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5节
郭海涛的态度坚决了一些,将经理和啤酒一起送出了包厢,再回过头来笑道:“开店的太精明了,没成想让人给认出来了……得了,流程走完,咱们玩咱们的。”
“郭队人面广。”
“郭队可以的。”
大家吃着小西瓜小番茄,顺便调侃郭海涛。
王钟跟着赞了两句,回过头来,又向江远哀叹:“咱们搞技术的,在这种场合,真的是没有发挥空间。”
“可以扫一下经理的指纹,说不定犯过案,就可以抓起来。”江远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王钟的情绪刚到位,噗的一声,就给笑没影了。
江远也拎了一瓶啤酒喝,说起来,他也是才毕业不久,而跟同学们吃饭聊天,与同事们吃饭交际,又颇为不同。
王钟喝了更多酒之后,开始变的活跃起来,
魏茵和她的闺蜜则始终显的极其合群,几个年龄差不多男同事,即使互相打配合,情绪也只是被她调动来,调动去,像是第一次进审讯室的生瓜蛋子。
一群人说说笑笑的结束了晚餐,出了饭店,被风一吹,都有些晃晃悠悠的。
“打车吧。我给大家打车。”出了风头的郭海涛很懂得善始善终的道理。
有人客气道:“不用,我坐公交回去,一样的。”
“你穿着裤子呢。打车吧,少点麻烦。”郭海涛指的是警裤。
现在的警察,只要不是执勤,都是能不穿警服就不穿警服的。有的人下楼买包烟,都要把警服换了,或者外面加个外套。
但是,大部分穿制服的警察,都是习惯一天到晚的穿着警裤的。不仅值班穿着警裤,审讯穿着警裤,执勤穿着警裤,就是下班回家也穿警裤,恨不得洗澡也穿警裤,以至于警犬在警局内溜达的时候,总是被警裤的反光照得眼睛难受,俗称亮瞎了狗眼。
不过,喝了酒还穿着警裤,还是让人多一分担心,大家也都是尽量避免这点的。
穿警裤的同事摆摆手:“没事,晚上的光线那么暗,有人盯着你裤子看,他最好认出来,这是条警裤。”
几个人哈哈笑了出来,有人趁乱道:“那最应该穿警裤的是魏茵了。”
“我有大家保护。”魏茵大大方方的将众人拉入到一条战线,又道:“你们的眼睛也别乱看,看到白衬衫才是真的危险。”
郭海涛大笑:“咱们这里看到的白衬衫,应该都是销售吧。”
在警界,白衬衫是三级警监以上才可以穿的。三级警监以下,全部是天蓝色的衬衫。而作为高级警衔,三级警监一般要地级市的局长才能达到,而宁台县的县局里,局长都是蓝衬衫。
不过,警官学校和上级警务部门里,白衬衫的数量相对多一些。对县局的警察们来说,见到白衬衫,就相当于见到了钦差。
尽管可能性极低,但恐怖气氛还是被魏茵渲染成功,几个人都变的乖巧起来,低头准备打车。
江远咳咳两声,道:“我让朋友送你们吧。”
“我们人有点多呐。”王钟提醒了一声。
“没事,我们村里有车在县里。”江远说着打了电话。
宁台县的面积就那么大,又在繁华地段的缘故,也就是等一辆滴滴的时间,一溜四辆埃尔法停到了众人面前。
“远哥。”从头车上下来的就是江永新。他属于村里的有为青年,开了修车店的同时,还做租车的生意,同时兼营村里人的接送业务。自从江远侦破了电动车案,虽然没有一文钱的退赃,江永新也是远哥前远哥后的叫起了。
“从前往后数,四辆车按照东南西北的方向走,大家要去哪里,就上哪辆车哈。”江远自己是懒得开车的一类人,从来都是叫村里的车来接送的。
王钟等人看着埃尔法还有些呆,看江远要上车,王钟连忙拉住他,道:“你叫这个车,太破费了吧。”
“村里自己的车,我平时都是走账的,没事。”江远再跟江永新打了个招呼,自己就上了车。
王钟不禁喃喃道:“这就是江村人呐。”
“江村人也有穷有富的。”江永新走过来招呼客人们,笑道:“江村也有败家到只剩下两三套房子的。不过,远哥家是格外的富,他爸爸叫富镇的嘛,出生的时候就定好的事。”
“上车上车。”王钟也不啰嗦了,自己选了头车坐上去,其他人念叨两句“江村”,也都鱼贯上车。
四辆车轻盈起步,带着众人各自回家,并将“江村人”的概念深深印入了大家的脑海中。
第44章 前男友们
接连两日,江远都在集中精力处理丁兰案的指纹。
因为接连破了几个案子,其中还包括全局瞩目的命案。江远身上的新人属性,几乎被洗刷的干干净净,或者说,是闪闪发亮。
现在,起码在宁台县局里,大家大都听说了“江远”的名字。
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人会喊江远做杂活了。
就是吴军,看江远忙着做丁兰失踪案的指纹,也不要求他过来做事。“能破案”这个属性,在基层县局还是非常拿得出手的,普通民警愿意为了破案而主动加班,同样不会侵占“能破案”的江远的时间。
而要说起来,丁兰失踪案的指纹还真的只有江远能做。
疑难的指纹太多,宁台县自己的两名痕检做不出来也做不完。想要求助于省市两级的痕检,仅以失踪案为底的话,案子又不够格。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算是另类的鸡肋了。
好在江远身上没压力,不像魏振国或者王钟等人,总有日常任务派过来,偶尔抽出来一些空闲时间,总不能全倒腾到案子上去。
大部分人类,其实还是能休闲就休闲的。大家要是都喜欢见缝插针的学习和工作,哪里有红灯街粉发廊霓虹夜总会昏暗大会所里的挥汗如雨,同样的,大家要是都喜欢见缝插针的学习工作,哪里又有红灯街粉红小发廊霓虹夜总会昏暗大会所里的挥汗如雨。
当然,法医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哪怕没有技能的辅助,它的存在本身,也让江远变的更加专注。
就是吴军,看着江远的工作状态,都不由评价道:“我年轻的时候,要能像你这样子一根筋的剖尸体,早就调市里了。”
“做市局的法医更好吗?”江远喝口茶,顺便歇歇眼睛。
吴军略做思考,道:“工资多好几百吧,至少。”
江远的眼皮子都没眨一下:“那没区别呐。”
“福利分房的时候,县局的分房在县里,市局的分房就在市里了。”吴军说着话,眼角扫到江远,突然有点意兴索然,摆摆手:“对你们江村人,可能也没区别。”
“我家在市里没多少房子。”江远解释了一句。
吴军呵呵一笑,觉得聊天怪没意思了,指指电脑屏幕,道:“你指纹做的怎么样了?有线索就让老魏去查好了,证据这种东西,也不是越多就越好。”
“再有一天,能做出来的指纹,应该就都做出来了。算下时间,好像也差不多。”江远再瞅两眼笔记本,拿出手机给魏振国打了电话过去。
不一会儿,魏振国就跑了上来。
四层楼梯一口气爬上来,魏振国有点气喘吁吁,表情却是很高兴的样子,问:“有结果了?”
“大部分,有几个没做出来的,我再做一做,看明天能比中几个。”江远将刚刚打印好的几页纸,用订书针摁起来,递给魏振国。
纸上,排第一位的,就是名劳改犯。
“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好家伙,都比中这种人了,还不打电话?”魏振国看到第一条,直接就站住,蠢蠢欲动。
“死了。”江远给出一个无可辩驳的答案。
魏振国的想法却不一样,他低头看了看江远做的记录,反而是眉头一皱,道:“他留指纹的时候,可还没死呢,丁兰是3月26日失踪的,他当时刚出狱不久,这个案子要是他犯下的……弄不好就是死案了。”
这时候,魏振国有点后悔找江远了,浪费了人家那么多的时间,如果结果是此路不通,他也怪不好意思的。
江远没经验,也没去想那么多的后续,只道:“你看后面。”
“恩……寻衅滋事,伤害……又一个?”魏振国这才注意到几小段后,比中的第二人。
“也死了。”江远再道。
“这不对啊!”魏振国嘶的一声,道:“就一辆破自行车上,落两个死人的指纹,还全是职业罪犯?”
身为刑警,魏振国脑海中已是闪过一串的案件。团伙作案,分赃不均,杀人灭口……
“这人是癌症死的。急性胰腺癌,做了手术又化疗,住了半年的院,遭了不少罪。”江远道:“我专门打了电话,他母亲说的。”
江远也不是完全没有敏感度的,而他说的如此详细,也是想证明,至少第二个人在死亡这件事情上,是没有太多疑点的。
魏振国叹口气,心里是一样的担心。若是此人导致丁兰的失踪,那一样可能造成死案。
江远排在第三位的,相对正常一些,是位只接受过治安处罚的年轻男性,目前也还活着。
魏振国看到这里,不由摇摇头:“她一个小姑娘,是怎么认识这些人的。”
“社交软件吧。”在这方面,江远的适应力就远超魏振国了,且道:“我看了你们之前做的笔录,丁兰认识的好几个前男友,都是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
“这……”魏振国仿佛又回到了案件初发的时候,一个个的前男友冒出来,让案情瞬间变的扑朔迷离。
仅仅是一辆被推倒到绿化带的自行车,根本不足以去追踪这么多条线索。
更令人担心的是,假使真的有案件发生,嫌犯也可能没有留下指纹在自行车上。
至于社交软件……社交软件固然是有记录的,但提取记录的麻烦,可能出乎普通人的想象。能通过网络和电话往来要到信息的还好,但许多公司并不提供这样的便利,而是需要民警前往其管辖地,通过当地警局来申请资料,因为要排队的缘故,一次出差往往需要一两周的时间。
若想将市面上的主流社交软件查一遍,一个刑警中队当月就别想做别的案子了。
从第四位开始,指纹的所有人相对普通,至少是没有犯罪前科的。
江远将警务通里能查到的信息,都尽可能的抽了出来,他的权限不高,有些还是通过吴军的手机查询的,但问题依旧,想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看到结论,福尔摩斯也许能行,江远是做不到的。
魏振国也是看的脑门子发热,无奈道:“我开这个案子的时候,是没有线索,给搁置了。现在是线索太多,不知道做哪里。都说风水轮流转,今天是卡壳了吧。”
“没有特别突出的线索,那就一个个的找呗。”江远自己做指纹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上,刑侦方面的技术,都是比较笨拙的,很少有那种让人望之就觉得天才的技术。
很多刑侦技术,甚至是三四手,甚至四五手的技术了,从科学的殿堂到大学实验室,再到私营企业乃至于行业内流行起来了,才会有人引入到刑侦领域里来。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刑侦领域的信任成本很高,要求技术更成熟,更稳定。
总的来说,笨一点没关系,能稳稳的把事情做下来的技术,才是刑侦领域喜欢的技术。
魏振国刚开始接受江远的技术,体验了他直插嫌犯的手段,这会儿说起“一个个”找的方案,竟是有些恍惚。
“排查是老本行。”魏振国哈的一笑,摸摸自己的油头,眼神变的凶狠起来:“行,我就跟这些前男友们打打交道。”
第45章 这人 不对劲
省城。
长阳市。
宽阔的马路和恼人的胎噪声,从东市到西市,从南麓到北源,就没有一个消停的地方。
天空的蓝色和云的白色还算正,可地面的灰色与墙壁的白色,总让人觉得污浊。
路边的行人形形色色,但是,除了露出大白腿的美女以外,其他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总给人一种劳工阶级的疲惫感。
“郭队人面广。”
“郭队可以的。”
大家吃着小西瓜小番茄,顺便调侃郭海涛。
王钟跟着赞了两句,回过头来,又向江远哀叹:“咱们搞技术的,在这种场合,真的是没有发挥空间。”
“可以扫一下经理的指纹,说不定犯过案,就可以抓起来。”江远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
王钟的情绪刚到位,噗的一声,就给笑没影了。
江远也拎了一瓶啤酒喝,说起来,他也是才毕业不久,而跟同学们吃饭聊天,与同事们吃饭交际,又颇为不同。
王钟喝了更多酒之后,开始变的活跃起来,
魏茵和她的闺蜜则始终显的极其合群,几个年龄差不多男同事,即使互相打配合,情绪也只是被她调动来,调动去,像是第一次进审讯室的生瓜蛋子。
一群人说说笑笑的结束了晚餐,出了饭店,被风一吹,都有些晃晃悠悠的。
“打车吧。我给大家打车。”出了风头的郭海涛很懂得善始善终的道理。
有人客气道:“不用,我坐公交回去,一样的。”
“你穿着裤子呢。打车吧,少点麻烦。”郭海涛指的是警裤。
现在的警察,只要不是执勤,都是能不穿警服就不穿警服的。有的人下楼买包烟,都要把警服换了,或者外面加个外套。
但是,大部分穿制服的警察,都是习惯一天到晚的穿着警裤的。不仅值班穿着警裤,审讯穿着警裤,执勤穿着警裤,就是下班回家也穿警裤,恨不得洗澡也穿警裤,以至于警犬在警局内溜达的时候,总是被警裤的反光照得眼睛难受,俗称亮瞎了狗眼。
不过,喝了酒还穿着警裤,还是让人多一分担心,大家也都是尽量避免这点的。
穿警裤的同事摆摆手:“没事,晚上的光线那么暗,有人盯着你裤子看,他最好认出来,这是条警裤。”
几个人哈哈笑了出来,有人趁乱道:“那最应该穿警裤的是魏茵了。”
“我有大家保护。”魏茵大大方方的将众人拉入到一条战线,又道:“你们的眼睛也别乱看,看到白衬衫才是真的危险。”
郭海涛大笑:“咱们这里看到的白衬衫,应该都是销售吧。”
在警界,白衬衫是三级警监以上才可以穿的。三级警监以下,全部是天蓝色的衬衫。而作为高级警衔,三级警监一般要地级市的局长才能达到,而宁台县的县局里,局长都是蓝衬衫。
不过,警官学校和上级警务部门里,白衬衫的数量相对多一些。对县局的警察们来说,见到白衬衫,就相当于见到了钦差。
尽管可能性极低,但恐怖气氛还是被魏茵渲染成功,几个人都变的乖巧起来,低头准备打车。
江远咳咳两声,道:“我让朋友送你们吧。”
“我们人有点多呐。”王钟提醒了一声。
“没事,我们村里有车在县里。”江远说着打了电话。
宁台县的面积就那么大,又在繁华地段的缘故,也就是等一辆滴滴的时间,一溜四辆埃尔法停到了众人面前。
“远哥。”从头车上下来的就是江永新。他属于村里的有为青年,开了修车店的同时,还做租车的生意,同时兼营村里人的接送业务。自从江远侦破了电动车案,虽然没有一文钱的退赃,江永新也是远哥前远哥后的叫起了。
“从前往后数,四辆车按照东南西北的方向走,大家要去哪里,就上哪辆车哈。”江远自己是懒得开车的一类人,从来都是叫村里的车来接送的。
王钟等人看着埃尔法还有些呆,看江远要上车,王钟连忙拉住他,道:“你叫这个车,太破费了吧。”
“村里自己的车,我平时都是走账的,没事。”江远再跟江永新打了个招呼,自己就上了车。
王钟不禁喃喃道:“这就是江村人呐。”
“江村人也有穷有富的。”江永新走过来招呼客人们,笑道:“江村也有败家到只剩下两三套房子的。不过,远哥家是格外的富,他爸爸叫富镇的嘛,出生的时候就定好的事。”
“上车上车。”王钟也不啰嗦了,自己选了头车坐上去,其他人念叨两句“江村”,也都鱼贯上车。
四辆车轻盈起步,带着众人各自回家,并将“江村人”的概念深深印入了大家的脑海中。
第44章 前男友们
接连两日,江远都在集中精力处理丁兰案的指纹。
因为接连破了几个案子,其中还包括全局瞩目的命案。江远身上的新人属性,几乎被洗刷的干干净净,或者说,是闪闪发亮。
现在,起码在宁台县局里,大家大都听说了“江远”的名字。
由此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没人会喊江远做杂活了。
就是吴军,看江远忙着做丁兰失踪案的指纹,也不要求他过来做事。“能破案”这个属性,在基层县局还是非常拿得出手的,普通民警愿意为了破案而主动加班,同样不会侵占“能破案”的江远的时间。
而要说起来,丁兰失踪案的指纹还真的只有江远能做。
疑难的指纹太多,宁台县自己的两名痕检做不出来也做不完。想要求助于省市两级的痕检,仅以失踪案为底的话,案子又不够格。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算是另类的鸡肋了。
好在江远身上没压力,不像魏振国或者王钟等人,总有日常任务派过来,偶尔抽出来一些空闲时间,总不能全倒腾到案子上去。
大部分人类,其实还是能休闲就休闲的。大家要是都喜欢见缝插针的学习和工作,哪里有红灯街粉发廊霓虹夜总会昏暗大会所里的挥汗如雨,同样的,大家要是都喜欢见缝插针的学习工作,哪里又有红灯街粉红小发廊霓虹夜总会昏暗大会所里的挥汗如雨。
当然,法医系统的作用不容忽视。哪怕没有技能的辅助,它的存在本身,也让江远变的更加专注。
就是吴军,看着江远的工作状态,都不由评价道:“我年轻的时候,要能像你这样子一根筋的剖尸体,早就调市里了。”
“做市局的法医更好吗?”江远喝口茶,顺便歇歇眼睛。
吴军略做思考,道:“工资多好几百吧,至少。”
江远的眼皮子都没眨一下:“那没区别呐。”
“福利分房的时候,县局的分房在县里,市局的分房就在市里了。”吴军说着话,眼角扫到江远,突然有点意兴索然,摆摆手:“对你们江村人,可能也没区别。”
“我家在市里没多少房子。”江远解释了一句。
吴军呵呵一笑,觉得聊天怪没意思了,指指电脑屏幕,道:“你指纹做的怎么样了?有线索就让老魏去查好了,证据这种东西,也不是越多就越好。”
“再有一天,能做出来的指纹,应该就都做出来了。算下时间,好像也差不多。”江远再瞅两眼笔记本,拿出手机给魏振国打了电话过去。
不一会儿,魏振国就跑了上来。
四层楼梯一口气爬上来,魏振国有点气喘吁吁,表情却是很高兴的样子,问:“有结果了?”
“大部分,有几个没做出来的,我再做一做,看明天能比中几个。”江远将刚刚打印好的几页纸,用订书针摁起来,递给魏振国。
纸上,排第一位的,就是名劳改犯。
“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好家伙,都比中这种人了,还不打电话?”魏振国看到第一条,直接就站住,蠢蠢欲动。
“死了。”江远给出一个无可辩驳的答案。
魏振国的想法却不一样,他低头看了看江远做的记录,反而是眉头一皱,道:“他留指纹的时候,可还没死呢,丁兰是3月26日失踪的,他当时刚出狱不久,这个案子要是他犯下的……弄不好就是死案了。”
这时候,魏振国有点后悔找江远了,浪费了人家那么多的时间,如果结果是此路不通,他也怪不好意思的。
江远没经验,也没去想那么多的后续,只道:“你看后面。”
“恩……寻衅滋事,伤害……又一个?”魏振国这才注意到几小段后,比中的第二人。
“也死了。”江远再道。
“这不对啊!”魏振国嘶的一声,道:“就一辆破自行车上,落两个死人的指纹,还全是职业罪犯?”
身为刑警,魏振国脑海中已是闪过一串的案件。团伙作案,分赃不均,杀人灭口……
“这人是癌症死的。急性胰腺癌,做了手术又化疗,住了半年的院,遭了不少罪。”江远道:“我专门打了电话,他母亲说的。”
江远也不是完全没有敏感度的,而他说的如此详细,也是想证明,至少第二个人在死亡这件事情上,是没有太多疑点的。
魏振国叹口气,心里是一样的担心。若是此人导致丁兰的失踪,那一样可能造成死案。
江远排在第三位的,相对正常一些,是位只接受过治安处罚的年轻男性,目前也还活着。
魏振国看到这里,不由摇摇头:“她一个小姑娘,是怎么认识这些人的。”
“社交软件吧。”在这方面,江远的适应力就远超魏振国了,且道:“我看了你们之前做的笔录,丁兰认识的好几个前男友,都是通过社交软件认识的。”
“这……”魏振国仿佛又回到了案件初发的时候,一个个的前男友冒出来,让案情瞬间变的扑朔迷离。
仅仅是一辆被推倒到绿化带的自行车,根本不足以去追踪这么多条线索。
更令人担心的是,假使真的有案件发生,嫌犯也可能没有留下指纹在自行车上。
至于社交软件……社交软件固然是有记录的,但提取记录的麻烦,可能出乎普通人的想象。能通过网络和电话往来要到信息的还好,但许多公司并不提供这样的便利,而是需要民警前往其管辖地,通过当地警局来申请资料,因为要排队的缘故,一次出差往往需要一两周的时间。
若想将市面上的主流社交软件查一遍,一个刑警中队当月就别想做别的案子了。
从第四位开始,指纹的所有人相对普通,至少是没有犯罪前科的。
江远将警务通里能查到的信息,都尽可能的抽了出来,他的权限不高,有些还是通过吴军的手机查询的,但问题依旧,想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看到结论,福尔摩斯也许能行,江远是做不到的。
魏振国也是看的脑门子发热,无奈道:“我开这个案子的时候,是没有线索,给搁置了。现在是线索太多,不知道做哪里。都说风水轮流转,今天是卡壳了吧。”
“没有特别突出的线索,那就一个个的找呗。”江远自己做指纹就是这么做的,事实上,刑侦方面的技术,都是比较笨拙的,很少有那种让人望之就觉得天才的技术。
很多刑侦技术,甚至是三四手,甚至四五手的技术了,从科学的殿堂到大学实验室,再到私营企业乃至于行业内流行起来了,才会有人引入到刑侦领域里来。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刑侦领域的信任成本很高,要求技术更成熟,更稳定。
总的来说,笨一点没关系,能稳稳的把事情做下来的技术,才是刑侦领域喜欢的技术。
魏振国刚开始接受江远的技术,体验了他直插嫌犯的手段,这会儿说起“一个个”找的方案,竟是有些恍惚。
“排查是老本行。”魏振国哈的一笑,摸摸自己的油头,眼神变的凶狠起来:“行,我就跟这些前男友们打打交道。”
第45章 这人 不对劲
省城。
长阳市。
宽阔的马路和恼人的胎噪声,从东市到西市,从南麓到北源,就没有一个消停的地方。
天空的蓝色和云的白色还算正,可地面的灰色与墙壁的白色,总让人觉得污浊。
路边的行人形形色色,但是,除了露出大白腿的美女以外,其他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总给人一种劳工阶级的疲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