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599节

    缓缓地摇了摇头,他轻声骂了一句“靠北!”
    随后,语气中带着一丝狠戾,“那就更不能让他们起这个势头了!”
    江尚义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虽然炎黄集团在半导体产业的具体进度对他们而言是个谜,但内地学界的动向却并非无迹可寻。
    那些曾经因资金、技术或政策限制而被迫按下暂停键的课题,如今正纷纷重启,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董事长,后发优势不容小觑,他们可以避开我们走过的弯路,直接在我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这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江尚义进一步解释道,试图让章忠谋更清晰地看到形势的严峻性。
    章忠谋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最终他揉了揉自己的鼻翼,似乎下定了决心,
    “那就我们也出点资金和设备,这总行了吧,但记住,我们要控股权,这本质上就是生意,借他们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孵我们的蛋。”
    江尚义却深知这其中的复杂与风险,他谨慎地开口,“恐怕不行,这方面阿美莉卡和当局都是有管控的。”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再说了,一旦我们投入技术,那么要不了两年,华国便可以学会。
    技术这东西,一旦流传出去,就如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
    何况还有设备,这更是严格管控的物资。
    无论是光刻设备还是蚀刻设备,或者是化学气相沉积相关的配套设备,这都是瓦森纳协议严格禁止的东西。
    一旦流入到华国,不仅我们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夷积电也很可能会陷入被动,甚至面临国际舆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得不偿失。”
    章忠谋微微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尚义,这里面有个信息差,你或许还不清楚。
    阿美莉卡实际上已经放宽了对华国的限制。
    我有确切的消息,因特尔已经将一批技术转让给了炎黄集团。
    而这批技术的最新时间点是1994年的。
    按照这个时间线以及瓦森纳协定的精神,1993年问世的0.35微米工艺,我们是完全可以在华国生产,而不用担心阿美莉卡的长臂管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而半年前,华国的技术水平还停留在1984年的1.25微米水平。
    我们就算他们能采取跳跃式发展,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完成1微米、0.8微米、0.6微米、0.35微米四代工艺的跨越。
    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了起来,“更何况他们还在使用436nm g线光源,而且还是接触式路径。”
    江尚义听后也露出了笑容。
    这是他们曾经走过的老路,是再熟悉不过的。
    接触式路径,掩模直接贴在硅片上进行光刻,不仅容易造成污染,而且掩模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短。
    后来的接近式光刻技术对此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掩模和硅片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气垫,使两者不再直接接触,提高了良率也提升了掩膜的寿命,这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但气垫的存在,又会影响成像的精度,所以g线光源的最高制程也只能达到0.35微米工艺。
    而g线光源的下一代是波长365nm的i线光源,其最高制程工艺可以达到0.25微米。
    再往下发展,就必须采用第三代光源,即波长248nm的krf(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它能够实现130nm的制程。
    至于第四代光源,则是目前最先进的193nm arf(氟化氩)准分子激光。
    按照林本坚的理论,这种光源通过浸入式技术,理论上可以将制程推进到22nm,甚至在孙元成根据david mann公司的重复曝光理论推测,还能更低。
    章忠谋耸了耸肩,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屑,“从g线到i线,我们用了整整16年的时间。
    即便华国存在所谓的后发优势,他们也不可能在短短半年内就达到那样的技术水平。
    况且,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性产业,制造一颗芯片需要经过1000多个不同的流程,整个生产系统由上千个不同的部件组成,仅一个光刻机就包含了8万多个精密零件。
    而这些零部件,他们大半都没法自产,到时候随便哪个环节卡他们一下,他们的光刻设备就出不来的。
    所以,尚义,你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他们真的有可能达到0.35微米的工艺水平吗?
    只要他们没法在我投产之前,也就是一年后达到0.35微米的水平,且成本和我一致,那他们就没有机会了。
    因为这是一个生意!
    市场没道理放弃便宜的产品而去使用贵的道理,这完全不符合商业逻辑。
    而我在国内建厂,拉着地方机关引进了国有资本,那就算讲政治逻辑,我们也不会被剔除出去的。
    说实话,我还希望倒是他们讲政治的,我们有国资在里面,炎黄集团是民营,我看这局面他卿云又能怎么破!”
    章忠谋的话语中透露出强烈的自信,让江尚义也不得不点头承认,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所以我们牢牢把控住0.35微米这个关键节点。
    也就是说,不向他们提供248nm krf氟化氪准分子激光光刻技术和配套工艺技术,我们只在内陆生产0.35微米制程以上的产品。
    那么即便他们到时候窃取或强行占据了我们的设备和工艺,又能有什么实际用处呢?”
    眼神里闪过一抹狠辣,章忠谋呵呵冷笑着,“尚义,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将0.8微米、0.6微米和0.35微米这三个制程的产品价格压到白菜价,利用我们庞大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彻底拖垮他们。
    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内地更低的产业生产成本了,只要牢牢的占据内地,我们可以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而后,便是以待天时!只要我们还活着,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
    第93章 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
    章忠谋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商业战争,试图通过价格战来锁死炎黄集团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角落,章汝京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视屏幕。
    当看到樱花国成功问世157nm光刻机的报道时,他的嘴角不禁牵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看来,这半导体产业,真的是要天下大乱了。”
    他身旁的卿云,正悠闲地抖着烟灰,语气中却满是兴奋,
    “乱点好,我就怕不乱的。乱了,我们才能火中取栗。”
    章汝京听后点了点头,深感此言有理。
    市场格局过于稳定,对他们的发展确实不利。
    卿云掐灭了烟头,转向一边的梁猛松,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梁总,目前咱们的进度如何了?希望你能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梁猛松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董事长那你很难如愿了。
    如果单论光刻机的研发,华国微电子的第三代248nm和第四代arf193nm的研究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但是,不仅仅是核心部件无法自产,就连绝大部分零件国内也无法生产。
    这种光刻机我敢说只能停留在图纸上,都不敢对外宣称研制成功的。”
    别人只要一搭眼就清楚这光刻机是万国造的,随便哪个环节卡上一下,这玩意儿就得难产。
    章汝京也叹了口气,表示理解,“没办法,光刻机之所以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系统产品,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卿云听后并不气馁。
    这是现状,只能接受。
    何况,这比前世好多了吧?!
    “那成熟度高的呢?我是指国产率能达到安全线的”他继续追问着。
    梁猛松闻言笑了笑,“徐老爷子那边i线365nm光刻设备倒是齐活了,只是没法小型化,是你当初那个工厂设想。”
    说起这个,章汝京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还是你小子脑子活!光刻机出不来就光刻厂。”
    光刻机之所以是系统产品,是因为其涵盖了数量繁多的精密零部件。
    但是卿云提出的光刻厂,充满了苏式“大力出奇迹”的风格。
    既然没法小型化、微型化、可移动化,那就造大的,就呆在原地不动。
    如此,原本很多达不到的公差零部件就可以完美国产化解决了。
    “也就是现在如蚀刻机、掩膜、光刻胶等等无法配套,否则krf248nm其实都可以勉强掏出来的。”
    卿云耸了耸肩膀,“duv不急,一步一步的来。
    能造芯片就行,我管它是光刻机还是光刻厂,我又不打算做asml单纯指着这个设备盈利。”
    章汝京看着卿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小卿,你这想法够大胆,不过也确实可行。光刻厂虽然庞大,但只要能稳定生产,成本自然会降低。”
    卿云点了点头,“没错,章老,还是那句话,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光刻机生产的巨头。
    核心还是在芯片上,而是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快速占领市场。
    在这个问题上,半导体产业要算大帐,光刻机的小账我们直接pass。
    只要我们能生产出合格的芯片,就不愁没有客户。
    只要不愁客户,也就不要担心整体利润的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
    梁猛松也插话道,“董事长说的对,如果我们能率先实现大规模生产,就能在价格上占据优势,进一步挤压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卿云闭上眼睛,陷入了长考。
    办公室内,时间仿佛凝固,只有窗外的风声和偶尔传来的远处的车鸣声。
    良久,他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向了章汝京,“章老,要辛苦你了,1微米工艺立刻在华亭建4英寸晶圆示范厂。
    同时,0.8微米在鹏城建6英寸晶圆厂,0.6微米在长安建8英寸晶圆厂、0.35微米工艺在锦城建光刻工厂。
    但后面三个厂要严格保密,特别是0.35微米光刻工厂,相关部门会配合你的。”
    “梁总,0.25微米和0.18微米预研要尽快完成!
    连同0.35微米,这三代工艺,未来至少十年都是销量大户,我们一定要牢牢控制住这个盘子。”
    任谁都听得出来,他的声音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决绝。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