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杜云瑟好笑地握住他的手。
    “我知道,我们华哥儿是最温柔讲理的,都是外面的人胡说。”
    “温柔讲理”的秋乡君满意点头。
    “下次我要把十六送的伏暑剑带在身上,力气不够宝剑来凑,他们不带,我自己准备。”
    秋华年到底是没等到用得上伏暑剑的机会。
    因为隔日圣旨就到了襄平府。
    辽州乡试的结果被快马加急送入京中,再次核对后,全榜举人都迎来了正式的嘉赏。
    按照定例,所有举人都有一卷黑牛角轴的圣旨,一身玄色蓝领孔雀绣纹举人袍,十五亩赏田,再免五十亩地赋税。
    但到了杜云瑟身上,这赏赐尤为不同。
    不但单独另赏了十五亩田,还不像其他举人那样在祖籍赏田,而是赏在了地价尤贵的京郊。
    甚至连圣旨的卷轴都比普通举人高一档,用的是贴金轴的。
    送到杜家的圣旨,不只有杜云瑟的,还有一道给秋华年。
    秋华年辛苦两年终于完成的棉花种植农书,已经呈交上去了,元化帝翻阅之后,颇为喜欢,己命令工部与太子共同研究,明年在裕朝各地试种推行。
    秋华年的爵位没有升,但得了一大堆珍宝赏赐,还多了个封号。
    ——齐黍。
    原本他只是个普通的乡君,现在却可以被称为齐黍乡君了。
    不仅本身地位比无封号的乡君高出一等,也可以从中看出圣眷之隆。
    这两道旨意传来后,襄平府士人们终于记起来杜云瑟的不同。
    他尚是秀才时,就能奉旨查抄钦差府,刚中举人,又得了独一无二的待遇。
    再加上一位擅长农事,颇得圣眷,从乡野草民升至乡君的夫郎。
    杜云瑟和他们走的从来就不是一个路子。
    那是他们想走也走不了的路。
    杜云瑟自然不必非要与他们这些人“合群”,相反,日后得是他们巴结仰仗杜云瑟这位同榜同乡。
    之前那些高谈阔论、评头论足的人,已经隐隐有些后悔,期望自己的话还没传入杜云瑟和秋华年耳中。
    千里之外的京城。
    文晖阳府已被封了一年有余,才一进的小院在偌大的皇城中毫不起眼,守卫的兵丁们百无聊赖地站着。
    正房窗下,留着美髯的大儒文晖阳正在专心致志研修史书。
    他被关了一年多时间,不仅没有缺衣少食,吃住甚至比以前在外游历时好得多,脸色都圆润了点。
    除此之外,一整套的历朝编史也快要修完了。
    简直能说是因祸得福。
    不过也只有文晖阳的心境才能做到如此。
    换成大多数人,被皇帝大发雷霆降罪软禁后,能咽得下饭都算心态好的,怎么可能有闲情逸致修书。
    文晖阳在纸张上落下最后一个字,将笔放在笔架上,悠闲地整理好桌案,拿出一本齐民书坊出的书读。
    照顾他的小厮如是哼着浅浅的小调进来倒茶。
    文晖阳看了他一眼,语气平和地问,“你近日心情不错?”
    如是一笑,“当初先生说,等云瑟公子进京赴会试和殿试,离咱们出去的日子就不远了。”
    “现在云瑟公子已经考中举人了,咱们岂不是也快要出去了。”
    文晖阳哂笑,“原来是小儿思世。”
    如是不服气道,“难道您就不想出去,不想早点见到云瑟公子和齐黍乡君吗?”
    文晖阳捋着胡须,“我是想吃东市那家羊肉烧饼了,但愿云瑟早日考来吧。”
    他顿了顿,询问如是。
    “自古师徒如父子,到时候我见齐黍乡君,该备个什么礼?”
    如是诚恳回答,“先生,您除了写幅字,什么都送不起。”
    ……
    转眼就到了生辰宴和中举宴的前夕,杜云瑟带秋华年出门,说要给他看新做的衣服。
    “怎么你都知道新衣服的样子,就瞒着我?”秋华年终于察觉到不对劲。
    杜云瑟牵着他的手笑道,“已经到了,华哥儿看看便明白了。”
    他们来到的并不是绣楼或成衣铺子,而是一座离家不远的单独院落。
    秋华年踏入门槛,愣了一下。
    这院子只有一进,入目所及之处,竟挂满了红绸,处处张贴着红色的喜字。
    他心跳加快了几分,大脑一瞬间出现空白。
    “这?”
    “华哥儿随我来。”
    杜云瑟合上院门,牵着秋华年一步步走过正中央挂着红绸的道路,来到正房。
    秋日温暖和煦的阳光中,不知从哪里起了一阵微风,吹起片片红色,迷了秋华年的眼睛。
    正房的门开着,里面也是喜庆而精致的布置,里间的衣架上,静静挂着一套翡红色的乡君规格的婚服。
    凤冠霞帔,一应俱全。
    秋华年眨着眼,不敢相信自己看见了什么。
    他许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
    “是什么时候……你们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说是办生辰宴,其实是——”
    “是办我们的婚宴。”
    杜云瑟牵着秋华年一直走到婚服面前,看着他的眼睛。
    “你我早有前缘,一见倾心,相处日久,情深愈浓。”
    “愿佳偶天成,良缘永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明日良辰吉日,请华年嫁我为夫郎,自此生死相随,世世不离。”