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霍去病跟上她。
月光如银练,洒满整个校场。
霍去病见沈乐妮脸庞通红,衣衫被汗水浸湿,不禁好奇问道:“你不会……每晚都到这里来吧?”
“是。”
“为何?”
沈乐妮如实道:“我之前虽然知道这些东西,但不曾练过。想要教授别人一种东西,自身首先得熟练才行。”
而且她觉得自己的体能太差,在这个危险的时代还要完成那样的任务,必须要把身体素质练到最好才行。
霍去病想到刚才她两次摔下来的场景,便知其它的项目她过的既快又流畅,一定是尝试了无数遍才能有那样的速度。他劝道:“若实在过不去,便不必勉强,免得摔伤自己。”
他们男子无所谓,若是她不小心摔着自己,留下挽回不了的旧疾,对她以后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沈乐妮偏头对他一笑,“谢你关心,我会注意,不会伤了自己的。”说罢她又道:“对了,还没问你来找我做什么。”
霍去病经她提醒才记起来,他道:“你之前不是说要跟赵破奴学匈奴话,我已经同他说过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学?”
“这一个月里是没时间了,等这次军训结束吧。”
霍去病颔首,“行,回头我跟他说一声。”
“谢了啊,霍侯。”
“客气!”
.
第四日没学队列训练的新内容,上午除了站军姿,便是复习所学。到了下午,沈乐妮打算讲第一节思想教育课。
她把队伍带到了教室区,这里每顶帐子都很大,里面都摆放着几十张凳子,还配备了‘黑板’和笔墨。
沈乐妮让众人都坐下来后,站到最前面道:“所谓思想教育,其一,是为了塑造正确的认知和思想;其二,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
她才说完,张次公就发出似疑问似吐槽,“这些文人学的东西,我们便不用学了吧?”
他们一介武夫,要说舞刀弄枪上阵杀敌根本不怕,可要是让他们读书,真是要老命了。
“为何不学?”沈乐妮反问他:“大汉将士身兼护国护君重任,若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才是最危险的。”
张次公不语,程不识不住点头。
“我之所以设立思想教育这门内容,为的便是让受我训练的所有将士形成正确的思想。”沈乐妮看众人,提出第一个问题,“那么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
蒋五第一个高举起手,得到示意后,他站起来高声回道:“爱国!”
所有将领心中一动。
“不错,蒋五还记得。”沈乐妮压压手让他坐下,扬声道:“正确思想观
,首先是爱国忠君,其余的还有护民,孝顺至亲,以及互尊互敬,与人为善等。”
李广忽然挑刺问:“为何是爱国在前而不是忠君在前?”
其余将领神色微妙。这个问题可不好答啊,稍有错误,等待沈乐妮的便是一顶谋反的帽子。
于是他们也紧紧盯着沈乐妮,等着她的答案。
沈乐妮只当他是寻常疑问,神色平静而从容,回他亦是回众人:“有国,才有人;有人,才有江山社稷;有江山社稷,才有君王。”
众人略一思索,便觉得是这个理。
“所以对一国将士来说最重要的,首先便是培养出爱国的思想。”沈乐妮发出第二问,“仪仗队的将士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初我讲的,爱国首先第一件事应该怎么做?”
底下人陆陆续续举起了许多双手,沈乐妮一数,发现仪仗队目前在这里的二十九人,竟全都举了手。
她心里忽而动容,又问:“那谁来说说?”
牛二迅速举手,他站起来后顿了下,回道:“秉、秉持衷心、强大自我!”
“牛二说得对,秉持衷心、强大自我。”沈乐妮问新人团,“那诸位大汉将领,可有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何意?”
新人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无人举手。
蒋五嗤一声,下意识就想举手,可瞬间又想起来什么,皱眉抠了抠脑袋,又放弃了起来作答的想法。沈教官当初对于这几个字说了挺多话的,他不太记得了。
片刻后,张骞举了手,他起身先问:“请问这个‘衷’字是哪个衷?”
“衷肠的衷。”
张骞点头,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和沈乐妮之前说的相差不多。
沈乐妮道:“张大人说的很好,就是这个意思。”她把上次所说的再次复述,“秉持衷心、强大自我,意思是每个人都要记住最开始做某件事是为了什么。对于在场诸位、对于大汉所有将士来说,每个人都要记住,我们的存在,是为了杀敌护国、保卫君王与百姓!这,便是每一位将士参军的初衷和目的!”
“而要真正做到保家卫国,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强大自身,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都要锻炼到最强,才能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她刚说完,程不识便忍不住抬手鼓掌,然后有许多人也跟着鼓了起来,一时帐内掌声不断。
沈乐妮也没阻止他们,等帐子里安静下来后才道:“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记住这句话,树立自己也去让别的将士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那如何做才能树立?”李沮问。
“其实并无唯一的答案,不论你们用什么方法,只要用意不偏,便是好方法。”沈乐妮补充道:“就像爱国,只要心怀大汉,无论在做什么事,都是爱国。”
程不识摸着髯须,满意地轻点着头。
这时,公孙贺忽然开口道:“沈教官,此前陛下说你有可以预测未来之事的能力,不知你说过的那件异族侵犯汉人之事,是否为真?”
他话音才落下,新人团的所有人齐齐将沈乐妮盯住。
其实他们最在乎的,并不是什么异族来犯,而是她究竟有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若是真的,那以后有关她的事情,都要思虑再三。
沈乐妮也知道他们想从她口里听到什么,想了想便回了一句:“若不改进,就会发生。”
众人神情各异。
“改进什么?”张骞询问。
“改进自己,改规章律法,改所有方面。不断改进,才会不断强大。”
帐内一时无人说话。
沈乐妮继续道:“爱国,其实不止是将士的责任,更是大汉每一个人,无论是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尽的本分。忠君亦是同样的道理。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得君王庇佑,便要守卫君王。”
“孝顺至亲,大家都能理解,意思就是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互尊互敬,是说你和军营里的其余将士、你的同辈之人,要相互尊重,不可欺压、轻视、嘲笑别人。”沈乐妮停顿了下,又道:“而对于有官职在身的将领来说,无论你的地位身份多么尊贵,也不能凭借权势去欺压任何人,要平等视之,要多关注下级和手下的将士,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去相待。”
说的真好啊!
程不识越看沈乐妮越满意,真的有种想把她挖进自己营里的冲动了。
沈乐妮继续讲解:“与人为善,意思是要善意地对待别人,乐于帮助他人。身为将士,要将大汉所有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友人去对待。一个人,若想获得旁人的尊重敬爱,唯有以真心换真心,方能获得所愿。”[2]
“一支军队,想要受百姓爱戴,首先便要将百姓放在心里。只有获得了百姓爱戴与拥护的军队,才能走得更远。”
所有人都在认真听着,沈乐妮说完许久也都无人反驳。
因为她说的,本身便是极大的道理。稍微深思,便能所获颇多。
-----------------------
作者有话说:[1][2]思想教育和与人为善的含义取自百度。
第79章 如何治你
接下来,沈乐妮把集体意识等知识讲了一遍,因为新人团的人都没有听过。漫长的一节课讲完后,下午的训练时间也过了一半。
沈乐妮估摸着时间,对众人道:“第一节思想教育课便讲到这里,剩余的时间,来做一场比试。”
一说到这个,仪仗队的人瞬间兴奋起来。
沈乐妮并没有第一时间介绍如何比试,而是说道:“在比试之前,大家要先进行组队。在座的一共四十一人,那么就分为四人一组,一共十组,其中一组为五人。”
“如何组队?”
沈乐妮唇角轻轻一扯,回那人道:“由你们自行选择队友。”
话落,仪仗队的人便立时边思索边四下搜寻起来。
“我数三十个数,若数完后还没有组好队的,便由我来分配。”
沈乐妮说完,部分人便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然后奔向自己看中的人,只有新人团的人还在考虑。
不知道比试内容,也没有选人规定,因此仪仗队的每个人下意识所选的都是自己比较熟悉或者从外形看较为健壮或年轻的人。
月光如银练,洒满整个校场。
霍去病见沈乐妮脸庞通红,衣衫被汗水浸湿,不禁好奇问道:“你不会……每晚都到这里来吧?”
“是。”
“为何?”
沈乐妮如实道:“我之前虽然知道这些东西,但不曾练过。想要教授别人一种东西,自身首先得熟练才行。”
而且她觉得自己的体能太差,在这个危险的时代还要完成那样的任务,必须要把身体素质练到最好才行。
霍去病想到刚才她两次摔下来的场景,便知其它的项目她过的既快又流畅,一定是尝试了无数遍才能有那样的速度。他劝道:“若实在过不去,便不必勉强,免得摔伤自己。”
他们男子无所谓,若是她不小心摔着自己,留下挽回不了的旧疾,对她以后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沈乐妮偏头对他一笑,“谢你关心,我会注意,不会伤了自己的。”说罢她又道:“对了,还没问你来找我做什么。”
霍去病经她提醒才记起来,他道:“你之前不是说要跟赵破奴学匈奴话,我已经同他说过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学?”
“这一个月里是没时间了,等这次军训结束吧。”
霍去病颔首,“行,回头我跟他说一声。”
“谢了啊,霍侯。”
“客气!”
.
第四日没学队列训练的新内容,上午除了站军姿,便是复习所学。到了下午,沈乐妮打算讲第一节思想教育课。
她把队伍带到了教室区,这里每顶帐子都很大,里面都摆放着几十张凳子,还配备了‘黑板’和笔墨。
沈乐妮让众人都坐下来后,站到最前面道:“所谓思想教育,其一,是为了塑造正确的认知和思想;其二,是为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1]
她才说完,张次公就发出似疑问似吐槽,“这些文人学的东西,我们便不用学了吧?”
他们一介武夫,要说舞刀弄枪上阵杀敌根本不怕,可要是让他们读书,真是要老命了。
“为何不学?”沈乐妮反问他:“大汉将士身兼护国护君重任,若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才是最危险的。”
张次公不语,程不识不住点头。
“我之所以设立思想教育这门内容,为的便是让受我训练的所有将士形成正确的思想。”沈乐妮看众人,提出第一个问题,“那么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想?”
蒋五第一个高举起手,得到示意后,他站起来高声回道:“爱国!”
所有将领心中一动。
“不错,蒋五还记得。”沈乐妮压压手让他坐下,扬声道:“正确思想观
,首先是爱国忠君,其余的还有护民,孝顺至亲,以及互尊互敬,与人为善等。”
李广忽然挑刺问:“为何是爱国在前而不是忠君在前?”
其余将领神色微妙。这个问题可不好答啊,稍有错误,等待沈乐妮的便是一顶谋反的帽子。
于是他们也紧紧盯着沈乐妮,等着她的答案。
沈乐妮只当他是寻常疑问,神色平静而从容,回他亦是回众人:“有国,才有人;有人,才有江山社稷;有江山社稷,才有君王。”
众人略一思索,便觉得是这个理。
“所以对一国将士来说最重要的,首先便是培养出爱国的思想。”沈乐妮发出第二问,“仪仗队的将士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初我讲的,爱国首先第一件事应该怎么做?”
底下人陆陆续续举起了许多双手,沈乐妮一数,发现仪仗队目前在这里的二十九人,竟全都举了手。
她心里忽而动容,又问:“那谁来说说?”
牛二迅速举手,他站起来后顿了下,回道:“秉、秉持衷心、强大自我!”
“牛二说得对,秉持衷心、强大自我。”沈乐妮问新人团,“那诸位大汉将领,可有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何意?”
新人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许久无人举手。
蒋五嗤一声,下意识就想举手,可瞬间又想起来什么,皱眉抠了抠脑袋,又放弃了起来作答的想法。沈教官当初对于这几个字说了挺多话的,他不太记得了。
片刻后,张骞举了手,他起身先问:“请问这个‘衷’字是哪个衷?”
“衷肠的衷。”
张骞点头,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和沈乐妮之前说的相差不多。
沈乐妮道:“张大人说的很好,就是这个意思。”她把上次所说的再次复述,“秉持衷心、强大自我,意思是每个人都要记住最开始做某件事是为了什么。对于在场诸位、对于大汉所有将士来说,每个人都要记住,我们的存在,是为了杀敌护国、保卫君王与百姓!这,便是每一位将士参军的初衷和目的!”
“而要真正做到保家卫国,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强大自身,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志,都要锻炼到最强,才能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有直面挑战的勇气!”
她刚说完,程不识便忍不住抬手鼓掌,然后有许多人也跟着鼓了起来,一时帐内掌声不断。
沈乐妮也没阻止他们,等帐子里安静下来后才道:“所以,我希望你们都记住这句话,树立自己也去让别的将士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那如何做才能树立?”李沮问。
“其实并无唯一的答案,不论你们用什么方法,只要用意不偏,便是好方法。”沈乐妮补充道:“就像爱国,只要心怀大汉,无论在做什么事,都是爱国。”
程不识摸着髯须,满意地轻点着头。
这时,公孙贺忽然开口道:“沈教官,此前陛下说你有可以预测未来之事的能力,不知你说过的那件异族侵犯汉人之事,是否为真?”
他话音才落下,新人团的所有人齐齐将沈乐妮盯住。
其实他们最在乎的,并不是什么异族来犯,而是她究竟有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若是真的,那以后有关她的事情,都要思虑再三。
沈乐妮也知道他们想从她口里听到什么,想了想便回了一句:“若不改进,就会发生。”
众人神情各异。
“改进什么?”张骞询问。
“改进自己,改规章律法,改所有方面。不断改进,才会不断强大。”
帐内一时无人说话。
沈乐妮继续道:“爱国,其实不止是将士的责任,更是大汉每一个人,无论是世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尽的本分。忠君亦是同样的道理。食君之禄,便要忠君之事。得君王庇佑,便要守卫君王。”
“孝顺至亲,大家都能理解,意思就是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互尊互敬,是说你和军营里的其余将士、你的同辈之人,要相互尊重,不可欺压、轻视、嘲笑别人。”沈乐妮停顿了下,又道:“而对于有官职在身的将领来说,无论你的地位身份多么尊贵,也不能凭借权势去欺压任何人,要平等视之,要多关注下级和手下的将士,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去相待。”
说的真好啊!
程不识越看沈乐妮越满意,真的有种想把她挖进自己营里的冲动了。
沈乐妮继续讲解:“与人为善,意思是要善意地对待别人,乐于帮助他人。身为将士,要将大汉所有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友人去对待。一个人,若想获得旁人的尊重敬爱,唯有以真心换真心,方能获得所愿。”[2]
“一支军队,想要受百姓爱戴,首先便要将百姓放在心里。只有获得了百姓爱戴与拥护的军队,才能走得更远。”
所有人都在认真听着,沈乐妮说完许久也都无人反驳。
因为她说的,本身便是极大的道理。稍微深思,便能所获颇多。
-----------------------
作者有话说:[1][2]思想教育和与人为善的含义取自百度。
第79章 如何治你
接下来,沈乐妮把集体意识等知识讲了一遍,因为新人团的人都没有听过。漫长的一节课讲完后,下午的训练时间也过了一半。
沈乐妮估摸着时间,对众人道:“第一节思想教育课便讲到这里,剩余的时间,来做一场比试。”
一说到这个,仪仗队的人瞬间兴奋起来。
沈乐妮并没有第一时间介绍如何比试,而是说道:“在比试之前,大家要先进行组队。在座的一共四十一人,那么就分为四人一组,一共十组,其中一组为五人。”
“如何组队?”
沈乐妮唇角轻轻一扯,回那人道:“由你们自行选择队友。”
话落,仪仗队的人便立时边思索边四下搜寻起来。
“我数三十个数,若数完后还没有组好队的,便由我来分配。”
沈乐妮说完,部分人便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然后奔向自己看中的人,只有新人团的人还在考虑。
不知道比试内容,也没有选人规定,因此仪仗队的每个人下意识所选的都是自己比较熟悉或者从外形看较为健壮或年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