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洛严继续说道:是神医谷江湖中所得罪的仇家,当时我们神医谷弟子死伤无数,多亏了有王爷,我们神医谷才能顺利脱险。如此大恩大德,我洛严自然会一心一意侍奉王爷!
    宣凤岐听到洛严说到这里的时候眉头间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本王去过神医谷?
    洛严接着回答:王爷不记得了?元盛十一年您曾经到过神医谷为先帝求药,后来神医谷受到江湖中门派袭击,是王爷命孟拓带人前来帮助神医谷渡过难关。
    宣凤岐听到他如此说后低头陷入了沉思:原主竟然派人去过神医谷为谢玹求药?这本来是向皇帝表显忠心的好事,可是起居注和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这件事情。
    因为宣凤岐看的那些史书中并没有记录这件事,所以他也是时至今日才从洛严的口中得知的。原主为什么要隐瞒这件事呢?
    对了,洛严刚才说带人去神医谷这件事是孟拓办的。
    宣凤岐思索了片刻后又道:你先下去吧。
    洛严听到之后愣了一下,他抬起头来看向宣凤岐这人一脸愁容的样子别有一番美艳之感。怪不得,怪不得人人都想着他。洛严忍不住道:王爷
    宣凤岐听到他的声音后微微抬头:还有什么事?
    洛严低头不敢直视宣凤岐那双凤眸:王爷,近日天寒,还请王爷多注意身子,万不可着了风寒。
    他故意停留在这里就是为了说这句话吗?不过这句关心是好的,洛严只要肯忠心耿耿为他办事,那么这个人就是有用的人。
    宣凤岐朝他露出个微笑:多谢。
    洛严从未见过他向自己露出过这样的笑容。以前他只能在先帝面前笑,先帝死后他便不怎么会笑了,人人都是宣凤岐生性凉薄,心狠手辣,现在洛严只觉得看不透这人,看不透这人想的是什么。
    或许这也是宣凤岐所吸引人的地方。
    洛严走后,宣凤岐就唤了孟拓过来,孟拓一向办事麻利,他知道宣凤岐要问他什么,于是他便主动禀报:禀王爷,属于按照您的吩咐第一时间将皇宫所有的门封住了,那名想要下毒刺杀陛下的宫女名为瑞秋,今日与她接触过的人都已押进大理寺审问。但是那些宫人都称自己不认识瑞秋,只是当差时与她照例说话罢了。
    宣凤岐扶着额一脸冷漠:行刺陛下死罪,让大理寺继续审,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孟拓得到命令后立刻道:是,属下遵命。
    就当孟拓想要退下的时候,宣凤岐叫住了他:等等,本王还有件事情想问你。
    孟拓:不知王爷所问何事?
    宣凤岐看向他:元盛十一年的时候是你带人去神医谷的?
    孟拓听到这话后愣了一下:是,王爷当时让属下带人去援助神医谷。当时想要暗杀神医谷的那些是批死士,仿佛还与皇宫有关。但是属下与神医谷那些人交手后,那些死士便全都服毒自尽了,直至今日属下仍没查到那些人的下落,请王爷恕属下失职之罪!
    宣凤岐听到孟拓的一番话后又陷入了思绪中:原主肯派人去支援神医谷那就说明他之前求药成功了,那他之前到底是为谢玹求的什么药呢,而且他都求药成功了为什么谢玹还是死了呢?
    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团纷纷是重重迷雾一般包裹着宣凤岐,现在他不仅查不到上次的刺客是谁,这次又来了一个下毒的人。但是这次刺客的目标是谢云程。
    而且就目前看来,这件事应该不是他的拥戴者所做的。因为就算谢云程死了,宣凤岐也不能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反而还会落下谋害皇帝的罪名,毕竟曾经的他权势滔天,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可惜他不是谢家人,登基不得民心,所以只能掌控着羽翼未丰的小皇帝。
    宣凤岐这个时候还想起了一件事:慕寒英。
    慕寒英听到召唤后立刻走了进来:不知王爷有何吩咐?
    宣凤岐看着他吩咐道:你去把宫里宫人全都查一遍,凡是籍贯姓名对不上的,或者可疑的人全都带到大理寺审问,过了二十五岁的宫女放出去一批。
    慕寒英听到此番话后立刻道:是,属下这就去办。
    还有
    慕寒英听说宣凤岐的话后又折返回来:不知王爷还有何吩咐?
    这件事你就悄悄的办,动作要小一点,不要惊动任何人。
    慕寒英办事一向干净利落,他此刻连忙道:是,属下记下了。
    宣凤岐把这几件事情安排好了之后松了口气:我就不信我把整个皇宫都翻过来还找不到一丝线索。
    自从谢云程经历过被人下毒的事情后,他便粘宣凤岐粘得更紧了,这半个月来他几乎跟宣凤岐同吃同住,生怕自己再遭他人的毒手。
    宣凤岐在玩那些奏折后也会教谢云程读书写字,其实他觉得谢云程这孩子挺聪明的,明明就是一点就通的料子却装作自己很傻学不会的样子。这样让他显得有些笨拙。
    或许他自己也知道宣凤岐不喜欢他读太多的书,尤其是一些治国之道的书籍,所以他很识趣的看一些风花雪月的诗集,或者是看一些坊间里流传的本子。
    经过下毒一事之后,宣凤岐又将谢云程身边的宫女换了一个遍,这次来伺候他的人都被宣凤岐查了祖上三代,家世都是清白得很。
    新来伺候谢云程的宫女一共有十二位,太监八名,侍卫若干。在内殿随侍有两名宫女,一个叫碧云,另一个叫春回,两名宫女与谢云程年纪相仿,若是平时让她们给谢云程当玩伴也未尝不可。
    宣凤岐此刻看到了兵器司总督上的兵器清点的奏章,他一边看一边摇头感叹着。谢云程见状凑了过来:皇叔为何事烦恼?
    宣凤岐展开那一卷写得密密麻麻的奏章,他道:陛下,我大周未经战乱之年便造这样多的兵器,这属实是劳民伤财,就单论木箭来说吧,每年造一万支,三年便是三万支,更别说打仗的时候还要多造三千支。这一万支箭便要损耗山林树木无数,而且国库每年都有大笔银子落在打造兵器上,这么一来,兵器库里未用完的兵器造成了囤积,若一年清点一次也是费时费力。
    这也是前总督李偃昌倒卖兵器库里的兵器未被发觉的原因。
    而且现在大周的练兵制度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再加上这些用不完的兵器,真真应了那句话差生文具多。
    谢云程坐得挺直,他认真听宣凤岐说着这些:那皇叔以为如何?
    宣凤岐接着说道:臣以为兵器不该定为每年制造多少,而是一直控制在合理的数量之中,这样便不需要那么多的兵器囤积,兵器司清点起来便不需要这么多的时间。同理,我大周的兵也不在多,而在于精,自从先帝驾崩之后陛下从来都没有去过军营重地视察过练兵情况,虽然带领军队练武的上林将军一向治军严明,但我大周去年打了败仗,颓势并未挽回,低下的人士气低落,难免也有些懈怠。
    谢云程听到宣凤岐说的这些策略后眼睛亮了起来。
    原来他不止有魅惑人的本事。
    谢云程听到宣凤岐说完后点了点头,他的身子紧挨着宣凤岐:既然皇叔已经有了主意,那便按照皇叔的意思去做吧!
    宣凤岐也正有此意。除此之外,宣凤岐能够一手牵着谢云程上位又能一只手打压朝中那些有不臣之心的人都是因为他有实权。
    皇宫之中统领三军的抚远大将军耿志山现在是听命于他的。谢玹在争夺皇位的时候,耿志山就一直追随在他身边。谢玹对耿志山有知遇之恩,所以耿志山一直忠心耿耿,谢玹在位十一年里,耿志山为大周立下赫赫战功,元盛七年的时候他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统领三军,之后又被谢玹派去北疆打战,不曾想这一过就是五年。
    谢玹驾崩十日后,宣凤岐将在外打仗的耿志山召唤回来,让他保着新皇登基。
    耿志山是一个绝对的皇权主义者,所以他后来听命于宣凤岐保着谢云程登上了皇位。可是归根结底,耿志山现在对宣凤岐忠心耿耿也不过看在先帝的面子上,如今谢玹驾崩了,他这位抚远大将军到底还能忠心多久这还是个未知数。
    宣凤岐要想在大周立稳脚跟就得要把兵权牢牢得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他过段时间得要去会会这位抚远大将军了。
    第21章
    今日是除夕,玄都城内没有宵禁,城内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仿佛都燃着烟花爆竹。宣凤岐在皇宫内都听得到外面的烟火声,他抬起头来眺望着灰暗的天空,一束又一束烟花升上去照亮了整个天空。
    宣凤岐站在皇宫城墙高处望着一切,虽然去年大周发生了许多人灾人祸,但新的一年总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