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宝玉道:“那就有劳宝姐姐了,我一会儿跟袭人说。”
    贾珠见宝钗没有离开的意思,宝玉跟她又说得亲热,贾珠便先回了。
    贾珠回来后,跟李莞道:“娘子,往后宝玉、岩弟弟跟林姑娘的事。我不掺和的。”
    李莞听说贾珠被贾政踹了一脚,先还担心,本要拄拐去看。又听报说,大夫来看过了,珠大爷跟宝二爷都无事。
    李莞便没有去了。本心里不快,贾政再怎么也不能跟贾珠动手,况贾珠的官还大一些。
    结果贾珠回来撂下这么一句,李莞又给气笑了。“他们年轻人的事,不该留给他们自己吗?”
    贾珠又把宝玉拒绝去书院,拒绝参加科考去国子监念书的事讲给李莞听。
    “那是宝玉自己的选择。你这个做大哥的,也不是没有给他指路。没准宝玉过两年长大了,一下子想明白,又想往书院去了呢?”李莞道。尽管她知道,宝玉就这样了,被父亲毒打都不想着自己走出去,往后指望他能做点什么,很难了。
    “那倒也是。”贾珠道,“车到山前必有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李莞接着下一句。
    又过了些时日,李莞收到了扬州托人送来的包裹。
    李莞打开包裹一看,里边有些精致的小瓶子。还有扬州姑妈,黛玉的信。
    原来啊,黛玉研制了一些治疗外伤的药,在先生的医馆里用后颇受好评。正值林如海的门生有来京的,贾敏便托其将药送去了京都。
    李莞打开瓶子闻上一闻,都要香哭了,竟是把大夫给她敷的药给比下去了。她忙将黛玉制的药,抹了一些在伤处,清清凉凉的,又伴随着花草的芬芳,这才是理想的外伤药嘛。
    *
    边塞小镇。
    小梨花交了个朋友,一只漂亮的红毛狐狸。这两只时常跟着李岩去外巡。
    有时候它俩互相追逐跑在前头,有时候又跑在后头,有时又在草丛躲藏嬉戏。
    红毛狐狸很怕生,旁人近不了它。
    “将军,你说小梨花跟这只小红毛是什么关系?”李岩的一个小将问。
    “朋友?”李岩道。
    李岩的副将岳长弓笑了,心道,李岩将军虽然是我朝第一勇将,到底是少年心性。
    岳长弓敛起笑容,大声道:“对!将军,它们是朋友!”
    第52章 沁心
    李莞脚伤好后,便去怡红院看宝玉。
    只见报厦里外站着许多丫鬟、婆子。原来,这会儿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熙凤等人都在。
    众人见李莞纷纷问其脚伤,李莞笑道,早好了。
    李莞又问宝玉:“可好些?”
    宝玉欠身起来,道:“好多了。”
    一旁的薛姨妈问:“想吃什么?只管讲。”
    宝玉笑着道:“倒是想上回做的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了。”
    宝玉说的小荷叶儿,是新出的荷叶尖;小莲蓬儿,也是嫩莲蓬米。这两样虽然不稀奇,但是入宝玉碗里的,便是刨光整个荷花池挑出的嫩尖儿。在外哪里能吃得到。
    这大概就是宝玉拒绝去外边书院念书的主要原因,不说旁的,肯定带不了这么一大家子围着他转了。李莞如是想着。
    贾母便一叠声叫人做去。
    王熙凤道:“我记得有四付汤模子,是交给谁了?多半在茶房。”
    李莞道:“四付汤模子,我交给管金银器的了,传上来吧。”
    府里如今重要的、贵重物品,都在李莞的人手里保管着。这四付银汤模子,价格不菲,光做工都了得。
    薛姨妈先接过来,是个小匣子,里边装有四付银模子,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各种雕饰,有菊花、梅花、莲蓬、菱角等,共三十四样,精巧无比。
    薛姨妈笑着道:“你们府里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样的。若不说,我都不认得。”
    李莞刚来荣府时,也不认得。宝贝凤凰蛋宝玉一声想要的东西,就是变戏法也会变出来。
    宝玉这次受罚重了些,但是不冤枉。对才见了一面的戏子琪官,也就是蒋玉菡,互相换系在腰间的汗巾子。也不问问对方的来历。结果那琪官是忠顺王府的伶人,还甚合他家老人的心意。琪官一不见踪影,忠顺王府的人首先就想到了宝玉,便来要人。
    贾政的一通板子,事情就这么翻篇了。众人对其依旧呵护备至,宝玉的生活质量没有任何下降,他当然不愿意一个人去大老远的书院读书。
    王熙凤吩咐厨房,立刻拿几只鸡,再加些东西,做十来碗汤。
    王夫人问:“要那些做什么?”
    王熙凤笑着道:“这一宗东西,家常不大做,今儿宝兄弟提,就做给大家一起吃,连我也上个俊儿。”
    王熙凤其实还是很周到的一个人,她在场时,会把每个人都照顾到。反正是管中的银两,便宜人情。
    贾母笑着道:“猴儿,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
    众人皆笑。
    贾母还是很宠王熙凤的。其实府里的人都挺宠王熙凤,如今李莞也在其中。
    至于当初李莞之所以从熙凤手里拿过管家权,是因为当时王熙凤财迷心窍,放印子钱,违法了。家大业大,更需要把身立正了。
    宝钗在一旁笑着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去看,凤丫头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
    话说薛宝钗来了这些年,对王熙凤一口一声“凤丫头”就喊了这些年。
    王熙凤显然是不高兴的。
    薛宝钗借压低王熙凤,抬高贾母,贾母并没有对其另眼相看。
    贾母耳聪目明,不需要拉一抬一地捧。她跟小辈儿们笑闹一会儿,就起身去吃饭。
    应着今儿的荷叶汤,李莞便跟诸人一同吃饭。
    如果饭桌上只有贾母,贾母会把小辈儿拉身边一同吃。今儿的饭桌上,除了贾母,还有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等人。
    李莞跟王熙凤便站在地下看着放菜。
    王熙凤拿了双干净筷子,首先给宝玉拣菜。
    王夫人见玉钏儿在那边,便把她喊来,让给宝玉把饭菜、荷叶汤给送过去。
    玉钏儿是金钏儿的妹妹,本因金钏儿之事恼宝玉。玉钏儿看看李莞,李莞冲她点了点头。
    玉钏儿想着姐姐金钏儿在珠大奶奶处,挣得还多,总算是否极泰来了,便端了荷叶粥和吃食,往宝玉处送去。
    这天,通判傅试家的两个嬷嬷来了府里。宝玉一听就要把那两个嬷嬷请去。
    那傅试是贾政的门生,赖着贾家得势。傅试有个妹妹,名叫傅秋芳,今年二十三岁,据说是才貌双全。只因傅试想依仗妹妹跟豪门贵族结姻缘,豪门贵族又看不上傅家的门户,因此,把那傅秋芳给耽误了。
    这会儿宝玉嚷着要请那两个嬷嬷,王夫人虽然应允了。但待人走后,王夫人便道,傅家姑娘大宝玉十岁了。
    言外之意,傅家是不可能的。
    但这并不影响宝玉抓着这两个嬷嬷好一通问。
    那两个嬷嬷走后,以为四下无人,便议论着宝玉。“宝玉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确实有些呆起,时常没人时自哭自笑,跟燕子、鱼、星星月亮都能说话……”
    这话溜到荣府,众人都说那两嬷嬷眼皮子浅,还没出门,就议论人家屋里的哥儿。但说到那两嬷嬷话里的内容,诸人又哭笑不得,因为宝二爷,平日里也正是这般。
    又听王熙凤说袭人要开脸抬姨娘,但最终不了了之。王夫人那一关都没能过,说一来宝玉还小,二来老爷不许,三来说袭人现在是丫头,还能劝着宝玉一些,成了姨娘反倒不好劝了。
    袭人依旧无名无份,但从王夫人那里每月领二两一吊钱的月银,算是王夫人给她的认可。
    正室娘子没娶,就开脸抬姨娘了,往后娶正室娘子,人家也会挑剔。
    当然,薛家似乎不太在意,宝钗跟袭人处得不错。只是,宝钗跟宝玉的事,也没有下文。
    宝玉伤好后,日日在园中游卧,日子也挺快活。
    转眼夏天过去,贾政点了学差,八月二十日起身。
    李家接到信儿,李岩要回。
    李家喜成一团,岩哥儿终于要回来了。
    待李岩回来后方知,大将军背上长了个大疽。李岩陪其回来医治。
    这天,李莞、贾珠两口子,抱上柔姐儿,回了李家。
    军旅的磨砺,让昔日的美少年,变得更加的刚毅。只是李岩眉间有愁色。
    “大将军目前状况如何?”贾珠问。
    李岩直是摇头,“太医看过了,说大将军近年劳伤过重,内里耗损,才会生背疽。皇上也给大将军赐了温泉汤浴,助他恢复。又用了太医给的药。就是……”
    “项羽的军师范增、明将徐达,亦是长过背疽。生背疽者,年龄越大,越难医治。大将军正值盛年,吉人自有天相……”贾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