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18节

    次日,杨素云给丰云拨了电话,告诉她自己的决定。丰云激动得立即坐车到食品厂,带于齐回制片厂,生怕她反悔。
    接下来的几天,于初月和陈昭有条不紊地交接手头上的工作,张文心则跑了两趟市里为葛泰和方卓转户籍。
    于初月二人办完离职手续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他们在众人的欢送中离开,笑容里是对新征程的期许。
    同天,葛泰和方卓抵达京市,同行的还有方卓的养父母。
    第二天,厂里召开了员工大会,宣布了岗位调整细则,并增加了新的管理条例。其中变动最大莫过于采购岗,由原来的两人增加到六人,并分成三组互相监督。
    约莫一周以后,大伙基本适应了新岗位,这一季度的新品研发计划便提上日程,但其中细节不对厂里人披露,大家只知道运输组隔三差五就运回一车鱼。
    他们知道这是在防外人作乱,没不乱打听,只听指挥办事。
    期间,方爷爷和方奶奶也顺利融入大集体。前者与李爷爷成了好友,一起当门卫,经常在门卫室里下象棋。而方奶奶也没闲着,帮忙打扫公共卫生,时不时去托儿所帮着张二婶娘照看小孩。
    “乐姐!”于齐从制片厂下班回到厂里,见到独自往食堂走的于知乐,快步追上她的脚步。
    于知乐看着一天比一天开心的堂弟,笑问:“今天学什么了?怎么这么开心?又被师父夸了?”
    “形意拳的劈拳。”于齐边说边抬起左拳,由上至下狠狠劈向地面。
    虽然是初学,但他的动作已经有模有样,足以让于知乐一个外行人感受到震慑力。
    不过,她的注意力很快被他薄衫中央露出的牛皮纸袋吸引,问他那是什么。
    “哦!差点忘了。”于齐猛拍后脑勺,掏出纸袋,“是姐夫托齐二哥带给你的,说里面的东西很重要。”
    他拿出纸袋时,一个小布包被连带出来,掉在地上。
    于齐解开布包,里面是两条丝巾和一管友谊牌的口红。他挑出烟粉色的丝巾,递给于知乐。
    “乐姐,制片厂给我发了补贴,这是我给你买的,希望你喜欢。”他脸颊微红,“我知道你悄悄找过我娘,谢谢你帮忙说服她。”
    于知乐眼底满是笑意,接过纸袋和丝巾,吓唬他:“口红和红色丝巾是买给二婶的吧?哎呀,我的嘴可不严实,不赶紧送,我可能就要泄露惊喜了。”
    听了她的话,于齐一溜烟地跑了,边跑边招手喊:“乐姐,明天见。”
    于知乐被他的反应逗笑,继续慢慢悠悠往食堂走去。
    隔天同一时间,她还在办公室处理工作,没曾想于齐还真找上她了。
    “乐、乐姐,我有事要告诉你。”他已经跑了几个地方,没找着人才想到办公室,一副气喘吁吁的模样。
    于知乐给他斟了一杯冷茶,让他平复好气息再将话。
    接着,于齐给她讲了一个小时前在公共汽车上的经历。
    结束下午常规训练后,他照常坐公交车回厂。不同寻常的是,平日空荡荡的车上多了几个穿得光鲜亮丽的年轻人。
    起初,他们只是坐在他周围的座位闲聊。没想到路程过半后,他们开始与他搭话。
    “哥们,你这个点坐这趟车,是在海隅食品加工厂住的吧?”其中一人问他。
    对方有备而来,见他不应答,便开始走迂回路线,聊他感兴趣的武术。
    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与他们聊了厂里的业余生活,险些聊到杨素云上的岗位。
    “嘿,你真有意思。”那人笑道,“咱们没别的心思,就是爱吃海隅牌的小零嘴,好奇而已,就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出这么受欢迎的小零嘴。”
    没说两句,他们就往厂里新品的话题上带。
    于齐始终牢记于知乐曾经教导的事以密成的道理,留了个心眼,开始给那群人讲海隅村副业组发家历程。
    之后,他开始絮絮叨叨,说了半个小时才讲到村里组织捕鱼
    小分队的事,还没让他们插嘴转移话题。
    到终点站后,那群人被气得不轻,但还没打听到有用信息,只能拉起笑脸与他称兄道弟。
    “乐姐,他们是不是之前在门口打听消息的那些人?”于齐问。
    于知乐从抽屉拿出几张贴了相片的纸,推到他面前,问:“是他们吗?”
    于齐端详照片好一会,点头如小鸡啄米。他指出其中一个人,说:“他也在车上,但没有来问我话。”
    “那就是他们了。”于知乐应声。
    闻言,于齐立即紧张得搓手,又问:“那,那我要离他们远一点吗?我怕一不留神就把厂里的事情说出去。”
    “小齐,你以后是要拍电影的人,你觉得自己的演技怎么样?”于知乐答非所问。
    于齐愣愣地点头,应道:“丰导说我在镜头下看着很僵硬,正在想办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乐姐,这与演戏有什么关系吗?”
    于知乐摇摇头,转移话题,突然与他扯起闲篇。两人聊天的内容漫无边际,从食堂饭菜样式跳到杨素云的日常工作,始终没有明确的主题。
    姐弟二人在办公室待了半个多小时,于齐离开时已经完全忘记来找她的初衷,脑海里反而多了几条与新品计划有关的信息。
    他离开后,于知乐拢回周岳生查的资料,思绪逐渐飘远。
    天色微暗,她才回过神,翻出记录电话号码的本子,先给于海清家打了一个电话。
    接电话的人是于初月,她进科教组后搬到了于家住。于知乐关心完她的近况,才说要与于海清通话。
    “于姨,你与何科长的关系如何?”她开门见山地问。
    于海清向来习惯留意各方变动,隐约能猜出她的意图,应道:“新来的何科长啊,工作作风不大一样,还在磨合。”
    于知乐又逐一问了资料中其他人的父母,得到差不多的答案。
    挂了之后,她又转动拨号盘。接上线路后,她说:“你好,江省省城日报吗?我姓于,想找乔榆乔记者。”
    过了好一会,听筒对面才传来乔榆的声音。两人寒暄几分钟,于知乐直奔主题,这通电话以她记下两串数字结束。
    紧接着,她又打去了盛兰越家,走了几乎相同的流程,又记下三串数字。
    完成一切,于知乐整理好散乱的资料,将其锁进抽屉,才起身离开办公室。
    她一路经过篮球场、羽毛球场,也遇到很多饭后悠闲散步的家庭。大家见了她都停下来打声招呼,她则微笑点头作为回应。
    晚风习习,她的心却因为即将实行的扫除计划格外躁动。
    第203章
    接下来的几天,何副团长的儿子和他的狐朋狗友坚持每天在于齐上下班的途中找他聊天。
    于齐谨记堂姐的传授的演戏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了解不同人的生平,并进行详细记录。所以他们问一个问题,他就反问一个。如果对方不回答,他也不回复。
    双方拉锯了很久,却迟迟拿不到有效信息,索性采取激将法。
    “哥们,你来来回回讲了几天,说的都是琐碎事。”何副团长儿子开口,语气带上讽刺意味,“天天吹嘘你娘有多厉害,该不会就是个仓库管理员,连生产线都没资格上吧?”
    “谁说的?我娘前两天才被调去研发小组,她在帮忙研究新品呢!”于齐反驳。
    他们一下来劲了,毕竟是在干部父母的浸润下长大起来的,只对了一个眼色就开始分成两拨,一拨人当红脸,一拨人当白脸。
    在他们的配合下,于齐将那天与于知乐的谈话全盘托出,连杨素云回家后随口提到的工作内容也全被套出,还全然不知自己中了圈套。
    那几人挖到了有用信息,心里暗暗嘲笑他傻乎乎,应付他的各种问题时也不觉得有丝毫烦躁,也不在乎他是否掏出本子记录。
    到了终点站,于齐看着满满当当的字,相当满足,开心地与他们告别。
    看到在门卫室等他的于知乐,他快步向前,像献宝一样递出笔记本,双眼发亮:“乐姐,这是我记录的第五天了,所以要演好戏的第二个步骤是什么?”
    “你都记住他们的事了?”于知乐问。
    于齐点了点头。
    “那我先帮你保存笔记本,你换位思考,好好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找你聊天。”于知乐于知乐说。
    于齐应好,当即开始琢磨。
    而于知乐去食堂与张文心、葛泰汇合,三人吃过饭便回办公室,细细梳理出那几个人从小到大的经历,着重标出他们跟随父母搬家的经历与最近常去的地方。
    一直整理到晚上九点,他们才整理完毕,抄下几个地点给李爷爷,让杜生的人去留意他们最近去过哪些新地方。
    三天后,于知乐三人拿到了调查结果。
    “黑市据点?郊外鱼塘?印刷厂?”张文心看着地点,有些思路,但抓不住其中要点。
    于知乐倒看出了些门道,问:“如果厂里的新品在正式上市前,就在黑市流通,我们会怎么样?”
    “嚯,这群人心思真歹毒。”张文心明白其中曲曲绕绕,顺着她的问题思考,“如果我们没提前得到消息,那我们厂就与黑市扯上了关系,跳入大海也洗不清。如果我们及时召回所有产品,不仅会损失一大笔钱,而且在合作方的信用还会被打折扣。”
    “不管结果怎么样,食品厂都会元气大伤。”葛泰接话。
    于知乐眼睛微眯:“他们一群游手好闲的纨绔想不到这么精密的计划,背后肯定有人知道。”
    “不怀好意要阻碍海隅村发展的人,一起扫除掉就是了。”张文心摩拳擦掌。
    于知乐应道:“嗯,可以通知二婶和海竹进行下一步计划了。”
    “话说回来,这法子之前用过一回,有点老旧了,要不要再想个新法子?”张文心摸摸下巴。
    于知乐笑了笑:“手段不怕老旧,只要有人上当就行。”
    张文心应好,跑去研发小组找杨素云和张海竹。
    而葛泰留在了于知乐办公室,详细询问张文心撕掉的那份计划书的内容。
    第二天,杨素云和张海竹就多了一个新的爱好。晚饭过后,她们间隔着出厂到附近溜达。
    不出两天,何副团长儿子和他的狐朋狗友就分别与她们接触了,还针对两人的年龄制定了不同的策略。
    对于年轻未婚且脸上有胎记的张海竹,他们明褒暗贬,给她制造种种精神压力,企图对她进行精神控制。面对已婚已育的杨素云,他们则以于杨和于齐的前程引诱,暗示她孩子继续这样发展没前途,可以把他们弄进办公室做些舒舒服服、前程无限的工作。
    张、杨二人根据于知乐设计的剧本,按照不同节点给出不同的反应,完美演出步步沦陷的历程。
    “乐乐,他们约我周六去书店旁边的国营饭店见面。”张海竹向于知乐汇报进度。
    杨素云接话:“我是周日。”
    “很好,继续按照计划进行。海竹要钱,二婶要权。”于知乐记下详细地点和包厢位置,将两张信纸推到她们面前,“你们按照内容抄一遍,赴约之前先去报社给李记者和刘记者送信。”
    两人应好,埋头抄写。
    周末假期如期而至,张海竹和杨素云依次赴约,并将提前制作好的假配方交给了他们。
    他们比对过两张“香辣炸鱼糕”的配方,确认过一致后,便开始悄悄找小作坊复刻。殊不知,见完杨素云之后,他们身后一直跟着两条小尾巴,将他们所做的一切尽收眼底。
    琢磨了好些天的于齐终于搞清他们几人的意图,欲哭无泪地找到于知乐。
    “乐姐,我、我是不是干了蠢事?我被他们套话了。”他的脸皱成一团,眼神恐慌,“我不仅把厂里要卖香辣鱼糕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还说我娘和海竹姐是研发小组的负责人。娘放假的时候还偷偷摸摸进城了,他们是不是要利用娘去干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