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沈乐妮嘴角压不住地上扬,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他道:“看你这好像被谁横刀夺爱的样子!算了,我发发好心,借给公孙将军用用吧。”话音落下,她手里就出现了一枚指南针。
    反正她应该不会独自去哪里,就算出去也不过在大汉境内,丢不了,这指南针放在她这里也是沾灰,还不如给需要的人发挥一下它的作用。
    霍去病一看,登时眼睛就放了光,连忙从她手里接过来,喜滋滋道谢:“那我便替公孙将军多谢你了!”
    沈乐妮哼道:“你可要让他好生给我保管着,等凯旋后要还我的。”
    “这是自然!”
    沈乐妮看着他小心翼翼把那枚指南针揣进怀里,说道:“光用这个,怕是不妥当,你还得找识路的人跟着他。”
    霍去病颔首:“我明白。过两日,我安排个熟悉地形的匈奴到他手下。”
    “匈奴?上次的俘虏?”
    “嗯。”
    沈乐妮好奇:“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了冠军侯的信任?”
    霍去病道:“他原先是匈奴裨王,叫仆多。”
    沈乐妮想到是有这么一个人,被大汉俘获后跟随着霍去病,是个真心归顺忠心不二的人。
    “此人可用。”
    霍去病挑眉:“他如此有名?”
    沈乐妮笑吟吟怕他马屁:“跟在冠军侯身边做事,当然有名。”
    这个马屁拍的霍去病舒坦极了,他竟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给沈乐妮递去一个你有眼光的眼神。
    沈乐妮嘴角抽了抽。
    第204章 沾了人血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有我这句话,毕竟仆多归降不过两月,你就这般信任他,让他给攻打匈奴的大汉军队带路?”沈乐妮正了正色道。
    她不知道历史上这次战争里有没有仆多的参与,也不知道这刚刚被俘的匈奴裨王心里还有没有对故土的怀念,若让他贸然前去,万一他踏上故土后后悔归降怎么办?要是故意带错路,把军队绕得更远怎么办?
    霍去病神色似早有考虑,“你所担心不无道理,放心吧,我会再找两个信得过又会辩路的人跟着同去,看着他些。他是那群人里,为数不多想要效忠大汉的,你那时在朝堂上也说过,总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表忠心,眼下这便是个考验。”
    沈乐妮颔首:“你有数便好。”
    霍去病哎了一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似才反应过来,“对啊,我怎么把你给忘了!”他兀自说完,看向一脸疑惑的沈乐妮,
    笑得讨好从她口中打探:“既然都提到这个了,不如你便跟我说说,那些匈奴俘虏里,那些个是能为大汉所用的?”
    如今是他舅舅在管那群匈奴,据说那群人里有好一些刺儿头,不闹事就是膈应人,舅舅前段时间废了不少心思和精力才勉强安顿好那些人。
    明明人是他抓回来的,可他却没时间去帮帮舅舅,真是说来惭愧。若是能提前得知哪些人能用,倒也算为舅舅分担了。
    “这个……我倒是不怎么清楚,”沈乐妮仔细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只知道有个好像是休屠王的太子,叫金日磾?”
    “是。”霍去病道:“他如今不过十四岁。我去瞧过,是个沉默寡言的小子,不过或许是因为不通汉话。”
    虽然还小,但这个年龄心智已然成熟,舅舅本在考虑此子留是不留,留下的话要给他什么身份,毕竟他是休屠王的太子。如今看来,貌似是个真心归降的。
    果然,沈乐妮道:“他可以信任,以后对大汉贡献不少呢。”
    霍去病放心了,那接下来对他的安排就好办了许多。
    “行。还有呢?”
    沈乐妮挠了挠脸颊,最后妥协:“除了金日磾和仆多,其余的我实在不知。”
    “没事,能知道一两个也算是不错了。”霍去病本也是随便问问。
    正事说完,两人一时无话,安安静静挨着坐在一起。虽然阳光燥热,但两人好似都感觉不到。
    霍去病双手撑在地上,一条腿屈着一条腿伸直,微仰着头,闭着眼享受着这难得相处的短暂时光。
    不知何时,身边传来一声轻叹。
    霍去病睁开眼,见身边人眺望着远处,侧脸上看得出些许愁思。
    “怎么了,为何叹气?”霍去病直起身,靠过去些许问。
    沈乐妮撇头望他一眼,直言道:“我是在想流言一事。”
    虽然她这两个多月都泡在校场里训练,但也知道外面关于她的流言是如何疯狂肆虐于整个大汉的。那段时间,她几乎都不敢独身走在街头上,生怕被人围起来,便老老实实地校场国师府两点一线,除了上朝和有事找霍去病,她就没有出过门。
    后来听说陛下为控制流言,用了非常手段进行镇压,方才见效。如今流言是压下去了,可她心里,却是一点也松不下来。
    霍去病像是看穿了她的心思,便道:“你是觉得,虽然如今流言暂且被压了下去,但却有许多百姓因此而死,你担心天下百姓会怨恨你,将此事算在你身上?”
    沈乐妮点了点头,继而愁眉苦脸起来:“本来就有许多人看我不顺眼了,这以后可怎么才好……”
    虽然不是她动的手,也不是她的命令,可沈乐妮这三个字上,却是实实在在沾上了许多人的鲜血。以后不论她做什么事,只怕是举步维艰。
    见她眉间被愁绪笼罩,霍去病仿佛也感同身受,想方设法宽慰道:“不必太担心,听说代郡那边摸排已经有了些结果,只要这场疫病得到控制,查清疫病起因,百姓们的恐惧也会慢慢消散。至于那些被斩首的,你不用放在心上,那是他们肆意传播流言动摇民心,犯罪理当论处。各地官府行刑时早已解释清楚,他们怪不到你头上的。”
    “百姓淳朴,容易被有心之人牵引情绪,只要及时将他们引导回来,再解释清楚,那些怨愤自然会渐渐淡去。”
    “希望如你所说吧。”沈乐妮只闷声道。
    .
    离军队出征还剩八日。
    朝会结束后,刘彻留下沈乐妮谈话。
    天气炎热起来,刘彻在清凉殿里处理起了政务。
    进得殿内,一股凉气便将全身包裹其中,心里的燥意丝丝散去。
    “丞相收到代郡的消息,说那边确定了旱獭的踪迹,只是有些难抓,正在设陷阱。”刘彻径直走到搁在窗扇下的一张用作短暂歇息的榻上坐下,嘴里说着。
    “只有一只?”沈乐妮问。
    刘彻道:“其余地方还在排查。”
    沈乐妮心里还是松了松,“只要捉住它,便能同天下百姓解释瘟疫由来。”
    刘彻抬眸瞧她一眼,忽而淡淡然问道:“朕用强权镇压流言,打杀了那般多人,百姓虽然不敢于明面上再乱传流言,可心底或许会因此而怨恨你。朕给你招了仇恨,你可怪朕?”
    沈乐妮摇头,认真回道:“前些日子,各地流言已然有不可控之势,好言相劝已经不管用,唯有用强硬手段方可制止。陛下为臣之事费尽心力,甚至为臣担上一些骂名,臣怎能怪陛下,臣只是感激不尽!”
    说着,她便朝着刘彻郑重行了一礼。
    刘彻罢了罢手,“你为大汉做了许多,朕护你乃是应该。”他看着沈乐妮,提醒道:“往后你自己注意着些,行事务必谨慎,莫要让人钻了空子。至于流言一事,待解决疫病一事后,只要你实实在在扶助大汉,未有祸国之举,百姓们的恐慌怀疑自会慢慢淡去。”
    “是,臣谨记陛下之言。”
    “话说回来,此次出征,你还要跟着去?”刘彻又道。
    沈乐妮不知他的意思,还是坚定地点了头:“是,臣是一定要跟去的。”
    “可你不是在军训?”
    “该教的臣都已教给将士们,之后臣会让大将军管理他们。”
    见她俨然是早就准备好了,刘彻默了默,终是道:“罢了。你去也好,以你的能力,倒是能给军队减轻许多负担,节省下许多人力物力。只是路途遥远,你自己小心吧。”
    “臣记住了。”
    沈乐妮应下,同刘彻商议了一下辎重一事,便离开了未央宫。
    她这次打算把那些数目大的物资都再拿出大部分,每样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存在她手里。
    因为她不确定这一次的军训最后能不能合格,毕竟她有一半时间都不能亲自看着,若是任务失败要收回一些物资,还不如这次拿去给军队用,还能少牺牲一些将士。
    而且河西之战结束后,下一次战争在两年之后,这两年她应该还能攒一些物资,所以现在手里的大部分都可以给出去了,只留一点在手里,有些安全感就行。
    七月中旬,军队即将出征。
    公孙弘在实施了沈乐妮提供的一系列办法后,便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办法可行之处。五六月期间,除了代郡,还有五六个郡县陆陆续续出现了感染瘟疫之人,人数也在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