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这两个人,延信虽然是宗室出身,但是他却是胤禵一手提拔起来的铁杆,之前为了召胤禵回京,便让延信代管了抚远大将军印。
    虽然大家早就知道,皇帝是不会允许十四贝子的人长久掌控西北军务的,但是也没想到,皇帝这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玩这么大。
    竟是直接将四个省的事物全部交付于年羹尧一人之手,那若是年羹尧生出异心又该如何呢?
    虽然大家心里都这么想,但是嘴上却都不敢说,隆科多心里明白,皇帝这是把所有筹码都押在年羹尧身上了,一把**,成了那皇帝地位越发稳固,要是失败了,也可以杀了年羹尧,谁让他辜负皇恩,而皇帝这儿还有回旋的余地。
    毕竟皇帝他是* 真的不懂军事,这事儿肯定怪不得他。
    不过能做出这种事,也和皇帝的性格有关,雍正这个皇帝,是很容易情绪上头的,在不久的将来征伐准噶尔时,皇帝也是将万千希望都寄托在傅尔丹身上,不过那一次,皇帝却没能赌对,一场和通泊之战,清军差点被全歼。
    不过这次因为隆科多早知道结果,便也闭口不言,皇帝热血上头,想要搞什么君臣相得就让他搞吧,有他后悔的时候,自己这段时间泼的冷水已经够多了。
    果不其然,虽然几位大学士都提出了异议,但是皇帝主意已定,他们也改变不了皇帝的想法,因此很快的,这道诏令就颁布了下去。
    年羹尧至此彻底掌控了西北的军政,初步实现了军政一体。
    不仅如此,很快皇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将延信的西安将军的职务免去,任命年羹尧继室的叔叔为西安将军,等于将西安八旗的指挥权也给了年羹尧。
    皇帝对于年羹尧的信重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隆科多有时候都在想,要是年羹尧没有实现皇帝的期待,那将又会是怎样的下场。
    不过这一切的想象都是空谈,雍正元年八月罗卜藏丹津正式起兵反清。
    -----------------------
    作者有话说:来啦!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6章 大事
    罗卜藏丹津这一反叛, 朝廷这边,很快就知道了。
    罗卜藏丹津是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右翼的首领,康熙五十三年的时候, 承袭了他父亲的亲王爵位。
    康熙五十九年的时候,朝廷入西/藏平定入侵的准噶尔汗国, 罗卜藏丹津作为协助一起参与了进去。
    因为当年罗卜藏丹津所在的和硕特汗国就是被准噶尔给灭亡了的,所以朝廷对于罗卜藏丹津还算信任。
    只是有时候这事情就是这么邪门, 罗卜藏丹津跟随当时的大将军王胤禵入藏,在经过青海时, 他要求朝廷能恢复他们家族所在的汗庭。
    这种事儿胤禵怎么会答应, 就算胤禵答应了朝廷也不会答应,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直接统治的, 为啥非得脱了裤子放屁搞什么羁縻。
    但是除了这个要求没答应之外,朝廷对于和硕特部还是很恩遇的, 雍正元年,就在不久之前,朝廷还嘉奖了随清军征战的和硕特部人。
    不过这个受嘉奖的不是罗卜藏丹津, 而是罗卜藏丹津的侄子察罕丹津,朝廷直接册封他为黄河南亲王, 与罗卜藏丹津共领和硕特部右翼。
    可能就是这个行为,威胁到了罗卜藏丹津的地位, 因此导致他起兵反叛。
    据说他这次反叛,召集了青海厄鲁特蒙古的四十多个台吉,会盟于察罕托罗海,自号**浑台吉。
    对于不肯起兵的,受过清廷恩惠的其他两个和硕特部的亲王, 他则是先后派兵前往袭击。
    和硕特部的左翼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因为不从反叛,又打不过罗卜藏丹津的叛军,最后只能携带妻儿残部逃亡西宁,给朝廷报警。
    还有与罗卜藏丹津共领和硕特部右翼的察罕丹津,被叛军打败后,也带着妻儿部属跑到兰州去了。
    在年羹尧上来的折子里说,这个罗卜藏丹津不仅裹挟了厄鲁特部的蒙古台吉们,还和一些大喇嘛联合到了一起。
    要知道青海这边,黄教可是十分兴盛的,喇嘛们一掺和进来,一时间叛军势力大增。
    叛军一路烧杀抢掠,都已经打到西宁城外十余里了。
    雍正接到消息之后,简直气的话都说不出来,脸涨的青紫,一把将奏折扔到了地上。
    和硕特部世受国恩,罗卜藏丹津身为庶支能够继承爵位,那也是先皇对他们父子的恩情,他如今不思报答恩情,反倒反叛于朝廷,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皇帝气的说话都带着颤音。
    虽然早就知道罗卜藏丹津有不臣之心,但是这么明晃晃的反叛起事,哪个皇帝能不闹心。
    隆科多俯身将折子捡了起来,安抚道:罗卜藏丹津这样没有忠义之心的人,不值得皇上为他如此动怒,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一旁的怡亲王也跟着劝慰:皇上,隆大人说得对,如今西北还有年羹尧,他之前在平定准噶尔时有功,想来是个知道兵事的人,目前为止还不必太过忧心,只是朝廷到底还是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一个亲弟弟,一个是隆科多这个舅舅,雍正皇帝也很快就平息了怒火,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几个大学士兼朝廷重臣。
    诸位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
    大学士张廷玉最为稳重,先道:罗卜藏丹津父子在和硕特部积威已久,如今又连通了青海黄教的大喇嘛,此事不得不察,臣以为,此事一方面可着年大人准备平叛,一面也可着人前去与罗卜藏丹津谈判,一方面是迷惑罗卜藏丹津,一方面也可以试一试他的深浅。
    雍正听了这话立刻点头:衡臣此言是老成持重之言,只是不知该派遣何人去谈判呢?
    这话一问出来,顿时养心殿里鸦雀无声,这可是个不讨好的工作,前去招降叛逆,这话虽然说的好听,可是这些人不服王化,说不准过去了就是送命,又有谁敢去呢?
    不过张廷玉到底是个很敢任事的人,仔细思索一番之后,就立刻道:兵部侍郎常寿如今正在西宁。
    皇帝直接点头:就他了,写一封招降手谕给他,让他前去罗卜藏丹津军中宣谕。
    张廷玉领命,立刻下去写谕旨。
    不过在场的人都知道,这玩意估计写了也白写,就以罗卜藏丹津的这个行事,一封谕旨肯定是劝不动他的,前去招降也就是走个流程。
    隆科多见此,立刻道:皇上,还要防备罗卜藏丹津与策妄阿拉布坦勾结啊。
    要知道虽然清廷打败了入侵西藏的准噶尔,但是也没能把人彻底消灭,现在准噶尔汗部还是在西北边境虎视眈眈。
    雍正听到这话,脸都绿了:这个该死的叛逆,准噶尔灭亡了他们和硕特汗国,他竟然还要和仇敌结盟吗!
    隆科多急忙劝道:此等悖逆之人,哪里知道礼义廉耻,他不过是想当藏王,只怕早就忘了亡国之恨了。
    雍正被气得不轻,但是理智还是在的,立刻点了点头:给年羹尧下旨,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让他准备平叛,以及防备准噶尔,还有那些被罗卜藏丹津袭击的亲附朝廷的王公们,也让他要接应一下。
    隆科多立刻应是,心说皇帝看着气急,其实脑子里还是很理智的,团结亲近你的,打击反叛你的,这很合理。
    不过任命完年羹尧之后还没完,雍正继续道:朕记得岳钟琪也在西南,任命他为征西副将军,参赞大臣,随同年羹尧一同西征。
    给军中派驻参赞大臣本就很常见,而且岳钟琪也算是名门出身,是知兵事之人,之前就曾在青海平过叛,因此派他为副将大家也都没啥意见。
    皇帝的命令急急送往青海。
    很快的,朝中的其他大臣们也知道了此事,一时间议论纷纷,大家目前为止其实都有点不信任年羹尧,毕竟他之前一直就是个文官,管后勤的,现在让他打仗这不是闹呢么。
    就连十四阿哥都上书,请求领兵,要替皇帝平叛,皇帝哪还敢用他啊,直接拒绝了,并且一意孤行,坚持了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