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陶亮以前在刑警支队工作的时候,因为是老办公楼,办公室大门就是这种暗锁,门缝也很大,他若是没有带钥匙,就会找隔壁办公室借一个塑料文件夹,一插进门缝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开大门了。
    “你想得不错,这就是用塑料片技术开锁。”顾红星说。
    “这也算‘技术开锁’啊?我都会!”冯凯笑着说,“凶手是用塑料片开门的,不过因为这条门缝没有他预想的大,所以塑料片上下碰撞锁舌的时候,被锁扣凹槽的铁片卡住了,他用力一拽,就扯下来一小片留在了凹槽里。”
    “原来是这个手段!我们之前找钥匙的方向就是错的。”卢俊亮说。
    “看来还是你师父眼尖啊!”冯凯说,“不过,这也没用啊,这么小的东西上面留不下指纹。而且,只要和魏前进有仇的人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开门,那案件就更不好查了。关键这个魏前进给我们提供不了任何线索啊。”
    “这个小碎片确实留不下指纹,但开门用的塑料片呢?”顾红星问。
    “现场搜索没有找到塑料片啊,不然我肯定也能想到凶手是用了这种手段。”冯凯说完,又默默地转头看向楼下。
    顾红星笑了,说:“是啊,凶手开完门,这个塑料片就没用了,万一他丢在附近了呢?好在你们警戒带范围拉得很大,我觉得找到它还是很有希望的。”
    第七章 全是垃圾
    一周才清理一次垃圾,垃圾房里的垃圾都堆成了小山。
    但这污垢遍布的地方,也遮不住那些沾染血腥的灵魂的恶臭味。
    1
    鉴于此时已经是夜里,在草丛中寻找物证的难度很大,加上冯凯也不能真的让另一个区的公安局局长来帮忙找物证,所以冯凯决定还是先把顾红星给送回去,让现场的辖区派出所加派人手看守现场警戒带内空间,等天亮之后再进行地毯式搜索。
    案发后,下过一场大雨,即便他们能找到塑料片,它也经过了大雨的洗礼,能不能找到指纹还真的不好说。好在天气预报说今晚无雨,所以他们也就不急于一时了。
    第二天一早,冯凯和卢俊亮领衔,带着东城区分局的十几名技术和侦查人员,对现场周围的隐蔽位置进行了地毯式搜索,目标就是透明塑料制品,尤其是被削成长条形的塑料制品。
    一直找到了中午时分,当大家饥肠辘辘快要丧失信心的时候,一直在楼边清理垃圾的卢俊亮叫了起来:“凯哥!快来!”
    这个时代,有一种特殊的处理垃圾的建筑构造。每个单元的楼道里,都有一个垂直的垃圾井,每层开一扇小门。居民们需要丢垃圾的时候,无须走到楼下,只要推开自己这层垃圾井的小门,就可以直接把垃圾倒进去。垃圾顺着垃圾井就直接坠落到一楼单元门旁的垃圾房里。
    这种设计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居民,但因为垃圾井壁无法清理,时间长了,垃圾的污秽就会熏染整个垃圾井,整个楼道里都会弥漫腐臭的味道,反而会影响居民们的生活。因此,到了陶亮的时代,这种垃圾井的设计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
    而现场的这栋房屋,就有这样的垃圾井。垃圾井的下方,是一楼楼外的垃圾房,而垃圾房的容积较大,不可能每天清理。按照当地的常规,垃圾站一般会派人每周来清理一次垃圾。虽然这样很不卫生,却给警方提供了获取物证的机会。
    卢俊亮自告奋勇清理垃圾站的垃圾,虽然这活儿很脏很累,但和法医工作相比,实在是小儿科了。
    果不其然,卢俊亮还真的从垃圾房里找到了线索。
    “发现什么了?”冯凯快要熄灭的希望被卢俊亮这么一喊,“死灰复燃”了,他狂奔到卢俊亮的身边,问。
    “你看这个。”卢俊亮用戴着白纱手套的手拿起一个透明的塑料瓶,递给了冯凯。
    这是一个装食用油的大号塑料瓶,瓶体被人用利器裁掉了如手机大小的一条。
    “和锁扣里找到的塑料片,材质一样吗?”冯凯问。
    “我觉得是一样的。”卢俊亮说,“而且,一般人也不会把油瓶裁掉这么一块啊。”
    因为一周才清理一次垃圾,所以垃圾房里的垃圾都堆成了小山。成堆的垃圾,因为重力的作用,顶开了垃圾房的大门,很多垃圾都是散落在垃圾房外的。而这个塑料瓶,就是在垃圾房的门口找到的。
    看着湿漉漉的瓶体,冯凯的心里又是一沉,看来这个瓶子也同样遭受了大雨的洗礼。那么,想在瓶体上找到指纹几乎是不可能了。
    卢俊亮像是看出了冯凯的心思,笑着说:“凯哥,高兴点,你看。”
    说完,卢俊亮把瓶子举起,透过阳光可以看见瓶子被裁掉的位置的旁边,似乎有几枚椭圆形的指纹。
    “真的有指纹?”冯凯惊喜道。
    “凯哥你别忘了,这可是油瓶,而油是保存指纹的很好的载体,水都不一定能冲掉。”卢俊亮说。
    冯凯立即想起了曾经和顾红星一起经历的“女工案”。当时顾红星对这起惨案念念不忘,事隔大半年,他终于在事发机器上找到了用于破案的指纹,当时找到的就是油脂指纹。
    “你说谁闲得没事会把手伸到油瓶里面去留下指纹啊?而且手指从瓶口伸的话,也伸不到这个位置啊!”卢俊亮接着说,“唯一的可能,就是在裁剪塑料片的时候留下的指纹,所以指纹的主人肯定是裁剪塑料片的人,而裁剪塑料片的人应该就是技术开锁的人。”
    “这绝对是决定性的发现!”冯凯兴奋道,“你和老顾,真的是绝代师徒啊!”
    “别夸我了,赶紧分析分析案情吧。”卢俊亮一边给塑料瓶拍照,一边高兴地说道。
    “很简单,凶手来到现场之后,发现不容易进入现场,于是想到了塑料片开锁的方法。”冯凯说,“然后他随便在垃圾堆里找到一个油瓶,用随身携带的匕首裁下来一块,顺手把剩下的油瓶扔回垃圾堆。案情很清晰,一目了然。”
    “所以,我现在回去,一是用显微镜把锁扣里发现的小塑料片和这个油瓶的塑料材质进行比对。”卢俊亮说,“二是把指纹的特征点都固定下来。”
    搜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冯凯宣布收队,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分局。
    到了分局后,卢俊亮就一头钻进了痕检实验室,和几名痕检员一起研究塑料片的事情。而冯凯则坐在实验室的门口苦思冥想。
    对于卢俊亮能否得出结果,冯凯并不担心,他担心的是,有了嫌疑人指纹之后,又该如何划定范围把嫌疑人给找出来。
    “海选”是必须要做的,冯凯会让卢俊亮安排痕检员在全市所有有前科劣迹,尤其是有强奸、猥亵前科的男性人员中逐一对比指纹卡。但这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算是大海捞针,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迅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更小。
    要想找到案件侦破的捷径,就只能从魏前进的矛盾关系人中发现问题了。只可惜魏前进提供不出一点有价值的线索,反倒是他的同事黄华曾经说过,魏前进和一个年轻人在隐蔽的巷道中发生过争执。但这个线索并没有得到魏前进的证实。
    冯凯细细回想着,突然记起自己在第二次询问魏前进的时候,说到“有摩擦的熟人”这一关键词时,魏前进的眼神似乎有一些闪烁。而说到熟人有钥匙的时候,他的眼神又恢复了正常。如果有一个和魏前进存在矛盾的熟人,他拿不到魏前进家的钥匙,而魏前进也不想和任何人提起这个人,那么魏前进的一切表现似乎都合理了。
    什么样的熟人,会满足以上的条件呢?
    魏前进甚至宁可不为妻女报仇,也不愿意把他说出来,他们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之前,他们已经调查过魏前进工作和结婚后的所有社会关系,对他在此之前的生活经历和交往圈子并没有足够的信息,问题会不会就出在这里呢?
    辖区派出所提供的信息,只能查到魏前进是十几年前从城南镇迁户口来方塘镇的,对魏前进迁户口之前的情况并不了解。现在常诗和魏鑫鑫都已经死了,常诗的父母对魏前进以前的经历也不知晓。也没有其他什么亲属可以说清楚魏前进在来东城区之前究竟是做什么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冯凯想起了火车抛尸案的那个凶手毛宇凡,警方也是因为未掌握其过去的身世,在排查屠夫的时候就把他给漏掉了。所以,冯凯决定补上这一块缺失的拼图,对魏前进的身世进行调查。
    他这边刚打定主意,卢俊亮也完成了工作,从实验室里出来了。
    “凯哥,不出所料,整体分离实验可以断定,锁扣里的那一小块塑料就是油瓶缺损部位的一角。”卢俊亮说,“而且,油瓶内侧发现左手三枚联指指纹,都有鉴定价值!”
    “太好了!有了指纹,我心里就有底了。”冯凯说,“你带上勘查箱和指纹卡,我们去城南镇一趟!”
    “为啥要带勘查箱?凯哥你有目标了?城南镇是魏前进的老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