嫂子不嫌我愚笨,大字儿不识一箩筐,把管家的事儿又交到我手里,往后要跟大嫂子多学着。”王熙凤继续展示着她的口才。
李莞笑了笑。论管事儿,王熙凤已经满级了。如果做人上能继续稳着,将来还会有合作的机会。当然,李莞还想继续观察观察。
俩人又叙了一会儿话,王熙凤便说要去太太处,李莞不便出门,就让银蝶去送送她。
银蝶送王熙凤回来时,便看到炒豆儿在后院蹲着,跟几个小丫头子凑在一起,几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银蝶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想去听听。谁知,脚下踩断了一根枯树枝,发出“咔嚓”一声脆响。
李莞管家这些年名声在外,底下人都怵她。银蝶是李莞身边的心腹大丫头,人也严肃。几个小丫头见是她,便惊得四散开来。
银蝶只看清这几个丫头里,有宝玉房里的媚人,赵姨娘屋里的彩霞,其余几个小的跑得飞快。
炒豆儿倒是一脸的懵,脚边还有堆了半个的雪人。
“我的好姑娘,让你看着炉子上的火,怎么跑后院儿了?”银蝶问。
“对了,炉子上还有熬着的五谷羹。”炒豆儿说着,拔腿就往小厨房跑,“可别熬过了。一会儿要给姑太太跟林姑娘处送去。”
正说话着,来了一大一小两个丫头。
“姑太太跟林姑姑都吃中了大奶奶熬的五谷羹,正差我来讨,就不劳烦姐姐去送了。”说话的大丫头叫紫鹃,正是贾母拨给黛玉的丫头,原名叫鹦哥。
紫鹃对贾府上下都熟悉,跟丫鬟们之间素有来往。叫雪雁的小丫头是跟在贾敏、黛玉从扬州来的,只是笑盈盈地跟着紫鹃,不大说话。
“整好你们来了。”银蝶说着,就带着她们一起去了后厨。
李莞的小厨房小巧别致,收拾得很干净。炉子上的砂锅冒着热气,里边的羹在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炒豆儿拿羹勺在砂锅里搅了搅,“火候正好。”
“你啊,可别再贪玩了,要熬过了,可得让紫鹃跟雪雁白跑一趟。”银蝶将砂锅里的羹往小盅里舀着。
紫鹃笑着问炒豆儿:“刚刚你们在讲什么呢?我还看到媚人、彩霞几个来着。”
炒豆儿年纪较小,原来是在外跑江湖卖艺,被贾珠捡回来的。加上李莞院子里的氛围比较简单,炒豆儿还未庚事,懵懵懂懂地说:“她们说宝二爷醒了人事,跟袭人有了首尾,袭人要做姨娘了……”
炒豆儿还未说完,就被银蝶按住了嘴巴。“让大奶奶知道你听些有的没的,管你一个冬天不能堆雪人儿。”
紫鹃听完,两颊绯红,接过汤羹,匆匆去跟李莞道了谢,就带着雪雁就往贾敏跟黛玉的住处去了。
跟在紫鹃身后的雪雁,也是个少不更事的。出了院子后,她拉了拉紫鹃的衣角。“好姐姐,什么叫有首尾?袭人姐姐怎么就要当姨娘了呢?”
紫鹃见四下无人,便悄悄在雪雁耳边讲了几句。
雪雁听明白后,顿时涨红了脸。
紫鹃小声道:“可不许再在外边乱说。我们赶紧回去,姑太太、小姐还等着呢。”
宝玉跟袭人的事,兜兜转转,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秘密了。
据说是宝玉房里的媚人讲出去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就是在宁国府赏梅花的那天,宝玉在东府睡了个午觉,回来后跟袭人试了。袭人本是老太太给宝玉的,想着自己也算是过了明路的,半推半就着就成了。
虽然李莞曾经追剧时,对这个剧情并不陌生。但是身在这个世界多年,对此还是接受无能。李家西边院角还有几块烧黑的石头,并没有去撬走。每每回去看到,还是觉得触目惊心,二叔妾室放的那场大火仿佛就在昨天,二叔撂下一句出家当和尚,至今杳无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