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谁看了都不敢跟他对视第二眼。
    “行,行!”刘掌柜的麻利的带人往后走。
    而其他人则是看了半天,没摸清田浩跟王破的底子,也不敢随便妄动,他们不是没有尝试去后头看个究竟,但是全都被挡了回来,连他们的主子出面都没管用。
    这俩人倒是挺厉害啊!
    穿成这样,看不清楚脸。
    就是不知道,一会儿能不能被挡回来。
    这两天,这样藏头露尾的家伙,没少来这边。
    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那俩人八成身份不简单,因为刘掌柜的自己回来了,那俩人没有。
    田浩跟着王破,低调又十分有内涵的到了后头的案发地点。
    守门的俩人,的确是跟他们打扮差不多,王破话都没说一句,就打了个手势,守着的俩人就一躬身行礼,没说一个字儿,也没拦着他们俩进入。
    田浩就亦步亦趋的跟着王破,进入了这案发现场。
    二层独立的小楼,上头挂的门匾写着“刘伶醉”三个字,草书,但很有韵味。
    像是唐宋时期,醉笔书写下的,带着一股子醉意的洒脱和不羁。
    推开门,一楼是很大的大厅,但是没开窗户。
    打开门入目的是一片狼藉,掀翻了的桌椅板凳,打碎了的盘子碗,还有洒落的酒菜。
    味道不好闻!
    俩人蒙着脸,看不清楚表情。
    王破怕田浩不适应这种场景,回头一看,发现田浩没有丝毫的不适症状,他甚至还没进门,就已经蹲下来,仔细的观察这一片狼藉,还跟王破道:“这是没有动过的现场吧?”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打起精神来!五一过去了,我们开始盼十一啦!
    223银子不是万能的
    223银子不是万能的
    “是。”
    因为蒙着面巾子,说话有些瓮声瓮气,失真的厉害,但能听清楚说的是什么:“只有几个人进来过,提了一些酒菜去甄别。”
    “那就好。”田浩从进门开始,就看得很仔细,并且他还带了纸笔来,写写记记。
    王破也看的很仔细,俩人从一楼那一地狼藉路过,上了二楼,田浩连二楼楼梯,都是一步一个检查的,一阶一阶,一个缝隙都没放过。
    并且写了很多东西。
    等到了二楼,好么,看到二楼田浩就乐了:“二楼还真是主战场啊!”
    二楼的空间不如一楼的大,不过二楼足够空旷!
    一溜儿的八仙桌挨个摆着,上头放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酒具。
    最显眼的是两个五十斤的大酒海,一个密封,一个开封了。
    而桌子上最中间放了两个酒坛子,已经打开了,皇封去了一半,留了一半。
    是两坛金生露的御酒。
    两边是长长的,东倒西歪的椅子。
    菜倒是不多,而且大概是怕他们拼酒,菜放凉了不好吃,故而这菜都是冷盘。
    哪怕放了两日也能看出来,这菜都是一些酱牛肉,卤羊肉,五香豆干和凉拌、油炸之类的食物。
    即便是凉着吃,也味道不错。
    哪怕中午上来的菜,喝酒到晚上吃一口,也是能吃的,不影响口味。
    “嗯,喝的上了头。”王破指着最里头的一个太师椅道:“李莽就是喝多了,半坐在那里,半天没动弹,大家也没在意,都喝上了头,然后就都迷糊了,等到有人发现不对的时候,李莽整个人都凉了。”
    那都不知道死了多久了。
    田浩看过去,太师椅所在的地方是主位,李莽喝酒的确是海量。
    在他跟前儿摆着好几个酒碗,都空了。
    还有酒舀子,以及……田浩的仔细,那是一把,银烧蓝暖酒壶!
    田浩看到就眯起了眼睛:“这都初夏时节了,还用暖酒吗?”
    这种银烧蓝暖酒壶是由内壶和外套两部分组成。
    外套为六棱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
    套身六面分别錾刻梅、兰、竹、菊、荷花等纹样,并施烧蓝珐琅彩。
    内壶为圆柱形,有流、盖及双提梁,为盛酒器。
    内壶与外套之间有较大空间,用于盛装热水。
    这种做工精美讲究的玩意儿,是一件暖酒器。
    冬日里喝酒用的,且内胆用的是银子铸造而成。
    且这玩意儿,只有内府有这个工艺制作,外头多数都做的不如这个精致。
    一看就是属于宫廷风格的东西,按照田浩的理解,这玩意儿在哪个朝代都是属于奢侈品。
    “当然不用了,一群人喝多了,喝冰镇的黄金葡萄酒还差不多,岂能再饮热酒……但这是李莽自己带来的上用的物件儿,显摆用的吧?且银烧蓝暖酒壶,要是有不妥当的东西,岂能瞒过去?”王破觉得这个东西没有什么问题。
    首先就是这东西是李莽带来的,其次是银子打造的,有毒的话,银子就会变色呀!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说这玩意儿是李莽显摆拿来的,而不是真的用来喝酒。
    “最初可能用来暖酒的,后来谁还顾得上用它?没直接搬着酒坛子对嘴吹就不错了。”王破看来也做了不少功课,起码当时的情形,他比田浩知道的清楚多了。
    田浩自动把第一句话“最初可能用来暖酒的”替换成了“最初用来装那什么的”就很合理了。
    “看看这个银烧蓝暖酒壶。”田浩用纯色的绢帕垫着手指头,将那东西拎了起来:“里头肯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