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22节

    “她工作能力强。”于知乐应道。
    两人闲聊着,来到供销社退掉玻璃瓶,果然在柜台看见镇罐头厂出品的各式水果罐头。
    紧接着,她们前往负责国营饭店职工的财务部门,找到财务人员,递上所有离职申请纸。
    工作人员见了这么一沓离职证明,似乎早有预料,并没有惊讶。她不着痕迹地叹了一口气,而后爽利地结算工资并开离职证明。
    完成一切手续,两人回到国营饭店,看见一群人围着胡老三他们问东问西。
    “手头上的工作都给我交接得仔细些,别想藏着掖着,否则到时有你们好看的。”主管在一旁翘着二郎腿喝茶。
    见到这群与他沾亲带故的人,胡老三哪还不明白前些日子被百般刁难的原因,没好气道:“我们做人可没你那么缺德,该留下的,我们都会留下。”
    就这样,他们下午的休息时间被挤压,给新人示范完工作流程,就又要开始准备晚间饭市,度过了她们入职以为最劳累的下午。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大家照例收拾打扫,关好店门。一行人聚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今晚蓝圆圆不回海隅村,与胡蓝并肩而立,目送牛车远去。
    而车上的张海兰几人没有沉浸在悲伤情绪中太久,注意力很快被于知介绍的食品厂的情况吸引,开始畅想未来的生活。
    天色微暗时,她们才回到村里,比平常晚了十几分钟,张晓云在村口等得着急。
    于知乐叮嘱道:“明天一定要收拾好行李,因为我们后天早上会很早出发。”
    几人合声应好,各自回家。
    于知乐迎面碰上来接她的周岳生,快步走近,笑盈盈地挽住他的胳膊,问:“四处走走?”
    “不饿?要不要先回家喝四果汤?”周岳生抬手帮她整理耳边碎发,“海雁姑姑刚送来的,还是凉的。”
    于知乐摇摇头,拉着他往海边走。
    浪花翻涌,潮水不断冲刷沙滩,轻柔的海风夹带着丝丝凉意,轻柔地拂过他们的脸颊。
    提及两人的初遇,于知乐忍不住轻笑出声。
    之后,他们又去了周岳生曾经失约的大树下、久别重逢时于知乐落荒而逃的小路,还有承载他们求婚回忆的河边。
    直到村里房屋陆续亮灯,两人才回到于家小院,坐在秋千上喝四果汤,享受凉爽的晚风。
    第二天,他们很早就进城了,先去公安机关帮胡老三一行人办理户籍迁出,再去武装部找宁谭叙旧。
    “大侄女、侄女婿,终于回来看我这个孤家寡人了?”宁谭打趣道。
    于知乐和周岳生默契地朝他翻白眼,惹得他爽朗大笑。
    然而笑容掩不住他脸上的疲惫,甚至让他眼底的乌青看着更加骇人。
    周岳生注意到他揉断腿膝盖的动作,问:“最近膝盖疼得厉害?上次通话怎么没提?”
    “这两年都这样,时不时痛一阵,熬过去就好。”宁谭摆摆手,“都是小事,习惯了。”
    于知乐手掌一翻,掌心多了一管复原液,说:“疼的时候滴一滴,兑水喝。”
    过了几秒,她又补了一句:“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玩意儿,别舍不得用。”
    宁谭端详着圆底离心管里的青绿色液体,很难相信这看着寻常的玩意救过一条人命和治好了两双废了很久的腿。
    想着,他打开往水杯里滴了一滴,而后将水一饮而尽。
    片刻之后,他发现断腿处的痛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酥酥麻麻的感觉。接着,他那紧绷许久的脑神经终于得到舒缓,大脑难得涌现睡意。
    “请假回去休息吧,有空来京市看我们。”周岳生说。
    宁谭应好,不由自主打了个哈欠。
    三人在武装部门口分开,于知乐二人走出一段路,瞥见一张熟面孔。
    “于同志,早听说你回来了,没想到今天能碰上你,真巧。”李如意特意将保温壶换到左手,朗声朝她打招呼。
    于知乐微笑致意。
    两人即将擦肩而过时,她突然灵光一闪,提醒道:“宁谭回家了,前面路口左拐进小巷,能更快到他家。”
    李如意顿了顿,轻声道谢,继续迈步前行。
    周岳生转头看了看渐行渐远的背影,又看于知乐,从于知乐那里收获了一个挑眉浅笑。
    接下来的半天,他们去拜访了刘书记,还去了花溪村探望杜南枝。
    次日清晨,于二爷驾着牛车到每个人家门口装载行李,几乎绕了村子一圈,才停在于家小院前。
    “周哥、嫂子再见,我会好好看院子。”齐二高声与他们告别,“小宝不要落下基本功,我回去会考核你!”
    于迟抬手,随着牛车晃荡的节奏挥动回应他,反倒是爬爬朝他吠了几声。
    “一回村就见不着人影,让姐姐看看,你都画了什么?”于知乐笑问。
    于迟献宝似的掏出写生本,一页页翻给她看。
    除了远洋队凯旋的画面,其他的都是海隅村的景象,但视角非同寻常。
    察觉到姐姐的疑惑,于迟抿了抿嘴,解释:“江哥带我去的,小时候他教过我画画,分家之后。”
    江上清,于知乐脑海里冒出这个许久不曾出现在她面前的名字。
    她问:“他白天在斑节虾养殖小组工作这么累,晚上还坚持画画?”
    于迟点了点头,小声说话:“每天都画,过段时间还会给白薇姐的第一本书画配图。”
    于知乐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牛车晃晃悠悠到了镇上火车站,等待他们的不止胡、蓝两家人,还有拎着色彩缤纷的花篮的杜南枝。
    “一路顺风,祝海隅食品厂业绩蒸蒸日上。”杜南枝笑着送出花篮。
    花瓣带着露珠,越显娇艳迷人。
    于知乐眼底满是笑意,与她拥抱,轻声道:“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合作计划也许会继续。”
    杜南枝一下就想起两人当初的约定,笑着应好。
    列车员催促声响起,一行人带着大包小包上了火车,找到自己的位置。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会儿的国营饭店相当热闹。新到岗的那批人连早市都应付不来,十几人忙得焦头烂额却没干成任何事,遭了不少客人的骂。
    火车喷出蒸气,出站,平稳地在铁轨上行驶。越接近京市,张海兰她们就越兴奋,晚上熬到深夜才迷迷糊糊睡着。
    一睁眼,她们便抵达京市火车站,神情与其他人第一次进京无异。
    “胡三哥,我可算把你盼来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想念你做的菜。”张文心和葛泰来接人,一见到他们就喜笑颜开。
    胡老三笑呵呵地说:“这么多年没见,文心还是这么会说话。”
    两人互相吹捧了几句,张文心连忙帮忙提东西,带他们出站。
    葛泰先开卡车载小宝和行李回厂,她则和蓝圆圆陪其他人坐公共汽车。
    离开前,她朝于知乐眨了眨眼,提醒道:“乐乐,今晚记得早点回厂里,可以带家属。”
    “知道了,知道了。”于知乐叠声应道。
    不用想,厂里人肯定偷偷给他们安排了欢迎仪式。这种活动,她不好缺席。
    回到市区的房子,周岳生烧水给她洗澡,之后又帮她按摩放松,让在火车上睡不好的她很快堕入梦乡。
    与此同时,张文心一行人终于等来公共汽车。
    早已与食品厂众人熟络起来的公交车司机,热情地与张文心、蓝圆圆打招呼。
    见了她们身后的陌生面孔,他好奇地问:“这几位看着面生,是从江省来探亲的?”
    “从海东镇来,但不是探亲。”张文心接话,“是从那边调来的新同事。”
    司机哦了一声,试探性追问:“你们厂子订单越来越多了,也是时候增添人手了,不过就十来个人够用吗?”
    触及食品厂内部事宜,张文心打了个哈哈,将话题往市里热点事件上带。
    没曾想,他们聊着聊着就谈起广播事业局开办了一个多月的新闻节目。
    “欸,我记得那个男主持人就是从你们厂走出去的,是吧?”司机的注意力立即被转移,“长得可真俊,谈对象了吗?”
    “没,他忙得脚打后脑勺,哪儿有时间谈。”张文心从不会在外面下自己人的面子。
    司机一听,一下来了兴致,说:“他有二十五、六了吧?家里没催?我有个侄女比他小几岁,在粮油局上班,长得很标致。”
    张文心自然听懂了他话里的暗示,不过没接话茬。她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一直到下车也没再让司机开口。
    张海梅和张海竹早已在门口等待,一见张海兰就激动地抱了上去。
    张晓云曾经的小伙伴们亦然,围着她身边喊云姐。
    “好了,下午再慢慢叙旧,先带大家去安置行李和吃饭吧。”张文心说。
    闻言,张晓云和另外几个小孩被小伙伴们拉着跑开,小伙伴说要带她们去文化室和体育馆玩。
    “到点记得到晓云她们去吃饭。”张文心朗声叮嘱。
    小孩们应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随后,大人们被领去宿舍楼,各自和家人搬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干净整洁的二居室。
    张文心等他们归置好行李,就带他们去熟悉厂里环境,到点就与他们一同去食堂吃饭。
    大家都是老熟人,一路上基本是微笑致意以作打招呼。
    另一边,睡饱觉的于知乐终于醒了,吃完午饭就和周岳生启程回厂。
    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她回到食品厂见到的第一个的人竟是阔别内地多年的杜生。
    一见面,他就说:“我要扩大工厂规模,这是我的计划。”
    说着,他讲一份厚厚的计划书推到于知乐面前。
    第207章
    本子首页中央写着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饮品生产线建立计划。
    于知乐眉毛微挑,生产线扩建只是她劝说张海兰几人离职的借口,没曾想在她们抵达京市的第一天真的成为了现实。
    想着,她翻开页面快速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