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说她会养猪和我 第174节

    太幸福了吧。
    陆珂吃了一半,原晔将另一半吃了:“原来荔枝是这个味道。以前听说了许多次,馋了许多次,奈何从未吃过。”
    陆珂:“那以后等事情结束了,咱们周游全国,南下岭南,去吃个够。”
    原晔看着陆珂的眼睛,也跟随着她的畅想幸福的笑了:“好。”
    陆珂放下核:“璎璎和小满那里送了吗?”
    婉容:“您放心,柏大人考虑得可周到了,每个人都有呢。陆大人,原大人,你们就放心吃吧。”
    晚上,吃饭时。
    柏世安一出来,原璎慈和原窈月齐齐上前:“姐夫~谢谢姐夫的荔枝。”
    陆珂也凑过去:“谢谢妹夫辛苦带回来的荔枝,太好吃了。”
    柏世安笑道:“我在岭南认识了不少朋友。若是你们喜欢吃,明年可以托他再带一些。”
    众人:“谢谢姐夫(妹夫)。”
    两天后,原璎柠搬回了柏家。
    于此同时,江大刀,李美玲,江小鹤带着五个养猪场的老员工过来帮她了。
    呜呜呜。
    陆珂感动得快哭了。
    她要让江小鹤带着村民狠狠地监督这帮官员,好好地训一训他们。
    让他们知识储备不过关,还格外自信,总是灵光一闪,不管不顾。
    气死她了。
    陆珂让人将养猪场的村民带去休息的地方,江大刀没走,给陆珂行了个礼:“陆大人,借一步说话。”
    陆珂心里正在盘算怎么监督运司的官员,心不在焉地问:“怎么了?”
    江大刀压低声音:“晖阳那边很奇怪。”
    陆珂:“啊?”
    江大刀:“忽然多了很多陌生人,四处走访调查你和原先生的事情,还问了小满姑娘。我们什么都没说,那人还掏出了银子,逼我们说,特别奇怪。”
    陆珂:“我知道了。”
    他们从晖阳回来后,京城发生那么多变化,盯着他们的人自然会好奇晖阳的事,也必定会去调查。
    陆珂:“老江,你和嫂子先去休息,明天我带你们去运司。”
    江大刀:“陆大人,你和原先生,小心一些。”
    陆珂:“我知道,别担心。”
    江大刀一走,陆珂将江小鹤带回了沐阳王府。
    已经有人在调查晖阳了。
    他们要提早做打算。
    陆珂将原窈月带了出来,“小鹤,这是你小满妹妹。”
    江小鹤爆发出一声惊天大吼:“小满妹妹!你怎么变成了这样!”
    “闭嘴!”
    江小鹤脑袋上挨了一下。
    他转头一看:“怎么多了一个小满妹妹?”
    小皇孙白了他一眼。
    小皇孙走到院子里陆珂这边:“我和皇爷爷说,农业养殖业都是提高老百姓收入的重中之重,也想学一学,所以皇爷爷让我过来跟着陆大人多了解运司的运作。”
    陆珂:“只是这样?”
    小皇孙:“不然呢?”
    陆珂:“不是因为想我们了?”
    小皇孙呵了一声:“我想你?你做梦!我要想也是想大姐二姐和大哥。”
    陆珂:“不诚实的孩子一点都不可爱。”
    陆珂对江小鹤招招手,指着原窈月说道:“小鹤,你要记住,以后这就是你认识的小满妹妹。”
    江小鹤一脸茫然。
    陆珂又对原窈月说:“小满,这个是你在晖阳相互不对付,但又一直相互帮助,在养猪场工作的哥哥,江小鹤。”
    原窈月:“小鹤哥哥。”
    小皇孙:“不对。”
    原窈月歪头:“我叫错了吗?”
    小皇孙:“叫错了,你要叫他喂,那个谁,笨蛋。”
    原窈月一本正经地说道:“这样不礼貌。”
    小皇孙:“……”
    陆珂哼了一声:“你看,小满都懂。”
    小皇孙又哼了一声:“小满,你不这么叫,会露馅。”
    原窈月犹豫了,她抿了抿唇,小声地叫了一声:“笨、笨蛋。”
    小皇孙满意了:“这就对了。”
    江小鹤还没搞清楚状况,陆珂又向他解释了一番,只是她隐去了许多朝堂内外的事情,只告诉江小鹤,他认识的那个小满妹妹有危险,所以才会冒名顶替藏在原家,请江小鹤保护好小皇孙和现在的小满妹妹。
    江小鹤用力点头:“老师你放心,我会保护好两个小满妹妹的。”
    陆珂抬头去摸江小鹤的头,手快碰到了,又放了下来。
    现在的江小鹤已经是个小大人了,不再适合这种小孩子的安抚方式。
    安顿好一切之后,陆珂抬头看着天空,忽然发觉回京城也不错。
    她现在已经不怕陆夫人了,已经放下了曾经恐怖的心理阴影。
    璎柠也和柏世安复婚了。
    江小鹤和小皇孙都来运司了。
    大家又能一起工作了。
    好似,还不错。
    如果魏英也能翻案就完美了。
    转眼深秋,树叶枯黄。
    有了许多人的协助,运司运转一切顺利。
    陈炎也从江南考察回来了,陆珂主导在江南海边建了一个巨大的养殖场,养鱼,养虾,养鲍鱼,养海带。
    自然成长的鲍鱼一般需要三年左右,而经过陆珂改进的方法,人工养殖的鲍鱼,一年左右就能成熟。
    时值九月,第一批鲍鱼苗投了进入。
    鲍鱼在这个时代的珍贵程度和银耳,燕窝一样,产量低,价格昂贵。
    如果试验场能成功,就可以将方法推广开来,江南那边的经济就能更上一层楼。
    而在岭南旁边的两广地区,是天然适合种植银耳的好地方。
    大梁本身是有人工种植银耳的,一般采用的是椴木种植法,费时间,辛苦,而且产量低。
    陆珂在晖阳的时候,用木屑稻谷壳米糠麸皮混合作为培养基,进行银耳培植,只不过晖阳那地方气候不适合银耳生长,产能受到了巨大的限制。
    银耳一般两个月左右就能成熟。
    陆珂刚刚上任运司,被皇帝寄予厚望,正是所有人都盯着的时候,急需功劳稳定地位。
    而相对于,猪牛羊的生产周期,品种的改良,海产养殖的所耗费的长时间,两个月就能成熟,价值昂贵的银耳是最适合的。
    于是,陆珂将京城中的事物大多交给运司的官员,江小鹤和小皇孙后,和原晔亲自带人到两广地区,组织群众开始建立银耳生产坊,大批量地生产银耳。
    两广地区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相对于江南和北方多地,更为贫穷。当地知府得知陆珂是过来带领百姓致富的,更是全力支持。
    毕竟,银耳养殖是陆珂牵头的,失败了,错在陆珂,成功了,功劳可是大家的。
    而他这个知府,就能凭借功劳升迁,离开两广这个穷乡僻壤了。
    四十天后,大批银耳长了出来。
    陆珂组织当地村民进行采摘,去除根部,清洗,晒干,然后通过朝廷的渠道,进入各大商铺进行售卖。
    甚至许多银耳还翻了两倍的价格售往了周边国家。
    眼看哗啦啦的税银入账,当地知府喜笑颜开,上奏将陆珂和运司狠狠地夸奖了一番。
    皇上龙心大悦,特下旨嘉奖,并叮嘱陆珂再接再厉,让当地知府继续阻止扩大生产,一定要让两广成为和江南一样的富庶之地。
    皇帝看着两广地区的奏折,喜不自胜:“这还只是在三个县城的试点,这要是推广到两广全境,那两广的经济可就再也不用朕操心了。”
    皇帝看向下面站着的三皇子和小皇孙:“你们说说,这个陆珂可真是个人才。王怔忡那个人,以前一门心思地想调回京城。现在看到了两广经济起飞的苗头,这次立了功,居然没上奏请求回京。这个老小子!精得很。”
    三皇子皮笑肉不笑:“是啊,陆大人学识渊博,能力出众,真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三皇子年岁大,稳重,小皇孙才十岁,不必稳重,甚至越不稳重,皇帝越放心。
    他上前,撒娇道:“皇爷爷,那我呢?我也帮了陆大人很多忙。我带着很多大人去新建养猪场,给百姓一个一个的普及养猪知识,还协助陆大人培育了一批优良品种的小猪。
    陆大人说这一批非常不错,以后只要持续稳定的改进,过个五六年,这批猪的后代绝对是肉质紧实鲜美,块大,能生。”
    皇帝笑得脸都开了:“好好好,你也是皇爷爷的好孙子。是皇爷爷的宝贝。”
    小皇孙:“皇爷爷,你赏了陆大人那么多东西,也要赏我。”
    皇帝:“你说,你要什么?”
    小皇孙:“我要……皇爷爷按时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