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王夫人的白眼差点就翻到了天上。心道,小门小户出来的邢氏就是眼皮子浅。前儿刑部的人来莫把人的魂都给吓没了。今儿不知怎地,那来收赃款的刑部侍郎竟然跟李家哥儿一起来了。不管李宫裁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药,在刑部的活阎王面前摆阔,那是真不想活了。
李莞并不是此般想法。她从李岩那里打听到满庞的家事后,便问李岩,“那中秋的家宴按照李家待客的规格摆,可好?”因为贾家平日的饮食习惯,精致的有些过头了,不见得有多好吃,人力物力是俱废的,别的好改,饮食却难改掉。李莞就不适应这种油腻的饮食,所以她单开了小厨房,在自己园子里吃。李岩也说,“满庞是个对日常一应从简的人,饮食也喜清淡。按李家家宴招待甚是和他意的。”
于是,便有了这顿在李莞看来十分健康,在邢夫人看来十分平凡的家宴。
王熙凤笑着说:“老太太前日吃腻了食,说想吃些新样儿的。”
老太太这些时日没有胃口是众所周知的,却非吃停了食,而是被甄家抄家弄得浑身不自在。
邢夫人被自个儿的媳妇儿这么一说,便不再说话了。
饭罢,贾母着了个借口,说要回去休息。邢夫人、王夫人送贾母回去。
宝玉、三春、湘云、宝钗、宝琴几个办诗社作诗。李莞和王熙凤做客围观,主要是照顾姊妹们一应吃喝。李岩跟满庞也应邀在列。贾珠小坐片刻,后素云来报,说柔姐儿不肯睡觉,贾珠便先回去了。
贾家的诗会很是热闹,湘云、探春、宝琴三人斗诗斗得不亦乐乎。宝钗虽不参与斗诗,也是妙语连珠。年龄尚小的惜春,拿着毛笔在画诗会的场面。宝玉虽然说自己是最不会作诗的,但诗作却得到了满庞的认可。
迎春亦如往常一般,静悄悄地在一旁看着家中姊妹们热闹,一边吃着手边的糕品。今儿的糕品跟往日不太一样。减了油,又减了糖,似乎是大嫂子特别重制过的,和她铺子里卖的,以及家里做的,都不一样。
满庞注意到了一旁静静地吃糕点的姑娘。她肌肤微丰,合等身材,鹅蛋面庞,两腮如新荔枝一般。她将面前摆着的十几道碟子里的糕品依次尝了个便,一边尝还一边在想,思索过后竟还自个儿在那儿点头。
满庞笑了,诗会确实热闹,却敌不过那吃糕点的姑娘有趣儿。这十几道糕点都吃下去,竟也不怕腻道。
满庞正想着,李岩便递给他一块糕点。
满庞咬了一口,竟然不甜不腻,还有淡淡的豆香和花香。顿时,他也想跟那姑娘一样,把桌上每一道不同的糕点都品尝一遍。却又碍着客道,始终无这般行事。
在贾家热闹一番后,李岩跟满庞打道回府。
两人在马车里聊着天。
“今天感觉怎么样?”李岩笑着问。
“贾家的哥儿可惜了。”满庞道,“诗做得不错,怎么就不去科考呢?”
李岩原本是想问满庞对贾家二姑娘迎春的感觉,谁知满庞首先便说道宝玉了。李岩原来也是这么觉得,宝玉挺善良而且有灵气的一个孩子,生生被父母捆在身边,成天跟家中兄弟姊妹混在一起。
“怎么对宝玉那么感兴趣了?”李岩问。
“我刚看贾宝玉时,都吓了一跳,竟然跟甄宝玉长得一模一样,跟照镜子似的。”满庞道。
满庞是刑部的人,甄家人来京问案,满庞见过了的。
李岩若有所思。她姐姐李莞很早就告诫他,不要和旧功勋,尤其是四王八公的人走很近。姐姐这些年在贾家除旧弊,这次又首先上缴了甄家的赃款,让贾家免于祸事。贾家应是能有一个好结局的。
满庞提到甄家便见李岩心事重重,于是转移了话题。“贾家的菜品很好吃,清淡可口,跟我想象的很是不一样。”
李岩笑着问:“知道你的喜好。特地为你准备的呢。”
“我有那么大面子?”满庞笑着问。
“当然。”李岩问,“除了宝玉,今日遇到的妹妹们,觉得怎样?”
两人聊着聊着,马车就行了一半的路了。李岩就直接问他的同窗了,回头还要跟姐姐姐夫复命。
“云妹妹淘气爱笑,宝钗妹妹心思缜密,宝琴妹妹见识很多,迎春妹妹文静善良,探春妹妹勇毅果敢,惜春小妹妹颇有些清冷。”满庞道。
李岩笑着道,“老太太很看好你,想招你做孙女婿。要我问问你的意思。”
“啊,这个……”满庞也没有想到李岩会如此直接,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他。
“我们习武之人,跟你们提笔之人不一样。战机都在转瞬,吾辈习惯单刀直入。满兄不要介意。”李岩笑着道。
满庞喜静,其实跟二姑娘的性子最为接近。李岩觉得贾家老太太是很有眼光的。
满庞道:“某家境清贫,之前没有想过娶高门女儿回去。”
李岩笑着道:“你们刑部出清官儿,这是美德。贾家老太太看重人品。二姑娘为人纯善,老太太总是为她担心。若寻到可托付之人,老太太便能安心了。”
满庞道:“这事儿不是我一人做主。回去我还要问问我母亲。”
李岩笑着道:“等你的消息,大孝子。家到了。”
马车已经驶到了满庞家门口。两开的门,门口挂着两个灯笼。牌匾上的“满府”二字看着便让人心生踏实。
李岩随着满庞跳下马车,对着迎出来接他们的满庞母亲鞠了一躬。
满庞的母亲是个朴素和蔼的妇人,花白头发,把满府收拾得干净妥帖。
李岩行了礼后,便回到了李府,说过两日再来问他。
待李岩走后,满母问:“刚刚李家的哥儿过两日要来问什么?”
满庞这才把被贾家老太太看上他,想他做孙女婿的始末讲给母亲听。
满母道:“贾家虽然是高门大户,我们家也向来不攀附别人家的门户。但是,有句古话,积善之家,常有余庆。贾家的媳妇儿在外开的糕品铺子,口碑很不错,还常常接济需要帮助的人。咱隔壁的柱儿娘就租这贾家媳妇儿的铺子做小生意,遇到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还问有没有困难要解决的。这门亲事,只看人家姑娘愿不愿意来我们家。”
满庞母亲的意思,是她认可贾家的媳妇儿,贾家的姑娘是不会差的。只是看人家姑娘看不看的上满庞了。
过了两日,李岩如约又来刑部门口等满庞。“满兄考虑得如何?”
满庞把母亲的一番话讲给李岩听。
“伯母说的贾家开糕品铺子的媳妇儿,正是我姐。”李岩笑着道,“那就是说,只要贾家二姑娘点头。吾就可以帮着满兄一起准备三书六礼了。”
满庞略腼腆地笑了笑。想着那个坐在银白的月光中,安安静静吃点心的姑娘。
李岩在李莞处复命。
李莞听过李岩的话后,只觉得意外的惊喜。前年,她铺子的租户,柱儿妈,一时经营不济,差了租金,李莞念其是良善之人,不但宽限了缴租时日,还跟分析了生意策略。后来柱儿妈的生意好了,租金也周转过来了。
李莞本觉得是双赢的策略,对她来说,一个可靠稳定的租户,是很难得的。没想到自己无形之中利人惠己的行为,竟积攒了贾家的口碑。
“我去问二姑娘。”李莞道。
迎春住的缀锦楼此时比较萧条。迎春的乳母王嬷嬷,因盗了迎春的累丝金凤,被撵了出去。迎春的大丫鬟司棋病着,一直没大好。
此时的缀锦楼门口寥落着两个小丫头子在打瞌睡。
见李莞来了,忙进去通传。
迎春忙将李莞迎进去,又看到素云跟银蝶手里提着的各种糕品,有些喜出望外。
“大奶奶看姑娘吃中了中秋节的点心,又做了一道。”银蝶道。
“大嫂子,那日的点心特别清淡,每种都尝一遍,还不会腻。”迎春问,“怎么以前没发现那种吃法?”
李莞笑着道:“卖到外边的点心不放油不放糖,就不容易卖出去。毕竟喜欢吃甜的人多。至于中秋节嘛,换了口味,是照顾到一个特别的人。”因为李岩说过满庞的口味偏清淡。
“是岩哥哥吗?”迎春亲切地问。
“是跟岩哥儿一起来的满侍郎。”李莞道。
“原来是这样。”迎春点点头。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看上满侍郎了,想招他做孙女婿,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迎春大吃一惊,正准备往口中送甜心的手,停在半空中,惊道:“我?”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姑娘的婚事。前儿老太太看到满侍郎为人很是得体,又打听到他尚未说亲,便让岩哥儿约家里来相看。满侍郎出身书香门第,为官清廉,姑娘若得如此郎君,安稳长久是有的。姑娘可以考虑考虑。”
迎春的眼眸湿润了,原来中秋节突然造访的白衣公子,以及那席清淡的菜和糕点,竟都是为了她的将来而准备的。
李莞并不是此般想法。她从李岩那里打听到满庞的家事后,便问李岩,“那中秋的家宴按照李家待客的规格摆,可好?”因为贾家平日的饮食习惯,精致的有些过头了,不见得有多好吃,人力物力是俱废的,别的好改,饮食却难改掉。李莞就不适应这种油腻的饮食,所以她单开了小厨房,在自己园子里吃。李岩也说,“满庞是个对日常一应从简的人,饮食也喜清淡。按李家家宴招待甚是和他意的。”
于是,便有了这顿在李莞看来十分健康,在邢夫人看来十分平凡的家宴。
王熙凤笑着说:“老太太前日吃腻了食,说想吃些新样儿的。”
老太太这些时日没有胃口是众所周知的,却非吃停了食,而是被甄家抄家弄得浑身不自在。
邢夫人被自个儿的媳妇儿这么一说,便不再说话了。
饭罢,贾母着了个借口,说要回去休息。邢夫人、王夫人送贾母回去。
宝玉、三春、湘云、宝钗、宝琴几个办诗社作诗。李莞和王熙凤做客围观,主要是照顾姊妹们一应吃喝。李岩跟满庞也应邀在列。贾珠小坐片刻,后素云来报,说柔姐儿不肯睡觉,贾珠便先回去了。
贾家的诗会很是热闹,湘云、探春、宝琴三人斗诗斗得不亦乐乎。宝钗虽不参与斗诗,也是妙语连珠。年龄尚小的惜春,拿着毛笔在画诗会的场面。宝玉虽然说自己是最不会作诗的,但诗作却得到了满庞的认可。
迎春亦如往常一般,静悄悄地在一旁看着家中姊妹们热闹,一边吃着手边的糕品。今儿的糕品跟往日不太一样。减了油,又减了糖,似乎是大嫂子特别重制过的,和她铺子里卖的,以及家里做的,都不一样。
满庞注意到了一旁静静地吃糕点的姑娘。她肌肤微丰,合等身材,鹅蛋面庞,两腮如新荔枝一般。她将面前摆着的十几道碟子里的糕品依次尝了个便,一边尝还一边在想,思索过后竟还自个儿在那儿点头。
满庞笑了,诗会确实热闹,却敌不过那吃糕点的姑娘有趣儿。这十几道糕点都吃下去,竟也不怕腻道。
满庞正想着,李岩便递给他一块糕点。
满庞咬了一口,竟然不甜不腻,还有淡淡的豆香和花香。顿时,他也想跟那姑娘一样,把桌上每一道不同的糕点都品尝一遍。却又碍着客道,始终无这般行事。
在贾家热闹一番后,李岩跟满庞打道回府。
两人在马车里聊着天。
“今天感觉怎么样?”李岩笑着问。
“贾家的哥儿可惜了。”满庞道,“诗做得不错,怎么就不去科考呢?”
李岩原本是想问满庞对贾家二姑娘迎春的感觉,谁知满庞首先便说道宝玉了。李岩原来也是这么觉得,宝玉挺善良而且有灵气的一个孩子,生生被父母捆在身边,成天跟家中兄弟姊妹混在一起。
“怎么对宝玉那么感兴趣了?”李岩问。
“我刚看贾宝玉时,都吓了一跳,竟然跟甄宝玉长得一模一样,跟照镜子似的。”满庞道。
满庞是刑部的人,甄家人来京问案,满庞见过了的。
李岩若有所思。她姐姐李莞很早就告诫他,不要和旧功勋,尤其是四王八公的人走很近。姐姐这些年在贾家除旧弊,这次又首先上缴了甄家的赃款,让贾家免于祸事。贾家应是能有一个好结局的。
满庞提到甄家便见李岩心事重重,于是转移了话题。“贾家的菜品很好吃,清淡可口,跟我想象的很是不一样。”
李岩笑着问:“知道你的喜好。特地为你准备的呢。”
“我有那么大面子?”满庞笑着问。
“当然。”李岩问,“除了宝玉,今日遇到的妹妹们,觉得怎样?”
两人聊着聊着,马车就行了一半的路了。李岩就直接问他的同窗了,回头还要跟姐姐姐夫复命。
“云妹妹淘气爱笑,宝钗妹妹心思缜密,宝琴妹妹见识很多,迎春妹妹文静善良,探春妹妹勇毅果敢,惜春小妹妹颇有些清冷。”满庞道。
李岩笑着道,“老太太很看好你,想招你做孙女婿。要我问问你的意思。”
“啊,这个……”满庞也没有想到李岩会如此直接,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他。
“我们习武之人,跟你们提笔之人不一样。战机都在转瞬,吾辈习惯单刀直入。满兄不要介意。”李岩笑着道。
满庞喜静,其实跟二姑娘的性子最为接近。李岩觉得贾家老太太是很有眼光的。
满庞道:“某家境清贫,之前没有想过娶高门女儿回去。”
李岩笑着道:“你们刑部出清官儿,这是美德。贾家老太太看重人品。二姑娘为人纯善,老太太总是为她担心。若寻到可托付之人,老太太便能安心了。”
满庞道:“这事儿不是我一人做主。回去我还要问问我母亲。”
李岩笑着道:“等你的消息,大孝子。家到了。”
马车已经驶到了满庞家门口。两开的门,门口挂着两个灯笼。牌匾上的“满府”二字看着便让人心生踏实。
李岩随着满庞跳下马车,对着迎出来接他们的满庞母亲鞠了一躬。
满庞的母亲是个朴素和蔼的妇人,花白头发,把满府收拾得干净妥帖。
李岩行了礼后,便回到了李府,说过两日再来问他。
待李岩走后,满母问:“刚刚李家的哥儿过两日要来问什么?”
满庞这才把被贾家老太太看上他,想他做孙女婿的始末讲给母亲听。
满母道:“贾家虽然是高门大户,我们家也向来不攀附别人家的门户。但是,有句古话,积善之家,常有余庆。贾家的媳妇儿在外开的糕品铺子,口碑很不错,还常常接济需要帮助的人。咱隔壁的柱儿娘就租这贾家媳妇儿的铺子做小生意,遇到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还问有没有困难要解决的。这门亲事,只看人家姑娘愿不愿意来我们家。”
满庞母亲的意思,是她认可贾家的媳妇儿,贾家的姑娘是不会差的。只是看人家姑娘看不看的上满庞了。
过了两日,李岩如约又来刑部门口等满庞。“满兄考虑得如何?”
满庞把母亲的一番话讲给李岩听。
“伯母说的贾家开糕品铺子的媳妇儿,正是我姐。”李岩笑着道,“那就是说,只要贾家二姑娘点头。吾就可以帮着满兄一起准备三书六礼了。”
满庞略腼腆地笑了笑。想着那个坐在银白的月光中,安安静静吃点心的姑娘。
李岩在李莞处复命。
李莞听过李岩的话后,只觉得意外的惊喜。前年,她铺子的租户,柱儿妈,一时经营不济,差了租金,李莞念其是良善之人,不但宽限了缴租时日,还跟分析了生意策略。后来柱儿妈的生意好了,租金也周转过来了。
李莞本觉得是双赢的策略,对她来说,一个可靠稳定的租户,是很难得的。没想到自己无形之中利人惠己的行为,竟积攒了贾家的口碑。
“我去问二姑娘。”李莞道。
迎春住的缀锦楼此时比较萧条。迎春的乳母王嬷嬷,因盗了迎春的累丝金凤,被撵了出去。迎春的大丫鬟司棋病着,一直没大好。
此时的缀锦楼门口寥落着两个小丫头子在打瞌睡。
见李莞来了,忙进去通传。
迎春忙将李莞迎进去,又看到素云跟银蝶手里提着的各种糕品,有些喜出望外。
“大奶奶看姑娘吃中了中秋节的点心,又做了一道。”银蝶道。
“大嫂子,那日的点心特别清淡,每种都尝一遍,还不会腻。”迎春问,“怎么以前没发现那种吃法?”
李莞笑着道:“卖到外边的点心不放油不放糖,就不容易卖出去。毕竟喜欢吃甜的人多。至于中秋节嘛,换了口味,是照顾到一个特别的人。”因为李岩说过满庞的口味偏清淡。
“是岩哥哥吗?”迎春亲切地问。
“是跟岩哥儿一起来的满侍郎。”李莞道。
“原来是这样。”迎春点点头。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看上满侍郎了,想招他做孙女婿,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迎春大吃一惊,正准备往口中送甜心的手,停在半空中,惊道:“我?”
李莞笑着道:“老太太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姑娘的婚事。前儿老太太看到满侍郎为人很是得体,又打听到他尚未说亲,便让岩哥儿约家里来相看。满侍郎出身书香门第,为官清廉,姑娘若得如此郎君,安稳长久是有的。姑娘可以考虑考虑。”
迎春的眼眸湿润了,原来中秋节突然造访的白衣公子,以及那席清淡的菜和糕点,竟都是为了她的将来而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