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将军一言既出,要给林家和李家做这个媒。李家就把李莞喊了回去,跟她一起商量修宅,提亲,要怎样办更合适。
    李莞这边正有另一档子事儿。在贾府里住了多年的薛姨妈一家竟然说要搬走。这可真是稀奇事儿。之前所有人都以为薛家人会住到宝二爷娶正房宝二奶奶,才会见到黄河死心。
    不过,李莞觉得薛家要走,还是有迹可循的。螃蟹宴后,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就冷了下来,虽然贾母还能跟薛姨妈有说有笑,但就是冷着宝钗了。
    世家大族饭桌子上吃饭,也是有一定规矩的,客为尊。贾家的尊位就是离贾母近的位置。往常贾母会依次喊着,宝钗、玉儿,迎春、探春、惜春、宝玉,快到跟前儿来。越放在前边喊的,就越是当客看待的。宝钗是客,所以贾母放前边喊;黛玉是外孙女,迎春、探春、惜春是孙女,宝玉是孙子,所以放在后边喊。
    如今,贾母对宝钗冷了脸,大家一起吃饭时,贾母就不再喊宝钗了。这么来了个几次,宝钗在贾府立不住脚了,薛姨妈就说要走。
    薛姨妈要走的态度那个坚决,就是王夫人也拉不住。
    王夫人对外说,薛蟠说了亲,薛家在京城有自己的宅子,总要回去收拾,迎娶媳妇儿。
    总算是要送走薛家了,对贾家来说,是件好事儿。薛蟠只知吃酒惹祸,把宝玉往不该去的地方带;宝钗虽然会做表面人情,时间长了,大家也知道她是什么人,及笄这么久了,还赖贾家,当真是两家都不好看。
    除了王夫人跟宝玉,没有多少人会伤离别。连跟宝钗有血缘亲戚关系的王熙凤,都不说一声挽留,谁让这些年宝钗没大没小的一口一声“凤丫头”地喊着呢。
    薛宝钗倒是挺会圆场面,说薛家在京都的宅子也不远,还是跟大家在一块儿,往后来往也方便。
    黛玉反正是不会去的,冰片糖、螃蟹宴,看似一番好心,却是在要命。外祖母心里跟明镜似的。所以说,搬起石头,往往是砸自己的脚。本来外祖母还没有把事情做绝,也默认了薛家这些年在贾家白住着。是宝钗自己先把事儿做绝了的,就怨不得外祖母赶人了。
    薛家人走后,从此蘅芜院就空荡荡的了,四下寂静无人。
    宝玉得知宝钗离去的消息后,大吃一惊,顿生伤感,心想,天下竟有如此无情之事,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
    又听闻父亲要出题考他一考,吓得一个激灵,往荣禧堂赶去。
    李莞欢送完薛家后,就马不停蹄地回了李家。
    父亲李守中破天荒地问家里应该如何动土。上次家里动土,还是在李莞出嫁那年。
    李莞再一问,原来大将军要给李家和林家牵线做媒。
    李莞心道,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呐!
    李岩是既欢喜,又有几分忧色。
    李莞私下问其缘故。
    李岩道:“姐,我还不知道林姑娘的心意呢。”
    李莞笑着道:“林姑娘的心意,你当真不知?想想她一番心血制冻疮膏是为何?”
    李岩俊俏的脸上泛起红润,修长的手上早就没有了去年冬天落下的冻痕,但心中却是被那芬芳的药膏暖着。
    *
    林如海这年是提前来京述职的,因为西北要筹备一场大仗,江南的稳定是这场大仗的基础。林如海作为扬州巡盐御史,是皇上要召见的要员。
    贾敏听说了薛家刚刚搬走之事,便决定不住贾家。一来,免得让老太太落个偏心的名声,尽管薛家是自己不做人,在贾家待不下去走的。二来,贾敏想在京都看个宅子,将来玉儿出嫁,奕哥儿总是要来京都求学,也总是方便。
    林家四口子,先住进了环境清幽的驿馆,一边也方便看宅子。
    李莞这些年做果子铺子赚了些银子,也置了几处庄子宅子。合着王熙凤前儿也在看宅子,还问了李莞。李莞多少有些看宅子的经验,跟贾敏聊得正起劲儿。
    “琏二媳妇儿怎么也在外看房子了?”贾敏问。
    李莞便把贾琏这些年干的乱七八糟的事儿,悄悄跟贾敏讲了。
    贾敏道:“琏二那是太要不得。原来只觉得他荒唐,如今说来,他是真没把他媳妇儿当一回事儿。依我看,这两口子迟早得和离。”
    李莞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然王熙凤看什么宅子呀?赚了银子置铺子肯定更来钱的不是。”
    李莞记得王熙凤的判词有个“一从二木三人木”,网友发弹幕说,那是个“休”字。据说原著八十回之后的情节中,有王熙凤被休妻的情节。
    这一世的王熙凤,手里捏着做正经生意的干净钱,眼里看的是贾珠一家的相敬如宾,心里或许生出和离之心,想置办宅子给自己留个后手,也未可知。
    休妻要走古代的司法程序,通常是女方有错的时候,才会休妻,那对女方的伤害太大了。和离多好,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不会影响女方的名誉和社会地位。
    贾敏叹了一口气,“瞧着琏二媳妇儿,长得也挺标致,人又聪明。就是王家人挑女婿只看门第,不管人品,以为屋里有钱有爵位就是好的。真是本末倒置了。”
    李莞见机,赶紧道:“可不是,我家里教小辈儿,首先就是人品,再谈别的。”
    贾敏笑着道:“看你就知道。贾家这辈儿里边,就珠儿是顶有福气的。”
    李莞亦是笑着道:“上一辈儿里边,姑妈是顶有福气的。”
    贾敏道:“我如今是过得挺好。你姑父为人清正,又顾家,是没有话说。眼下唯有心玉儿的婚事,再就是把奕哥儿拉扯大。”
    李莞笑着说:“前几天,大将军来我家,说跟着赛先生的小药童就挺不错。大将军得知那小药童是林大人的千金后,就说要给岩哥儿保个媒。侄儿媳就想先问姑父姑母的意思。”
    贾敏喜道:“宫裁,都这些年了。姑父姑母的意思,你还不知道么?”
    “宫裁当然知道姑父姑母看好岩哥儿。”李莞道:“婚姻大事,侄儿媳总是要问清楚些才好。”
    贾敏怜惜地看着李莞,二哥两口子言而无信,宫裁在贾家这些年是不容易的,也是辛苦了这孩子。好在珠儿是体恤她、珍爱她的,小俩口子日子长着。
    贾敏道:“我跟你姑父很是看中岩哥儿的。你姑父说,朝廷要多有几个岩哥儿那样品行端正且有能力者,四海皆可平。”
    “多谢姑父姑母对岩哥儿的垂爱。”李莞道,“也不知林姑娘是否中意岩哥儿。”
    李莞答应过林妹妹要替她保守秘密,自然是当自己这边是不知道的。李家全家郑重征求林家的意思,再求娶。
    贾敏也当自己不知道的,笑着道:“姑母一会儿来问问她。”
    黛玉被父母接来驿馆住着,又听说父母要来京都买宅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原先她还以为是因父亲任期要在京都置业,后来听母亲说什么“玉儿出嫁,奕哥儿读书”,心中一阵怦怦然。
    房里只有黛玉跟贾敏母女二人。
    黛玉低着头,转着手上的帕子。
    贾敏笑着瞧瞧问:“李家的岩哥儿如何?”
    黛玉红着脸不语。
    贾敏笑着故意道:“不然就回了大嫂子,让他们往别家找去。”
    “可别,母亲。”黛玉忙道。
    母亲四目相对,黛玉的心意已经了然,害羞得滚到母亲怀中。
    黛玉的桌上展开着一张字帖,上面是一副梨花绽放图,边上用隽秀的字写着,“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那可是当年则天皇帝还在修行之时,给唐高宗李治的一首诗,了表思念。
    贾敏揉搓着黛玉,她的小玉儿已经长大了。
    第62章 烈女子鸳鸯,李家移花,林家开宅
    话说李莞这些时日,忙得横竖是个脚不沾地。一来,林家姑姑在京看好了宅子,让李莞帮忙看看。二来,大将军做媒,把李家跟林家的婚事就这么说定了,李家就开始操办订婚的礼。李母近年身子没往年利索了,李老太太年岁大了,两个未出阁的妹妹李纹和李绮还小,李莞少不了要回娘家帮忙操持。
    这天正准备出门,却被贾母处的一个仆妇拦住去路。
    那仆妇人唤她金文翔媳妇儿,是贾母那边浆洗的头儿。她丈夫金文翔,是贾母那边的买办。金文翔夫妻也是贾母处大丫鬟鸳鸯的兄嫂。贾母大事小事都依赖鸳鸯的服侍,若离了鸳鸯,贾母是饭也吃不下去。因此,金文翔两夫妻在贾家,过得是很得脸的日子。
    “大奶奶,有个事儿,奴想请您解个交。”金文翔媳妇儿道。
    李莞一听“解交”二字,就道是婆子妈*妈之间的鸡毛蒜皮的事儿,大也大不到哪里去,否则,也不会是金文翔媳妇儿来找她了。况李莞是真忙,娘家还等着她去看要给林家下聘的缎子。
    李莞道:“金姐姐,我是真想解这个交,但眼巴前是真有事儿,您看我那马车都喊出来了。回来再来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