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京城的房价比襄平府翻了近一倍,如果要靠近皇城,方便上班,又要贵上一番。
    闵乐施买了一座什么都不带的二进小院,就花了足足三百两银子。
    秋华年在府城已经住惯了大宅子,到了京中,也不想住得太局促,到时候光是买宅子,恐怕就要花费大几百乃至千两银子。
    京中的物价和人情往来也要贵得多,哪怕秋记六陈每月都能赚二三百两银子,秋华年也不能完全放心。
    毕竟秋记六陈最赚钱的货品之一的花露,是季节性的,等秋冬百花凋零,就做不了了。
    最近玫瑰花已经不够用了,不过秋华年举一反三,又做出了木樨清露、茉莉清露等应季产品,弥补了空缺。
    他心算了一下家中的银钱,大致有了计较。
    ……
    甜水巷,舒宅。
    天色近晚,朱霞一个人坐在屋里,一边刺绣一边发呆,针尖不小心戳到手,刺得她一个激灵。
    如棠走进来劝她,“手还没好全呢,你着急绣花干什么?大家都说让你好好养着。”
    朱霞垂首不语。
    她在舒宅住了许多天了,朱家三番两次想把她领回去,都被舒华采等人回绝了。
    朱霞生长环境复杂,心思比同龄人成熟,她知道自己一旦回去,绝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一直缩在舒宅里不出门。
    但这里毕竟不是她的家,留得了一时,留不了一世。
    “我心里乱,做点活计静一静。”
    朱霞没有说,她是想试试能不能以此为生。家里对她要求一贯严格,她的女红手艺学得很好,一件绣品卖个几十文,一月也能攒几钱银子。
    朱霞想到晦朔不明的未来,心中一片凄然。
    离开朱家那天,母亲破天荒出了小祠堂来看她,却对她一顿训斥。
    母亲说她行事不小心,被拐子拐去秦楼楚馆一趟,丢尽了家里的人,不配做朱家的女儿。正巧当时舒家来人请她,母亲立即把她赶了出去。
    这些日子,也再没派人来问过她。
    如棠见朱霞眼眶红了,在心里叹了口气,没敢再提她的伤心事。
    朱霞在家里住的这些日子,性子好了不少,或者说,终于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加上共患难的情谊,如棠已经把早先的那些不愉快忘了大半。
    当天夜里,朱霞在如棠隔壁的房间睡下,一直辗转反侧,不得安眠。
    夜半时分,她突然听见外面有嘈杂的动静,赶紧起身披衣出来,其他人也都被惊动出来了。
    “怎么了?我怎么听有人喊走水了?”
    舒华采开门朝外看了一眼,脸色惊愕凝重,“朱家,起火了。”
    第90章 夏去秋来
    朱家的大火烧了整夜,甜水巷上方的天空都被映红了,火兵和邻里们忙了数个时辰,才勉强扑灭了这场蹊跷的大火。
    而此时的朱家,所有房屋尽已烧毁,官衙的仵作从废墟中找出数具无法肉眼辨认的尸体,还待进一步的确认。
    天光破晓,喉咙嘶哑、脸上布满黑灰的朱霞愣愣地跪在废墟旁,仿佛丢了魂。
    衙役们过来,要带她这个朱家的幸存者去问话。
    舒宅的几人不放心,只能又找上秋华年。
    “朱家被大火烧没了?”
    秋华年愣了一下,脑海里闪过“杀人灭口”四个字。
    他曾经写帖子告知过知府司泾,朱家手里有人命官司,但司泾一直没有动朱家。
    秋华年问杜云瑟,杜云瑟说这条线索指向了拐子案,为免打草惊蛇,知府暂且按兵不动。
    现在朱家突然这样蹊跷的满门尽灭,恐怕是幕后之人动手了。
    秋华年站起来又坐下,看了看自家的宅子,心跳砰砰不停。
    心里上的紧张瞬间牵动了病弱的身体,让他无法自制地呼吸困难。
    那幕后黑手在一夜之间杀死一府之人,纵火灭迹,还有什么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金三,去书院请云瑟回来。”
    金三知道这事紧急,立即赶车去清风书院,不多时候杜云瑟便匆匆来了。
    乡试在即,杜云瑟课业繁重,还有许多暗处的杂事缠身,面色有些疲惫。
    但听见秋华年找自己,他立即推掉所有事务,赶到了爱人身边。
    两人避开别人,去正房里间说话。
    杜云瑟拉着秋华年有些冰凉的手,心疼地放在唇边蹭了蹭。
    “你脸上都没血色了,先躺一会儿,我就在这里。”
    他把秋华年抱起来,放在炕上,蹲身帮他脱掉鞋袜,解开外衣。
    秋华年突然伸手紧紧抱住杜云瑟,带着杜云瑟一起倒在炕上。
    柔软的绢帘飘动,将他们笼罩在内。
    杜云瑟低笑了一声,“又淘气了。”
    与心上人紧紧贴在一起,听着有力的心跳,给了秋华年无与伦比的踏实感,所有未知的恐惧都被杜云瑟宽阔结实的胸膛挡在了外面。
    杜云瑟一下一下拍着秋华年单薄的脊背,两人的体型差让他可以将秋华年完全包裹在怀里。
    秋华年闷声说,“我刚才眼前突然看见了家里着火的样子,一下子慌神了。”
    “那现在呢?”
    “现在你回来了,就看不见了。”
    杜云瑟吻着他的脸颊。
    “华哥儿别怕。”
    秋华年轻颤了一下。
    杜云瑟低沉中带着磁性的嗓音在他耳边循环念着,“十方正神,三魂七魄。魂魄自在,身无挂碍。千里魂灵至,急急入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