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是母亲让读的吗?”贾兰听罢,眉头微微簇了起来。外祖父李守中是个老古板,以前就只让母亲读这些书。这些书无非是劝诫女子,要贤良淑德,并无更深的意境。
    贾柔淑笑着道:“那倒是没有。不过是书架上有,随便拿着看罢了。”母亲是个现代穿越者,她也不过是拿着这些书装装样子罢了。母亲的内心那可是一个彪悍了得,跟书中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贾兰道:“不若读《四书五经》,学习孔孟之道,圣人之言。”
    贾柔淑“咚”地一下,小胖脸就搁桌子上了。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而且宋代以后的,读书人用的是《四书章句集注》版本。《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朱熹,这本书是古代人对四书解读的标准答案。
    贾柔淑记得,后世人认为,朱熹版的四书解读,很多都是有误的。她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一个错误的东西。
    贾兰叹了一声,笑着道:“晋王殿下还提议让你去宫中跟四公主伴读。你这不愿意读书,可是如何去伴读?”
    “我?”贾柔淑听罢,立马竖了起来,坐得笔直的。进宫伴读?没听错吧。当初大姑姑贾元春进宫当女史,可是使了不少银子走门路,才能入宫的。薛家一家从金陵来到京都,也是为了薛宝钗进宫待选。薛家那种巨富之家,宝钗进宫之事后来都不了了之了。
    贾柔淑心道,还有这样的好事?天上掉馅饼要砸我头上?
    贾兰道:“我知道读书肯定没有玩那么快乐。但是真正领悟书中内容了,便不会觉得乏味了。”
    贾柔淑笑着道:“兄长,我其实不是讨厌读书。”她跟宝玉不一样,宝玉对经世学问这件事情,就是生理性的厌恶,而她只是不想去接受有错的内容。她更喜欢读《庄子》,喜欢那种洒脱、无拘无束的意境。
    贾兰问:“那是为何提到读书,就愁眉苦脸的样子?”
    贾柔淑道:“我不想读错的书。我觉得朱圣人对《四书》的批注不全对。我不想去背那些。”
    贾兰笑了。他原以为他的妹妹跟宝二叔一样,不是读书的料子,恰恰相反,他的妹妹是读了的,而且还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读的,还能发现朱圣人的纰漏。
    贾兰笑着道:“给公主伴读,又不是去科考,倒是不必把朱圣人的每句话都背下来。”
    贾柔淑听罢,心思动了动。她来这个世界,活动范围只在荣国府、宁国府、长宁侯府和林府。她都没有去过皇宫,也不知道宫廷是什么样子的。
    她见过晋王和三公主。他俩那天穿着小太监的衣服,偷偷翻墙爬到长宁侯府,可太有意思了。
    李莞正跟素云、银蝶等人一起,从小厨房中把菜端进来,走到门口,听到了贾兰说“伴读”二字。
    李莞愣了一下,怎么就点中了柔儿伴读?她还那么小。薛宝钗可是削尖了脑袋都没进到宫里去的。
    只听见屋里贾兰的声音,“三公主、四公主打小体弱,也不会让她们把四书这些读很深。三公主的伴读,你见过,越古香,平日里更多的是带着三公主活动活动,强身健体。”
    贾柔淑明白了,宫里的两位公主身体都不太好。三公主她见过,就挺瘦的。难怪要找越垚将军的女儿做伴读。
    “原来是想将门出身的越古香姐姐,带着三公主强身健体呢。那又是为何单单点中我做四公主伴读呢?”贾柔淑思忖着。她是晋王殿下点中的。她回想着跟晋王的唯一一次会面,可她也没有展现武术才华啊,虽然跟着舅舅李岩倒是学过两手。难道是……
    一个念头在贾柔淑的脑海一闪而过。“晋王殿下点中我,难道是因为我胖?难道是想我带着四公主一起长点肉?”
    李莞在外边听着听着,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柔姐儿顶多是小姑娘的奶胖而已啦。
    第96章 薛家回金陵
    贾兰听到了母亲的笑声,便知刚刚他跟柔姐儿说的话母亲已经听到了。
    提议柔姐儿进宫伴读,是晋王的意思。不过他只是提了提,也让贾兰回去问问父母的意思。
    贾兰回府后,是先问的柔姐儿,毕竟要进宫的人是她。好在能进宫见见,还能跟公主成为伙伴。公主伴读不是宫女,并不需要二十五岁才能出宫,年节都能回家。
    李莞掀帘而入,跟在后边的银蝶、素云,还有一众丫鬟将菜品摆上桌。
    李莞见柔姐儿正兴致勃勃地拉着贾兰问宫里的情况,便知她是好奇宫中的生活的。“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柔姐儿进不进宫作公主的伴读,还要跟你们的父亲商量一下,毕竟柔姐儿还小。当然,我们也会尊重她的意愿。”
    李莞又对贾兰道:“晋王殿下既然看好柔姐儿给四公主伴读,大可以直接禀告皇上、皇后,一道圣旨就直接下到咱家了。晋王殿下还让回家问问父母的意思。可见他倒是个通情理的人。对了,晋王是怎么知道柔儿的?莫非是兰儿平日里讲的,让晋王觉得柔儿跟四公主伴读合适?”
    贾兰便将晋王、三公主、越古香几个乔装出宫,去看他的姑姑黛玉的婚礼,然后遇到见到了柔姐儿之事讲了一遍。
    李莞便心里有个底了。
    贾柔淑虽然不喜欢用程朱理学的方式去开启四书五经的学习,但是,给公主伴读又不是去考八股文,也没说去背朱熹批注在四书上的那些话。
    而且贾柔淑并不想一辈子拘在后宅的四方天之下,她还真想进宫看看。况且哥哥贾兰也在宫里。
    四公主的生母原是皇后宫中的宫女,生下四公主后不久,便去世了。如今四公主寄养在最受宠的越贵妃膝下。
    柔姐儿被晋王点了伴读的事,被贾珠两口子讲到了贾母处。贾珠夫妇觉得柔姐儿给公主伴读是件好事儿,但是又觉得她年龄还小,便把此事说到了贾母处。
    贾母听完后,先也是跟贾珠夫妇一样的心思,觉得不舍。待她听完晋王是见过柔姐儿后,提议让她进宫伴读,而且行事是先问柔姐儿父母,并不是直接让皇上下圣旨到贾家。贾母笑了。
    贾母道:“柔姐儿是有福气的。若她离得了父母,也不拘着一定要养在家里。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定是何处前途好,就去何处。”
    李莞见贾母笑得有些意味深长,便知贾母在给柔姐儿做打算了。柔姐儿如今六岁了。当初荣国府里沸沸扬扬的是“木石同盟”好,还是“金玉良缘”好的时候,黛玉、宝玉、宝钗其实年龄也很小。这个世界的人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留心他们的婚配。
    晋王是越贵妃的儿子,越贵妃是大将军岳垚的妹妹。李莞在宫里见过晋王,打小模样就出众。如今看其行事风格也思虑周全。若是柔姐儿终身有个稳妥的人可以依靠,那是极好的。不过,李莞还是觉得柔姐儿太小,如今就想这些,为时尚早。
    此时讨论此事的,只有贾母、李莞、贾珠三人。贾珠两口子并没有告诉贾政和王夫人,这两人的行事和认知都存在问题,看他们把宝玉带成什么样子就知道了。与他们不同的是,贾母亲自带的孩子就不错,比如贾珠。
    贾柔淑也不在场。此时,她正跟史湘云在院子里玩得不亦乐乎。贾柔淑哪里知道,老太太竟是看上晋王了。
    京都的春节一般都伴随着大雪。史湘云跟贾柔淑已经在院子里堆了好大一个雪人。两人用珠子给雪人做眼睛,胡萝卜给雪人做鼻子,最后用个小树枝,给雪人做了嘴巴。
    “大功告成。”贾柔淑拍拍冻得通红的小手道。
    “远没有。”史湘云又给雪人的身子拍了一层雪,“要给雪人吃好些,让它跟柔姐儿一样,养得白白胖胖的。”
    贾柔淑看着此时正心无旁骛的堆雪人的史湘云,心道,如今史家的两个侯爷和侯夫人让史湘云在荣国府住了这么久,定是让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所坚持,要强势一些,不然就会被有所图的人给轻松拿捏了。
    贾柔淑听父母聊天时提到,如今皇上不去动这些世家,是因为现在还在打仗。若是明年南越平定了,皇上没有了后顾之忧,就能腾出手来整治世家了,首当其冲者便是欠着国库银子未还的那些家族。卫家当然在其列。
    若是湘云能顶过明年,这段婚事就会随着卫家的衰败而不了了之。当时,史家会是怎样,谁也说不好。史家两位侯爷,都不是吃素的,在旧功勋世家中可是活跃得很的那种。史家的好日子也没多少了。
    所以,贾柔淑认为,湘云如今在贾家是最好的。
    “云姑姑,你多在府里待着,再不要回去了。”贾柔淑一本正经地道,“她们来接也不要理。有老太太在,她们也不得拿绳子来绑人不是?”
    史湘云又被贾柔淑给逗笑了。她两个婶婶会拿绳子来绑人?那倒也不至于。史湘云已经尝到了强势一些的好处了。她的两个婶婶不也退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