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拒婚后,我在国营厂开饭馆 第111节

    大花婶子打的是这个主意。
    旁边村长道:“你现在主意正,自己就做主了,不跟沈清月商量一下。”
    大花婶子道:“你怎么知道我没商量过?”随后上下大量村长一下:“你不去村委会总来这干啥?”
    村长哑然。
    以前他们家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大花婶子当了沈清月的管事,管的人比村长还多呢,性子也干练了。
    这边包地到户,村长闲了下来。
    眼下看见自己媳妇事业蒸蒸日上,不但说的算,还多了吴玲这么个小助手,羡慕啊。
    他要不是村长,也想过来。
    但这话他不好意思说。
    见大花婶子这么说,臊了一鼻子灰,随后背个小手出去了。
    他看见地里小苗长得葱葱郁郁的,大家也不像过去那么一日三次的照料。反倒是把经历用在自家菜园上。
    现在这可不是普通的菜园。从地里长得不是菜,是钱啊。
    “村长。”
    “忙着呢?”村长说着。
    “嗯呐,看我家这西红柿长得多好,颜色透粉,吃着也甜,这是我家亲戚寻来的好种子。等长成了,给你摘几个尝尝。”
    村长道:“别了,你还是留着卖钱吧。”
    “现在有了沈清月收菜,这日子都好了。”以前哪儿有进项啊。就是地少,现在好多人想买地都是高价。
    可惜没的卖啊!
    现在这地,照之前贵了一倍,就这也没人卖。
    村长转悠一圈,瞅着人人都忙,就他闲的够呛,忍不住想了想,要不,他也种点菜?
    ……
    沈清月跟胖厨陈怀在厨房研究事儿呢。
    过了撒小时,终于熬出来酸梅膏了。这种就是浓缩汁儿,想喝兑点水进去就行。
    就是熬这玩意费手,要不停搅拌。好在胖厨陈怀身边的助手挺多的。
    沈清月就缺这个,道:“跟你商量个事儿呗。这个方子你能不能卖给我?”现在天一热,大家都想喝点酸梅汤。但是熬一锅太费事,不忙的时候还行,忙的时候根本顾不上。
    沈清月也算是厂子股东了。
    正好又是食品厂,想弄出酸梅膏来商用的。到时候想喝,一兑,方便又快捷。
    胖厨陈怀实在:“这我咋收钱啊,我一个月在你这赚的不少了。”又想要,又不好意思。
    沈清月跟胖厨陈怀相处时间长了,终于知道陈师傅为啥当初那么积极为他争取工资。
    这家伙心思单纯,就长了个吃心眼。以他的性格被卖了还要帮数钱呢。
    沈清月找到贺政晨,让他们俩定个价。
    最后定成三千块钱。胖厨陈怀把酸梅汤方子写出来,换成钱之后,他心跳都蹦蹦的。
    一张胖脸满是快乐之色,花不了,根本花不了。
    第144章 酸梅膏
    不到中午,钢铁厂食堂就排起了长队,来的大部分都是盖房子的工人。
    这些人呆了一个多礼拜,已经知道中午饭口沈清月这有多忙。
    所以提前半个小时,不但能打饭,还有最近新出了酸梅汤,酸溜溜的,还能加冰块。
    像他们在酷暑天里干活的人,这一碗酸梅汤比什么都提神。
    一碗才三毛钱,经济又实惠。
    且汽水那玩意好是好,对他们这些糙汉来说太甜了,酸梅汤正适合嘴里没味的时候喝,都是两碗打底。
    就看见徐工头不知道从哪儿找了一个玻璃内胆的暖水壶。排队到前面跟沈清月道:“给我满上。”
    他最爱喝酸梅汤,现在习惯了打包回工地喝。
    在烈日炎炎下喝,舒坦。
    徐工头见她把酸梅汤用水舀子倒进去的时候,还不忘叮嘱:“多加冰块。”凉丝丝的,那才好喝呢!
    沈清月又给加了不少这冰块进去,把暖水壶递了过去。
    等这边工友们打好了饭菜,食堂里午休铃响了。
    沈清月见酸梅汤倒底了,又叫英嫂子兑了一桶。
    自从在胖厨陈怀那里买来了酸梅膏,给到厂里生产。
    彻底解决了酸梅汤困境。
    沈清月的大冰柜可以冻冰块,加了冰块的酸梅汤更好喝。
    好多外头来钢铁厂的人,以前来这是为了吃饭,现在是为了打酸梅汤。
    一个个都是提着暖壶来打的。
    徐工头的暖壶就是受他们启发,现去买了一个。
    沈清月眼瞅来打酸梅汤的人太多,都有点影响中午打饭的人了。
    叫英嫂子带着几个帮工去大食堂那找个空闲的窗口打酸梅汤。
    她这还是正常打饭。
    英嫂子一过去,沈清月这边压力小了不少,赶紧给大伙儿打饭菜。
    有些相熟的老食客还询问沈清月:“今天晚上是什么菜?”
    现在大伙儿都知道沈清月给包工程的人提供晚饭,他们也过去蹭。
    钢铁厂一共三千多人,很多人晚上是不在外头吃的。一天就指望回家那一顿好好改善生活呢!
    沈清月晚上场预估能有五百个厂工过来就不错了,但是这几天统计下来,每天能有一千多个!
    主要是很多人工作一天,回到家就不想再做饭了,在这吃一口。
    而且沈清月晚饭也不糊弄。都是花样,这几日做过肉夹馍,做过饭包,还做过面条。
    弄的那些原本想要晚餐回家吃的人,心里都跟着动摇了。
    沈清月回答老客户:“今天做熏肉大饼。”
    家里胖厨陈怀已经在熏肉了。
    大饼是用猪油混合着面粉烙的,味道喷香。
    之前胖厨陈怀做过一次,沈清月一吃就决定晚上要做这个。
    要烙好几千张饼,要是都靠胖厨陈怀,怕是双手废了也烙不完。沈清月让他教给帮工们,不白教,自是奉上了一大笔的费用。
    现在家里正烙饼呢。
    是有厚度的饼子,烙出来放在一边,到时候卷上葱丝,甜酱,炒豆芽,炒土豆丝,再加上点熏肉,味道绝了。
    老食客一听道:“那我晚上来吃,你可多准备点,那些工地的人太能吃了,可千万带出来我们这边人的份儿。”
    钢铁厂的人总有一种饭菜不足恐惧症。
    也源自于沈清月之前的表现。
    大家吃到兴头上,没了饭菜。
    经过几次,那一个都苦口婆心的,就生怕沈清月做少了。
    钢铁厂都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花钱的人操心赚钱的人。说的就是特色窗口。
    好在沈清月听劝,以前是想饭菜都光盘,别剩下,现在是宁可多一些,别少了。
    最近厂里对沈清月的满意程度特别还行。
    吃的好,厂里人幸福感提高了。
    春杏姐见沈清月打菜忙活到现在,有些心疼。
    她是特色窗口的老人,后厨所有的活儿都干熟了,这会儿道:“我来吧,你去休息会儿。”
    沈清月这才下来。靠在角落,手都在微微的发抖,不过心里却十分高兴。
    酸梅汤让她大赚了一笔,现在晚餐还有收入,赚的不错。
    后厨这边装了三个摇头风扇,还是热得慌,沈清月拿个蒲扇去后面无人的角落里扇风。
    没想到贺政晨也在这边。
    贺政晨道:“食品厂的厂长把你都快夸出花了。”
    这些日子他带着酸梅膏的方子去找了食品厂,生产出来的酸梅膏,两斤能兑二十斤的酸梅汁。
    沈清月本来是想自用的。
    结果一不小心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很多饭店不知道从哪儿找的门路,来厂里批发。
    现在两斤的浓缩膏都不够卖了,食品厂那边决定升级成五公斤的酸梅膏。
    正好一份儿兑一大桶,计量上也好掌握,不用换算了。
    沈清月这边还是酸梅膏的大户。
    毕竟是股东,又有给方子的情谊在,食品厂那头是集中给沈清月供货。至于别人的货,就只能往后排队了。
    贺政晨把沈清月的五万,和他的五万拿过去,换成了一人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食品厂的人都可佩服沈清月了。一个酸梅膏两头挣钱,既能整厂里的分红,还能零售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