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5节

    谁知,一推开门,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周岳生的身影。
    周岳生端着热气腾腾的菜,闻声回头,说:“去洗手吧,我再炒一个青菜就能开饭了。”
    水缸是满的,水瓢几乎与瓦缸边沿齐平,因为微风轻拂而随意飘动。
    而小院里的所有东西整整齐齐地回归原位,地上的落叶被扫干净,就连花草树木也被仔细修整过。
    于知乐随意洗过手,站在厨房门口,浅笑着看在油烟中挥舞着锅铲的周岳生。
    看了好一会,她上前张开双手虚抱住他的腰,笑吟吟地说:“捉到你了,我的田螺先生。”
    “怎么进来了?这里油烟大,出去等开饭。”周岳生转身摸摸她的脸。
    于知乐没有离开,踮起脚亲了亲他,反而被他环住要加深了这个吻。
    糊味在厨房悄然扩散,两人蓦然回神,再看向灶台,只能看得见一团看不出形状的焦黑物体。
    见状,于知乐默默出了门,坐着乖巧等开饭。
    周岳生先熄灭灶下的火,再舀水清洗用具,然后到后院菜地重新摘了一把菜,用蒜蓉清炒。
    所有菜上桌,三菜一汤,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什么时候回来的?怎么不去副业组小院找我?”于知乐顾不得吃饭,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是休假吗?能留多久?”
    灯光之下,她的下颌线比从前更加清晰。
    周岳生满眼心疼,不断给她夹菜,并逐一回答她的问题。
    他去过副业组小院,见她在忙,便没有打扰。这次也不是正式休假,今晚就要离开。
    于知乐有点失落,哦了一声。
    “等你睡了,我再走。”周岳生明白她的心思,但只能握手宽慰,“你又瘦了,多吃点。”
    于知乐长舒一口气,调整心情,给他分享最近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周岳生认真听她讲话,时不时应上两句,让她吃饭讲话两不耽误。
    吃过饭,两人一起收拾好碗筷,而后坐到秋千上继续说话。周岳生告诉于知乐家人们的近况,她说与朋友们相处时发生的小趣事。
    时间飞速流逝,一眨眼就到了晚上十点,天色如墨。
    于知乐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轻,最后靠在周岳生的肩膀上睡了过去。
    周岳生将她抱回房间,在她的额头轻吻,才轻轻带上门。他又取罐头喂爬爬和摩尔,紧接着关掉屋檐的灯,走出于家小院。
    下一秒,他的身影完全溶于夜色,往集合地点而去。
    次日清晨,于知乐睁眼,翻身看向书桌,久久不能回神。
    周岳生的出现像一场短暂的梦,桌面的礼盒是他这
    次回来的唯一凭证。盒子里是一条嫩黄色的碎花裙子,非常适合夏天。
    于知乐换上裙子,在镜子前照了照,又换成常服。
    张文心给她带来早餐,姐妹两人吃完后,到加工小院去巡视。
    在等到通电期间,加工小院进行了扩建,如今已经有省城罐头厂三个车间大。机器运行着,生产线上的所有人聚精会神地盯着机器,丝毫没有因为两人的到来而分心。
    “以后定期收集口罩和手套给制衣小组清洗。”于知乐说。
    紧接着,她事无巨细地将副食品小组的流程告诉张文心,着重提醒了其他几个要点,要求她每天进行检查。
    张文心笑了笑,打趣道:“交待得这么详细,难不成你打算去佩兰姑姑家住一辈子,我可不许。”
    “你又不在家给我留位置。”于知乐哼哼两声,开起玩笑。
    张文心和葛泰好事将近,这段时间经常被她和于初月调侃。
    两人走出加工小院,张文心搂住她的肩膀,说:“谁说没有,我以后的房子都给你留一个房间,随时来找我。”
    “知道了,知道了。”于知乐看了一眼迎面走来的葛泰,撞了撞她的肩膀,“去谈恋爱吧,我不打扰你了。”
    说罢,她回家收拾行李,进城坐火车去省城。
    于知乐这次只在省城住了两天,过完节就往回海县,正好在海东镇与蓝圆圆结伴坐于二爷的牛车回村。
    她问清楚了远洋队回来的时间,与她约定好到时去码头迎接她们。
    “他说趁着秋季广交会将机器弄回来,已经找好存放的地点。”蓝圆圆传达杜生的意思,“他还让我给你们带了几本书,说可以参照这里的经验进行管理。”
    说着,她从包裹中翻出两本有尾指指节厚的笔记本。
    于知乐接过翻看,映入她眼帘的是一篇日记。日记的主人应当是工厂管理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上班每一天发生的事,其中有不少关于管理工人的感悟。
    她只粗略扫了两篇,便合上本子,打算回家再好好研究。
    “看,他又给我带了很多书。”蓝圆圆随手拿出一本时装杂志。
    艳丽的色彩让周遭的氛围都活跃了几分,两人将脑袋凑在一块,研究起港城与国外当下的潮流。
    很快,牛车停在于家小院门前,于二爷用烟斗敲敲车辕,提醒她们。
    “谢谢二爷爷,这是我姑姑姑父包的粽子,您尝尝。”于知乐往车上放了几个粽子,“姑姑特地让我送给你的。”
    于二爷只好接受,然后慢悠悠地赶牛车回家。
    回村后,蓝圆圆一头扎进了时装杂志中,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待在制衣小组,誓要与张海雁研究出新奇但又不会过于大胆的夏天裙装。
    村里的姑娘们找她们做衣服,反而成了她们的模特,个个收获了一身漂亮且与众不同的裙子。
    充实的日子过得很快,夏天悄然而至,天气慢慢变热,大集上开始出现西瓜、荔枝等夏季专属水果的身影。
    村里人的穿着也逐渐清凉,换上了短袖和七分裤。
    休息日,副业组众人换上新做的衣服,结伴进城逛街,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惹得路人打听她们做衣服的地方,为制衣小组带了不少工作。
    某天清晨,蝉鸣声阵阵,村中心传出吵闹声。
    吴兰家一侧的豁牙大娘站在她家大门前,破口大骂:“吴兰,吴海耀,你们母子要死啊,能不能收拾收拾家里?垃圾的臭味都传到我家这边来了。”
    大娘的骂声引得一些村民围观,但屋里没人应声。
    大爷跟着骂了两句,大人还是没有反应,反而脏兮兮的于富来开门了。
    于富抓着一块饼子,说:“奶躺在床上,好几天没起来了,叫她也不应。”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
    “她脑子里不是有块东西吗?是不是——”那人的话没说尽,但所有人都懂他的意思。
    他们不敢耽搁,立刻找人去通知村干部。
    村干部很快赶来,结伴进院,推开东厢房的门,坑处传来阵阵腐臭的味道。
    想看热闹的人瞥见吴兰的尸体,忍不住背身干呕。
    “人都死几天了,吴海耀到底去哪了?”妇女主任忍不住咒骂起来,又推开隔壁房门。
    众人只见满地酒瓶,而躺在其中的吴海耀喝得烂醉,嘴里嘟囔着什么。
    第192章
    不出半天,吴兰的死讯传遍整个村子。
    吴海耀被村干部强灌了半锅醒酒汤,终于恢复几分意识,却对这件事没有任何反应,又跑去供销社买酒。
    对此,村里人唏嘘不已,但谁也不想插手这种晦气事,都离吴兰家远远的。
    老支书与村干部开了个小会商量,毕竟吴兰以前对捕鱼队也有贡献,便由公中出钱置办一副薄皮棺材,尽快将她下葬。
    会上,一行人对吴海耀的去处进行了讨论,决定将他转回其生父的户籍。
    没曾想,之后几天,他们都没见着他的身影,这件事便不了了之了。
    于知乐对这件事始终保持沉默,于海宗和杨素云全程没有插手,但还是在吴兰下葬当天给她烧了一炷香。
    又过几天,连于富都不见了。有人说看见他饿得上山扒树皮吃,又有人说看见吴彩霞回来把他带走了。
    这类流言在村里传了不到两天,便歇了声息。更多的讯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村里人慢慢淡忘了这一家人。
    时间来到六月十号,宜嫁娶的日子。
    张文心和葛泰到婚姻登记处领了证,蓝圆圆终于用上了杜生送她的新年礼物,给他们拍了一组照片。
    领完证的两人并没有回村,直接前往省城。葛泰要回运输队上班,而张文心和于知乐几人准备去码头接远洋队。
    “文心,恭喜你。”于佩兰得知他们的喜讯,笑眯眯地送了一套喜庆床上四件套,“什么时候摆酒?姑姑姑父提前安排好时间,回去喝你这杯喜酒。”
    张文心大大方方接过,应道:“七月十八,姑姑姑父,你们一定得来。”
    晚上,贺有安在于知乐房间铺了一张行军床,好让四个女孩能住在同一间房。
    “文心,结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于初月又问起这个问题。
    蓝圆圆也好奇,翻身竖起耳朵听。
    “很奇妙,很复杂。”张文心原封不动地搬了于知乐当初的答案。
    于初月自然记得这句话,嘀咕道:“到底是什么感觉?要不我也找秦云柏结个婚试试?”
    闻言,于知乐三人不约而同扑哧笑出声。
    “这有什么好试的?结婚这事,肯定得考虑清楚。”于知
    乐笑道。
    四人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话题很快就转移到别处去,她们说说笑笑到深夜。第二天一早被于佩兰叫醒时,个个都睁不开眼。
    贺有安要回厂安排船靠岸后的事宜,天微亮就出了门。
    “你们真是,以后可不许聊这么晚了。”于佩兰端来热粥,“熬夜伤身体,事后睡三天都补不回来。”
    温热的稀粥落肚,四人精神了些。
    张文心嘻嘻一笑,叠声应好,又道:“佩兰姑姑煮的粥真好喝,绝对是罐头厂家属院一绝。”
    一同插科打诨,她们躲过了于佩兰的絮絮叨叨。
    吃过早饭,五人一同出门,前往远洋队准备靠岸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