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贾家诸人皆叹,难怪岩哥儿年纪轻轻,就被成了皇上跟大将军最信任的将领,竟是有这般惊人的记性。
贾环跟贾琮对李岩投去膜拜的目光。贾家私塾换了崔先生后,贾环跟贾琮开始以饱读诗书为傲。他俩原本只是想着跟着大嫂子回来玩而已,没想到在大嫂子家见到了真学神。
李岩面带羞色,拉了拉李莞的衣角,“姐”。
“好好好,长大了,怕羞了。不说了不说了。你们自个儿玩儿。我去厨房看看。”李莞笑着退去了厨房。
李岩的书房边上就是卧室,朴素而清新,没有古玩摆设,简单的一张红木床,一套红木桌椅和衣柜。褥子和床单皆是是青面棉布。整个卧室跟他的人一样,简洁、明朗。
黛玉发现,李岩的枕头下露出一角纸。那纸竟然是她在扬州买过的宣纸,因为那纸的四周印油商家的两行红花线。
不对,黛玉想起曾经送过大嫂子一首她写的《葬花吟》。珠大哥来扬州时,说奉了大嫂子的命,向她要诗。黛玉就把不久前写的,给了珠大哥,让他帮忙带给珠大嫂子。大嫂子不会转赠给李岩哥哥了吧。
黛玉顿时脸绯红。她如今心境已经走过了,不再是写《葬花吟》那时候的伤春悲秋之感了。
黛玉又在心中安慰自己,兴许李岩哥哥只是碰巧买到了那样的纸呢?否则,他把《葬花吟》压枕头下面做什么?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想到《葬花吟》中的词,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吃饭了。”李莞在外边喊着。
素云跟银蝶把众人带到了李老太太的庭院的廊亭之下。
廊亭中摆了两张桌子。因为李家是严格奉行“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同行。”因此,姑娘们一桌,哥儿一桌。
两张桌子上摆着丰盛的饭菜,还有烧酒。
李家的菜跟贾家的菜不一样。贾家的菜都是大荤大油的,就是素菜,也是鸡油鸡汤佐之。李家的菜,则是清清爽爽地炒后,一盘一盘地摆着,看着是什么菜,吃出来就是什么味道。绝对没有贾家茄鲞之类的菜,那都吃不出是茄子了。
黛玉觉得面前的饭菜,跟她在大嫂子那里吃到的很相似,更适合她的胃口。
李莞陪着李母、李婶在边上给姑娘们、哥儿们布菜。
奈何李母跟李婶把李莞按到了席上。
探春几个又把李母和李婶拉到了席上。
李母笑着跟李婶讲:“那我们今日就主随贵客了,就不拘着了。”
李莞招呼着姑娘们那桌,斟上烧酒。她跟黛玉二人斟的是果茶。
李老太太招呼着贾家的两个哥儿贾环跟贾琮。“看看我家的烧酒,味道如何?”
李岩给贾环跟贾琮斟上烧酒。
贾琮问:“岩哥哥,你不喝酒吗?”
李岩笑道:“军中不饮酒。唯有凯旋之日,得圣上旨意,将士们才会一起开饮。”
贾环道:“岩哥哥大可把我们当作自家兄弟姊妹。在自家喝两杯,也不行吗?”
李岩笑了笑,道:“军令如山,纵使在家中,岩亦不敢违之。大家尽兴就好。”
李莞端了盅果茶到李岩这桌,道:“今儿岩哥儿,以茶代酒。改天凯旋,跟哥儿几个喝个痛快。”
李老太太豪气地捧起烧酒:“今儿我老太婆高兴,跟兄弟姊妹们一起喝。”
众人皆赞李岩的正直,以及李老太太的豪气。
饭罢酒毕,众人又闹着要射箭玩儿。
李岩便拿出靶子,将箭头去掉。在箭支上包上布,布头上抹上石灰粉,便能在靶心留下记号。
贾家众人在李家玩到吃了晚饭,李莞才带着一行人返回贾家。
宝玉跟冯紫英几个喝完酒,也才回。
听到姐妹们说在李家玩了射箭,还看李岩哥哥表演了各种武||器,耍得那个风生水起。宝玉想起今日跟冯紫英、薛蟠一起,不过是听戏子的靡靡之音,悔不当初。
宝玉又听说连环哥儿、琮哥儿在李岩哥哥的点拨下,都能正中靶心。众姊妹直夸他二人。宝玉更觉遗憾,想再去大嫂子家,又不好开口,终是他自己没有坳过薛蟠,爽了约。
宝玉闷闷不乐地在床上左翻右翻。袭人拿小扇子轻轻地给他扇了一阵,宝玉才慢慢睡去。
且说黛玉辗转一夜未眠,一闭眼就是自己曾经写的小诗的一角。次日一大早她就登了李莞的门。
贾珠已经上朝去了,李莞跟柔姐儿正在吃早饭。瞧着黛玉来了,李莞将黛玉拉到饭桌,“林姑娘,正好,快来一块儿吃。”
黛玉在李莞这会儿经常能吃到和她胃口的早饭,因此欣然接受。
饭罢,福妈妈带着柔姐儿去院子里玩儿。
屋内无旁人,黛玉就开门见山地问:“大嫂子曾经管我要了一首小诗,我交给珠大哥带来。大嫂子可有印象?”
李莞想了想,贾珠从扬州带回来了一张林妹妹的墨宝,她托人跟家书一起带到塞外给李岩了。
李莞道:“记得记得。大诗人的墨宝,我托人跟家书一起给我弟弟李岩了。岩哥儿可是姑娘忠实的诗迷,况边塞苦寒,我这个做姐姐的不忍独占,便寄去跟岩哥儿共赏之。”
黛玉想到苍凉寒冷的漠北,沉默片刻,遂又抬头,对李莞说:“大嫂子,我若以后再作诗了,再给大嫂子。”
“甚好甚好。”李莞喜道。那一刻,她在黛玉的眼中,看到了漫天的星光。
第59章 掉马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正好巧姐儿病好,贾母的身体也好些,家里喜庆,人也凑齐了,贾母提议凑份子给王熙凤做生日。
王夫人不错过任何一个抬她内侄女儿的机会,立刻附议。
于是,王熙凤的生日就红红火火地举办了。
贾母说出二十两;薛姨妈赶紧说也出二十两。
薛姨妈是客,又是王熙凤的姨妈,薛家也不差钱,薛姨妈跟贾母出一样钱时,贾家人都不说什么。
但王*夫人和邢夫人是贾家的媳妇儿,便说不敢和老太太比,就矮一等,每人十六两。
尤氏跟李莞每人出十二两。
姑娘们都是出一个月的月例。
平儿、袭人、彩霞等几个当姨娘储备着的丫鬟,有出二两的,也有一两的。
这样子就一共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王熙凤这会子风光着。家里养着的从姑苏请来的小戏骨,她说听熟了,说要花几个钱从外边叫个戏班子来听。尤氏底下无儿无女,相对较闲,贾母将给王熙凤办生日的事交给了尤氏。
银子收起来后,由林之孝家的送到东府尤氏手里。
那尤氏是个会做人情的。请戏班子用不了那些钱,便把平儿、鸳鸯、袭人的钱给退了。她几人对尤氏是千恩万谢。
像过生日这种热闹,李莞就是当个吃瓜路人。她的生日一直都是溜回娘家去过的,尽管贾母跟她提了好多次,她都找借口推脱了。
李莞还记得她刚刚嫁来的那会儿,逢她的生日,李岩、李玟、李琦三个小的,老早都在大门口等大姐姐。转眼弟弟妹妹们都大了。
转眼已经是九月初二,王熙凤的生日热热闹闹地来了,不但请了戏班子,耍百戏、说书的都有。
李莞一大早就看到宝玉从后门溜出去了。袭人说宝玉昨儿晚上就告诉她,有要紧事要到北静王府里去,劝又劝不住,今早起来又要穿素衣裳,想必是北静王府里要紧的姬妾走了。
李莞顺了顺袭人的话,北静郡王水溶的宠妾没了,所有宝玉一大早披麻戴孝地出门。这关宝玉什么事?
贾母听了这个理由,立刻沉了脸。
不过,李莞觉得不一定是宝玉说的这个原因,但是一身素衣服出去,应该不会是跟冯紫英这些人一起吃酒。
一直到太阳挂得老高,戏台子上都唱了起来。李莞只听到外边玉钏带着嘲讽的声音,“凤凰来了,快进去罢。”
玉钏儿便是金钏儿的妹妹。金钏儿那会儿因为宝玉言行无状被王夫人要赶走,又被李莞屋里的人从井边拉回来。玉钏儿对宝玉是有些气的。
贾母、王夫人跟接宝贝凤凰蛋似的接着宝玉。
宝玉又忙给王熙凤行礼。众人又问宝玉去了哪里,宝玉一口咬定,说北静郡王的爱妾没有了,说郡王一直在哭,宝玉便陪着他。
贾母气不过,要打跟着宝玉的小厮。众人又是一番劝。
李莞觉得宝玉的话,怎么听着都不像是实话。她见贾母放心不过,回头让炒豆儿去问宝玉的小厮,才知道,宝玉去水仙庵祭祀去了。那水仙庵里供着的是洛神,正是曹子建《洛神赋》里的洛神。
虽然宝玉在王熙凤生日宴上面来了这一出,至少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儿。贾母等人便放下心来看戏。
戏台子上正唱着《荆钗记》。贾母跟薛姨妈等,都看得心酸落泪,或叹、或骂。
《荆钗记》讲了为人正直的清贫书生王十朋,以荆木做成的发钗为聘礼,求娶贡元之女玉莲的故事。
贾环跟贾琮对李岩投去膜拜的目光。贾家私塾换了崔先生后,贾环跟贾琮开始以饱读诗书为傲。他俩原本只是想着跟着大嫂子回来玩而已,没想到在大嫂子家见到了真学神。
李岩面带羞色,拉了拉李莞的衣角,“姐”。
“好好好,长大了,怕羞了。不说了不说了。你们自个儿玩儿。我去厨房看看。”李莞笑着退去了厨房。
李岩的书房边上就是卧室,朴素而清新,没有古玩摆设,简单的一张红木床,一套红木桌椅和衣柜。褥子和床单皆是是青面棉布。整个卧室跟他的人一样,简洁、明朗。
黛玉发现,李岩的枕头下露出一角纸。那纸竟然是她在扬州买过的宣纸,因为那纸的四周印油商家的两行红花线。
不对,黛玉想起曾经送过大嫂子一首她写的《葬花吟》。珠大哥来扬州时,说奉了大嫂子的命,向她要诗。黛玉就把不久前写的,给了珠大哥,让他帮忙带给珠大嫂子。大嫂子不会转赠给李岩哥哥了吧。
黛玉顿时脸绯红。她如今心境已经走过了,不再是写《葬花吟》那时候的伤春悲秋之感了。
黛玉又在心中安慰自己,兴许李岩哥哥只是碰巧买到了那样的纸呢?否则,他把《葬花吟》压枕头下面做什么?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黛玉想到《葬花吟》中的词,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吃饭了。”李莞在外边喊着。
素云跟银蝶把众人带到了李老太太的庭院的廊亭之下。
廊亭中摆了两张桌子。因为李家是严格奉行“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同行。”因此,姑娘们一桌,哥儿一桌。
两张桌子上摆着丰盛的饭菜,还有烧酒。
李家的菜跟贾家的菜不一样。贾家的菜都是大荤大油的,就是素菜,也是鸡油鸡汤佐之。李家的菜,则是清清爽爽地炒后,一盘一盘地摆着,看着是什么菜,吃出来就是什么味道。绝对没有贾家茄鲞之类的菜,那都吃不出是茄子了。
黛玉觉得面前的饭菜,跟她在大嫂子那里吃到的很相似,更适合她的胃口。
李莞陪着李母、李婶在边上给姑娘们、哥儿们布菜。
奈何李母跟李婶把李莞按到了席上。
探春几个又把李母和李婶拉到了席上。
李母笑着跟李婶讲:“那我们今日就主随贵客了,就不拘着了。”
李莞招呼着姑娘们那桌,斟上烧酒。她跟黛玉二人斟的是果茶。
李老太太招呼着贾家的两个哥儿贾环跟贾琮。“看看我家的烧酒,味道如何?”
李岩给贾环跟贾琮斟上烧酒。
贾琮问:“岩哥哥,你不喝酒吗?”
李岩笑道:“军中不饮酒。唯有凯旋之日,得圣上旨意,将士们才会一起开饮。”
贾环道:“岩哥哥大可把我们当作自家兄弟姊妹。在自家喝两杯,也不行吗?”
李岩笑了笑,道:“军令如山,纵使在家中,岩亦不敢违之。大家尽兴就好。”
李莞端了盅果茶到李岩这桌,道:“今儿岩哥儿,以茶代酒。改天凯旋,跟哥儿几个喝个痛快。”
李老太太豪气地捧起烧酒:“今儿我老太婆高兴,跟兄弟姊妹们一起喝。”
众人皆赞李岩的正直,以及李老太太的豪气。
饭罢酒毕,众人又闹着要射箭玩儿。
李岩便拿出靶子,将箭头去掉。在箭支上包上布,布头上抹上石灰粉,便能在靶心留下记号。
贾家众人在李家玩到吃了晚饭,李莞才带着一行人返回贾家。
宝玉跟冯紫英几个喝完酒,也才回。
听到姐妹们说在李家玩了射箭,还看李岩哥哥表演了各种武||器,耍得那个风生水起。宝玉想起今日跟冯紫英、薛蟠一起,不过是听戏子的靡靡之音,悔不当初。
宝玉又听说连环哥儿、琮哥儿在李岩哥哥的点拨下,都能正中靶心。众姊妹直夸他二人。宝玉更觉遗憾,想再去大嫂子家,又不好开口,终是他自己没有坳过薛蟠,爽了约。
宝玉闷闷不乐地在床上左翻右翻。袭人拿小扇子轻轻地给他扇了一阵,宝玉才慢慢睡去。
且说黛玉辗转一夜未眠,一闭眼就是自己曾经写的小诗的一角。次日一大早她就登了李莞的门。
贾珠已经上朝去了,李莞跟柔姐儿正在吃早饭。瞧着黛玉来了,李莞将黛玉拉到饭桌,“林姑娘,正好,快来一块儿吃。”
黛玉在李莞这会儿经常能吃到和她胃口的早饭,因此欣然接受。
饭罢,福妈妈带着柔姐儿去院子里玩儿。
屋内无旁人,黛玉就开门见山地问:“大嫂子曾经管我要了一首小诗,我交给珠大哥带来。大嫂子可有印象?”
李莞想了想,贾珠从扬州带回来了一张林妹妹的墨宝,她托人跟家书一起带到塞外给李岩了。
李莞道:“记得记得。大诗人的墨宝,我托人跟家书一起给我弟弟李岩了。岩哥儿可是姑娘忠实的诗迷,况边塞苦寒,我这个做姐姐的不忍独占,便寄去跟岩哥儿共赏之。”
黛玉想到苍凉寒冷的漠北,沉默片刻,遂又抬头,对李莞说:“大嫂子,我若以后再作诗了,再给大嫂子。”
“甚好甚好。”李莞喜道。那一刻,她在黛玉的眼中,看到了漫天的星光。
第59章 掉马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正好巧姐儿病好,贾母的身体也好些,家里喜庆,人也凑齐了,贾母提议凑份子给王熙凤做生日。
王夫人不错过任何一个抬她内侄女儿的机会,立刻附议。
于是,王熙凤的生日就红红火火地举办了。
贾母说出二十两;薛姨妈赶紧说也出二十两。
薛姨妈是客,又是王熙凤的姨妈,薛家也不差钱,薛姨妈跟贾母出一样钱时,贾家人都不说什么。
但王*夫人和邢夫人是贾家的媳妇儿,便说不敢和老太太比,就矮一等,每人十六两。
尤氏跟李莞每人出十二两。
姑娘们都是出一个月的月例。
平儿、袭人、彩霞等几个当姨娘储备着的丫鬟,有出二两的,也有一两的。
这样子就一共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王熙凤这会子风光着。家里养着的从姑苏请来的小戏骨,她说听熟了,说要花几个钱从外边叫个戏班子来听。尤氏底下无儿无女,相对较闲,贾母将给王熙凤办生日的事交给了尤氏。
银子收起来后,由林之孝家的送到东府尤氏手里。
那尤氏是个会做人情的。请戏班子用不了那些钱,便把平儿、鸳鸯、袭人的钱给退了。她几人对尤氏是千恩万谢。
像过生日这种热闹,李莞就是当个吃瓜路人。她的生日一直都是溜回娘家去过的,尽管贾母跟她提了好多次,她都找借口推脱了。
李莞还记得她刚刚嫁来的那会儿,逢她的生日,李岩、李玟、李琦三个小的,老早都在大门口等大姐姐。转眼弟弟妹妹们都大了。
转眼已经是九月初二,王熙凤的生日热热闹闹地来了,不但请了戏班子,耍百戏、说书的都有。
李莞一大早就看到宝玉从后门溜出去了。袭人说宝玉昨儿晚上就告诉她,有要紧事要到北静王府里去,劝又劝不住,今早起来又要穿素衣裳,想必是北静王府里要紧的姬妾走了。
李莞顺了顺袭人的话,北静郡王水溶的宠妾没了,所有宝玉一大早披麻戴孝地出门。这关宝玉什么事?
贾母听了这个理由,立刻沉了脸。
不过,李莞觉得不一定是宝玉说的这个原因,但是一身素衣服出去,应该不会是跟冯紫英这些人一起吃酒。
一直到太阳挂得老高,戏台子上都唱了起来。李莞只听到外边玉钏带着嘲讽的声音,“凤凰来了,快进去罢。”
玉钏儿便是金钏儿的妹妹。金钏儿那会儿因为宝玉言行无状被王夫人要赶走,又被李莞屋里的人从井边拉回来。玉钏儿对宝玉是有些气的。
贾母、王夫人跟接宝贝凤凰蛋似的接着宝玉。
宝玉又忙给王熙凤行礼。众人又问宝玉去了哪里,宝玉一口咬定,说北静郡王的爱妾没有了,说郡王一直在哭,宝玉便陪着他。
贾母气不过,要打跟着宝玉的小厮。众人又是一番劝。
李莞觉得宝玉的话,怎么听着都不像是实话。她见贾母放心不过,回头让炒豆儿去问宝玉的小厮,才知道,宝玉去水仙庵祭祀去了。那水仙庵里供着的是洛神,正是曹子建《洛神赋》里的洛神。
虽然宝玉在王熙凤生日宴上面来了这一出,至少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儿。贾母等人便放下心来看戏。
戏台子上正唱着《荆钗记》。贾母跟薛姨妈等,都看得心酸落泪,或叹、或骂。
《荆钗记》讲了为人正直的清贫书生王十朋,以荆木做成的发钗为聘礼,求娶贡元之女玉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