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过这会儿院子里有几个大娘边洗衣服边说话,从刚才两姐弟话里,江虞也套出两姐弟姓孙。
    家里亲爸是工人,亲妈是临时工,不过家里有四个孩子,大哥和二姐都在读书。
    虽然亲爸妈是工人,不过孙家孩子多,负担还是挺重的。
    幸好孙家住靠海的筒子楼。
    虽然天气凉,不过偶尔几个孩子就在浅海处捞鱼抓虾,比起大部分吃不上肉的人,孙家的日子过的不错。
    不过最近孙母这个临时工要被人顶替工作。
    孙家日子有些不好过了。
    两姐弟这些日子才大胆一次投机倒把。
    江虞这时对海鲜感兴趣,也就跟着两姐弟进去。
    两姐弟见江虞对他们抓的海鲜感兴趣,十分高兴。
    忙带江虞进筒子楼。
    两姐弟带江虞进筒子楼,八卦边洗衣服的几个大娘正八卦没注意。
    江虞也就在孙家后院瞧见一桶虾和十几条鱼,沙丁鱼、红头鱼、金枪鱼不少鱼。
    孙青和孙阳两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
    孙青问道:“姐姐,这都是我家的海鲜,你要几条鱼和几斤虾?”
    孙青又说了鱼和虾的价格。
    鱼一条7毛钱,虾一斤6毛钱。
    江虞这会儿瞧着比她朱卫南倒腾的虾大的多,听着两姐弟这价格还是十分实惠。
    江虞打算要一桶虾和这十几条鱼都打算要。
    不过她没打算给钱,打算用物换物。
    十斤虾和十二条鱼差不多能换14块钱。
    刚才她已经得知孙家的情况。
    江虞问道:“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这些鱼和虾我能不能用我刚买的
    几桶白面条、几斤大米,一袋蛋糕、板栗酥饼、2斤排骨换?”
    要知道自从孙母这个临时工被顶替,孙家好些日子喝的都是有些稀的米粥。
    孙家姐弟一听江虞竟然要全部的鱼和虾,先惊住,然后等听她打算用东西跟他们换鱼和虾。
    等听到江虞要用白面条、大米和排骨跟他们换鱼,眼睛先一亮。
    鱼肉虽然是肉,不过不经吃,只能吃一、两顿。
    一桶白面条和粮食还能吃很久,她家正缺粮食,而且听还能换蛋糕和板栗酥饼,孙家姐弟十分高兴。
    立即同意换。
    江虞让两孩子等一会儿,她要去附近朋友那边拿一下她的东西。
    孙家姐弟只好在家里等。
    不过等江虞走后,孙家姐弟还有些担心她不要他们的海鲜。
    还是五分钟后,江虞回来,7桶白面条、5斤大米,一袋蛋糕,2板栗酥饼、2斤排骨。
    江虞用袋子拿进来放在孙家桌上。
    等江虞把这么多东西都拎到孙家姐弟面前,孙家姐弟眼睛发亮。
    光是瞧见这么多白面条和大米粮食,孙家姐弟脸色格外高兴,立马同意换。
    江虞也就用这些白面条、大米、蛋糕等换了一桶虾和十几条鱼,带着一桶虾和鱼出了筒子楼。
    在刚才七拐八拐的巷子里,江虞推开刚才找的一间空了的院子,把一桶虾和十几条鱼都上架到商城。
    上架后,江虞从院子里出来,走出小巷里。
    江虞又去附近海滩。
    不少靠海的居民也有捕鱼捞虾为生的。
    江虞这次从一对老实的中年夫妻手里也一样换了一桶虾和十几条鱼。
    从小巷子里出来的时候,经过小巷子里一户人家,有十几个□□在一户人家打砸东西,门外有不少人围观。
    里面一户人家哭天抢地,尖声大喊:“我家真没藏什么东西!”
    没多久,□□把这户人家的男人带走。
    江虞停了一会儿,也就知道这户人家有地主成分,一直十分低调,还把亲闺女嫁了白州市附近成分很好的小伙。
    不过这次举报这户人家藏外文书籍以及成分的竟然就是对方这女婿。
    江虞还是第一次直面这个时代的残酷。
    江虞这时还是十分庆幸自己刚穿来是军嫂的身份,给她免了很多麻烦。
    要不然冲她在林湾村抓那么多鱼,恐怕有不少麻烦。
    江虞从小巷子里出来,在陇海站没多呆,坐公交先回了白州市供销社门口。
    罗卫平开着军车早早等在供销社门口。
    几个嫂子还没回来,江虞去附近小巷里又找了个空院子拿出自行车,推自行车出来。
    罗卫平在驾驶座一个人等着的时候,就瞧见贺团媳妇推了一辆自行车过来。
    一辆自行车可不便宜。
    永久牌的差不多168块加票,差不多两百多。
    罗卫平这个有工资的都觉得这自行车贵。
    罗卫平嘶了一声:“嫂子,你买自行车了?这自行车不便宜吧?”
    “还好!”这自行车不是她买的,江虞当然不觉得贵,边问罗卫平能不能把自行车放后备箱。
    “嫂子,你等等!”罗卫平忙打开自行车,亲自下车帮忙替江虞把自行车放进后备箱。
    罗卫平这个营长是贺东霆手下的兵,对江虞比对其他嫂子亲近。
    江虞还拿出一袋用纸包的两个甜甜圈给罗卫平。
    打算等会儿给肖家也送几个。
    罗卫平刚放好贺团媳妇的自行车,哪里想到贺团媳妇给她送这啥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